掌握准确的知识
一直以来,自己对工作、对生活,都比较浮,多数时候,只掌握个大概,囫囵吞草,只求概念,不问细节。也许这是在学校养成的习惯,跟着一个爱讲设计概念,喜欢讨论形而上的老师,不断的做红点,最终的结果就是,设计哲学和设计思考比较擅长,概念设计强但实用设计方面弱,一旦设计到具体的执行,一旦遇到具体的困难,就会觉得吃力。
当然这个毛病,不仅在工作中,生活中也是一样,不求甚解。看一本书,翻两遍,觉得掌握了核心思想,但之后涉及到里面的问题,却发现自己并未真正掌握,不得不再重新翻看。学生时代,也常常是习惯考试前几天猛的突击,在最快的时间把考试的点记熟,结果最后自己什么都没学到。高中数学成绩高,因为只把基础的那些问题学清楚了,不愿意去挑战难点,这个策略应付高考合适,但到大学,才发现自己在数学这方面的基础是多么的薄弱,而数学思维不好,又导致了一连串蝴蝶效应,影响了之后人生的很多选择。离开学校,经历了一些挫折,才真正的明白,为什么竺可桢要那么的强调求是两个字,曾经觉得这两个字的含义是钻牛角尖,是要给人家找麻烦,是浪费经历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现在慢慢懂得,把每一件事情弄清楚是多么多么的重要,也许当时看没什么用,但日积月累,这种态度会让自己变成一个越来越有力量的人。
现在,正在学着慢慢改正掉这个毛病,提交方案之前,会先提醒自己全盘重新思考一些,究竟为什么不用A方法,而用B方法。在与人讨论时也更加谨慎,会注意自己说出的每一句话究竟有没有漏洞。这样虽然放慢了脚步,但每一步都走得更加踏实。
当然这个毛病,不仅在工作中,生活中也是一样,不求甚解。看一本书,翻两遍,觉得掌握了核心思想,但之后涉及到里面的问题,却发现自己并未真正掌握,不得不再重新翻看。学生时代,也常常是习惯考试前几天猛的突击,在最快的时间把考试的点记熟,结果最后自己什么都没学到。高中数学成绩高,因为只把基础的那些问题学清楚了,不愿意去挑战难点,这个策略应付高考合适,但到大学,才发现自己在数学这方面的基础是多么的薄弱,而数学思维不好,又导致了一连串蝴蝶效应,影响了之后人生的很多选择。离开学校,经历了一些挫折,才真正的明白,为什么竺可桢要那么的强调求是两个字,曾经觉得这两个字的含义是钻牛角尖,是要给人家找麻烦,是浪费经历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现在慢慢懂得,把每一件事情弄清楚是多么多么的重要,也许当时看没什么用,但日积月累,这种态度会让自己变成一个越来越有力量的人。
现在,正在学着慢慢改正掉这个毛病,提交方案之前,会先提醒自己全盘重新思考一些,究竟为什么不用A方法,而用B方法。在与人讨论时也更加谨慎,会注意自己说出的每一句话究竟有没有漏洞。这样虽然放慢了脚步,但每一步都走得更加踏实。
-
Moie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1-02 09:09:15
-
springpark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8-04 11:41:37
-
许靖 赞了这篇日记 2013-10-21 18: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