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台戏
昨天看了一阵野台戏。戏台搭在这附近的一家寺庙前的广场上。寺庙叫代天宫,算高雄的历史古迹之一,是日本殖民时期建的。名随叫“宫”,但看起来不是道观,而是个佛教的寺庙,不过供奉各路菩萨神仙,不分佛道,这也是台湾乡土宗教的特色之一。昨天不知道是哪路神仙的好日子,代天宫前一早就搭起祭拜台子,各色点心水果,外加正中间两只全猪,旁边两只小乳猪,非常高规格啊。现在思齐每周六上午学围棋的地点就在代天宫旁边,所以我们凑巧看到了。野戏台也搭好了,上面写着春兰歌剧团,估计下午会有演出。到下午我们都忘了格事体,思齐倒念叨着要去瞅瞅。我们先去操场玩耍锻炼,再去野戏台,果然正有好戏上演,大概看了有十几二十分钟,就结束了,时间上刚好回家吃饭了。
俺听不懂闽南语哈,不过其实也听懂了几句话,再加上肢体动作、舞台表演、娃爹点播,情节大概是晓得了。巡按大人审一桩谋杀案,杀人的是一对奸夫淫妇,青天为了让他们认罪,故意拿死者的一只鞋子出来,说谁能把它配一对,谁就升官/发财/做巡按夫人。结果淫妇眼皮子浅,果然配了一对出来,因为杀人她有份么,这样铁证如山,奸夫淫妇一起认罪,青天大老爷谢幕结束。
这戏呢,我本来以为应该是歌仔戏。台湾乡间最常见的,应该是歌仔戏吧。听了一段觉得好奇怪,咋一句唱都没有呢?全部是道白,最终也没落得一句唱。这还不算最让人吃惊的,因为道白也不是道白,反正不是戏里的道白。虽然闽南语俺听不懂,但是戏曲演员不管是韵白还是方言白,总归是该有个腔调的,这个戏里面是一点腔调都无啊,演员就跟演电视说话一样。别说道白了,一举手一投足完全不是在演戏。虽然歌仔戏的戏曲程式没有京昆那么多,可是踏个步子、扬扬手,那也是有讲究的,这满台的演员,除了巡按大人以外,那真是完全没有受过戏曲训练啊,恐怕临时抱佛脚的训练都没有。这么一比巡按大人就鹤立鸡群了,起码人走路抬手还知道有个程式,包括眼神,旧戏舞台上眼睛这么一看都是有个角度弧线的,讲话么也算跟在鼓点上。反正巡按大人可能是台上唯一一个有点戏曲功底的演员。那位奸夫同学,连袖子都抖不起来,抖啊抖啊最后用另外一只手拉起来了。呵呵。说道袖子,这台上的服装也极其丰富,完全不是戏曲舞台上的规矩允许的,比如训按大人的衣服样子算过得去,那帽子就不知道是哪朝哪代的;又比如淫妇同学干脆穿了个民国裁剪的艳丽版。还有音乐主要是放录音,旁边有个DJ弹弹电子琴。所以呢,这台演出,只能算是穿着有戏服特色的服装、化着有戏曲特色的妆、伴着一点有歌仔戏特色的音乐、用闽南语演出的现场版电视剧。
这大概就是野戏台了。基本没有讲究,怎么让更多的人愿意看怎么来。我想一切戏曲都是从野台戏来的,慢慢登堂入室成了个剧种,又回到野戏台来演,经过野戏台的变通,说不准又出一个新剧种。俺们看到的这野台戏不知道算是戏曲发展的哪一个阶段,不过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不太可能反哺戏曲了。
其实台上演员也殊不容易。这么个大热的天,同学们,10月份的台湾还是很热的,反正还是夏天,而且湿度很大天天得出好几身汗的,台上的人就算只穿个背心,也得大汗淋漓啊,别说还得长袖长袍登个靴子,脸上油彩一堆,万一还得勒头――不过我估计他们不勒头,那真是热死人不偿命的节奏。好在已经是10月份了,下午四五点钟太阳就开始退场了,昼夜温差还算大,不是最难过的夏天了。
两娃看得目不转睛。他们对一切都是不介意的,崭新的灿烂的戏服,浓妆艳抹,这种视觉冲击已经足够了。我估计代天宫每年至少能有一次,以后多留神,看到就要带娃来看看,虽是野戏台,也很有趣。
俺听不懂闽南语哈,不过其实也听懂了几句话,再加上肢体动作、舞台表演、娃爹点播,情节大概是晓得了。巡按大人审一桩谋杀案,杀人的是一对奸夫淫妇,青天为了让他们认罪,故意拿死者的一只鞋子出来,说谁能把它配一对,谁就升官/发财/做巡按夫人。结果淫妇眼皮子浅,果然配了一对出来,因为杀人她有份么,这样铁证如山,奸夫淫妇一起认罪,青天大老爷谢幕结束。
这戏呢,我本来以为应该是歌仔戏。台湾乡间最常见的,应该是歌仔戏吧。听了一段觉得好奇怪,咋一句唱都没有呢?全部是道白,最终也没落得一句唱。这还不算最让人吃惊的,因为道白也不是道白,反正不是戏里的道白。虽然闽南语俺听不懂,但是戏曲演员不管是韵白还是方言白,总归是该有个腔调的,这个戏里面是一点腔调都无啊,演员就跟演电视说话一样。别说道白了,一举手一投足完全不是在演戏。虽然歌仔戏的戏曲程式没有京昆那么多,可是踏个步子、扬扬手,那也是有讲究的,这满台的演员,除了巡按大人以外,那真是完全没有受过戏曲训练啊,恐怕临时抱佛脚的训练都没有。这么一比巡按大人就鹤立鸡群了,起码人走路抬手还知道有个程式,包括眼神,旧戏舞台上眼睛这么一看都是有个角度弧线的,讲话么也算跟在鼓点上。反正巡按大人可能是台上唯一一个有点戏曲功底的演员。那位奸夫同学,连袖子都抖不起来,抖啊抖啊最后用另外一只手拉起来了。呵呵。说道袖子,这台上的服装也极其丰富,完全不是戏曲舞台上的规矩允许的,比如训按大人的衣服样子算过得去,那帽子就不知道是哪朝哪代的;又比如淫妇同学干脆穿了个民国裁剪的艳丽版。还有音乐主要是放录音,旁边有个DJ弹弹电子琴。所以呢,这台演出,只能算是穿着有戏服特色的服装、化着有戏曲特色的妆、伴着一点有歌仔戏特色的音乐、用闽南语演出的现场版电视剧。
这大概就是野戏台了。基本没有讲究,怎么让更多的人愿意看怎么来。我想一切戏曲都是从野台戏来的,慢慢登堂入室成了个剧种,又回到野戏台来演,经过野戏台的变通,说不准又出一个新剧种。俺们看到的这野台戏不知道算是戏曲发展的哪一个阶段,不过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不太可能反哺戏曲了。
其实台上演员也殊不容易。这么个大热的天,同学们,10月份的台湾还是很热的,反正还是夏天,而且湿度很大天天得出好几身汗的,台上的人就算只穿个背心,也得大汗淋漓啊,别说还得长袖长袍登个靴子,脸上油彩一堆,万一还得勒头――不过我估计他们不勒头,那真是热死人不偿命的节奏。好在已经是10月份了,下午四五点钟太阳就开始退场了,昼夜温差还算大,不是最难过的夏天了。
两娃看得目不转睛。他们对一切都是不介意的,崭新的灿烂的戏服,浓妆艳抹,这种视觉冲击已经足够了。我估计代天宫每年至少能有一次,以后多留神,看到就要带娃来看看,虽是野戏台,也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