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塔耶】《艾德沃坦夫人》前言
「译注」:
1. 在某些词语和语序上,我并未完全照搬原文。
2. so what?
3. 顺便再推好东西:http://www.56.com/u23/v_OTg5OTYyMjg.html
“死亡最为可怕,而抵住死亡则需要最大的力量” -- 黑格尔
《艾德沃坦夫人》的作者*强调此书是沉重的。然而,鉴于我们在对待以性为题的作品时一贯采取轻盈的态度,我认为这点值得重申。我既不希求、亦不试图改变这种现状,但我要求本篇前言的读者能对关于欢愉和痛苦的传统态度进行片刻思索——前者在两性嬉戏中达到如此疯狂的强度,而后者虽最终平息在死亡之中,却一度登峰造极。由种种条件所塑造的人的形象(人性形象?)离极度欢愉和极度痛苦相去甚远:所有普世禁忌均涉及性与死亡,后两者也由此构成了隶属于宗教的神圣(sacré)领域。但最为不堪的是,只有涉及存在消逝的禁忌仍显得沉重,而与存在之诞生相关——即与生成活动相关——的所有禁忌都被轻描淡写。我毫无抵抗大众深层品味的意思:人的命运便是如此,他笑弄着他自身的生殖器官。面对痛苦和死亡我们保持敬意,而欢愉则变得可笑可鄙。但这份凸显欢愉与痛苦之对立的笑弄却表明两者在根本上彼此相近。笑弄毫无敬意可言,但它却透露出我们的恐惧。面对令人厌恶却又并非沉重不堪的事物,人的妥协表现为笑弄。从而,沉重而悲剧性地看待色情就构成了一场彻底的颠覆。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种种平庸且虚妄的断言认为性禁忌无非是一种偏见,而现在正是与之划清界限的时候。那随着强烈欢愉而来的羞耻与害臊如此看来似乎也不过是难以理解的东西。换句话说,我们必需彻底颠覆一切,从而回归动物性,即回到恣肆的耗毁(dévoration)和对卑侮(immondices)的冷漠中去。完整的人性似乎不再诞生于恐惧与引诱相伴、感性与理智相连的暴烈运动之中。我并不试图抵牾这对不体面之物的笑弄,然而我们却可以——至少部分上可以——回溯某种唯有笑弄才能诱导出的视点。
笑弄所表明的正是某种侮辱性的判定(condamnation),它向我们开启了这样一条道路,在其中关乎禁忌、关乎必要且不可避免的体面的原则都显得狭隘虚伪、对其对象毫无理解。极度的放纵和嬉弄(plaisanterie)拒绝对色情之真理进行严肃——亦即悲剧性(tragique)——的考察。
本书前言要对色情问题毫无迂回地进行展现,意识在其中面向的乃是撕裂(déchirure),对我而言,这正是呼出震彻心扉的呐喊的契机。对我而言,精神逃避其自身、或者说由于执拗的自我逃避而成为自身真理的滑稽翻版这一点完全在料想之中。倘若人需要谎言,那就随他去吧!或许充满自豪的人最终会被大众侵吞......但无论如何,我永远不会忘却那暴烈而卓绝地睁开双眼、直视一切正在发生之事和存在之物的人。如果对极度欢愉和极度痛苦一无所知,我又如何对所发生之物有所领略!
让我们说得更明白些。Pierre Angélique努力道出这一道理:我们一无所知,我们身处黑夜深处。但我们至少能够看破那些让我们背离苦恼的谎言,或者更准确地讲,那些试图向我们掩盖欢乐与痛苦和死亡同一这一真理的东西。
恣肆的嬉弄所引起的这巨大笑声试图向我们遮蔽的正是极度欢愉和极度痛苦之间的等同:即存在与死亡的等同,以及经由这曝耀之路所获得的完满知识和绝对晦暗之间的等同。面对这一真理,我们无疑可以放声大笑,但这笑声将更加绝对,它不会局限于鄙夷那可鄙之物,恰恰相反,正是厌恶(dégoût)刺穿了我们的内心。
*************************************
我们在欢愉中落入出神般的狂喜(extase)。为了抵其深处,我们始终需要为其给出界限:这就是恐惧。
当恐惧油然而生时,不仅他人的痛苦抑或我自身的痛苦能够让我进入近似癫狂的欢愉状态,而且所有的厌恶拒斥感(répugnance)都伴随着欲望。这并不是说恐惧总是与诱惑彼此不分,而是倘若恐惧无法抑制、摧毁诱惑,那它就定然使之强化!危险会使我们动弹不得,但稍弱的危险却能刺激欲望。只有透过死亡——即使并不与其直接相关——只有透过那摧毁我们的东西,我们才能拥有出神狂喜。
人与动物不同之处就在于某些感觉能在最深处刺痛他、掏空他。这些感觉具有个体差异,随生活方式不同而不同。但看到鲜血或闻到呕吐物的气味总能激起我们对死亡的恐惧,甚至有时会让我们产生比痛苦还要难忍的恶心感。我们抵不住这些令人极度晕眩的感觉。有些人亲睐无害的死亡。但在某些时候,死亡不仅意味着消逝,更意味着那种我们无力抵抗(malgré nous),却必需不惜一切代价去抵抗的难以承受的运动。正是这“不惜一切”和“无力抵抗”突显了极度欢愉和难以名状却美妙绝伦的出神状态。倘若没有任何东西能超出我们、能以我们无力抵抗的方式超出我们,倘若没有任何东西是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去避免的,那我们就永远不会获得我们所竭力触及、却又竭力拒斥的疯狂时刻。
********************
不表现为这种异常超越运动的欢愉是可鄙的。它不仅为性狂喜所独有,种种宗教神秘主义者,尤其是基督教神秘主义者均以同样方式对此有所领会。存在以不低于死亡的、令人难以承受的超出存在的方式被给予我们。在死亡中,它既被给予我们,同时又抽离自身,从而我们必需在死亡感中、在那些不堪忍受的类死时刻中对之寻觅。我们自身中的存在乃是某种涌溢(excès),恐惧和欢愉的充盈彼此相系。
甚至我们只能在涌溢中完成思想(反思)。除了对于涌溢的呈现,真理有何意义?倘若我们不去直视那溢出可视范围之物、不去直视那无法直视之物,倘若我们不去像在狂喜中一样享乐那无法享乐之物,倘若我们不去思考那溢出可思范围之物……真理又意味这什么?[1]
********************
这种震彻心扉的反思将在一声呐喊中由于无法承受自身而最终消匿,而我们则将重获上帝。这本迷狂之书全部的宽广意义正在于此:本书的叙述涵盖了上帝的全部含义,而上帝本身,就是众多妓女中的一个。神秘主义未能言说的——它若和盘托出则自身不保——由色情全部道出:在所有意义上,如果上帝不是对于自身的超越,那它就一无所是;作为一般的存在,作为恐惧和不洁,作为一无所是,它始终超出自身……对于上帝这一超出一切语词的语词,将其嵌入语言之中定是某种忤逆;一旦我们如此行事,这一超出自身的语词必将在迷眩中摧毁一切界限。它永不止步,它呈现于所有不可能呈现之处:它便是浩瀚(énormité)本身。凡有丝毫疑虑者,必将缄默不语。若他试图寻觅出路,却又自知作茧自缚,他在上帝身上所寻求的无非是那令其消隐、归于无物的力量。[2]
这本如此不合时宜的书让我们踏上一条无以讲述的道路,尽管如此,我们仍能探究一二。
诸如对于至福(bonheur)的偶得……
在死亡的地平线上,我们获得欢愉(从而欢愉将被悲伤隐匿)。
我并不认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乃是享乐。人不仅具有享乐的官能,但后者却透析了人的秘密[3]。既然欢愉维系于精神的快乐,我们便极有可能欺骗自己,从而试图以尽量不牵涉恐惧的方式获得欢愉。那些唤起欲望、激发最终释放的意象总是晦暗不清、模棱两可:即使它们所指向的乃是恐惧和死亡,后者呈现的方式也隐秘异常。
即使在萨德那里,死亡也总是被转移到他人身上,而他人首先就代表了最珍美的生命。色情不可避免地沦为某种诡计。激发情欲的对象变得与自身相异。这样看来,似乎反而是禁欲者道出了真理。禁欲者认为美乃是恶魔的陷阱:唯有美才能让某种作为爱之根源的无序、暴烈、卑侮的需求变得可以承受。在这里,我无法祥究形形色色的癫狂,纯粹的爱会使我们发现其中最暴烈的形态,它将生命盲目的涌溢带到死亡的边缘。禁欲者的指责无疑是粗陋草率、极端异常的,但它却应和了那种我们为了临近黑夜的真理所必需经历的震颤。将生命整体所具有的卓越性唯独留给性爱是毫无道理的,但如果我们不将光亮照向黑夜降临之处,我们又如何深知自己实际上乃是投入于恐惧之中的存在呢?当他跌入恶心不堪的空无之中,他将不惜一切地逃避……!
*********************
没有比此更可畏的了!教堂门廊上的地狱图景究竟有多么可笑!地狱乃是上帝主动给予我们的关于其自身的虚弱意象!但伴随着无尽的失败,我们将重新奏响存在的凯旋——为此所需的无非是投身于最终使存在消隐的运动之中。存在为自己献上一支可怕的舞曲,它唯一的旋律就是眩晕,而我们则必需接上这舞步,意识到唯有恐惧才是与其相应之物。在此之中,没有比缺乏气力更为痛苦之事。但痛苦无处不在:若无苦痛,何来克服?存在向着死亡、苦痛和欢愉而敞开——绽放、临死、痛苦而被至福充盈的存在已然显现在微露的光亮之中:这光亮是神圣的。绞扭的嘴扯出一声呐喊,一声消匿在无尽静默中深广的哈雷路亚。
注:
* 此处所说的“作者”即为巴塔耶本人,《艾德沃坦夫人》一书最初以Pierre Angélique为假名作者出版。
[1] 我不得不补充,关于存在与涌溢的定义无法通过哲学的方式进行奠定,因为涌溢本身溢越了一切奠定的基础:涌溢乃是存在之为存在的首性,它在一切界限之外。存在无疑处于种种界限之中:正是靠了这些界限,我们才能言说(我自己也在言说,但在此过程中我忘了言语无时无刻不在超出我)。这些句子可以有条有理地得到规整(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这都是可能的,因为涌溢无非是某种例外,是某种绝妙、某种奇迹……;涌溢意味着吸引——或者说恐惧,它乃是永远更多的东西),但我们首先面对的却是其不可能性。从而我永远不会被束缚、被奴役,我保有自身的自主性(souveraineté),唯有死亡才能让我与其分离——但死亡,死亡却证明我永远不会毫无溢出地存在。我并不抗拒认知活动,不然我就不会写作,但我这只奋笔疾书的手正在迈向死亡,由于这被许诺的死亡,它逃离了在写作时它所接受的界限(写作的手所接受的将被正在死亡的手所拒斥)。
[2] 这里所呈现的是第一次由从笑中得到启示的人所给出的神学,他不会限制那不知限制为何物之人。你曾满目苍白地读着哲学,但某天,某天你将读到燃烧的英石!除了用完全不适于哲学的方式,那让哲学哑口无言的人又将如何表达自身?
[3] 我们更可以看到,涌溢同时也是性生殖的原则:天意似乎要求人的作品所蕴含的奥秘始终清晰可辨!人类或许什么也免除不了?某天他将发现他不再拥有根基,但天意如此!就算从这诅咒中他将带来孩子的生命,但唯有通过诅咒、通过唾弃一切界限,这可怜的造物才能拥有欢愉,唯有在诅咒中他才能成为上帝。生命的创造充满奥秘,作为精神的活动,它唯一所确定的便是不断被溢出,不断去溢出。
1. 在某些词语和语序上,我并未完全照搬原文。
2. so what?
3. 顺便再推好东西:http://www.56.com/u23/v_OTg5OTYyMjg.html
“死亡最为可怕,而抵住死亡则需要最大的力量” -- 黑格尔
《艾德沃坦夫人》的作者*强调此书是沉重的。然而,鉴于我们在对待以性为题的作品时一贯采取轻盈的态度,我认为这点值得重申。我既不希求、亦不试图改变这种现状,但我要求本篇前言的读者能对关于欢愉和痛苦的传统态度进行片刻思索——前者在两性嬉戏中达到如此疯狂的强度,而后者虽最终平息在死亡之中,却一度登峰造极。由种种条件所塑造的人的形象(人性形象?)离极度欢愉和极度痛苦相去甚远:所有普世禁忌均涉及性与死亡,后两者也由此构成了隶属于宗教的神圣(sacré)领域。但最为不堪的是,只有涉及存在消逝的禁忌仍显得沉重,而与存在之诞生相关——即与生成活动相关——的所有禁忌都被轻描淡写。我毫无抵抗大众深层品味的意思:人的命运便是如此,他笑弄着他自身的生殖器官。面对痛苦和死亡我们保持敬意,而欢愉则变得可笑可鄙。但这份凸显欢愉与痛苦之对立的笑弄却表明两者在根本上彼此相近。笑弄毫无敬意可言,但它却透露出我们的恐惧。面对令人厌恶却又并非沉重不堪的事物,人的妥协表现为笑弄。从而,沉重而悲剧性地看待色情就构成了一场彻底的颠覆。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种种平庸且虚妄的断言认为性禁忌无非是一种偏见,而现在正是与之划清界限的时候。那随着强烈欢愉而来的羞耻与害臊如此看来似乎也不过是难以理解的东西。换句话说,我们必需彻底颠覆一切,从而回归动物性,即回到恣肆的耗毁(dévoration)和对卑侮(immondices)的冷漠中去。完整的人性似乎不再诞生于恐惧与引诱相伴、感性与理智相连的暴烈运动之中。我并不试图抵牾这对不体面之物的笑弄,然而我们却可以——至少部分上可以——回溯某种唯有笑弄才能诱导出的视点。
笑弄所表明的正是某种侮辱性的判定(condamnation),它向我们开启了这样一条道路,在其中关乎禁忌、关乎必要且不可避免的体面的原则都显得狭隘虚伪、对其对象毫无理解。极度的放纵和嬉弄(plaisanterie)拒绝对色情之真理进行严肃——亦即悲剧性(tragique)——的考察。
本书前言要对色情问题毫无迂回地进行展现,意识在其中面向的乃是撕裂(déchirure),对我而言,这正是呼出震彻心扉的呐喊的契机。对我而言,精神逃避其自身、或者说由于执拗的自我逃避而成为自身真理的滑稽翻版这一点完全在料想之中。倘若人需要谎言,那就随他去吧!或许充满自豪的人最终会被大众侵吞......但无论如何,我永远不会忘却那暴烈而卓绝地睁开双眼、直视一切正在发生之事和存在之物的人。如果对极度欢愉和极度痛苦一无所知,我又如何对所发生之物有所领略!
让我们说得更明白些。Pierre Angélique努力道出这一道理:我们一无所知,我们身处黑夜深处。但我们至少能够看破那些让我们背离苦恼的谎言,或者更准确地讲,那些试图向我们掩盖欢乐与痛苦和死亡同一这一真理的东西。
恣肆的嬉弄所引起的这巨大笑声试图向我们遮蔽的正是极度欢愉和极度痛苦之间的等同:即存在与死亡的等同,以及经由这曝耀之路所获得的完满知识和绝对晦暗之间的等同。面对这一真理,我们无疑可以放声大笑,但这笑声将更加绝对,它不会局限于鄙夷那可鄙之物,恰恰相反,正是厌恶(dégoût)刺穿了我们的内心。
*************************************
我们在欢愉中落入出神般的狂喜(extase)。为了抵其深处,我们始终需要为其给出界限:这就是恐惧。
当恐惧油然而生时,不仅他人的痛苦抑或我自身的痛苦能够让我进入近似癫狂的欢愉状态,而且所有的厌恶拒斥感(répugnance)都伴随着欲望。这并不是说恐惧总是与诱惑彼此不分,而是倘若恐惧无法抑制、摧毁诱惑,那它就定然使之强化!危险会使我们动弹不得,但稍弱的危险却能刺激欲望。只有透过死亡——即使并不与其直接相关——只有透过那摧毁我们的东西,我们才能拥有出神狂喜。
人与动物不同之处就在于某些感觉能在最深处刺痛他、掏空他。这些感觉具有个体差异,随生活方式不同而不同。但看到鲜血或闻到呕吐物的气味总能激起我们对死亡的恐惧,甚至有时会让我们产生比痛苦还要难忍的恶心感。我们抵不住这些令人极度晕眩的感觉。有些人亲睐无害的死亡。但在某些时候,死亡不仅意味着消逝,更意味着那种我们无力抵抗(malgré nous),却必需不惜一切代价去抵抗的难以承受的运动。正是这“不惜一切”和“无力抵抗”突显了极度欢愉和难以名状却美妙绝伦的出神状态。倘若没有任何东西能超出我们、能以我们无力抵抗的方式超出我们,倘若没有任何东西是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去避免的,那我们就永远不会获得我们所竭力触及、却又竭力拒斥的疯狂时刻。
********************
不表现为这种异常超越运动的欢愉是可鄙的。它不仅为性狂喜所独有,种种宗教神秘主义者,尤其是基督教神秘主义者均以同样方式对此有所领会。存在以不低于死亡的、令人难以承受的超出存在的方式被给予我们。在死亡中,它既被给予我们,同时又抽离自身,从而我们必需在死亡感中、在那些不堪忍受的类死时刻中对之寻觅。我们自身中的存在乃是某种涌溢(excès),恐惧和欢愉的充盈彼此相系。
甚至我们只能在涌溢中完成思想(反思)。除了对于涌溢的呈现,真理有何意义?倘若我们不去直视那溢出可视范围之物、不去直视那无法直视之物,倘若我们不去像在狂喜中一样享乐那无法享乐之物,倘若我们不去思考那溢出可思范围之物……真理又意味这什么?[1]
********************
这种震彻心扉的反思将在一声呐喊中由于无法承受自身而最终消匿,而我们则将重获上帝。这本迷狂之书全部的宽广意义正在于此:本书的叙述涵盖了上帝的全部含义,而上帝本身,就是众多妓女中的一个。神秘主义未能言说的——它若和盘托出则自身不保——由色情全部道出:在所有意义上,如果上帝不是对于自身的超越,那它就一无所是;作为一般的存在,作为恐惧和不洁,作为一无所是,它始终超出自身……对于上帝这一超出一切语词的语词,将其嵌入语言之中定是某种忤逆;一旦我们如此行事,这一超出自身的语词必将在迷眩中摧毁一切界限。它永不止步,它呈现于所有不可能呈现之处:它便是浩瀚(énormité)本身。凡有丝毫疑虑者,必将缄默不语。若他试图寻觅出路,却又自知作茧自缚,他在上帝身上所寻求的无非是那令其消隐、归于无物的力量。[2]
这本如此不合时宜的书让我们踏上一条无以讲述的道路,尽管如此,我们仍能探究一二。
诸如对于至福(bonheur)的偶得……
在死亡的地平线上,我们获得欢愉(从而欢愉将被悲伤隐匿)。
我并不认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乃是享乐。人不仅具有享乐的官能,但后者却透析了人的秘密[3]。既然欢愉维系于精神的快乐,我们便极有可能欺骗自己,从而试图以尽量不牵涉恐惧的方式获得欢愉。那些唤起欲望、激发最终释放的意象总是晦暗不清、模棱两可:即使它们所指向的乃是恐惧和死亡,后者呈现的方式也隐秘异常。
即使在萨德那里,死亡也总是被转移到他人身上,而他人首先就代表了最珍美的生命。色情不可避免地沦为某种诡计。激发情欲的对象变得与自身相异。这样看来,似乎反而是禁欲者道出了真理。禁欲者认为美乃是恶魔的陷阱:唯有美才能让某种作为爱之根源的无序、暴烈、卑侮的需求变得可以承受。在这里,我无法祥究形形色色的癫狂,纯粹的爱会使我们发现其中最暴烈的形态,它将生命盲目的涌溢带到死亡的边缘。禁欲者的指责无疑是粗陋草率、极端异常的,但它却应和了那种我们为了临近黑夜的真理所必需经历的震颤。将生命整体所具有的卓越性唯独留给性爱是毫无道理的,但如果我们不将光亮照向黑夜降临之处,我们又如何深知自己实际上乃是投入于恐惧之中的存在呢?当他跌入恶心不堪的空无之中,他将不惜一切地逃避……!
*********************
没有比此更可畏的了!教堂门廊上的地狱图景究竟有多么可笑!地狱乃是上帝主动给予我们的关于其自身的虚弱意象!但伴随着无尽的失败,我们将重新奏响存在的凯旋——为此所需的无非是投身于最终使存在消隐的运动之中。存在为自己献上一支可怕的舞曲,它唯一的旋律就是眩晕,而我们则必需接上这舞步,意识到唯有恐惧才是与其相应之物。在此之中,没有比缺乏气力更为痛苦之事。但痛苦无处不在:若无苦痛,何来克服?存在向着死亡、苦痛和欢愉而敞开——绽放、临死、痛苦而被至福充盈的存在已然显现在微露的光亮之中:这光亮是神圣的。绞扭的嘴扯出一声呐喊,一声消匿在无尽静默中深广的哈雷路亚。
注:
* 此处所说的“作者”即为巴塔耶本人,《艾德沃坦夫人》一书最初以Pierre Angélique为假名作者出版。
[1] 我不得不补充,关于存在与涌溢的定义无法通过哲学的方式进行奠定,因为涌溢本身溢越了一切奠定的基础:涌溢乃是存在之为存在的首性,它在一切界限之外。存在无疑处于种种界限之中:正是靠了这些界限,我们才能言说(我自己也在言说,但在此过程中我忘了言语无时无刻不在超出我)。这些句子可以有条有理地得到规整(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这都是可能的,因为涌溢无非是某种例外,是某种绝妙、某种奇迹……;涌溢意味着吸引——或者说恐惧,它乃是永远更多的东西),但我们首先面对的却是其不可能性。从而我永远不会被束缚、被奴役,我保有自身的自主性(souveraineté),唯有死亡才能让我与其分离——但死亡,死亡却证明我永远不会毫无溢出地存在。我并不抗拒认知活动,不然我就不会写作,但我这只奋笔疾书的手正在迈向死亡,由于这被许诺的死亡,它逃离了在写作时它所接受的界限(写作的手所接受的将被正在死亡的手所拒斥)。
[2] 这里所呈现的是第一次由从笑中得到启示的人所给出的神学,他不会限制那不知限制为何物之人。你曾满目苍白地读着哲学,但某天,某天你将读到燃烧的英石!除了用完全不适于哲学的方式,那让哲学哑口无言的人又将如何表达自身?
[3] 我们更可以看到,涌溢同时也是性生殖的原则:天意似乎要求人的作品所蕴含的奥秘始终清晰可辨!人类或许什么也免除不了?某天他将发现他不再拥有根基,但天意如此!就算从这诅咒中他将带来孩子的生命,但唯有通过诅咒、通过唾弃一切界限,这可怜的造物才能拥有欢愉,唯有在诅咒中他才能成为上帝。生命的创造充满奥秘,作为精神的活动,它唯一所确定的便是不断被溢出,不断去溢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