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随手记 ——现象心理学(第二章)未完待续~..
----------------------------------------------孤独的分割线------------------------------------------------------
习惯了每天清晨听听歌、洗洗澡、看看书、码码字的我非常幸运的邂逅了这样一篇文章——《这个世界上假装彪悍的姑娘,到了最后都能幸福沉稳的站在土地上》。在此附上链接:http://www.douban.com/note/266446292/?qq-pf-to=pcqq.c2c
想必本文的作者是一位内心多愁善感、心思细腻,外表精明能干、世故老道的奇女子。“有时候常常很多事实很明显,只是我们需要一场仪式化的收场来结束自己的付出。”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原本神经大条的我,心底里也免不了升腾起一味惆怅,翻云覆雨闹腾个不休。正如该女子的文字一般“是的,只是在那一场让自己变得都不像自己的感情里充斥着尖锐的摧折感,像是被一把很钝的刀割到,伤痕在几年以后才浮现出来。我至今没有勇气再恋爱的原因,有部分是受这个不重不轻的故事的影响。”
非常欣赏这样敢于表露自己内心的人。他们不仅仅是在分享自己的故事,同时也给我们这些读者提供了一面镜子,红艳的镜框就如同伤口里渗出的鲜血那般神圣,无时不刻地提醒着观众要保持一颗敬畏之心。对于分享者本人而言,也无疑是件善事。
我向来也以乐于自我剖析者自居。对于《聊天随手记》这样一项未完待续的互动平台,笔者自己也没有做出更为详细的规划和功能齐备的制作团队,算是摸着石头过河吧。昨天的话题看起来并没有引起读者们的热烈讨论,大多读者更倾向于通过“点赞”的方式来表示对自己的交代以及对我的支持。笔者在感谢大家的同时也开始反思这样的一个话题是否不够具备可探讨性。好在今早在豆瓣上看到这样一篇触动人心的文章,于是乎,今天和大家讨论的话题也孕育而生:我是这样被自愿地爱上了她。
话题② 我是这样被自愿地爱上了她
2010年的夏天,大三的我第三次面临更换寝室的变故。原先的那次变动仅仅是更替了地理位置,而室友的相对稳定、和谐对于初次离家的我来说算得上是一种福音。安逸的生活总不会一成不变的,那一年我不得不送别了两位相守了两年的小伙伴,同样的,新鲜的血液也随之注入我的生命。
如果说我们原先的四小伙伴能算是天真、质朴的普通青年的话,那么新来的室友则无疑是传说中的高富帅、白富美了!请不要怀疑我们学校的宿舍文化,谁规定了白富美不能用来形容男生?!
在如此背景环境下,也不难想象当初那个正处于自我同一性①建立期的我正处在一种水深火热的重塑三观的边缘状态。时至今日,我依然相信物以类聚这样的规律,因此个人的适应能力相对还是不错的,很快便和新室友们打成一片,其乐融融。
大学的男生寝室,免不了的几项活动之一便是熄灯入睡前的夜谈。谈话的焦点则无非是女人、游戏、运动。当然,你们可以自动忽略后面的那两个单纯是用来撑场面的名词。相比较之前淳朴的四小伙伴,如今的高富帅、白富美们之于女人的观点对于彼时彼刻的我是具有相当巨大的冲击力的。(在此,免不了替中国传统的教育以及接受了传统教育的我们叹一口气,处于自我同一性①建立期的我们恰好赶上了残暴的应试教育体制中的大boss——高考!绝大多数乖孩子都错失了最佳的恋爱和心理成长的机会)。
只是泛泛的情感夜话几乎就让我这个骨子里渗透着传统中国儒家思想的普通青年三观尽毁。而根据我坚持的另外一个“先破后立”的规律,事态的发展远不止于此。直到某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微风阵阵却没有一丝凉意,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零零散散地走在从网吧回寝室的校园小径上。或许是命运使然,全校最高的一栋女生宿舍恰好处在网吧与我们寝室的中间位置。更狗血的是,那栋女生宿舍里就住着我们院系的姑娘们。于是乎,每当一群在虚拟世界里被蹂躏的体无完肤却依旧待游戏如初恋的“屌丝”们路过这样一座看似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大楼,心底里翻滚的那种矛盾和蠢蠢欲动就如百爪挠心一般让人无所适从。因而,心性相对腼腆的我也自然沦为了某些在有生之年几乎不可能会被广电总局审批通过的豪言壮语的忠实听众。也正基于如此这般的倾听,不仅让我了解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同时也练就了我现在对于处理情感问题的驾轻就熟。
言归正传,千呼万唤始出来,故事的女主角也便是在这样一个不合时宜的情景下出现在了我的脑海里。在此没有使用“印刻”的原因很简单,当时的我对于这个姑娘的感觉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无感。这样的状态也正适用于我们去探讨一段感情从无到有的变化过程。
当我大学生涯后半段的偶像亲口告诉我,他是如何如何喜欢着这位女主角的时候,我只是默默地听着,然后等他咽口水的间隙,淡淡地说了一句:“她配不上你。”这句话不仅仅震惊了我的偶像,也为我自己随后发生的“悲惨”遭遇埋下了伏笔。按照我的习惯,总是喜欢在这里分析一下原因:在彼时彼刻,思想上白璧微瑕的我对于女人的审美观还尚未定型,出于十多年来和男孩子们混在一起玩耍的经验,对于男人的审美观还是稍具雏形的。根据自居作用潜移默化的,我便一点点的开始认同这位偶像的观点。
在此,相对真实的笔者再次毫不留情的引用百度百科里的词条,何谓自居作用——自居作用(identification),又译作“认同作用”、“表同作用”,个体无意识地将某一客体的某些方面或属性同化的心理过程,例如:把一个他所钦佩或崇拜的人的特点、某一团体或某种主张作为自己的特点,用以掩没自己的缺点或不足。认同作用被看作既是一种正常的发展机制,也是一种防御机制。
或许正是在这种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下,故事的女主角——M,走进了我的生活并且逐渐成为了我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遥忆笔者当年也不全是一个未经世事的纯情小屁孩儿。虽说想早恋的时候已经晚了,但好歹初恋也不偏不倚地赶上了正当成年的18岁。因此,那时候的我也算得上是在情场上打过小怪兽,攒过一丝半点儿经验的大男孩儿了。强调这个背景的主要是为了说明:虽然当时的我对于女人的审美观尚未定型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标准,而那时的M并非那一类足以让我心动的女生。
写到这里忽然觉得我对自己好残忍。。脑子里全是实验室里的小白鼠、斯金纳鸽和巴普洛夫狗等等。。
就如暴风雨前的宁静一般,生活平静的出奇,套用某君的话说“淡的跟白开水一样”。然而看似平静的背后,情感的种子却早已生根发芽。自那以后的每节课上,我或多或少的都会把一部分注意力放在M身上。或许真的只是单纯的想弄清楚她究竟好在哪里,可以让我的偶像为之心动。在此,身体力行的经验告诉我——认真的观察总能让你发现一个人美好的一面。就如我初一班主任替我某篇作文写的题记那样“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此,由衷的感谢我的偶像帮我打开了那双发现美的眼睛。
山雨欲来风满楼,那是11年11月10日的一个晚上。原本已入初冬的傍晚竟然让人感受不到一丝寒意。在某君的生日聚会结束之后,经过狂欢后略显沉寂的小伙伴们稀稀落落地走在回校园的马路上。偶一抬头,满眼都是那条熟悉而又充满神秘感的黑暗料理街上闪烁的灯光。显然那时候的我心情并不平静,或许是M在餐桌上的某些表现过于明显,让同行的某位处女男敏锐的识破了她的小心思。于是,刚被吹了半瓶啤酒的我又被拖进洗手间谈心。回到饭桌后,带着有色眼镜看世界的我就已经不再像之前那般坦然。刻意回避的目光和话语或许激起了M大小姐与生俱来的好胜心,正当我们即将走进校门的时候,M叫住了我,而事先商量好要替我解围的处女男也自以为识时务地人间蒸发了。就这样,初冬的晚上,幽静的校门口前一男一女各怀鬼胎愣愣的站着,仿佛谁都不愿意先开口打破这难能可贵的沉默。一定是荷尔蒙分泌过度导致记忆出现了缺失,那天的对话内容我几乎回想不起来,留在脑海里的全是宽阔且崭新的校道、昏暗且暧昧的灯光以及那些几乎起不到掩护作用的小树苗。
就这样,我们的关系一夜之间就像是婴儿的胚胎那般迅速生长,最直接的后果便是第二天在课堂上见到她时我的不知所措。现在想来,那种青涩的感觉还真是令人神往。后来,也不记得是哪次聊天时她一个心血来潮便给我们之间的关系敲下了印章——革命战友。那天晚上某男生宿舍的阳台上,我还和某君针对“革命战友”这个名词的定义进行了一次革命性的头脑风暴,结果以我们始终争论不休直至口干舌燥、身困体乏而不了了之。
再后来,我逐渐开始关注她的博客和微博。她的出现也算是我有一阵子坚持更新博客的原因之一吧。在又一次聊天中,得知她在某次迎新活动中不慎跌倒甚至还伤到了膝盖。而当时还在重庆南路读心理咨询师的我恰巧的迷上了在中午休息的时候一个人逛田子坊。清楚的记得不久之后便是她的生日,于是原先漫无目的的闲逛就变多出了几分攻击性。几乎跑遍了每一家小商铺之后,在一个小角落里看到一家不起眼儿的店铺门口挂着“护膝巾”的广告牌,就仿佛在沙漠中迷失的游客见到一片绿洲一般喜出望外。印象中我连盒子都没拆开就付了钱,老板娘看我的眼神至今回想起来都是那么的意味深长。后来在离开的路上,或许是又一次被荷尔蒙冲昏了头脑,竟然在田子坊里迷路了!想来也是潜意识使然,横冲直撞间又看到一家很温馨的日式礼品店。原本对日本这个邻国毫无好感的我,也因为她的哈日而暂时压抑了自己的本性。在同一位年龄相仿的女店员攀谈的过程中得知这里的娃娃对于哈日的小姑娘是具备相当破坏性的杀伤力的。于是领着大包小包的我,在女店员暧昧目光的注视下轻轻的离开了田子坊,没有带走一片云彩。
终于等到了她的生日,那或许是我人生中迄今为止最温暖的一个腊月。用众星捧月来形容她的生日聚餐毫不为过。那也是我第一次在黄埔区的大酒店和同学们一起吃饭,作为十岁来到上海一直都生活在松江,大学又被发配到奉贤的郊区学生来说,这里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大上海。在富丽堂皇的酒店装饰映衬下,总觉得我们这群略显稚气的大学生显得特别渺小且不合群。然而直到她褪去了御寒的大衣,第一次见识到她穿裙子的我竟然痴痴的说不出一句话。拿我偶像的话来说,这简直就是。。简直了。。。更让我受宠若惊的是,她点名要我坐在她的旁边,这或多或少的让餐桌上的气氛变得有些诡异。好在当时我完全沉浸在痴痴的状态中不能自拔,也没有注意到其他在座男生略带敌意的目光。一顿饭吃掉了四位数的人民币也是我前所未有过的经历。总体来说,她的生日聚餐就是那四个字——大开眼界!饭后我们一行人去了桌游房,作为游戏达人,我自然不会错过这样一个展示自我价值的机会。那时候的我还完全不懂得在什么处境下要保持低调,这或许也是我们看似美好的感情一步步走向死亡的原因之一吧。
写到这里,相信大多数读者就同我一样,已经忘记了M是一个让我无感的女生。而我之所以写这些文字不仅仅是为了记录下这样一段在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的感情同时还要去和大家共同探讨爱情究竟是怎样凭空产生的。
而我现在要面临的问题是:立即出去和小伙伴们一起吃饭还是继续饿着肚子码字。显然这样的趋避冲突对我而言已经造成不了太多的焦虑了,因此我选择果断的结束今天的更新,把更多的悬念留在明天,同时期待着各位读者和我的互动,在此,再次感谢各位耐心的阅读!谢谢!
更新地址: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ftdxylz
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734244502
习惯了每天清晨听听歌、洗洗澡、看看书、码码字的我非常幸运的邂逅了这样一篇文章——《这个世界上假装彪悍的姑娘,到了最后都能幸福沉稳的站在土地上》。在此附上链接:http://www.douban.com/note/266446292/?qq-pf-to=pcqq.c2c
想必本文的作者是一位内心多愁善感、心思细腻,外表精明能干、世故老道的奇女子。“有时候常常很多事实很明显,只是我们需要一场仪式化的收场来结束自己的付出。”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原本神经大条的我,心底里也免不了升腾起一味惆怅,翻云覆雨闹腾个不休。正如该女子的文字一般“是的,只是在那一场让自己变得都不像自己的感情里充斥着尖锐的摧折感,像是被一把很钝的刀割到,伤痕在几年以后才浮现出来。我至今没有勇气再恋爱的原因,有部分是受这个不重不轻的故事的影响。”
非常欣赏这样敢于表露自己内心的人。他们不仅仅是在分享自己的故事,同时也给我们这些读者提供了一面镜子,红艳的镜框就如同伤口里渗出的鲜血那般神圣,无时不刻地提醒着观众要保持一颗敬畏之心。对于分享者本人而言,也无疑是件善事。
我向来也以乐于自我剖析者自居。对于《聊天随手记》这样一项未完待续的互动平台,笔者自己也没有做出更为详细的规划和功能齐备的制作团队,算是摸着石头过河吧。昨天的话题看起来并没有引起读者们的热烈讨论,大多读者更倾向于通过“点赞”的方式来表示对自己的交代以及对我的支持。笔者在感谢大家的同时也开始反思这样的一个话题是否不够具备可探讨性。好在今早在豆瓣上看到这样一篇触动人心的文章,于是乎,今天和大家讨论的话题也孕育而生:我是这样被自愿地爱上了她。
话题② 我是这样被自愿地爱上了她
2010年的夏天,大三的我第三次面临更换寝室的变故。原先的那次变动仅仅是更替了地理位置,而室友的相对稳定、和谐对于初次离家的我来说算得上是一种福音。安逸的生活总不会一成不变的,那一年我不得不送别了两位相守了两年的小伙伴,同样的,新鲜的血液也随之注入我的生命。
如果说我们原先的四小伙伴能算是天真、质朴的普通青年的话,那么新来的室友则无疑是传说中的高富帅、白富美了!请不要怀疑我们学校的宿舍文化,谁规定了白富美不能用来形容男生?!
在如此背景环境下,也不难想象当初那个正处于自我同一性①建立期的我正处在一种水深火热的重塑三观的边缘状态。时至今日,我依然相信物以类聚这样的规律,因此个人的适应能力相对还是不错的,很快便和新室友们打成一片,其乐融融。
大学的男生寝室,免不了的几项活动之一便是熄灯入睡前的夜谈。谈话的焦点则无非是女人、游戏、运动。当然,你们可以自动忽略后面的那两个单纯是用来撑场面的名词。相比较之前淳朴的四小伙伴,如今的高富帅、白富美们之于女人的观点对于彼时彼刻的我是具有相当巨大的冲击力的。(在此,免不了替中国传统的教育以及接受了传统教育的我们叹一口气,处于自我同一性①建立期的我们恰好赶上了残暴的应试教育体制中的大boss——高考!绝大多数乖孩子都错失了最佳的恋爱和心理成长的机会)。
只是泛泛的情感夜话几乎就让我这个骨子里渗透着传统中国儒家思想的普通青年三观尽毁。而根据我坚持的另外一个“先破后立”的规律,事态的发展远不止于此。直到某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微风阵阵却没有一丝凉意,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零零散散地走在从网吧回寝室的校园小径上。或许是命运使然,全校最高的一栋女生宿舍恰好处在网吧与我们寝室的中间位置。更狗血的是,那栋女生宿舍里就住着我们院系的姑娘们。于是乎,每当一群在虚拟世界里被蹂躏的体无完肤却依旧待游戏如初恋的“屌丝”们路过这样一座看似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大楼,心底里翻滚的那种矛盾和蠢蠢欲动就如百爪挠心一般让人无所适从。因而,心性相对腼腆的我也自然沦为了某些在有生之年几乎不可能会被广电总局审批通过的豪言壮语的忠实听众。也正基于如此这般的倾听,不仅让我了解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同时也练就了我现在对于处理情感问题的驾轻就熟。
言归正传,千呼万唤始出来,故事的女主角也便是在这样一个不合时宜的情景下出现在了我的脑海里。在此没有使用“印刻”的原因很简单,当时的我对于这个姑娘的感觉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无感。这样的状态也正适用于我们去探讨一段感情从无到有的变化过程。
当我大学生涯后半段的偶像亲口告诉我,他是如何如何喜欢着这位女主角的时候,我只是默默地听着,然后等他咽口水的间隙,淡淡地说了一句:“她配不上你。”这句话不仅仅震惊了我的偶像,也为我自己随后发生的“悲惨”遭遇埋下了伏笔。按照我的习惯,总是喜欢在这里分析一下原因:在彼时彼刻,思想上白璧微瑕的我对于女人的审美观还尚未定型,出于十多年来和男孩子们混在一起玩耍的经验,对于男人的审美观还是稍具雏形的。根据自居作用潜移默化的,我便一点点的开始认同这位偶像的观点。
在此,相对真实的笔者再次毫不留情的引用百度百科里的词条,何谓自居作用——自居作用(identification),又译作“认同作用”、“表同作用”,个体无意识地将某一客体的某些方面或属性同化的心理过程,例如:把一个他所钦佩或崇拜的人的特点、某一团体或某种主张作为自己的特点,用以掩没自己的缺点或不足。认同作用被看作既是一种正常的发展机制,也是一种防御机制。
或许正是在这种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下,故事的女主角——M,走进了我的生活并且逐渐成为了我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遥忆笔者当年也不全是一个未经世事的纯情小屁孩儿。虽说想早恋的时候已经晚了,但好歹初恋也不偏不倚地赶上了正当成年的18岁。因此,那时候的我也算得上是在情场上打过小怪兽,攒过一丝半点儿经验的大男孩儿了。强调这个背景的主要是为了说明:虽然当时的我对于女人的审美观尚未定型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标准,而那时的M并非那一类足以让我心动的女生。
写到这里忽然觉得我对自己好残忍。。脑子里全是实验室里的小白鼠、斯金纳鸽和巴普洛夫狗等等。。
就如暴风雨前的宁静一般,生活平静的出奇,套用某君的话说“淡的跟白开水一样”。然而看似平静的背后,情感的种子却早已生根发芽。自那以后的每节课上,我或多或少的都会把一部分注意力放在M身上。或许真的只是单纯的想弄清楚她究竟好在哪里,可以让我的偶像为之心动。在此,身体力行的经验告诉我——认真的观察总能让你发现一个人美好的一面。就如我初一班主任替我某篇作文写的题记那样“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此,由衷的感谢我的偶像帮我打开了那双发现美的眼睛。
山雨欲来风满楼,那是11年11月10日的一个晚上。原本已入初冬的傍晚竟然让人感受不到一丝寒意。在某君的生日聚会结束之后,经过狂欢后略显沉寂的小伙伴们稀稀落落地走在回校园的马路上。偶一抬头,满眼都是那条熟悉而又充满神秘感的黑暗料理街上闪烁的灯光。显然那时候的我心情并不平静,或许是M在餐桌上的某些表现过于明显,让同行的某位处女男敏锐的识破了她的小心思。于是,刚被吹了半瓶啤酒的我又被拖进洗手间谈心。回到饭桌后,带着有色眼镜看世界的我就已经不再像之前那般坦然。刻意回避的目光和话语或许激起了M大小姐与生俱来的好胜心,正当我们即将走进校门的时候,M叫住了我,而事先商量好要替我解围的处女男也自以为识时务地人间蒸发了。就这样,初冬的晚上,幽静的校门口前一男一女各怀鬼胎愣愣的站着,仿佛谁都不愿意先开口打破这难能可贵的沉默。一定是荷尔蒙分泌过度导致记忆出现了缺失,那天的对话内容我几乎回想不起来,留在脑海里的全是宽阔且崭新的校道、昏暗且暧昧的灯光以及那些几乎起不到掩护作用的小树苗。
就这样,我们的关系一夜之间就像是婴儿的胚胎那般迅速生长,最直接的后果便是第二天在课堂上见到她时我的不知所措。现在想来,那种青涩的感觉还真是令人神往。后来,也不记得是哪次聊天时她一个心血来潮便给我们之间的关系敲下了印章——革命战友。那天晚上某男生宿舍的阳台上,我还和某君针对“革命战友”这个名词的定义进行了一次革命性的头脑风暴,结果以我们始终争论不休直至口干舌燥、身困体乏而不了了之。
再后来,我逐渐开始关注她的博客和微博。她的出现也算是我有一阵子坚持更新博客的原因之一吧。在又一次聊天中,得知她在某次迎新活动中不慎跌倒甚至还伤到了膝盖。而当时还在重庆南路读心理咨询师的我恰巧的迷上了在中午休息的时候一个人逛田子坊。清楚的记得不久之后便是她的生日,于是原先漫无目的的闲逛就变多出了几分攻击性。几乎跑遍了每一家小商铺之后,在一个小角落里看到一家不起眼儿的店铺门口挂着“护膝巾”的广告牌,就仿佛在沙漠中迷失的游客见到一片绿洲一般喜出望外。印象中我连盒子都没拆开就付了钱,老板娘看我的眼神至今回想起来都是那么的意味深长。后来在离开的路上,或许是又一次被荷尔蒙冲昏了头脑,竟然在田子坊里迷路了!想来也是潜意识使然,横冲直撞间又看到一家很温馨的日式礼品店。原本对日本这个邻国毫无好感的我,也因为她的哈日而暂时压抑了自己的本性。在同一位年龄相仿的女店员攀谈的过程中得知这里的娃娃对于哈日的小姑娘是具备相当破坏性的杀伤力的。于是领着大包小包的我,在女店员暧昧目光的注视下轻轻的离开了田子坊,没有带走一片云彩。
终于等到了她的生日,那或许是我人生中迄今为止最温暖的一个腊月。用众星捧月来形容她的生日聚餐毫不为过。那也是我第一次在黄埔区的大酒店和同学们一起吃饭,作为十岁来到上海一直都生活在松江,大学又被发配到奉贤的郊区学生来说,这里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大上海。在富丽堂皇的酒店装饰映衬下,总觉得我们这群略显稚气的大学生显得特别渺小且不合群。然而直到她褪去了御寒的大衣,第一次见识到她穿裙子的我竟然痴痴的说不出一句话。拿我偶像的话来说,这简直就是。。简直了。。。更让我受宠若惊的是,她点名要我坐在她的旁边,这或多或少的让餐桌上的气氛变得有些诡异。好在当时我完全沉浸在痴痴的状态中不能自拔,也没有注意到其他在座男生略带敌意的目光。一顿饭吃掉了四位数的人民币也是我前所未有过的经历。总体来说,她的生日聚餐就是那四个字——大开眼界!饭后我们一行人去了桌游房,作为游戏达人,我自然不会错过这样一个展示自我价值的机会。那时候的我还完全不懂得在什么处境下要保持低调,这或许也是我们看似美好的感情一步步走向死亡的原因之一吧。
写到这里,相信大多数读者就同我一样,已经忘记了M是一个让我无感的女生。而我之所以写这些文字不仅仅是为了记录下这样一段在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的感情同时还要去和大家共同探讨爱情究竟是怎样凭空产生的。
而我现在要面临的问题是:立即出去和小伙伴们一起吃饭还是继续饿着肚子码字。显然这样的趋避冲突对我而言已经造成不了太多的焦虑了,因此我选择果断的结束今天的更新,把更多的悬念留在明天,同时期待着各位读者和我的互动,在此,再次感谢各位耐心的阅读!谢谢!
更新地址: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ftdxylz
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734244502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