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他们吧,孩子们值得——读《24个比利》及《比利战争》
多重人格,指在个体内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特的人格,每一个人格在一特定时间占统治地位。这些人格彼此之间是独立的、自主的,并作为一个完整的自我而存在”。一般说来,在任何特定的时间阶段,内陆诸意识层的只有一种身份,称为主体人格。此时所有的情感、思想和言行都按照主体人格的方式活动,不显出另一身份的痕迹。不定期一段时候,通常是在受到精神刺激之后,可突然转变为另一完全不同的身份,一切情感、思想和言行按照后继人格的方式行事。这时,个体对过去的身份完全遗忘,仿佛从心理上另换了一个人。从一种人格到另一种人格的转化通常是突然发生的,当后继的人格开始“执政”时,原先的主体人格刚开始是意识不到的,并忘却之前发生过的事情。【1】
这两本书的主人公威廉•密歇根,也就是比利,他就是一个多重人格患者。比利于 1997 年因犯下连续强暴案而遭美国俄亥俄州警方逮捕。但他却对自己犯下的罪行毫无记忆。后来他经过彻底的精神检查,发现他患有多重人格症,其中包含原本的比利,一共有 24 个人格在他体内。最后他在 4 位精神科医师和 5 位心理学家共同宣示证明下,被获判无罪。【2】他第24个人格是一个融合成功的人,被他自己称为“老师”,也就是老师讲述了在比利身上发生的事情,使得作者获得了第一手资料,完成了这两本书。
比利在童年时,他的继父虐待他,强奸他,又威胁他如果他告诉妈妈,会杀了他,伤害他的妈妈。一个儿童在巨大的痛苦中呼喊痛哭,却又无能为力,他只有创造出大卫为他承受痛苦;他创造出克里斯汀被爱;由于人格转换后出现的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便创造出一个天生的聋子肖恩,因为他怕别人的责骂,一个个的人格就这样出现了,他们各司其职。他们只能互相关心,爱与被爱。
比利一些人格有极高的天赋,其中任何一个都能非常杰出地生活在世上,取得一些成就。但是比利自己却无法像一个正常人一样生活,从童年遭受虐待起,那种无力与无奈一直伴随着他,他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他还是个孩子时就遭受了不公的对待,而社会在他犯错后只去会指责他,却没有人为他的不幸埋单。第二本书《比利战争》,讲的便是比利在与整个社会,整个制度战争,这场战争是他挑起的,但并不是他的本意,他在人格转换时无法控制自己,然而政客、媒体却为了自身的利益接招了,不断地想证明他不可以像一个正常人一样生活,甚至想把他彻底击垮,逼得比利只能绝食,用死亡换回生命最后的尊严,这是唯一他能够控制的部分,这是怎样一种悲哀。幸好,同样有人同情比利,爱着比利。
人天生都渴望着爱,希望温暖,这本书开篇第一页便写了「献给受虐儿童,尤其是那些未被发现的牺牲者 …… 」,比利就是一个受虐儿童,距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犯罪,经过了10年之后,他获得了自由,重回到那个他噩梦发生的农场。痛哭过后,他想,也许他继父在童年里也遭受了虐待,才会把这些加诸于他,也许虐待是被传递的,但他希望爱能代替这些痛苦,能中断伤害,让心灵得到安抚。
每个人都会成为一个儿童,正在作为一个儿童,亦或是曾经是一个儿童,儿童,这是多么可爱的名字,这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未来。但是整个社会却没有给予儿童足够的爱与关怀,这指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制度和心灵上的。
对于那些留守儿童,被教育机会、父母的关爱,他们能拥有的太少太少了。在有些贫穷落后的地方,孩子们真的是能吃饱穿暖,能够有生存的权利可能都是需要争取和运气的机会。而那些有物质保障的孩子,他们的身体和心灵健康吗,他们接受的教育公平吗,有人倾听他们每天发生发现了什么吗,有人和他们一起游戏吗,大人能等待他自然地成长而不是拔苗助长吗?
孩子们值得被爱,用心去爱他们吧。他们是创造力、想象力的化身,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他们值得用制度去保护,去规范他们的生活环境,他们值得去用爱用心呵护。他们代表的不是财富与成功,而是希望与理想。孩子们是什么样子,这个社会的明天就是什么样子!
参考文献:
【1】互动百科
http://www.baike.com/wiki/%E4%BA%BA%E6%A0%BC%E5%88%86%E8%A3%82
【2】《24个比利》序
这两本书的主人公威廉•密歇根,也就是比利,他就是一个多重人格患者。比利于 1997 年因犯下连续强暴案而遭美国俄亥俄州警方逮捕。但他却对自己犯下的罪行毫无记忆。后来他经过彻底的精神检查,发现他患有多重人格症,其中包含原本的比利,一共有 24 个人格在他体内。最后他在 4 位精神科医师和 5 位心理学家共同宣示证明下,被获判无罪。【2】他第24个人格是一个融合成功的人,被他自己称为“老师”,也就是老师讲述了在比利身上发生的事情,使得作者获得了第一手资料,完成了这两本书。
比利在童年时,他的继父虐待他,强奸他,又威胁他如果他告诉妈妈,会杀了他,伤害他的妈妈。一个儿童在巨大的痛苦中呼喊痛哭,却又无能为力,他只有创造出大卫为他承受痛苦;他创造出克里斯汀被爱;由于人格转换后出现的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便创造出一个天生的聋子肖恩,因为他怕别人的责骂,一个个的人格就这样出现了,他们各司其职。他们只能互相关心,爱与被爱。
比利一些人格有极高的天赋,其中任何一个都能非常杰出地生活在世上,取得一些成就。但是比利自己却无法像一个正常人一样生活,从童年遭受虐待起,那种无力与无奈一直伴随着他,他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他还是个孩子时就遭受了不公的对待,而社会在他犯错后只去会指责他,却没有人为他的不幸埋单。第二本书《比利战争》,讲的便是比利在与整个社会,整个制度战争,这场战争是他挑起的,但并不是他的本意,他在人格转换时无法控制自己,然而政客、媒体却为了自身的利益接招了,不断地想证明他不可以像一个正常人一样生活,甚至想把他彻底击垮,逼得比利只能绝食,用死亡换回生命最后的尊严,这是唯一他能够控制的部分,这是怎样一种悲哀。幸好,同样有人同情比利,爱着比利。
人天生都渴望着爱,希望温暖,这本书开篇第一页便写了「献给受虐儿童,尤其是那些未被发现的牺牲者 …… 」,比利就是一个受虐儿童,距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犯罪,经过了10年之后,他获得了自由,重回到那个他噩梦发生的农场。痛哭过后,他想,也许他继父在童年里也遭受了虐待,才会把这些加诸于他,也许虐待是被传递的,但他希望爱能代替这些痛苦,能中断伤害,让心灵得到安抚。
每个人都会成为一个儿童,正在作为一个儿童,亦或是曾经是一个儿童,儿童,这是多么可爱的名字,这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未来。但是整个社会却没有给予儿童足够的爱与关怀,这指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制度和心灵上的。
对于那些留守儿童,被教育机会、父母的关爱,他们能拥有的太少太少了。在有些贫穷落后的地方,孩子们真的是能吃饱穿暖,能够有生存的权利可能都是需要争取和运气的机会。而那些有物质保障的孩子,他们的身体和心灵健康吗,他们接受的教育公平吗,有人倾听他们每天发生发现了什么吗,有人和他们一起游戏吗,大人能等待他自然地成长而不是拔苗助长吗?
孩子们值得被爱,用心去爱他们吧。他们是创造力、想象力的化身,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他们值得用制度去保护,去规范他们的生活环境,他们值得去用爱用心呵护。他们代表的不是财富与成功,而是希望与理想。孩子们是什么样子,这个社会的明天就是什么样子!
参考文献:
【1】互动百科
http://www.baike.com/wiki/%E4%BA%BA%E6%A0%BC%E5%88%86%E8%A3%82
【2】《24个比利》序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