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信》如此感动,谢谢让我遇见
![]() |
终于看完了,我是多么不希望看完啊,珍惜又急切的看着一页又一页,那么矛盾。可是总归要迎来结局,就像人生,其实正是人生!
第一本几乎是伴着纸巾看过来的。 二十世纪初的日本,如果不看这本小说,我似乎真的难以想象生活会是什么样的景象。(中国估计也差不多吧)辛劳了一辈子的人,因为老了不中用了,为了给年轻人省口饭吃,不被当作累赘,就选择去自杀。这种人生算什么呢?是时代前进的必要牺牲吗?真是荒唐的年代!一切都像是另一个世界的,不论是佃农、贫困还是人们的忍耐力或者说是毅力。一直在想,如果不经历某种磨练,人,是不是就不会具备相应的品格呢?这个,看完了也没能想明白。所以老一辈的人,才总会抱怨现在的年轻人失掉了他们那个时代所具备的珍贵的品格吧~毕竟不可能有那种经历了嘛。但确实,老一辈的人有这个资本,不是年轻人随便一句时代不同了就可以混过去的。因为那是只有时间才能沉淀出来的东西,我想。看完这本小说,真是对这点深有感触!
书里总是在说:活下来的人,要连同被迫无奈死去的人的那份也一起活着,努力的好好的活下去。就是这种信念吧,支撑着阿信走过一切的不顺。可是,现在的我,还是有那么多的难以接受。从小就被明白战争的残酷,可又亲眼看着长子被卷进二战,最终死掉,甚至只是个毫无意义的牺牲品。可惜得我都义愤难平!还有丈夫因战败而自杀。自杀,真的比活着轻松么?既然很能忍耐,为什么没勇气选择另一种活法继续忍耐呢?可能是文化的差异吧,虽然在我看来是这么矛盾的存在。
都说存在即合理。这真的很难解释呢。既然存在是合理的,那么,这种存在被时代淘汰也固然是合理的,那之前的存在,又算什么呢?是只能在特定的时期吗?可是时间是变量啊。像是阿信对婆婆万般忍耐,各种侍奉。等到自己当婆婆了,却因为时代变了,又必须顾及儿媳的脸色行事。真是够倒霉的~不过,话说回来,看简单点,既然大家为了一个家的出发点是一致的,矛盾也不是不可解决的,只是不能避免而已。令人欣慰的是,最终多亏了阿信,二儿子一家才不至于分裂,更是基于那次危机,才捡回来了因为一味追逐利益而失掉的宝贵东西。不论什么时候,困难的时候更是如此,只有家人才是最坚强的依靠,勇气的来源。口口声声说着为对方考虑而放弃家庭的人,最没用了。最后想传达的,是这个吧。
要想受到好人的帮助,前提是自己要是个好人。阿信,毫无疑问完全具备这个资格。坚忍,有爱,所以在一次次陷入困境的时候,才会有俊作,邦子,多香,加代,浩太,阿久婆,川村等好多人无私相助。可即便如此,阿信的一生还是历经坎坷。关东大地震,二战,在那种灾难面前,能活下来就够幸运的了,更不用说再做出什么事业了。可阿信还是成功了,在她的那个时代。
一直在想,如果自己碰上阿信那种人生,真不知道在哪个关口就早早死掉了。特别是被阿清(婆婆)虐待的时候。但是,不论是谁,肯定都各有各的难处,小说给详细的剖析出来,还真刷新了我的一些认识。(这就是小说区别于其他媒介的独特之处吧)书里总是在说怎样怎样之后,就可以毫不顾忌的在哪里做什么什么了,唉~ 换做我,真的是连顾忌都没顾忌过呢,因为似乎很麻烦根本就考虑不全呀。可能还是我经历太少才会这样吧。哈哈~ 话说,历经挫折,即便在五十多岁时也依旧能充满勇气与动力的白手起家。真是很辛苦的一生呢~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正因如此,这一生才能这般精彩壮阔吧。让人发自心底的敬佩呐~ 回首自己的人生,相比之下,真是平淡的有些异常啊。其实是身在福中不福吧(似乎也总被妈妈这么说),再这么觉得可要遭报应了。嘻嘻~
看完了阿信,感觉就算不能做到同样坚强,多少也有了榜样。谢谢让我遇见这么好的一本小说,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