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dle使用心得
![]() |
kindle的屏幕易碎,建议使用保护套。 |
kindle入手快一年了,分享一些心得体会给我的朋友们~!
一、建议切换系统为多看系统
不会安装的看下,其实很简单的。KPW 5.3.8安装多看攻略
最新多看系统下载
kindle原生系统与多看系统的差别
—多看系统比原生系统相比支持epub格式,相比只能拥有mobi(kindle独有),txt(渣排版),PDF(无法直视)的原生系统而言拥有更加丰富的电子书源。(后面会提到书源)
—多看系统的笔记批注功能更加完善,特别是笔记可以导出到印象笔记上,使用便携。(如我最近导出的笔记《禅者的初心》)。同时建议使用印象笔记
—多看系统的PDF电子书切边功能及更加流畅的PDF阅读体验。
—原生系统拥有更加丰富的电子书商店,以及业界良心的公共版权书籍免费下载。与之相比多看电子书种类及免费书籍就显得少了,尤其是免费书籍。
二、学会阅读
关于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一本书足够。这本书是关于阅读不可多得的佳作,值得一读再读,再三回味。
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一本书出现在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包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读者用不着揭开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来得到在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一定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
——《如何阅读一本书》
该书提及三种阅读方式:
检视阅读,快速判断一本书是否值得自己花费时间去阅读,还是随便翻翻即可。
分析阅读:详细分析一本书中的知识,全面吸收一本书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
主题阅读:按照主题选出一系列书籍,各种同主题书各有侧重,相互补充,总之阅读要主动、深入、专注、集中,最后的结果就是收获系统性的知识。
附:全书内容概要
三、善用笔记批注功能
kindle阅读与纸质书相比最大的优点就是便携的笔记批注功能。
—无笔记,不阅读,参见钱钟书先生读书。
—笔记可以让你与作者一起去读书,思考问题,主动地去阅读。
—提炼书籍精华内容(观点句,总结句),大部分书籍的主要内容几张纸就足够容纳了,其他的都是观点的解释。做好笔记后,之后复习时,阅读只需查阅笔记即可,看不懂再去看原书。
—提高英语词汇量,系统自带词典,即时标注不懂的英语词汇。(附:透析英语阅读法,及其是否有用)。
四、有选择的阅读
“吾生有崖,而知无崖,以有崖求无崖,殆哉矣”——《庄子·内篇·养生主》
茫茫书海无边,而我们人生匆匆而过,有选择的阅读而不是盲目贪多求全,尤其在几乎拥有无限资源的电子书世界,学会节制,有选择的阅读显得尤其重要。有时候选择放弃什么比拥有什么更加重要,有选择的阅读是为了更好的阅读那些值得我们一读再读的经典之作。
Tips:
知乎阅读话题下精华回答里面有很多关于阅读的真知灼见。
豆瓣丛书与书列里面有很多同一主题下的优质书籍。如我自己列的图书豆列,与我收藏的图书豆列
以下引用李笑来老师的《学习学习再学习》,同时推荐他的开放电子书《把时间当作朋友》
---------------------------------------------------------------------------------------------------------------------------------------------
选书基本原则
书是要精读的,必须精,没的商量。所以才更需要认真选书。而书必须自己选。选书也是一种必须习得并培养的能力。别找人要书单,那只不过是给别人制造负担——谁会知道别人应该看什么书?!即便是老师,也只能说个大概。最终,自己要看的书,需要自己找。以下10个简单的原则,基本上能帮助任何一个正常人做出自己的决定。
6.1 出版社
每个出版社的出版能力各不相同,也各有所长。尽量选择在锁定的领域里知名的出版社。反正你不能买电影出版社出版的《精通Python》——这当然是玩笑,电影出版社没出过这么一本书。
6.2 作者
靠谱的人写出来的东西靠谱。在决定是否花时间精力去读之前,可以花一点时间去了解作者。注意,要去了解作者在该领域中的能力,至于作者的其他方面,必须暂时放在一边。
6.3 版次
第一版的书,慎买慎读。再版次数越多,说明此书的内容越经典。优先选择那些“第n版”(n越大越好)的书。
6.4 印次
有时,要学习的领域太新,乃至于只有第一版的书。那就要看,有没有那种印次已经很多的书:比如,第一版第n次印刷(n越大越好)。
6.5 印数
即便最终你不得不买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的书,那也最好先看看印数。首印数量太少,说明出版社对其销量没有信心……
6.6 “编”与“著”
编著这两个字经常放在一起,但实际上有天壤之别。“著”的意思是原创成分更多,“编”的意思是”拿来放在一起”……有的书缺德,把两个字放在一起用“编著”糊弄读者。当然要优选“著作”。
6.7 参考文献(References)
为了习得知识而去读书,多是技术文献之类的“非小说类书籍”(Non-Fiction)。如果书后没有详尽的“参考文献”列表,那这本书不值得读——更多的可能性是,那并非是作者用笔写的,而是 他用剪刀浆糊拼出来的东西。这一条格外重要,真的在乎它,就会知道中文书中,可选择数量其实很少。
另外,好书的“参考文献”往往相当于一个地图,你按图索骥,就会找到更多好书、经典书。
6.8 索引(Index)
好的参考文献,或者说,合格的参考文献,是要有详尽的索引的。印刷版的书,没有索引,就没办法检索——那书的用处何止减半!当然,这也是我们为什么更喜欢电子书的重要原因:可随时全文搜索!
6.9 优选英文书
不解释。自己想。不同意的话,就别再读下去了,谢谢配合。
6.10 尽量不读译作
这是很有“偏向性”的固执看法(stubborn opinion)。尽管译者永远出于好心,但好心未必带来好结果——这又是事实。既然你决定继续读下去,还是先接受这个建议吧。
更为重要的是,学门外语(尤其是英语),根本没那么难,甚至很容易,能不能学,能不能学会,只不过是学习意识问题。
以上几个原则,尽管简单,但是如若你将他们拼起来应用,就会发现,市面上书确实不少,值得看、值得读的真的不多。于是你就释然了,于是你就淡定了,于是你就不害怕精读了……
6.11 花点时间去读书评
Amazon、Douban上的书评都很棒,尽管也需要一点点的甄别能力(遗憾的是,豆瓣上“书托”越来越多了——读中文有很多“意外的负担”)。
6.12 看看牛人在读什么
网络时代有很多方法可以去了解牛人们在做什么,牛人的共同特征是喜欢分享。他们正在看的东西,是他们筛选过后的,常常有很大参考价值。注意,是“参考价值”,不一定是“价值”。(这里有个很好的例子:Some Books for Software-oriented Humans,文章作者是Pat Maddox, Rspec核心开发团队2号人物。)
---------------------------------------------------------------------------------------------------------------------------------------------
五、收藏优质精排电子书
互联网上电子书虽然繁多,但是良莠不齐,优质的精心排版,附带详细目录的电子书还是比较少的。遇见了好书,即时下载下来,以备精神储量。私认为遇见好书,是一种缘分。
推荐电子书论坛:威锋电子书论坛及其电子书搜索
优质电子书分享如下:
精排epub:
电子书总结Ⅰ
电子书总结Ⅱ
云盘电子书合集 密码:mwjt
进阶:
学会使用chrome,安装豆藤插件。
最后:
把kindle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养成随时随地阅读的习惯,那么你会感激它的存在带给你的无与伦比的全新阅读体验。
欢迎你们加入kindle的阅读世界~
-
诺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4-04-17 20:01:30
-
李电池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4-03-28 13:12:26
-
cherishtulip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11-01 21:42:55
-
豬小歪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10-31 17:12:48
-
癫小痫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10-28 22:39:52
柠檬茶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三遍学习法 (1人喜欢)
- 2025年经济小预测 (3人喜欢)
- 假装你会这件事,你就真的会(2025/01/06)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