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孽时光
一
网上疯传2013版十大酷刑:①减肥(特别是晚上不吃饭);②早起;③断WIFI;④剧透;⑤想念一个人;⑥吃五仁月饼;⑦和处女座相处;⑧说话不说完;⑨午餐吃什么;⑩挤公交。对于我而言,除了①,其他的都不是事儿,像②③④⑤⑥⑧⑨⑩,自己咬牙扛扛就过去了,因为说也是没用,仅靠一个人的力量对结局的逆袭毫无效用,所以,就只能听天由命了。而独独这个⑦却让我很惭愧,甚至是不敢直视。因为我无法面对曾经因为不得已在我身边的那些人,他们不得已接受的伤害,有一段时间,我好像属狼,见谁都会攻击,接触什么都会破坏,导致在今年之前,潜意识里面,忘记了很多事情,也故意抹掉了很多人的痕迹,而从某一天开始,这些很阴暗的过去,如咆哮的黄河,在漆黑的夜里,奔腾而来。我需要烧香磕头,祈求神明发发慈悲,不要太责怪我的卑鄙,或者,不要大肆地责怪我的卑鄙,我深知自己是很难相处的人,属于最坏那一类。
在家里面判别大几岁,看看哪一年出生,之间差几年就算几岁,比如一个是89年一月份,一个是89年十月份,没有孰大孰小的分辨,归成一般大,一个88年一月份的,跟这俩89的都大一岁,没有大了三个月或者整一年这样的算法。二姐是87年二月份的,按实际的日子数,就比我大一岁半,可是习惯上家里都说她比我大两岁。我也随着家人认定她比我大。母亲怀着二姐的时候,才嫁到家里三年。
讲讲家里的老宅子吧。用一贫如洗和家徒四壁形容那栋老院子,一点儿不为过,一间半宽的宅子也就是约四米宽,留出房子一间宽的地方房子后只剩下一米宽的路,大门口有一间临街的房子,临街这间和后面三间之间空出两三米宽的地方,用土坯和一些树干堆起一个三四平米的猪圈,挨着猪圈的三间房依次是灶子,睡觉兼吃饭兼各种生活起居的多功能大间,其实也不大,顶多15平米,最后一间是杂货铺,农具、砖瓦匠用的工具、柴火还有滥被套子、各种瓶子等等的杂七杂八,都在里面,这一截子过后是一片院子,我们家挨着的那一家和我们家一起的后一部分都是我家的,形状很像放倒的“7”,横线部分是后院,没有盖房子,只有一个厕所,之所以用“个”而不是“间”是因为,这个厕所是用一些石头块和砖头疙瘩和稀泥垒起来的,没有门,露天,下雨的时候头上要顶一张塑料纸,“7”的竖线部分是有房子的地方。我四岁那年,应该是93年,搬到了新家。
老家的房子除了灶子是水泥楼顶外,临街奶奶住的屋子、后面我们一家人住的厦子和杂货铺都是瓦房顶。水泥房顶的还凑合,搭个梯子,能爬上去晒晒庄稼,放个捂酱豆的大酱缸,腌咸菜的陈坛,为家里提供了不少方便,约莫有个六七平米。瓦房顶的雨天漏雨,需要拿盆接着,雨水浸湿了地坪,是拿从砖厂捡回来的次品砖头铺成的,中间的间隙用煤渣和泥土搅和的碎灰渣子填合,粘糊糊的,一下雨,东西掉地捡起来就不能辨认出颜色了。房顶搭了一层竹竿拼接成的架子,上面担了黑乎乎的油毡,这样就隔开了三角形支起的木头杆子房梁,能隔一些潮气,还能让屋子不那么寒冷。我开始记事大概三岁左右,屋里有一张两米宽的铁架子床,贴着靠里的那面墙壁和邻着院子的窗户,另一张用砖头架起来的一米宽的木板,塞在大床相对应的两面墙角,正好迎着屋门,两张床的犄角旮旯立着母亲结婚时找人做衣柜和各种包裹,贴着大床是一张桌子,和衣柜一起,是结婚的全部家具,就这四样东西,都装满了这间陋室。父母妹妹和我在大床上挤着睡,大姐二姐在小床上睡。
临街屋子的旁边留下和过道一样宽一米的一片儿,是大门的位置,拱形的门框,竖着一扇木头门,漆上去的黑色,经风雨剥蚀,已经斑驳陆离,土黄的木色和发白的黑色夹杂一起,捂紧门内的俭苦和繁忙。我对这个院子只有一年的回忆,每个人一份,每件物品一分,每一个角落一份,每一个想法一份,每一股怨恨一份。大多数是很寻常的记忆,属于童真和好奇的结合体孕育而成,可是有一件,至今我还分辨不出是梦境还是现实。因为这一个镜头,我狠狠伤害了一个至亲至爱的人,捣毁了她的灵透,模糊了她的坚强,或许,打断了她原本规整自如的未来。我总是很坏,是很坏很坏很坏的那种小人。也许有时候我必须很勇敢,不是因为任何别的原因和别的什么人,只是因为,在我成长的路上,被我摧残的家人曾经忍受的委屈太过饱胀,我需要用一些力所能及的快乐积极给予他们不值一钱的慰藉。
奶奶。二姐。母亲。父亲。弟弟。小妹。大姐。这是我要祈求宽恕的人,也是我要用余下的时光深深去爱的人。念经求佛,罪孽十月。
二
已经不太记得很小很小的时候是怎样洗头发了。第一个记忆是用中州牌肥皂,之后是明花牌洗衣粉,这两种非常挑战现在思维意识的刺激性洗发用品,一直存在到七八岁,再后来就是用海鸥牌的洗发膏,属于二年级到三四年级的记忆,然后就开始比较高级的洗发香波,现在市面上还很多,叫“蜂花”,是口碑颇好的国产老品牌,这都到四五年级的时候才用到,初中电视上常常出现蔡依林代言的蒂花之秀,黎明代言的采乐,还有王菲代言的海飞丝,各种新亮闪耀的清洁用品蓬勃发展。不管荧屏上的秀发如何闪耀辉煌,飞泻如瀑布,我还是忘不掉头发曾经带给我的伤害。
在我还处于用肥皂和洗衣粉清洁头发的第一阶段时,那年月不是每家大人都会注意孩子的干净问题的,感谢我爸妈很在意这件事,夏天热的慌,自己脱个精光,站在水管子下面,拿个瓢一边接水一边往身上泼,胡乱冲一下,就结束战斗爬上床,到了周末母亲会给所有人按到大盆子里面,一个挨着一个使劲搓,浑身上下来个扫荡,直到体无完服,才响亮地打一下屁股,结束“揭一层皮”的“三光政策”,父亲则负责烧水洗头发,大手一钻劲儿,按到脸盆里面,然后揪出来,抹上肥皂或撒上洗衣粉,整个头揉来揉去,都不管这头发的另一面是留着窟窿呼吸见光的五官,呛住鼻子,迷住眼睛,糊住耳朵,逼得嘴巴直“呸呸呸”地吐,“哇哇哇”地嚷,还是无视,被他俩洗完了,就跟获得新生一样,何止是干净了,简直是脱胎换骨了。只能说,惨痛的经历必定是因为有个不懂得给予温柔的人啊。到了冬天,场面愈加壮观,到了星期五晚上,母亲从市场回家,我们姐妹几个收拾洗澡的东西,母亲在那儿做饭,一切紧张有序,等到吃罢饭约莫六七点,母亲推着自行车,旁边走着我们四个,带着我们的换洗衣服,带着大兜小兜的毛巾澡巾洗头膏之类的,一起走到马路边的澡堂,得用二三十分钟才能到,村子里面没有,父亲每天都在家洗澡,春夏秋冬地如一日不变,一个挨着一个都得母亲弯腰从上到下搓个遍。洗完都九点十点了,到家也是夜黑人静了。
不干净的孩子们,头发上会生虱子,如同微缩到芝麻一半大小的猪一样,满头乱爬。虱子刚开始就像鸡孵蛋似的,是一个特别微小的、透明的小囊,有四分之的小米粒那样大,后来逐渐张成熟,发育成几近透明的虱子幼虫,然后开始撅着屁股扎进头皮子吸血,身体也变成如装满血液的血袋般的漆黑的红色,惹得养这些虱子的人不停地挠头。在村子里面,可以常看见午后趴在母亲奶奶腿上的小姑娘,一脸满足得意享受她们拿篦子刮头的舒畅,一篦子下来,能掳获三四只拄着将军肚的大虱子,顺带捎上几个未及成型的虱子幼卵。在家母亲一再地叮嘱,不要和同学走太近,别一个人被传上了,其余几个姐妹就跟着遭殃了。我们谨遵教诲。怎奈啊!怎奈啊!太小的孩子,如若不和孩子帮里的小伙伴紧密响亮,就会被孤立,所以,一群傻了吧唧的小姑娘在一起疯,怎么可能不被传染,好吧,我跟母亲坦诚,自己头上生虱子了。
在旁边坐着的奶奶一听这话,跟我妈说咱去剪剪头发,短了,勤洗一下,过不了几天就好了,母亲应诺。我上一年级,当时即将放寒假,不到二十天就该过年了,大家都应和着说过年前剪剪头发,喜庆。我头上生虱子觉得理亏,就随着奶奶到了理发店。轮到我了,我看看镜子里面整齐乌黑的蘑菇头,一心的不舍得,紧忙握住剪发美女的手说,不要太短,我要比较长的短寸,美女说好好好,别怕啊,小孩子家的,看这胖嘟嘟的小脸,剪什么都好看。奶奶整个过程围着大凳子端详,我看差不多了,说好了不再剪了,奶奶说,憨子闺女,剪一次头发这么贵,剪短一点儿,你头上的虱子不能见冷,咱剪的够短了,它没地方暖和就冻死了,我一听这话,一面羞涩难耐,一面觉得奶奶的想法真是高明,点头同意,继续剪,理发店的灯泡灯光昏黄,而镜子上的节能灯却刺得眼睛啥也看不真切,就那样被忽悠着一再地剪,直到我摸着耳朵边,伸开手掌抓不住,我才赶紧喊停,说不剪了,谁知,为时已晚,回家自己举着镜子左照右照,才悲切地发现,那哪儿是短寸啊,简直就是板寸。
我哭着闹着,不理会在旁边手足无措的奶奶,叫唤着她是狠心的巫婆,就为了省那一块钱,非得把我给糟践得见不了人,我顺势扑在床上,一会儿大哭,一会儿小声抽泣,一会儿呜呜啦啦嘟囔着不活着了,一会儿站起来跑到奶奶面前质疑她,到底是我哪儿得罪她了,让她这么毁我。一直到父亲进家门,我才不情不愿地闭嘴,躲进屋里,就是不出去。到了吃饭的时候,憋着两只肿眼泡,坐在那里,一会儿奶奶推开屋门进来说,“玲,给你20块钱,明儿个到市场上给她买一顶帽子,冬天头发太短,孩子出去会冻着。”说完转身走了。奶奶从不和我们一起吃饭,做好饭了,我们拿盘子一样菜盛一点儿,边上放个馒头,再舀一碗汤,给她端到自己的屋子里面一个人吃,除非她或者我们中间有谁过生日,还有过年那几天,她会和我们坐在一起。父亲看着奶奶走出去,瞪了我一眼,也许他也发现太短了,也就没理,母亲说吃吧,别委屈了,没几天就放假了,又不爱出门,明天给你买一个帽子。我看事件愈发严重,也不敢再继续作了。
奶奶在我家和我大伯家轮着住,一家一年,每年7月1日搬家。这一天真的是一个吉日,这种轮流养奶奶的模式是从1996年开始的,正好家里面在1995年把整个一层盖了起来,到了1997年,那一天奶奶刚搬到大伯家第二日,香港回归。奶奶一辈子的家当就一个箱子,是父亲早年学木匠时候做的,里面是旧的老的衣服,奶奶爱干净,衣服换得勤,总是把自己收拾的特别齐整,一头像雪花一样白的头发,总是抿得一丝不苟。刚开始轮着住的那两年,大姐二姐我和奶奶住在一间屋里,大姐二姐和我一起睡,奶奶自己睡。冬天太冷,我有鼻炎,容易发烧感冒,背上要是感到有风,就会止不住地咳嗽,撕心裂肺的那种声音,父亲每每听到,都会一脸气愤和无奈,年纪还小,睡相不好,晚上总爱踢被子,而且寒气重,手脚总是哇凉哇凉暖不热,所以奶奶就搂着我睡觉,晚上抱紧我的背,用脚夹住我的脚,不让我乱踢腾。那两年冬天我真的没咳过,早上起来手脚也是热乎的。
晚上我搬着枕头,硬是睡到她的脚头,不理会她一再起床给我掖被子,捂紧了用脚踢开,压低声音说别碰我,然后蜷缩着身子,憋在墙角。第二天,母亲拿了一套回来,围巾和帽子,大红色的,像《小鬼当家1》里面过圣诞节时那个小鬼穿戴的一套一模一样,一样的用白色线勾勒出的长颈鹿和马车图纹,一样的大毛球顶在帽子尖上。奶奶远远地坐在大门口,说你戴上真好看,我顶回一句,我要是蘑菇头更好看。其实,我很喜欢,整整一个冬天我出门从没摘过。不过,就像奶奶说的那样,虱子真的在过年的时候,一只不留了。第二天,我又抱着枕头跟奶奶睡在了一头,她抱着我的背,我咳的就没前一晚那么厉害了。
好像是五年级那年,周末的时候,家里的馒头吃完了,平时都是母亲父亲蒸的,父亲每次蒸馒头都骂我们几个好吃懒做,不知道替大人分担分担,我看着发得溢出面盆的面团,想试试,就围上围裙,戴上袖头,挖了一碗面粉,往案板上一撒,开工。哪知道,第一步都异常不顺,怎么拔弄都没办法把扯得五花八门的面给倒上案板,这边拽下来了,那边又沾得满手满胳膊,一大碗面粉都用完了,这一盆发面才下来四分之一。我手足无措,站在那里稀里哗啦哭起来,骂着气着,就是没办法,弟弟坐在院子台阶上不敢吱声,小声试着劝我,等咱妈回家再整,你别哭,没事。一会儿听见大门口有脚步声,我急忙冲出厨房,一见奶奶就又失声了,奶奶说出啥事了,哭啥啊?我说我不会蒸馒头,厨房弄的可乱,我爸回来肯定该打我了。奶奶翻过袖子,说蒸馒头有啥怕的,我蒸,别哭了。奶奶三下五除二,两屉子上笼。告诉我端锅的时间后,洗罢手,又出门上街上了。那时候,差不多已经一年不和奶奶说话了。罪孽沉重,悔罪十月。
三
有一阵子父亲在远郊干活,晚上不回家睡在工地上,我们几个孩子一股子群龙无首的嚣张跋扈,一窝蜂涌向母亲那里,赖着不走,非得和母亲一起睡觉,五个孩子围在母亲的前后左右,听了许多母亲年轻时候的故事,其中包括母亲嫁到我们家,母亲和奶奶之间的婆媳故事。奶奶是接生婆,我长到会记事的年龄她都70岁高龄了,已经不再给别家产妇接生孩子了,不过我们五个都是奶奶亲手接生的。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还比较根深蒂固,奶奶是那个时代的人,血液里面充塞的是同样陈腐的观念,每一次拎起小腿,一看是个姑娘,抱着孩子就走了,不管不顾还在床上疼着的虚弱的母亲。老谚语很多,在还怀着孕的时候,奶奶就会根据“圆肚子是女孩,尖肚子是男孩”,“儿养女伤身”等话语判定母亲肚里的是男是女。除了判断出来我是男的以外,其余四个在奶奶早期的观察推断中,均定为女孩。
尽管我生出来也是个不能传宗接代的女儿家,可是奶奶真的对我比别个好很多。在老家的时候,出了街就到了村中心,那里有几家小卖部,天天门口摆开排场打麻将,奶奶是大家伙熟知的老手,除了白天吃饭黑天睡觉,其余的时间不用乱跑,就往那儿扒拉着看看,肯定寻得到她的身影。奶奶是七十岁开始跟着我们吃饭,之前都是自己做着吃。母亲刚来的时候和父亲吃了两三年的黄面窝窝头,而奶奶自己开火在临街的屋子做白面馒头,擀白面面条,放着大油,就着喷香的青菜,偶尔还有荤腥。母亲怀孕了,家里没东西补,我们村母亲自己那边的亲戚,我们问她叫孬姨,“孬”是这个姨家儿子的名字,从孬姨家里要了一只鸡,养起来一天喝一碗鸡蛋冲的茶,奶奶霸道,说媳妇家年纪轻轻怪主贵,还喝鸡蛋,都不知道孝敬老的,硬生生把鸡搬到自己屋门前,每天炖鸡蛋吃。
后来新家的三间上房盖好了,奶奶搬了过去,不再和爸妈住在一起。我的记忆应该起始在三岁之后,三四五岁那几年,没上育红班,父母天天疲于挣钱,像两头拴在磨圈上的骡子一样,循环往复,从不停歇,根本没时间跟我们说话,除非生病,见面的次数都少得可怜,天未明他们已经走了,天已黑他们还未归,就算忙农活,也是他俩远远的在前面锄地浇水收庄稼,我们在后面装玉米除草看水,根本没有机会交流,所以小时候,我一直以为自己不会说话。白天父母出门到远处干活,中午不回来,两个姐姐上学不在家,中午到奶奶那边吃一顿饭,母亲一个月要给奶奶交她俩的伙食费,奶奶说自己不带小孩子,不准父母把我和妹妹送到她身边,只得把我和妹妹锁在家里,撇下一包华丰方便面,一根金华火腿肠,一壶开水,一勺奶粉,这就是我们一天的粮食。妹妹也就一岁左右,我四岁不到,哄她睡觉吃饭喝奶,自己无聊的话,就趴在一米宽的大门上,透过门缝看别家的小朋友在门口踢沙包,玩九龙城,跳皮筋。从天蒙蒙亮,到看不见人影,姐姐们下学回来做饭,我们睡着,父母归来。
我从来没吃过火腿,总是碾碎了,赶在父母走后的一小时里抿到小妹的嘴中,我害怕她这么小营养跟不上,万一长不大,或者饿死了,方便面总给泡得脓了,三分之一让她中午吃,三分之一留到快晚上吃,余下的三分之一,是我一天的饭食,家里没有可以吃的东西,连黄面馒头都没有,填饱肚子最实在的东西是白开水。妹妹睡着了,我无事可干,就把家里从里到外扫了一遍又一遍,被子床单铺的整整齐齐,碗筷归置得有条不紊,拾掇一遍又一遍,好打发时间,打发没人说话、没东西填饱肚子的空洞的时光,那两年是停滞的还是飞快行进的,我早已经搞不清楚了。高中之前特别馋火腿和方便面,之后就不再喜欢吃了,尤其是现在,回避它们已经成了一种习惯,这两样东西带了太多贫穷时期的色彩,从三岁到现在我不喜欢喝水,也许是小时候喝的太多了,开心难过生气挫败生病,如果不在家里,我都不爱说话,除了一直哭,或者一直吃东西,就剩下打扫卫生收拾东西,都是小时候留下的病态习惯吧。我把所有这些罪责归咎到奶奶身上。
奶奶是那种完全的独身精神主义者,也可以叫自我主义的人,也许是爷爷去世得太早,她早早就守寡,那一年父亲才八岁,所以各种原因使得奶奶很自私,很懒惰,很爱摆谱。每年村里会有几台戏,一台是过年的时候在村委会,唱上五天,下午一场,晚上一场,还有就是谁家办红白喜事了,会请剧团来唱上三天。早早地赶过去占个好位置,是那个年代不可多得的大场面,每次我都跑去给奶奶搬凳子占位置,不管是她在我家住的那几年,还是后来轮着住搬到我大伯家,我都是搬凳子接送她的人,有时候夏天到了,她换衣服很勤,我还帮她洗衣服,所以格外的,就得到了她的眷顾,会悄悄塞一些饼干、酸楂或者糖给我,这样我就越尽心帮她干活了。奶奶在小卖部门前打麻将的时候,我试着问她要了两毛钱,她竟然从口袋包着的手绢里面翻出绿色的两毛小票,递过来,在五分钱还可以买东西的日子里,我觉得自己发财了。我更加孜孜不倦地为她洗衣服搬凳子端饭。
家里已经有了两个姑娘,我又是个姑娘,街坊们看笑话一样觉得我家绝种了,词里行间都是冷嘲热讽,母亲一个妇人家,根本无力招架,奶奶不安抚,反倒伤口撒盐,很生母亲的气,觉得是母亲自己前世造孽,导致生不了男孩,嘀嘀咕咕念叨着我们家儿子养不起这么多姑娘,要把我送人,母亲哭着同意了,寻到大舅家,说给我送他家当姑娘,正好大舅家只有两个儿子,一脸欣喜答应了。谁知送过去的当天晚上,母亲和奶奶双双做梦。母亲梦见一个穿黑色棉布衣服的老头,留着十厘米长的大胡子,举着劈柴火的大砍刀追着她跑,满院子喊着要杀了母亲这个败家玩意儿,居然把孩子送出去。奶奶天明也说自己做梦了,梦见死了的老头子,说到了阴间非得休了她不行,骂奶奶是个浑人。俩人一比对,母亲方知那个黑衣老人正是她未曾见过的公公,就那样,又把我从大舅家接了回来。听了这个故事,我觉得奶奶和我之间是有缘分的,尽管她不想要我,但还是得听泉下爷爷的话,抱我回闫家。
有一年刚放学回家,那时我们全搬到新家了,奶奶就对着我喊你爸妈不在家,家里没人也没菜,咱俩去地里揪一些红薯叶子,这都天黑了,再不做饭饿死人,我都这么老了,还吃不上饭,享不住儿孙的福,死了算了,提拉着竹篮子往山上走。到了地里,还没上山坡,奶奶就一屁股坐到地上,大骂着说不活了,这儿媳妇是要饿死我,是要叫我死到这山上,这么晚还不回家做饭,还得叫我老太婆上山摘菜,命这么苦,我一看她哭就傻眼了,在那儿不知所措,跪下来求她说别哭了,我回家做饭,你在这儿歇着,我去抓菜。然后,我跑到红薯地拽红薯叶,奶奶在坡头坐着。自从我们搬到新家,家里的饭都是母亲父亲做的,奶奶再也没开过火。我还是小学的时候,奶奶刚七十,力气大,身板大,脾气大,老是嫌弃母亲做的饭或咸或甜或辣,说母亲是想饿死她。然后还把碗筷往地上摔。父亲则默不作声,然后伺候好奶奶后,叮嘱母亲,奶奶一辈子受苦守寡,咱们小辈的得忍忍让让,母亲默不作声,点点头。母亲从不恼,也没有和奶奶顶撞过。
母亲说生了这么几个孩子,最长的月子是半个月,生完我,正好是伏天,该掰玉米了,第二天爬起床上地干活了,这一点很像外国女人,不用坐月子,人家凯特王妃生了王子第二天出现在镜头前,还踩着恨天高呢。可是,母亲是中国女人,有着中国女人特有而且普遍的体质,这五次一轮又一轮的摧残,导致现在母亲的身体就像一部早该淘汰掉的第一代东方红拖拉机,发动一次行走千米,再停留一次,休整半月,可是孩子很多,不管再怎样不济,母亲还是在不停地发动,不停地奔波。母亲的脊椎错位,脖颈处突起一个疙瘩,我每每看见,就会浮现奶奶可憎的脸面。次年,奶奶来我们家时,父亲将大门口的房间腾出来,母亲从舅爷家搬回两张床,我和奶奶睡在那个屋子,我开始一个人睡,背对着她。再次看见她,我脑子不停回放各种她欺负母亲的画面,我开始减少和她说话的次数,有时甚至几天不理她。直至后来,不再理她。
也许是长大了,眼睛开始睁开了,家里上演的许多奶奶无理取闹,母亲势单力薄被欺负的剧目,烙进我的心坎,我的回忆里面渐渐忘记了那顶圣诞帽,那个两毛钱,那一段抱着我睡的时光,这一切甚至变成了一种罪过,背叛母亲的罪过。我下定决心要用噤声来洗掉和她曾经有过的牵连,所以我不再正眼看她,不再跟她说半个字。那时候她七十出头,没有六十几岁和刚到七十岁的那种凌然盛气,晚上睡觉开始哼哧带喘,我躺在自己的床上小声咒骂,让不让人睡觉了,哼哼唧唧的,活不下去就死了吧,干嘛呢这是,自己睡觉吵死别人。奶奶会扑腾坐起来,问你想干嘛?你想逼死我呀?我说你就喊吧,你就是黑心想叫我爸听见,然后过来打我。奶奶看着我这个曾经悉心在她身边的孙女,唉了一声,不再说话。后来我自己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硬是把那张老陈木的床搬到墙的另一角,理她尽可能远。我这样闹了一个多月,后来奶奶大爆发了,我被父亲打了一顿。接着,心中滋生了浓得化不开的怨恨。从那时起,我不再和她睡一个屋子,小小的院子里面,我始终漠视她的存在。
奶奶一个人在那间屋子里时常闹事,半夜在屋里喊着不让我活了,孩子们要弄死我。有一年闹得特别厉害,给她端饭,她骂着母亲要拿这些吃不下去的饭饿死她,母亲实在忍无可忍,没沉住气,回了一句,奶奶不愿意了,一看见父亲下工回家,就哭着喊着要父亲给她一刀,说母亲想害死她。父亲在大门口站着,觉得街坊看着很丢人,就哄着奶奶,说对不起她老人家,一味忍让,直到最后给奶奶买了刚时兴的盼盼虾条,买了一瓶奶,她才不情不愿地息声。那天晚上,我们围着桌子吃饭,大气都不敢喘一下。忽然父亲将碗往桌子上一摔,骂母亲不懂孝敬,父亲唠唠叨叨不停歇,母亲抿紧嘴,默默承受。大家草草吃完饭,赶紧回屋睡觉。半夜被吵架声惊醒,是从父母屋里传出的,我听见母亲的哭泣声,还在一二年级的时候,穿着小裤衩,露着膀子,赤着脚,咚咚咚跑到父母那里,质问父亲想干嘛?然后大声喊叫着,那个死老太婆就是看我妈善良,专门欺负她的,她怎么不敢在我大伯的媳妇面前那么嚣张啊?都是你爱装孝子,你咋不伺候她?父亲母亲被我吼得一愣一愣,父亲伸手要扇我巴掌,我伸过脸说你扇吧,扇死算了,父亲一把手将我推撞到门上。母亲下床让我出去,我看见母亲额头红肿的大包,她说大人的事你小孩子别管,那双泪眼刺着我的心,我扭头出门,愤怒地嘀咕,我要是再TM理那个老太太,我就不姓闫。罪孽沉重,悔罪十月。
四
关于奶奶的一切好像从升入初中那年结束了,不论她是住我们家还是去大伯家,对我而言只有一个区别,就是她一会儿在那儿闹脾气,一会儿大叫不吃饭,一会儿坐在大门口胡骂乱骂,一会儿喊着要死要活,然后,看着母亲父亲跑在她的前后,各种哄,各种嚷嚷,我们躲在远处不敢说话,只在心里面暗暗地而且恨恨地挤出一个又一个怒气冲天的咒骂,盼着这个只会作践我母亲的巫婆快快死去,快一点儿再快一点。
母亲是个脾气温和到融化冰、温暖雪的典型中国媳妇,对友人温婉体贴、谦和大方,对不怀好意的人,强硬坚韧、据理力争,对家人慈祥周到、冷暖宽慰。奶奶经常无理取闹,我要是在家会暴跳如雷,跑到她跟前跟她大声吵,大声训斥,直到她乖乖地不做声,我才罢休,每次母亲都是使劲拽回我,自己再跑过去为奶奶花样繁多的寻衅买单。一次奶奶拉不出屎,在屋子里面鬼哭狼嚎,叫嚷着“娘啊,你给我接到地府里去吧,活不成了!”父亲看见这场景气得两眼充血,只管大声吵着让奶奶别哭了,母亲赶紧跑到诊所买药,奶奶打掉母亲手里的药片和碗,骂母亲只会买一些不管用的,就是盼着她咽气呢。实在没办法,全家被闹腾得鸡犬不宁,母亲捋好袖子,脱掉奶奶的裤子,用手抠。母亲跟我们讲,外婆得尿毒症快死的时候,她们姊妹几个轮流照顾,那几个月母亲晚上从市场上收摊,骑自行车一个小时,过了半个人影都没有的龙门桥,到外婆家伺候到晚上10点钟左右,再骑着自行车回来,到家已经近12点,父亲每次都会发几句牢骚,外婆走的时候母亲家已经败落得不像样子,没钱下葬,要姐妹几个兑钱,父亲掏得最多,奶奶天天在家骂外婆是个坑人的命。
后来,经过几年的习惯,我已经渐渐学会也适应了奶奶没事找事的本领,只要她不闹事大折腾我妈,我就不搭理她。但是看着母亲为她洗床单,换衣服,烧水洗脚,端饭买补品,我就觉得憋屈得要死,拉着母亲的手说别理她,不是什么好人,凭啥伺候她,母亲总是瞪眼不理我,说她一个女人养活仨孩子,四十岁开始守寡,多不容易,现在老了,老了就是变憨了,没听过“老小孩”、“老顽童”,越老越不懂事,不是跟你们几个一样不知道好歹吗?你奶奶是老一辈,伺候她是我的本分,她对我不满意,是人家长辈的事,我不做到儿媳妇的职责,就是我当小的不对了。你小孩子家,别那么多事。打那以后,我没再这样说过话,就冷眼看着母亲为她洗澡倒屎倒尿,买药烧饭,不再干预,只是心疼母亲伺候了一个没良心的老妖婆。
上高中后有一年,那时奶奶轮到大伯家住,她生病,每天都要输液两大瓶,母亲和父亲商量后,直接决定不再出去干活了,在家伺候她,往医院跑着送饭买各种东西,帮奶奶拾掇床褥擦洗身子,大伯家的媳妇,也就是我大娘,只是在第一天和最后一天意思意思地跑过去看了看。奶奶快养好病的某天晚上,我回到家里面,母亲在和大姐他们说话,母亲说今儿个在医院,没进屋子的时候,听见奶奶在和其他床位的几位老人说话,别人都羡慕奶奶有这样一个儿媳妇,奶奶也很骄傲地说俺这媳妇可好可好。我看见母亲脸上红光洋溢,透着小学生得到大红花一样的光荣。后来奶奶病好了,又恢复原样,不仅是身体,脾气也是那样,蛮不讲理,寻衅挑事。母亲也还是那样,“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高中有一次,奶奶得了大病,叫唤着活不下去了,没人管了,没人要了,各种抱怨,家里都快被她闹得炸锅了,最后气若游丝才得以消停,赶紧送到大医院,到了那里做手术,打点滴,做检测,竟然渐渐虚得不再言语。有一天晚上,奶奶拉着母亲的手,趁着大伯、大娘和父亲都不在的空档,悄声告诉母亲,她的被子里面藏了2735块钱,在中间处缝着,等她埋到了山上,让母亲拿走,是专门给母亲的,说她这几年伺候的好。第二天,奶奶竟然奇迹般恢复气色,开始要吃要喝,又养了两天,就出院回家了。回家之后,再一次用她的强悍的无法言语的实力证明了“江山易改,秉性难移”的千古良训。这次事件,让母亲颇感欣慰,觉得自己做儿媳终于得到了认可,更加悉心伺候,对奶奶的刁难静心忍让。
父亲总是说“百善孝为先”,当然,他也是这么实践的,总是迁就奶奶的所有不可理喻,而且对母亲的照顾挑来挑去,但是,他自己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处处显摆自己的大男人心态,始终充当军师一职,而我们全部作为奔向前线赴身就义的冲锋兵,尤其是母亲,所有大小家务,一律亲力亲为,还要接受父亲莫名奇妙的指摘。奶奶知道家人都畏惧父亲,所以总在父亲刚回家的时候,提出花样繁多的要求,然后等待父亲命令我们执行。比如不想吃自家做的馒头,我们去烧饼铺给她买,不想吃甜味的饼干,母亲骑自行车跑到市场那边的超市为她买葱油味的饼干,想吃柿饼了,想吃牛肉了,不爱吃青菜了,不想喝面汤了,需要电热毯了,没有衣服穿了,该添置过年的行头了……所有这些,都是母亲想办法周全的,父亲只是威严而有力度地叮嘱母亲记得。
奶奶今年7月1号搬到大伯家,年逾九十,这三五年来,身体颇为不济,拉屎拉尿自己都控制不了,父亲早出晚归,干的是体力活,这一切都落到母亲头上。一天一换洗床单,一星期一次给她洗洗身子,每日三次地倒掉她的粪便,为她清理冲洗衣物房间,想方设法做一些奶奶能咽下去的食物,端着喂到嘴里。就这样,奶奶在春天来了的时候,竟然能下床走走,坐到大门口晒太阳,自己走个一二百米到村子中心和别的老人说会儿话,父亲母亲看着都很欢喜,觉得奶奶再活个三年不是问题。此后的八九月份奶奶住到了大伯家,母亲父亲一周去一次,帮着照顾问问缺什么,看看有什么状况,确定一切妥当才走。只是父亲母亲知道在大伯家,奶奶变得不能下地走路了。父母心中膈应,但是无计可施,因为接回我们家,村里人会闲话大伯不孝顺,闲话父母太爱显摆孝顺。
9月17日,我过24岁生日,又一个逼迫我必须长大的警示,又一股唤醒我从梦中回到现实的力量,虽然害怕,不过接受是唯一的选择,我明白自己应该坦然自在地度过这一天还有这一天之后的许多天。我准备好了。晚上和三个朋友一起吃饭,一阵欢呼,瞬间忘却了笼罩着的许多不快,还有一些不快的人。吃完饭,吹灭蜡烛,在吃蛋糕的时候,母亲打电话过来,说让我吃点好的,今天家里面忙,没时间给我打电话,我想起来中午妹妹给我打电话也是一样的话,我插嘴问有什么忙的?又没地,出什么事了?母亲说你别问了,自己在外面过好就行。我感觉不对,逼着母亲说到底怎么了。母亲嗫喏着半天嗯嗯啊啊,嘀咕一句说了你别难受,我说你赶紧说吧,我没事,咋回事啊?母亲匆匆说完一句你奶奶走了,两边一秒钟的静止。我含着蛋糕的嘴僵住不会动弹。第一反应没有哭,觉得是在做梦,蛋糕太甜了,我根本就没有吃过这种甜味的,肯定是在做梦。母亲在电话那头叫我“婷婷,婷婷……”听见有人呼唤,我试着蠕动嘴巴,那种腥甜,呛到泪腺,才发现一切都不是梦。我“哇——”地哭着说你骗我,咋可能?前俩月在我们家还好好的,一下子就没了?!母亲哄着说没事,这么大年纪了,走了就走了,家里把这看成喜事,当成喜丧办的。我问是什么时候没的,母亲回说早清早两点,怕我上班难受,没告诉我。我挂了电话。甩甩脸,看着旁边的朋友,不能扫兴,喜丧,一切都过去了。
两天相安无事,直到第三天我才意识到,这个陪着我过了24个春秋,曾经真实,后来虚幻,而今似有似无的老人已经远去,淹入尘土,再也见不到她干瘪的面孔,佝偻的身躯了,那棵皱巴成千年灵芝一样枯萎焦黄的身板,开始在地下腐烂弥散。我一度很爱她,就像她在自打我出现到她自己消逝的这段时光中一直很爱我一样,我还未来得及用自己的钱为她做一些什么,我还未来得及用尚存的理智泯灭恣意繁盛的仇恨。奶奶死的时候是张着嘴的,村里人在心里明白,是大娘没有伺候她没让吃饭给活活饿死的。从奶奶死到守丧那几天,大娘始终不敢走到近旁,更别说碰棺材了,所以她就远远躲着,没有进屋给穿寿服,也没有跟着上山埋棺材,最初几天甚至不敢进自家客厅,不敢直视奶奶在大伯家的屋子。我知道这叫自作孽不可活,像我一样,直到死去,都这么愧疚沉重。我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在我一年一过的阴历生日八月十三那一天,也是这位老人去世离开的时间。我和奶奶真的很有缘,有深沉牢固的孽缘,是不是奶奶怕我忘了她,以这种方式在我生日刚刚到来的凌晨两点钟,潜入我的轨迹,烙下折痕,烙下一生一世都无法泯灭的痕迹。
奶奶走后,母亲把她所有的东西拆洗冲刷,大娘远远看着不敢走近,非逼着母亲烧掉,母亲说有什么好怕的,都是自家人,不能浪费,留着用吧。我在心里弱弱地嘀咕,磊落的人怎能明白像我和大娘这样罪孽深重的人的胆怯,我害怕想起奶奶,想起她对我独有的好。有一次我问妹妹什么感觉,她说自己没多大的感触,因为于她而言,奶奶就是一个名词,没有过多的接触,也从未得到相应的关怀。我一再地想起奶奶藏到茶缸里面的月饼,等我回家悄悄拉着我的手塞给我,说别让他们几个看见;想起来每次去吃喜酒,她就坐在我们姐妹五个旁边,看我们一个个拘禁不敢动筷子,不灵活的身子站起来给我们夹肉,说吃吧,别怕,有啥害羞的;想起来手破了,她拉出自己的医药箱,拿碘伏、酒精、紫水还有棉签为我擦拭,还一边吹着,说疼一下就好了,不怕;想起来有时候父亲脾气不好,要打我,奶奶就站出来把我藏到她的背后,让父亲打她,然后逼走父亲,我不敢进屋吃饭,她就把饭端到自己屋里,让我和她一起吃;想起来没钱买资料,父亲说好学生都是自学成才的,不给钱,奶奶就从枕头底下拿出十块钱,拿着交了吧,别委屈;想起来老年协会发的理发票、白糖、月饼还有洗脸毛巾,她都拎到我们家,已经佝偻的脊背,缓慢地拖拉着双腿,还有手里的物资。
可是,我还想起来,有一年家里打的麦子很少,奶奶刚搬到大伯家,就说大伯家没种麦子,吃不到新面粉,然后招呼大娘和大伯把院子里面新收的一大缸麦子搬上架子车,推走了,父亲母亲没吭声,我们家有五个孩子,两个大人,粮食不仅用来吃,还要卖了换成钱交学费。家里被逼得愈加拮据。想起来有一年过年母亲没做奶奶想吃的菜,奶奶大声叫着说这儿媳妇是要祸害死人,上来给母亲一巴掌,父亲在旁边不说话,我们把母亲拉走了;想起来她自己坐在大门口买来油条豆腐脑,我们端着面疙瘩汤啃着馒头就咸菜,她直勾勾盯着饭,无视我们的存在。
是爱是恨,还有意义吗?家里还留着那顶红色的帽子,还挂着那根红色的围巾,绘着灵动的雪橇和慈祥的圣诞老人。奶奶走了,除去丧葬费,加上亲邻行的礼钱,余下1600块钱。这千把块钱等于她的一辈子吗?在我不懂事的年月,犯了许多不可饶恕的罪行,在别人觉得我已经成熟的年月,犯了许多自私暗黑的罪行,在我自己都意识到长大的年月,犯了许多莽撞无知的罪行。我需要赎罪,用最卑恭虔诚的态度和文字。罪孽沉重,悔罪十月。
网上疯传2013版十大酷刑:①减肥(特别是晚上不吃饭);②早起;③断WIFI;④剧透;⑤想念一个人;⑥吃五仁月饼;⑦和处女座相处;⑧说话不说完;⑨午餐吃什么;⑩挤公交。对于我而言,除了①,其他的都不是事儿,像②③④⑤⑥⑧⑨⑩,自己咬牙扛扛就过去了,因为说也是没用,仅靠一个人的力量对结局的逆袭毫无效用,所以,就只能听天由命了。而独独这个⑦却让我很惭愧,甚至是不敢直视。因为我无法面对曾经因为不得已在我身边的那些人,他们不得已接受的伤害,有一段时间,我好像属狼,见谁都会攻击,接触什么都会破坏,导致在今年之前,潜意识里面,忘记了很多事情,也故意抹掉了很多人的痕迹,而从某一天开始,这些很阴暗的过去,如咆哮的黄河,在漆黑的夜里,奔腾而来。我需要烧香磕头,祈求神明发发慈悲,不要太责怪我的卑鄙,或者,不要大肆地责怪我的卑鄙,我深知自己是很难相处的人,属于最坏那一类。
在家里面判别大几岁,看看哪一年出生,之间差几年就算几岁,比如一个是89年一月份,一个是89年十月份,没有孰大孰小的分辨,归成一般大,一个88年一月份的,跟这俩89的都大一岁,没有大了三个月或者整一年这样的算法。二姐是87年二月份的,按实际的日子数,就比我大一岁半,可是习惯上家里都说她比我大两岁。我也随着家人认定她比我大。母亲怀着二姐的时候,才嫁到家里三年。
讲讲家里的老宅子吧。用一贫如洗和家徒四壁形容那栋老院子,一点儿不为过,一间半宽的宅子也就是约四米宽,留出房子一间宽的地方房子后只剩下一米宽的路,大门口有一间临街的房子,临街这间和后面三间之间空出两三米宽的地方,用土坯和一些树干堆起一个三四平米的猪圈,挨着猪圈的三间房依次是灶子,睡觉兼吃饭兼各种生活起居的多功能大间,其实也不大,顶多15平米,最后一间是杂货铺,农具、砖瓦匠用的工具、柴火还有滥被套子、各种瓶子等等的杂七杂八,都在里面,这一截子过后是一片院子,我们家挨着的那一家和我们家一起的后一部分都是我家的,形状很像放倒的“7”,横线部分是后院,没有盖房子,只有一个厕所,之所以用“个”而不是“间”是因为,这个厕所是用一些石头块和砖头疙瘩和稀泥垒起来的,没有门,露天,下雨的时候头上要顶一张塑料纸,“7”的竖线部分是有房子的地方。我四岁那年,应该是93年,搬到了新家。
老家的房子除了灶子是水泥楼顶外,临街奶奶住的屋子、后面我们一家人住的厦子和杂货铺都是瓦房顶。水泥房顶的还凑合,搭个梯子,能爬上去晒晒庄稼,放个捂酱豆的大酱缸,腌咸菜的陈坛,为家里提供了不少方便,约莫有个六七平米。瓦房顶的雨天漏雨,需要拿盆接着,雨水浸湿了地坪,是拿从砖厂捡回来的次品砖头铺成的,中间的间隙用煤渣和泥土搅和的碎灰渣子填合,粘糊糊的,一下雨,东西掉地捡起来就不能辨认出颜色了。房顶搭了一层竹竿拼接成的架子,上面担了黑乎乎的油毡,这样就隔开了三角形支起的木头杆子房梁,能隔一些潮气,还能让屋子不那么寒冷。我开始记事大概三岁左右,屋里有一张两米宽的铁架子床,贴着靠里的那面墙壁和邻着院子的窗户,另一张用砖头架起来的一米宽的木板,塞在大床相对应的两面墙角,正好迎着屋门,两张床的犄角旮旯立着母亲结婚时找人做衣柜和各种包裹,贴着大床是一张桌子,和衣柜一起,是结婚的全部家具,就这四样东西,都装满了这间陋室。父母妹妹和我在大床上挤着睡,大姐二姐在小床上睡。
临街屋子的旁边留下和过道一样宽一米的一片儿,是大门的位置,拱形的门框,竖着一扇木头门,漆上去的黑色,经风雨剥蚀,已经斑驳陆离,土黄的木色和发白的黑色夹杂一起,捂紧门内的俭苦和繁忙。我对这个院子只有一年的回忆,每个人一份,每件物品一分,每一个角落一份,每一个想法一份,每一股怨恨一份。大多数是很寻常的记忆,属于童真和好奇的结合体孕育而成,可是有一件,至今我还分辨不出是梦境还是现实。因为这一个镜头,我狠狠伤害了一个至亲至爱的人,捣毁了她的灵透,模糊了她的坚强,或许,打断了她原本规整自如的未来。我总是很坏,是很坏很坏很坏的那种小人。也许有时候我必须很勇敢,不是因为任何别的原因和别的什么人,只是因为,在我成长的路上,被我摧残的家人曾经忍受的委屈太过饱胀,我需要用一些力所能及的快乐积极给予他们不值一钱的慰藉。
奶奶。二姐。母亲。父亲。弟弟。小妹。大姐。这是我要祈求宽恕的人,也是我要用余下的时光深深去爱的人。念经求佛,罪孽十月。
二
已经不太记得很小很小的时候是怎样洗头发了。第一个记忆是用中州牌肥皂,之后是明花牌洗衣粉,这两种非常挑战现在思维意识的刺激性洗发用品,一直存在到七八岁,再后来就是用海鸥牌的洗发膏,属于二年级到三四年级的记忆,然后就开始比较高级的洗发香波,现在市面上还很多,叫“蜂花”,是口碑颇好的国产老品牌,这都到四五年级的时候才用到,初中电视上常常出现蔡依林代言的蒂花之秀,黎明代言的采乐,还有王菲代言的海飞丝,各种新亮闪耀的清洁用品蓬勃发展。不管荧屏上的秀发如何闪耀辉煌,飞泻如瀑布,我还是忘不掉头发曾经带给我的伤害。
在我还处于用肥皂和洗衣粉清洁头发的第一阶段时,那年月不是每家大人都会注意孩子的干净问题的,感谢我爸妈很在意这件事,夏天热的慌,自己脱个精光,站在水管子下面,拿个瓢一边接水一边往身上泼,胡乱冲一下,就结束战斗爬上床,到了周末母亲会给所有人按到大盆子里面,一个挨着一个使劲搓,浑身上下来个扫荡,直到体无完服,才响亮地打一下屁股,结束“揭一层皮”的“三光政策”,父亲则负责烧水洗头发,大手一钻劲儿,按到脸盆里面,然后揪出来,抹上肥皂或撒上洗衣粉,整个头揉来揉去,都不管这头发的另一面是留着窟窿呼吸见光的五官,呛住鼻子,迷住眼睛,糊住耳朵,逼得嘴巴直“呸呸呸”地吐,“哇哇哇”地嚷,还是无视,被他俩洗完了,就跟获得新生一样,何止是干净了,简直是脱胎换骨了。只能说,惨痛的经历必定是因为有个不懂得给予温柔的人啊。到了冬天,场面愈加壮观,到了星期五晚上,母亲从市场回家,我们姐妹几个收拾洗澡的东西,母亲在那儿做饭,一切紧张有序,等到吃罢饭约莫六七点,母亲推着自行车,旁边走着我们四个,带着我们的换洗衣服,带着大兜小兜的毛巾澡巾洗头膏之类的,一起走到马路边的澡堂,得用二三十分钟才能到,村子里面没有,父亲每天都在家洗澡,春夏秋冬地如一日不变,一个挨着一个都得母亲弯腰从上到下搓个遍。洗完都九点十点了,到家也是夜黑人静了。
不干净的孩子们,头发上会生虱子,如同微缩到芝麻一半大小的猪一样,满头乱爬。虱子刚开始就像鸡孵蛋似的,是一个特别微小的、透明的小囊,有四分之的小米粒那样大,后来逐渐张成熟,发育成几近透明的虱子幼虫,然后开始撅着屁股扎进头皮子吸血,身体也变成如装满血液的血袋般的漆黑的红色,惹得养这些虱子的人不停地挠头。在村子里面,可以常看见午后趴在母亲奶奶腿上的小姑娘,一脸满足得意享受她们拿篦子刮头的舒畅,一篦子下来,能掳获三四只拄着将军肚的大虱子,顺带捎上几个未及成型的虱子幼卵。在家母亲一再地叮嘱,不要和同学走太近,别一个人被传上了,其余几个姐妹就跟着遭殃了。我们谨遵教诲。怎奈啊!怎奈啊!太小的孩子,如若不和孩子帮里的小伙伴紧密响亮,就会被孤立,所以,一群傻了吧唧的小姑娘在一起疯,怎么可能不被传染,好吧,我跟母亲坦诚,自己头上生虱子了。
在旁边坐着的奶奶一听这话,跟我妈说咱去剪剪头发,短了,勤洗一下,过不了几天就好了,母亲应诺。我上一年级,当时即将放寒假,不到二十天就该过年了,大家都应和着说过年前剪剪头发,喜庆。我头上生虱子觉得理亏,就随着奶奶到了理发店。轮到我了,我看看镜子里面整齐乌黑的蘑菇头,一心的不舍得,紧忙握住剪发美女的手说,不要太短,我要比较长的短寸,美女说好好好,别怕啊,小孩子家的,看这胖嘟嘟的小脸,剪什么都好看。奶奶整个过程围着大凳子端详,我看差不多了,说好了不再剪了,奶奶说,憨子闺女,剪一次头发这么贵,剪短一点儿,你头上的虱子不能见冷,咱剪的够短了,它没地方暖和就冻死了,我一听这话,一面羞涩难耐,一面觉得奶奶的想法真是高明,点头同意,继续剪,理发店的灯泡灯光昏黄,而镜子上的节能灯却刺得眼睛啥也看不真切,就那样被忽悠着一再地剪,直到我摸着耳朵边,伸开手掌抓不住,我才赶紧喊停,说不剪了,谁知,为时已晚,回家自己举着镜子左照右照,才悲切地发现,那哪儿是短寸啊,简直就是板寸。
我哭着闹着,不理会在旁边手足无措的奶奶,叫唤着她是狠心的巫婆,就为了省那一块钱,非得把我给糟践得见不了人,我顺势扑在床上,一会儿大哭,一会儿小声抽泣,一会儿呜呜啦啦嘟囔着不活着了,一会儿站起来跑到奶奶面前质疑她,到底是我哪儿得罪她了,让她这么毁我。一直到父亲进家门,我才不情不愿地闭嘴,躲进屋里,就是不出去。到了吃饭的时候,憋着两只肿眼泡,坐在那里,一会儿奶奶推开屋门进来说,“玲,给你20块钱,明儿个到市场上给她买一顶帽子,冬天头发太短,孩子出去会冻着。”说完转身走了。奶奶从不和我们一起吃饭,做好饭了,我们拿盘子一样菜盛一点儿,边上放个馒头,再舀一碗汤,给她端到自己的屋子里面一个人吃,除非她或者我们中间有谁过生日,还有过年那几天,她会和我们坐在一起。父亲看着奶奶走出去,瞪了我一眼,也许他也发现太短了,也就没理,母亲说吃吧,别委屈了,没几天就放假了,又不爱出门,明天给你买一个帽子。我看事件愈发严重,也不敢再继续作了。
奶奶在我家和我大伯家轮着住,一家一年,每年7月1日搬家。这一天真的是一个吉日,这种轮流养奶奶的模式是从1996年开始的,正好家里面在1995年把整个一层盖了起来,到了1997年,那一天奶奶刚搬到大伯家第二日,香港回归。奶奶一辈子的家当就一个箱子,是父亲早年学木匠时候做的,里面是旧的老的衣服,奶奶爱干净,衣服换得勤,总是把自己收拾的特别齐整,一头像雪花一样白的头发,总是抿得一丝不苟。刚开始轮着住的那两年,大姐二姐我和奶奶住在一间屋里,大姐二姐和我一起睡,奶奶自己睡。冬天太冷,我有鼻炎,容易发烧感冒,背上要是感到有风,就会止不住地咳嗽,撕心裂肺的那种声音,父亲每每听到,都会一脸气愤和无奈,年纪还小,睡相不好,晚上总爱踢被子,而且寒气重,手脚总是哇凉哇凉暖不热,所以奶奶就搂着我睡觉,晚上抱紧我的背,用脚夹住我的脚,不让我乱踢腾。那两年冬天我真的没咳过,早上起来手脚也是热乎的。
晚上我搬着枕头,硬是睡到她的脚头,不理会她一再起床给我掖被子,捂紧了用脚踢开,压低声音说别碰我,然后蜷缩着身子,憋在墙角。第二天,母亲拿了一套回来,围巾和帽子,大红色的,像《小鬼当家1》里面过圣诞节时那个小鬼穿戴的一套一模一样,一样的用白色线勾勒出的长颈鹿和马车图纹,一样的大毛球顶在帽子尖上。奶奶远远地坐在大门口,说你戴上真好看,我顶回一句,我要是蘑菇头更好看。其实,我很喜欢,整整一个冬天我出门从没摘过。不过,就像奶奶说的那样,虱子真的在过年的时候,一只不留了。第二天,我又抱着枕头跟奶奶睡在了一头,她抱着我的背,我咳的就没前一晚那么厉害了。
好像是五年级那年,周末的时候,家里的馒头吃完了,平时都是母亲父亲蒸的,父亲每次蒸馒头都骂我们几个好吃懒做,不知道替大人分担分担,我看着发得溢出面盆的面团,想试试,就围上围裙,戴上袖头,挖了一碗面粉,往案板上一撒,开工。哪知道,第一步都异常不顺,怎么拔弄都没办法把扯得五花八门的面给倒上案板,这边拽下来了,那边又沾得满手满胳膊,一大碗面粉都用完了,这一盆发面才下来四分之一。我手足无措,站在那里稀里哗啦哭起来,骂着气着,就是没办法,弟弟坐在院子台阶上不敢吱声,小声试着劝我,等咱妈回家再整,你别哭,没事。一会儿听见大门口有脚步声,我急忙冲出厨房,一见奶奶就又失声了,奶奶说出啥事了,哭啥啊?我说我不会蒸馒头,厨房弄的可乱,我爸回来肯定该打我了。奶奶翻过袖子,说蒸馒头有啥怕的,我蒸,别哭了。奶奶三下五除二,两屉子上笼。告诉我端锅的时间后,洗罢手,又出门上街上了。那时候,差不多已经一年不和奶奶说话了。罪孽沉重,悔罪十月。
三
有一阵子父亲在远郊干活,晚上不回家睡在工地上,我们几个孩子一股子群龙无首的嚣张跋扈,一窝蜂涌向母亲那里,赖着不走,非得和母亲一起睡觉,五个孩子围在母亲的前后左右,听了许多母亲年轻时候的故事,其中包括母亲嫁到我们家,母亲和奶奶之间的婆媳故事。奶奶是接生婆,我长到会记事的年龄她都70岁高龄了,已经不再给别家产妇接生孩子了,不过我们五个都是奶奶亲手接生的。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还比较根深蒂固,奶奶是那个时代的人,血液里面充塞的是同样陈腐的观念,每一次拎起小腿,一看是个姑娘,抱着孩子就走了,不管不顾还在床上疼着的虚弱的母亲。老谚语很多,在还怀着孕的时候,奶奶就会根据“圆肚子是女孩,尖肚子是男孩”,“儿养女伤身”等话语判定母亲肚里的是男是女。除了判断出来我是男的以外,其余四个在奶奶早期的观察推断中,均定为女孩。
尽管我生出来也是个不能传宗接代的女儿家,可是奶奶真的对我比别个好很多。在老家的时候,出了街就到了村中心,那里有几家小卖部,天天门口摆开排场打麻将,奶奶是大家伙熟知的老手,除了白天吃饭黑天睡觉,其余的时间不用乱跑,就往那儿扒拉着看看,肯定寻得到她的身影。奶奶是七十岁开始跟着我们吃饭,之前都是自己做着吃。母亲刚来的时候和父亲吃了两三年的黄面窝窝头,而奶奶自己开火在临街的屋子做白面馒头,擀白面面条,放着大油,就着喷香的青菜,偶尔还有荤腥。母亲怀孕了,家里没东西补,我们村母亲自己那边的亲戚,我们问她叫孬姨,“孬”是这个姨家儿子的名字,从孬姨家里要了一只鸡,养起来一天喝一碗鸡蛋冲的茶,奶奶霸道,说媳妇家年纪轻轻怪主贵,还喝鸡蛋,都不知道孝敬老的,硬生生把鸡搬到自己屋门前,每天炖鸡蛋吃。
后来新家的三间上房盖好了,奶奶搬了过去,不再和爸妈住在一起。我的记忆应该起始在三岁之后,三四五岁那几年,没上育红班,父母天天疲于挣钱,像两头拴在磨圈上的骡子一样,循环往复,从不停歇,根本没时间跟我们说话,除非生病,见面的次数都少得可怜,天未明他们已经走了,天已黑他们还未归,就算忙农活,也是他俩远远的在前面锄地浇水收庄稼,我们在后面装玉米除草看水,根本没有机会交流,所以小时候,我一直以为自己不会说话。白天父母出门到远处干活,中午不回来,两个姐姐上学不在家,中午到奶奶那边吃一顿饭,母亲一个月要给奶奶交她俩的伙食费,奶奶说自己不带小孩子,不准父母把我和妹妹送到她身边,只得把我和妹妹锁在家里,撇下一包华丰方便面,一根金华火腿肠,一壶开水,一勺奶粉,这就是我们一天的粮食。妹妹也就一岁左右,我四岁不到,哄她睡觉吃饭喝奶,自己无聊的话,就趴在一米宽的大门上,透过门缝看别家的小朋友在门口踢沙包,玩九龙城,跳皮筋。从天蒙蒙亮,到看不见人影,姐姐们下学回来做饭,我们睡着,父母归来。
我从来没吃过火腿,总是碾碎了,赶在父母走后的一小时里抿到小妹的嘴中,我害怕她这么小营养跟不上,万一长不大,或者饿死了,方便面总给泡得脓了,三分之一让她中午吃,三分之一留到快晚上吃,余下的三分之一,是我一天的饭食,家里没有可以吃的东西,连黄面馒头都没有,填饱肚子最实在的东西是白开水。妹妹睡着了,我无事可干,就把家里从里到外扫了一遍又一遍,被子床单铺的整整齐齐,碗筷归置得有条不紊,拾掇一遍又一遍,好打发时间,打发没人说话、没东西填饱肚子的空洞的时光,那两年是停滞的还是飞快行进的,我早已经搞不清楚了。高中之前特别馋火腿和方便面,之后就不再喜欢吃了,尤其是现在,回避它们已经成了一种习惯,这两样东西带了太多贫穷时期的色彩,从三岁到现在我不喜欢喝水,也许是小时候喝的太多了,开心难过生气挫败生病,如果不在家里,我都不爱说话,除了一直哭,或者一直吃东西,就剩下打扫卫生收拾东西,都是小时候留下的病态习惯吧。我把所有这些罪责归咎到奶奶身上。
奶奶是那种完全的独身精神主义者,也可以叫自我主义的人,也许是爷爷去世得太早,她早早就守寡,那一年父亲才八岁,所以各种原因使得奶奶很自私,很懒惰,很爱摆谱。每年村里会有几台戏,一台是过年的时候在村委会,唱上五天,下午一场,晚上一场,还有就是谁家办红白喜事了,会请剧团来唱上三天。早早地赶过去占个好位置,是那个年代不可多得的大场面,每次我都跑去给奶奶搬凳子占位置,不管是她在我家住的那几年,还是后来轮着住搬到我大伯家,我都是搬凳子接送她的人,有时候夏天到了,她换衣服很勤,我还帮她洗衣服,所以格外的,就得到了她的眷顾,会悄悄塞一些饼干、酸楂或者糖给我,这样我就越尽心帮她干活了。奶奶在小卖部门前打麻将的时候,我试着问她要了两毛钱,她竟然从口袋包着的手绢里面翻出绿色的两毛小票,递过来,在五分钱还可以买东西的日子里,我觉得自己发财了。我更加孜孜不倦地为她洗衣服搬凳子端饭。
家里已经有了两个姑娘,我又是个姑娘,街坊们看笑话一样觉得我家绝种了,词里行间都是冷嘲热讽,母亲一个妇人家,根本无力招架,奶奶不安抚,反倒伤口撒盐,很生母亲的气,觉得是母亲自己前世造孽,导致生不了男孩,嘀嘀咕咕念叨着我们家儿子养不起这么多姑娘,要把我送人,母亲哭着同意了,寻到大舅家,说给我送他家当姑娘,正好大舅家只有两个儿子,一脸欣喜答应了。谁知送过去的当天晚上,母亲和奶奶双双做梦。母亲梦见一个穿黑色棉布衣服的老头,留着十厘米长的大胡子,举着劈柴火的大砍刀追着她跑,满院子喊着要杀了母亲这个败家玩意儿,居然把孩子送出去。奶奶天明也说自己做梦了,梦见死了的老头子,说到了阴间非得休了她不行,骂奶奶是个浑人。俩人一比对,母亲方知那个黑衣老人正是她未曾见过的公公,就那样,又把我从大舅家接了回来。听了这个故事,我觉得奶奶和我之间是有缘分的,尽管她不想要我,但还是得听泉下爷爷的话,抱我回闫家。
有一年刚放学回家,那时我们全搬到新家了,奶奶就对着我喊你爸妈不在家,家里没人也没菜,咱俩去地里揪一些红薯叶子,这都天黑了,再不做饭饿死人,我都这么老了,还吃不上饭,享不住儿孙的福,死了算了,提拉着竹篮子往山上走。到了地里,还没上山坡,奶奶就一屁股坐到地上,大骂着说不活了,这儿媳妇是要饿死我,是要叫我死到这山上,这么晚还不回家做饭,还得叫我老太婆上山摘菜,命这么苦,我一看她哭就傻眼了,在那儿不知所措,跪下来求她说别哭了,我回家做饭,你在这儿歇着,我去抓菜。然后,我跑到红薯地拽红薯叶,奶奶在坡头坐着。自从我们搬到新家,家里的饭都是母亲父亲做的,奶奶再也没开过火。我还是小学的时候,奶奶刚七十,力气大,身板大,脾气大,老是嫌弃母亲做的饭或咸或甜或辣,说母亲是想饿死她。然后还把碗筷往地上摔。父亲则默不作声,然后伺候好奶奶后,叮嘱母亲,奶奶一辈子受苦守寡,咱们小辈的得忍忍让让,母亲默不作声,点点头。母亲从不恼,也没有和奶奶顶撞过。
母亲说生了这么几个孩子,最长的月子是半个月,生完我,正好是伏天,该掰玉米了,第二天爬起床上地干活了,这一点很像外国女人,不用坐月子,人家凯特王妃生了王子第二天出现在镜头前,还踩着恨天高呢。可是,母亲是中国女人,有着中国女人特有而且普遍的体质,这五次一轮又一轮的摧残,导致现在母亲的身体就像一部早该淘汰掉的第一代东方红拖拉机,发动一次行走千米,再停留一次,休整半月,可是孩子很多,不管再怎样不济,母亲还是在不停地发动,不停地奔波。母亲的脊椎错位,脖颈处突起一个疙瘩,我每每看见,就会浮现奶奶可憎的脸面。次年,奶奶来我们家时,父亲将大门口的房间腾出来,母亲从舅爷家搬回两张床,我和奶奶睡在那个屋子,我开始一个人睡,背对着她。再次看见她,我脑子不停回放各种她欺负母亲的画面,我开始减少和她说话的次数,有时甚至几天不理她。直至后来,不再理她。
也许是长大了,眼睛开始睁开了,家里上演的许多奶奶无理取闹,母亲势单力薄被欺负的剧目,烙进我的心坎,我的回忆里面渐渐忘记了那顶圣诞帽,那个两毛钱,那一段抱着我睡的时光,这一切甚至变成了一种罪过,背叛母亲的罪过。我下定决心要用噤声来洗掉和她曾经有过的牵连,所以我不再正眼看她,不再跟她说半个字。那时候她七十出头,没有六十几岁和刚到七十岁的那种凌然盛气,晚上睡觉开始哼哧带喘,我躺在自己的床上小声咒骂,让不让人睡觉了,哼哼唧唧的,活不下去就死了吧,干嘛呢这是,自己睡觉吵死别人。奶奶会扑腾坐起来,问你想干嘛?你想逼死我呀?我说你就喊吧,你就是黑心想叫我爸听见,然后过来打我。奶奶看着我这个曾经悉心在她身边的孙女,唉了一声,不再说话。后来我自己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硬是把那张老陈木的床搬到墙的另一角,理她尽可能远。我这样闹了一个多月,后来奶奶大爆发了,我被父亲打了一顿。接着,心中滋生了浓得化不开的怨恨。从那时起,我不再和她睡一个屋子,小小的院子里面,我始终漠视她的存在。
奶奶一个人在那间屋子里时常闹事,半夜在屋里喊着不让我活了,孩子们要弄死我。有一年闹得特别厉害,给她端饭,她骂着母亲要拿这些吃不下去的饭饿死她,母亲实在忍无可忍,没沉住气,回了一句,奶奶不愿意了,一看见父亲下工回家,就哭着喊着要父亲给她一刀,说母亲想害死她。父亲在大门口站着,觉得街坊看着很丢人,就哄着奶奶,说对不起她老人家,一味忍让,直到最后给奶奶买了刚时兴的盼盼虾条,买了一瓶奶,她才不情不愿地息声。那天晚上,我们围着桌子吃饭,大气都不敢喘一下。忽然父亲将碗往桌子上一摔,骂母亲不懂孝敬,父亲唠唠叨叨不停歇,母亲抿紧嘴,默默承受。大家草草吃完饭,赶紧回屋睡觉。半夜被吵架声惊醒,是从父母屋里传出的,我听见母亲的哭泣声,还在一二年级的时候,穿着小裤衩,露着膀子,赤着脚,咚咚咚跑到父母那里,质问父亲想干嘛?然后大声喊叫着,那个死老太婆就是看我妈善良,专门欺负她的,她怎么不敢在我大伯的媳妇面前那么嚣张啊?都是你爱装孝子,你咋不伺候她?父亲母亲被我吼得一愣一愣,父亲伸手要扇我巴掌,我伸过脸说你扇吧,扇死算了,父亲一把手将我推撞到门上。母亲下床让我出去,我看见母亲额头红肿的大包,她说大人的事你小孩子别管,那双泪眼刺着我的心,我扭头出门,愤怒地嘀咕,我要是再TM理那个老太太,我就不姓闫。罪孽沉重,悔罪十月。
四
关于奶奶的一切好像从升入初中那年结束了,不论她是住我们家还是去大伯家,对我而言只有一个区别,就是她一会儿在那儿闹脾气,一会儿大叫不吃饭,一会儿坐在大门口胡骂乱骂,一会儿喊着要死要活,然后,看着母亲父亲跑在她的前后,各种哄,各种嚷嚷,我们躲在远处不敢说话,只在心里面暗暗地而且恨恨地挤出一个又一个怒气冲天的咒骂,盼着这个只会作践我母亲的巫婆快快死去,快一点儿再快一点。
母亲是个脾气温和到融化冰、温暖雪的典型中国媳妇,对友人温婉体贴、谦和大方,对不怀好意的人,强硬坚韧、据理力争,对家人慈祥周到、冷暖宽慰。奶奶经常无理取闹,我要是在家会暴跳如雷,跑到她跟前跟她大声吵,大声训斥,直到她乖乖地不做声,我才罢休,每次母亲都是使劲拽回我,自己再跑过去为奶奶花样繁多的寻衅买单。一次奶奶拉不出屎,在屋子里面鬼哭狼嚎,叫嚷着“娘啊,你给我接到地府里去吧,活不成了!”父亲看见这场景气得两眼充血,只管大声吵着让奶奶别哭了,母亲赶紧跑到诊所买药,奶奶打掉母亲手里的药片和碗,骂母亲只会买一些不管用的,就是盼着她咽气呢。实在没办法,全家被闹腾得鸡犬不宁,母亲捋好袖子,脱掉奶奶的裤子,用手抠。母亲跟我们讲,外婆得尿毒症快死的时候,她们姊妹几个轮流照顾,那几个月母亲晚上从市场上收摊,骑自行车一个小时,过了半个人影都没有的龙门桥,到外婆家伺候到晚上10点钟左右,再骑着自行车回来,到家已经近12点,父亲每次都会发几句牢骚,外婆走的时候母亲家已经败落得不像样子,没钱下葬,要姐妹几个兑钱,父亲掏得最多,奶奶天天在家骂外婆是个坑人的命。
后来,经过几年的习惯,我已经渐渐学会也适应了奶奶没事找事的本领,只要她不闹事大折腾我妈,我就不搭理她。但是看着母亲为她洗床单,换衣服,烧水洗脚,端饭买补品,我就觉得憋屈得要死,拉着母亲的手说别理她,不是什么好人,凭啥伺候她,母亲总是瞪眼不理我,说她一个女人养活仨孩子,四十岁开始守寡,多不容易,现在老了,老了就是变憨了,没听过“老小孩”、“老顽童”,越老越不懂事,不是跟你们几个一样不知道好歹吗?你奶奶是老一辈,伺候她是我的本分,她对我不满意,是人家长辈的事,我不做到儿媳妇的职责,就是我当小的不对了。你小孩子家,别那么多事。打那以后,我没再这样说过话,就冷眼看着母亲为她洗澡倒屎倒尿,买药烧饭,不再干预,只是心疼母亲伺候了一个没良心的老妖婆。
上高中后有一年,那时奶奶轮到大伯家住,她生病,每天都要输液两大瓶,母亲和父亲商量后,直接决定不再出去干活了,在家伺候她,往医院跑着送饭买各种东西,帮奶奶拾掇床褥擦洗身子,大伯家的媳妇,也就是我大娘,只是在第一天和最后一天意思意思地跑过去看了看。奶奶快养好病的某天晚上,我回到家里面,母亲在和大姐他们说话,母亲说今儿个在医院,没进屋子的时候,听见奶奶在和其他床位的几位老人说话,别人都羡慕奶奶有这样一个儿媳妇,奶奶也很骄傲地说俺这媳妇可好可好。我看见母亲脸上红光洋溢,透着小学生得到大红花一样的光荣。后来奶奶病好了,又恢复原样,不仅是身体,脾气也是那样,蛮不讲理,寻衅挑事。母亲也还是那样,“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高中有一次,奶奶得了大病,叫唤着活不下去了,没人管了,没人要了,各种抱怨,家里都快被她闹得炸锅了,最后气若游丝才得以消停,赶紧送到大医院,到了那里做手术,打点滴,做检测,竟然渐渐虚得不再言语。有一天晚上,奶奶拉着母亲的手,趁着大伯、大娘和父亲都不在的空档,悄声告诉母亲,她的被子里面藏了2735块钱,在中间处缝着,等她埋到了山上,让母亲拿走,是专门给母亲的,说她这几年伺候的好。第二天,奶奶竟然奇迹般恢复气色,开始要吃要喝,又养了两天,就出院回家了。回家之后,再一次用她的强悍的无法言语的实力证明了“江山易改,秉性难移”的千古良训。这次事件,让母亲颇感欣慰,觉得自己做儿媳终于得到了认可,更加悉心伺候,对奶奶的刁难静心忍让。
父亲总是说“百善孝为先”,当然,他也是这么实践的,总是迁就奶奶的所有不可理喻,而且对母亲的照顾挑来挑去,但是,他自己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处处显摆自己的大男人心态,始终充当军师一职,而我们全部作为奔向前线赴身就义的冲锋兵,尤其是母亲,所有大小家务,一律亲力亲为,还要接受父亲莫名奇妙的指摘。奶奶知道家人都畏惧父亲,所以总在父亲刚回家的时候,提出花样繁多的要求,然后等待父亲命令我们执行。比如不想吃自家做的馒头,我们去烧饼铺给她买,不想吃甜味的饼干,母亲骑自行车跑到市场那边的超市为她买葱油味的饼干,想吃柿饼了,想吃牛肉了,不爱吃青菜了,不想喝面汤了,需要电热毯了,没有衣服穿了,该添置过年的行头了……所有这些,都是母亲想办法周全的,父亲只是威严而有力度地叮嘱母亲记得。
奶奶今年7月1号搬到大伯家,年逾九十,这三五年来,身体颇为不济,拉屎拉尿自己都控制不了,父亲早出晚归,干的是体力活,这一切都落到母亲头上。一天一换洗床单,一星期一次给她洗洗身子,每日三次地倒掉她的粪便,为她清理冲洗衣物房间,想方设法做一些奶奶能咽下去的食物,端着喂到嘴里。就这样,奶奶在春天来了的时候,竟然能下床走走,坐到大门口晒太阳,自己走个一二百米到村子中心和别的老人说会儿话,父亲母亲看着都很欢喜,觉得奶奶再活个三年不是问题。此后的八九月份奶奶住到了大伯家,母亲父亲一周去一次,帮着照顾问问缺什么,看看有什么状况,确定一切妥当才走。只是父亲母亲知道在大伯家,奶奶变得不能下地走路了。父母心中膈应,但是无计可施,因为接回我们家,村里人会闲话大伯不孝顺,闲话父母太爱显摆孝顺。
9月17日,我过24岁生日,又一个逼迫我必须长大的警示,又一股唤醒我从梦中回到现实的力量,虽然害怕,不过接受是唯一的选择,我明白自己应该坦然自在地度过这一天还有这一天之后的许多天。我准备好了。晚上和三个朋友一起吃饭,一阵欢呼,瞬间忘却了笼罩着的许多不快,还有一些不快的人。吃完饭,吹灭蜡烛,在吃蛋糕的时候,母亲打电话过来,说让我吃点好的,今天家里面忙,没时间给我打电话,我想起来中午妹妹给我打电话也是一样的话,我插嘴问有什么忙的?又没地,出什么事了?母亲说你别问了,自己在外面过好就行。我感觉不对,逼着母亲说到底怎么了。母亲嗫喏着半天嗯嗯啊啊,嘀咕一句说了你别难受,我说你赶紧说吧,我没事,咋回事啊?母亲匆匆说完一句你奶奶走了,两边一秒钟的静止。我含着蛋糕的嘴僵住不会动弹。第一反应没有哭,觉得是在做梦,蛋糕太甜了,我根本就没有吃过这种甜味的,肯定是在做梦。母亲在电话那头叫我“婷婷,婷婷……”听见有人呼唤,我试着蠕动嘴巴,那种腥甜,呛到泪腺,才发现一切都不是梦。我“哇——”地哭着说你骗我,咋可能?前俩月在我们家还好好的,一下子就没了?!母亲哄着说没事,这么大年纪了,走了就走了,家里把这看成喜事,当成喜丧办的。我问是什么时候没的,母亲回说早清早两点,怕我上班难受,没告诉我。我挂了电话。甩甩脸,看着旁边的朋友,不能扫兴,喜丧,一切都过去了。
两天相安无事,直到第三天我才意识到,这个陪着我过了24个春秋,曾经真实,后来虚幻,而今似有似无的老人已经远去,淹入尘土,再也见不到她干瘪的面孔,佝偻的身躯了,那棵皱巴成千年灵芝一样枯萎焦黄的身板,开始在地下腐烂弥散。我一度很爱她,就像她在自打我出现到她自己消逝的这段时光中一直很爱我一样,我还未来得及用自己的钱为她做一些什么,我还未来得及用尚存的理智泯灭恣意繁盛的仇恨。奶奶死的时候是张着嘴的,村里人在心里明白,是大娘没有伺候她没让吃饭给活活饿死的。从奶奶死到守丧那几天,大娘始终不敢走到近旁,更别说碰棺材了,所以她就远远躲着,没有进屋给穿寿服,也没有跟着上山埋棺材,最初几天甚至不敢进自家客厅,不敢直视奶奶在大伯家的屋子。我知道这叫自作孽不可活,像我一样,直到死去,都这么愧疚沉重。我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在我一年一过的阴历生日八月十三那一天,也是这位老人去世离开的时间。我和奶奶真的很有缘,有深沉牢固的孽缘,是不是奶奶怕我忘了她,以这种方式在我生日刚刚到来的凌晨两点钟,潜入我的轨迹,烙下折痕,烙下一生一世都无法泯灭的痕迹。
奶奶走后,母亲把她所有的东西拆洗冲刷,大娘远远看着不敢走近,非逼着母亲烧掉,母亲说有什么好怕的,都是自家人,不能浪费,留着用吧。我在心里弱弱地嘀咕,磊落的人怎能明白像我和大娘这样罪孽深重的人的胆怯,我害怕想起奶奶,想起她对我独有的好。有一次我问妹妹什么感觉,她说自己没多大的感触,因为于她而言,奶奶就是一个名词,没有过多的接触,也从未得到相应的关怀。我一再地想起奶奶藏到茶缸里面的月饼,等我回家悄悄拉着我的手塞给我,说别让他们几个看见;想起来每次去吃喜酒,她就坐在我们姐妹五个旁边,看我们一个个拘禁不敢动筷子,不灵活的身子站起来给我们夹肉,说吃吧,别怕,有啥害羞的;想起来手破了,她拉出自己的医药箱,拿碘伏、酒精、紫水还有棉签为我擦拭,还一边吹着,说疼一下就好了,不怕;想起来有时候父亲脾气不好,要打我,奶奶就站出来把我藏到她的背后,让父亲打她,然后逼走父亲,我不敢进屋吃饭,她就把饭端到自己屋里,让我和她一起吃;想起来没钱买资料,父亲说好学生都是自学成才的,不给钱,奶奶就从枕头底下拿出十块钱,拿着交了吧,别委屈;想起来老年协会发的理发票、白糖、月饼还有洗脸毛巾,她都拎到我们家,已经佝偻的脊背,缓慢地拖拉着双腿,还有手里的物资。
可是,我还想起来,有一年家里打的麦子很少,奶奶刚搬到大伯家,就说大伯家没种麦子,吃不到新面粉,然后招呼大娘和大伯把院子里面新收的一大缸麦子搬上架子车,推走了,父亲母亲没吭声,我们家有五个孩子,两个大人,粮食不仅用来吃,还要卖了换成钱交学费。家里被逼得愈加拮据。想起来有一年过年母亲没做奶奶想吃的菜,奶奶大声叫着说这儿媳妇是要祸害死人,上来给母亲一巴掌,父亲在旁边不说话,我们把母亲拉走了;想起来她自己坐在大门口买来油条豆腐脑,我们端着面疙瘩汤啃着馒头就咸菜,她直勾勾盯着饭,无视我们的存在。
是爱是恨,还有意义吗?家里还留着那顶红色的帽子,还挂着那根红色的围巾,绘着灵动的雪橇和慈祥的圣诞老人。奶奶走了,除去丧葬费,加上亲邻行的礼钱,余下1600块钱。这千把块钱等于她的一辈子吗?在我不懂事的年月,犯了许多不可饶恕的罪行,在别人觉得我已经成熟的年月,犯了许多自私暗黑的罪行,在我自己都意识到长大的年月,犯了许多莽撞无知的罪行。我需要赎罪,用最卑恭虔诚的态度和文字。罪孽沉重,悔罪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