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摩登女
摩登女
说到摩登女,大家可能第一感觉都是时髦姑娘,这的确没错,但这只是19世纪以来的释义,这个含义的流行得益于《摩登时代》。
“摩登”这个词其实来自于梵语,是“摩登伽”的略称。
《佛说摩登女经》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佛陀的弟子阿难,有一次向摩登女要水喝,摩登女对他一见钟情,深陷情思,难以自拔,于是摩登女的母亲向阿难转述了摩登女的情意。阿难拒绝,摩登女的母亲用尽手段,软硬兼施,在阿难处境窘迫之时,佛陀施法,救出了阿难。但是摩登女依旧痴心不改,于是佛问摩登女:汝爱阿难何等?
摩登女回答说:我爱阿难眼,爱阿难鼻,爱阿难口,爱阿难耳,爱阿难声,爱阿难行走。
好吧,佛经自然有它的价值观,于是这故事的结局是摩登女在佛的点化下幡然醒悟,摆脱爱欲,修成罗汉果。
而在佛教的观念中,摩登女就成了爱欲不净的代称。
元朝人伊世珍在《琅嬛记》中写道:天女本来净,摩登婬第一。今各成正果,净婬无分别。
但我却觉得,成正果之前的摩登女才是最可爱的。
我想,摩登女哪里是什么爱欲不净、众苦之本,她只是一个勇敢去爱慕、执着于爱慕的姑娘。
摩登女,是痴心人。
这世上的男子,都会遇见一个或者两个痴心的姑娘。
要么珍惜,要么不珍惜;要么长久,要么不长久。
但是很多痴心的姑娘,她的痴心坚强而独立,无论你珍不珍惜,她的执着都是长久。
其实我遇见过很多执着,甚至执拗,我也执过很多人的手,但从未珍惜也难以长久。
而r,或许是最长久的一位了。
确切的说,是她对我的执念,最长久。
r是个温柔娴静的姑娘,不矫揉不做作,不张扬不冷漠,唯一的缺点是执着。
r是我的高中同学,164的身高,罩杯不详,按照通用标准评分的话,相貌85,身材80。
其实我注意到r,要比她注意到我早得多。
中考的时候,我跟她在一个考场,偶然间看到她的身影,只觉得她是个清纯而美丽的姑娘。
上高中之后,我们在一个班,我张扬喧嚣,她安静乖巧,我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坦白说,我从来不是一个好学生,幼儿园就学会在滑梯上摁住小朋友的头死命地碰撞,小学一年级学会不做作业,二年级开始看各种禁忌话题的小说,三年级以后,成为混世魔王。至于我的初中,好吧,那是老师们的血泪史。
来到高中,我依然是我,只是小学初中那些与我为伍一起胡闹的孩子们都被中考挡在了另一个世界。
于是,我开始孤军奋战,也开始在这些好学生乖学生中间愈发凸现,尖锐而醒目,但却格格不入。
距离产生美,这距离不仅仅指地域,还有性格脾气和行为思想。
好吧,我想r注意到我,应该是缘于这样的距离。
好姑娘爱上坏小子,普通而常见。
男人爱上女人,经常是因为怜悯;女人爱上男人,经常是因为崇拜。
好吧,请允许我自我吹嘘一下,中学时我是姑娘们崇拜的对象。
r难以避免。
只是这世间,总有些诘屈聱牙的爱恋,不得说出口,只能深埋。
在整个高中时代,r把她的情愫埋在深处,根植于她的心灵之上,静谧在她的肌肤之下。
但是种子总会发芽,会生长,会推开石块、破开泥土,会探出头来,终见天日。
她时常会远远看我,目光迷离;她会在我不在教室的时候,悄悄地翻阅我的日记和杂书;她会在放学后,帮我收拾凌乱的书桌;但她从不在女生宿舍的卧谈会上提到我,刻意地躲闪……
这些和那些,当时懵懂而麻木的我全然不知,我知道的时候是后来,是物是人非事事休的后来。
高考像是一道枷锁,把高中学生的情感和欲望都紧紧捆住。
高考之后,枷锁解开,于是情感开始释放,欲望开始游荡。
高考之后的第三天,我有一个关系不错的哥们儿,过来对我说:我喜欢r,帮忙去追追她吧。
我说好。
于是我们又喊了几个同学,叫上r,四男四女,约在一起游玩。
四辆自行车,我把r安排在我那哥们儿的后座。
KTV、电影院、喝酒、吃饭,高考结束之后、成绩出来之前,自由到肆无忌惮。
每个人都快乐,发自内心也溢于表面,只有r,我总感觉她似乎在快乐之中有些忧郁。
某天午后,我们结束闲逛,一男载一女,依次送回家。在某个林荫道里,几辆自行车略略拉开了些距离,坐在我后座的那个平时我视为哥们儿的姑娘,突然叹口气,幽幽地说:想想挺好笑的,这四个女孩儿都喜欢你……
猝不及防的我,有些魂不守舍,在尴尬和疑惑之后,我却只想到了r。
好吧,我想,我其实也有些喜欢她的,至少是浓烈的好感。
只是,那时的她,在我哥们儿的后座。
年轻人总会在友情和爱情之间挣扎摇晃。
青涩的姑娘通常选择爱情,青涩的男人通常选择友情。
好吧,我是庸俗而普通的我,于是我的选择也一样。
那天的天空有些阴霾,看不到太阳,我远远看到r的身影,只想起泰戈尔的诗句:云霾在黑暗中发愁,竟忘记了,遮住太阳的就是它们自己。
那天之后,看到坐在我哥们儿后座的r,我开始心里面的纠结与烦恼。
我不想看到他们在一起,说话,行走。
于是我开始拒绝这个小圈子的聚会,去到另一个圈子,另一个全是男人的圈子,打牌,打球,打架。
之后某天中午,我在家小憩,门铃突然响了,我说门没关,请进。
但门却没开,只听见门外细碎的声响。
我走过去,开门,门上挂着一串风铃,摇曳多彩。
探头四望,看到一袭裙裾,在转角处匆匆掠过。
我认出,是r。
风铃下系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祝福的话,普通而拘谨,真挚而淳朴。
我认出,是r的字迹。
我匆匆跑出去,却没有看到r,只看到人群的喧嚣,天空的寂寥。
我忽然有种奇怪的感觉,不是她跑不见了,而是我丢失了她。
之后几天,成绩下来,忙着查消息、报志愿,走亲串友,拜师谢恩,庆幸和遗憾,兴奋和期盼。
我从一个同学那儿问到了r的成绩,一般,没她平时的成绩好。
再之后,是各种聚餐和庆典,接受建议,交换意见。
时间匆匆而过,我们身不由己。
再之后,我知道r报了本省的一所学校,而我在北京,距离遥远。
那时我真有刹那的冲动,想打个电话问问她:你知道我要去北京的,为什么不报所北京的学校呢?
理智,以及现实,阻止了我。
我知道,报志愿不是她自己能决定的事情;况且,她的成绩,只能在本省,报北京的话,很大风险。
离开故乡之前,我在某个礼堂有个庆典式的经验介绍暨表彰会,那地方离我的故乡很远,而且同学们都在忙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来的不多。
七八个男同学,八九个女同学,坐在礼堂的后排。
我站在台上讲话,一眼就看到她,穿着一条绿色的长裙,静谧的,像是一朵缓缓盛开的花。
那一刻我有瞬间的失神,以至于讲话都有了明显的停顿。
会后,我直接离开,去北京,甚至都没有来得及跟包括她在内的同学们告别。
那一天我离开故乡,离开了青涩的青春,离开了懵懂的爱情,也离开了她。
进入大学,全新的世界,我成长,蜕变,告别了昨天。
然而她似乎没变。
我那哥们儿还在追求她,痴心不改,而她一直不同意。
她给我写信,一个月一封,只谈些简单的生活和美丽的风景。
我给她回信,从一个月一封到半年一封到一年一封,礼貌似的寒暄和朋友似的问候。
大一暑假我回故乡,见到她,她没什么变化,清纯而美丽,像是花朵沾染上水滴。
我尝试着开玩笑似的邀请她,来北京玩耍。
她笑,说好,但又很平静地说:我们不是一个世界的。
之后的大学时光,我总是行色匆匆。
煎熬着悠长的夜晚,挥霍着短暂的爱情。
通过校友录,她加上我的QQ,但我们在上面很少说话,只是问问近况。
我知道她回到家乡,工作,单身。
她知道我留在北京,生活,奔波。
有一年QQ上搞了一个十年纪念之类的活动,似乎是在网络上写些东西纪念过去的十年。
无意间,我点进了她的十年空间。
那里面全是文字,从最初的相遇到之后的暗恋,痛苦与纠结,退缩与遥远。
那里面没有任何人的名字,但我一眼就看出,写的是我。
再之后,我遗失了这个QQ,她曾在校友录上问我,你怎么很久不上QQ了?
我说密码丢掉了,再也上不去了。
我感觉她似乎有话想说,但那时的我在姑娘的怀抱和怀抱的姑娘中辗转反侧,那一刻我忘了她,忘了我的青涩岁月。
之后许久,我听到消息,她结婚了,在故乡,算是很晚的晚婚。
之后的某一天,我有一次无意间突然又登上了那个丢失的QQ,在邮箱里我看到她的邮件,在她得知我丢失密码之后,发来的邮件。
她说她爱了我十年,初见便喜欢,后来是爱。
她说她痛苦,恨自己不争气,跟不上我的脚步;恨自己没勇气,说不出爱的话语。
她说她执着,自己也知道这执着是如此可笑也如此不现实,但她改不了。
她说她在我每年的生日都会给我写一封长长的信,却从未寄出过。
她说她要结婚了,不是她喜欢的人,只是她的年龄到了,不忍叫父母担心。
她说她会在结婚前烧掉所有与我有关的一切,但她也知道,烧不掉自己的心……
我知道这些邮件不是写给我的,是写给她自己的,是她自己的回忆录,只是寄往了一个已经不存在永远无应答的远方。
也正是在这些邮件里,我清楚地知道了,这些年来,她为我,为自己的青涩爱情所做的一切,浩瀚如海,潺湲如溪,奔腾如江,汹涌如潮。
而我,这些年来,为她做的,只是那年离乡前在礼堂讲台上刹那的停顿。
十年,整整十年,她停在原地,岿然不动,不是等待也不曾期待,只是执着甚至执拗;而我,在这十年里,真的,就只为她停顿了那一秒。
密茨凯维支说:不幸者是一个人能够爱却不能得到爱的温存;更不幸者是一个人不能够爱什么人;最不幸者是一个人没有争取幸福的决心。
不管怎么看,我和她,都在不幸者的围墙里。
我们来回行走,但却从未相逢。
欲望是海洋,爱是水滴。
这力量的对比是如此的不成比例。
坦白说,这世上太多的水滴都埋葬在海洋里,也在海洋里永生。
但是奇怪的是,我时常忘记哪一年在哪里看过海,却总是会记起哪一年在哪里的一位姑娘,脸上挂着的水滴。
于是我想起s来,想起某一天她脸上晶莹的水滴,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直照进我的心底。
遇见s是在QQ上,那时是大三的暑假,已经送走了A,忘记了B,难得的空窗期。
但我对s其实没有什么太多的觊觎,这不是因为她不漂亮,或者不可爱,而是太遥远。
她在重庆,上大学,年纪小,距离大。
s有168高,C罩杯,按照通用标准评分的话,相貌90,身材90。
那时我没有姑娘,所以孤独,但这种孤独所带来的痛苦不是因为肉体,而是精神。
巴尔扎克在《幻灭》中写道:在各种孤独中间,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
s是我的救世主。
那个暑假我在各种网络游戏里疯狂,闲暇时便上QQ,与s闲聊。
那时我年轻而锐气,思维活跃,言语犀利,于是s迷恋我,倒未必是迷恋我这个人,而是迷恋与我的聊天。
我们分享了很多。
我知道她大一的不适应,男同学的无聊,女同学的轻飘;她知道我结束的爱情和经历的混乱。
我以为我不会见到她的,所以没什么掩饰地暴露了我的龌龊,我龌龊的故事,我龌龊的灵魂。
她鄙视我,她说她是一张纯洁的白纸。
我说我不是白纸,但却是一幅泼墨山水。倘若待价而沽,她不值钱,我则能卖个好价钱。
她更加鄙视我,说我一身铜臭。
总之,很欢乐。
时间顺流而下,生活逆水行舟。
我在挣扎中熬到大四,经历了更多的混乱和荒唐,临近毕业的时候,认识了另一位重庆的姑娘。
这姑娘和s不一样,这姑娘属于欲望。
欲望的故事乏善可陈,我匆匆告别那位姑娘,买了火车票,准备离开。
离开之前的等待中,我找家网吧,上网,上QQ,遇见s。
她说你在啊!
我说在,有段时间没聊了。
彼此寒暄,但是很快,她很兴奋地问我,说你的地址显示是重庆!
我说我就在重庆呢。
她疑惑,也惊讶,问你来干嘛?
我说我来看你,只是没有告诉你。
她说真的?
我说对,然后给她讲了《晋书》里王徽之雪夜访戴安道的故事。
我说我是昨天来的,回京的车就在三小时后,乘兴而来兴尽而返,只是看看你生活的城市,不想打扰你,再见,姑娘。
然后我下了线。
其实我不是要玩潇洒,是我饿了。
吃饱喝足,我悠闲地去到火车站,在火车站门口,突然听到有人喊我的名字。
我回头,看到一个姑娘。
长发,明眸,脸上有些红晕,眉间带着笑意,身材高挑,体态婀娜。
我疑惑地看着她走近,心想这美女是谁啊?
她说:我是s。
于是我反应过来,记起她曾看过我的照片,我却不曾看过她的。
她说:想不到你真来了,想不到你真要走,想不到我真能赶得上,想不到我真能认出你。
我也想不到,她会出现,并且这么漂亮。
其实我们当时还有一点都没有想到,未来的时光里,我们会缠绕多年。
见面的兴奋之后,她有些拘谨。而我是满腹的懊悔,早知道她这么漂亮,我何苦去找另一个姑娘,应该直接瞄着她来。
我当时在犹豫,要不要退票,换一趟车,但是想到学校里还有琐事,便狠下心来,维持不变。
于是那天她送我离开,走之前我给了她一个拥抱,还在她额头上留下一个吻,干净而温馨。
回到北京之后,我很快毕业,开始工作,忙碌,奔波。
她在继续她的学业,成长,生活。
我们会时常在QQ上聊天,话题比以前暧昧。
我其实挺盼着去重庆出差的,我想会是一次艳遇,但很遗憾,一次机会也没有。
我在时光里渐渐黯淡,青春以及灵魂;在各色容颜和身体之间深陷;跟她聊天的时候,道貌岸然。
她在时光里流光溢彩,容颜以及期待;在各种幻想和憧憬之间驻足;跟我聊天的时候,荼蘼花开。
于是我知道这姑娘迷恋我,不仅迷恋与我的聊天,而且迷恋我这个人。
几年后,她大学毕业,没找工作,来了北京。
她说她要考研。
在她来京后的第二个月,我从外地归来,去她租住的寓所,看她。
那房间安静而温馨,她独自一人,有些刚来异乡的兴奋,也有些兴奋后的寂寞。
她比以前还要妩媚一些,头发烫成了波浪般的大卷。
我承认那时心底有觊觎,欲望在探头探脑,但是那天我不知为什么,总是说不出违心的话,也伸不出撩拨的手。
只是聊天,然后分别。
之后的几个月,每隔一两周我会去看看她,跟她吃顿饭,聊聊天,我甚至还陪她上过几次自习。
每次去之前,我都有着推倒的念想,可见到她之后,却总是退缩。
我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聊天聊到漫无边际,聊到欲望烟消云散,聊到郁结风轻云淡。
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近,但我与她之间的行为却毫无进展,我们最亲密的举动,还只是那年重庆火车站的额头一吻。
在这期间,我继续我唐璜般的荒唐。
她的嗅觉奇好,有一次我刚从另一个姑娘的柔腻里脱出身来,去找她一起吃早餐,她皱着眉头看我,目光闪烁。
不久后同样的情况,她很严肃地皱着眉头问我,你最近换女伴了?
我说没有。
她瞪我一眼,不说话。
后来不知什么时候,她开始拜访我的寓所,那里脏乱差,几乎无处下脚。她帮我收拾,洗衣服,擦桌子,换床铺。
那天我看到她忙碌的背影,心底有种拥之入怀的冲动,可当我抢步上前,她却不动声色地躲开,头也不回,只是说:别碍事!
后来,她成了我的义务清洁工。
清洁工往往面临着肮脏,她也不例外,于是有过一次令我无比尴尬的场面——她在我床下,扫出了几个用过的安全套。
好吧,那天我在她圆瞪的眼睛注视下落荒而逃。
还有一次,她在一个周末的清晨来看我,买了早餐,上楼之前打我的电话,我怀里却有姑娘。于是我告诉她,不方便。她走了,早餐放在楼下。
她经常为我生气,但却从未离开。
那时,我从未牵过她的手,我们从未肌肤紧贴。但是奇怪的是,我却愿意向她敞开心,这敞开不是倾诉,而是安稳。
很长的一段时间,在那许许多多逢场作戏的荒唐里,我总是难以安眠。激烈的征伐之后,我总会找各种理由,送姑娘们离开,然后独自一人,去她那里,躺在她的沙发上,安眠。
她每次冷眼看我来,冷眼看我去,不说话也不笑。
但也从没有拒绝过,没有质问过,或许也没有期待过。
一个夜晚,我有应酬,半醉半醒中上了出租车,莫名其妙地报出了她的地址。
进门,她在。
她看我一脸醉态,扶我坐下,热水敷脸,温水暖胃。
我不知道从哪里来了勇气,大声呼喊:你到底跟我什么关系?你这样到底是什么意思?
她看着我,目光如水,长发垂肩。
她说我爱你。
我愣住,酒醒了一半。
她说我一直以来都爱你,就是这样。
好吧,那未醒的一半酒,壮了我的怂人胆。
我扑过去,抱住她,吻上她的嘴唇。
她似乎吓了一跳,想要躲闪,但当唇齿相接、气息相闻,她的身体似乎已软。
她不会接吻,不会拥抱,甚至不会躲闪。
还好,我都会,经验丰富,身经百战。
于是我用吻融化了她的僵硬和冷漠,融化了她无处安放的手和不知所措的心,当然还有未经人事的身体。
那一夜我进入了她。
她是处子,血流得比别的姑娘还要多,还要鲜艳,她也比别的姑娘还要疼,还要难耐。
释放之后,我揽她入怀,彼此无言。须臾间她却哭了起来,还用小小的拳头捶打我的胸口。
在昏暗的灯光下,我看到她脸上的水滴,以及水滴所映出的熠熠光彩,比窗外的月光还要美。
后半夜是个不太好的回忆,她似乎真的恼怒了,只把后背给我,不许我碰她。
第二天,我灰溜溜地离去。几乎一个星期都没有联系她,我心虚,我不敢。
可是一天下班时,我却看到她,站在我的楼下,就那样静静地站着,默默地望着——我,以及世界。
我去牵她的手,她甩开;再牵,再甩;然后我抱住她,她挣脱开;最后我吻住她,她不动了,只是眼泪在流,流在她的脸上,也流到了我的嘴里,苦涩。
那天我陪她吃了晚饭,她拒绝我更进一步的邀请,独自离开。
之后我开始出差,偶尔会给她打电话,她接起来,声音清淡。
我有时会想她,但却从不会迫切或者热烈。
我不明白我为什么对她既依恋又冷淡。
归来,离开。在各种长短差的轮换中,岁月变迁。
她考研失败,开始工作,貌似清闲。
她对我的态度依旧,我可以随时去她那里,叨扰甚至安眠;她也经常来我这儿,清洗或者整理。
但她却不许我碰她,吻都不行。
我问为什么?
她说你身上有别的女人的味道。
她说你不爱我!
我说爱的。
她不说话,转过头去,脸上有水滴。
那天她帮我收拾了书柜。临睡前,我发现有一本厚厚的大块头横放在最外面,我抽出来,发现是高尔斯华绥的《福尔赛世家》。
书中折了页,我翻开,其中一行字被涂成红色——对美色的倾倒,和渴望占有对方,并不是爱。
好吧,她了解我,胜过我自己。
后来的时光荏苒,而我的岁月惨淡。
奔波的匆忙,驱驰的迷惘,使我在尘世的汪洋里,成为舢板。而她,是我的港湾。
但是我们都清醒地知道,她的港湾没有灯塔,或许哪一天,我再也不归来。
这其中,我们也曾有过欢好,我感受到她的挣扎和动摇,但她的执拗总会在某个清晨及时醒来,推开我,回归她。
这其中,我曾半开玩笑地问她:你年纪不小了,还不结婚吗?
她说不结。
我说那你是在等我吗?
她说不等,我只是等我自己醒悟。
好吧,那时我曾与R讲过s的故事,R建议我应该娶她;甚至在不久之前,R还在QQ上留言,问我,有没有和s在一起。
我确定s是爱我的,但就像塞万提斯说的:有人的爱情是奔跑,有人的爱情是踱步。
s的爱情无疑是踱步,轻柔、缓慢,但却坚定、执拗。
但那时的我总觉得她的爱情里没有热情,那时的我信奉雨果,把他在《笑面人》里的言论奉为圭臬——爱情需要热情的培养,不管是生理上的爱情也好,精神上的爱情也好。
于是我沉溺在各种生理爱情的热情之中,迷途其中,而不知返。
那时的我还不知道,其实这世界上最大的热情,是执着。
暮春的某一天,我在异域。s突然打电话来,告诉我她要离开。
我问她要去哪里,她说新加坡。
我问她去做什么,她说不是学习也不是工作,大概是散心吧。
我问要去多久,她说不知道。
我说好,祝你一路平安。
之后我结束长差,回到北京。某一天习惯性地走到s的门口,却发现房门紧闭,我想起她未归,以及长久的杳无音讯,便发邮件给她,问她可好。
第二天她回了邮件,她说她回国了,在故乡,陪父母。
我问她什么时候回北京?
她说她不知道,或许再也不回来了。
有一点很奇怪,r和s,这两个执着的姑娘,都是天蝎座的。我不懂星座,不知道这其中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当然更多应该是巧合。
后来,我曾仔细地反思,我想,我似乎已经从s的深爱中脱身而出了;而s,似乎也正在做从我的世界里脱身而出这件事情。
我们都在等待,等彼此的耐心和怜悯,等人生的宿命和无常。
如果说,s是摩登女,而我是那残忍无情的阿难,那么是谁,让我从摩登女的深爱中脱身而出?
当然是佛。
只是我的佛不一样。
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当然也有不好的,比如德山宣鉴骂佛是“老胡屎橛”,云门文偃骂佛是“干屎橛”,等等。
我的佛却不在其中。
救赎,于痴爱里;唤醒,于痴梦里
——我的佛是人性的本能,是兽性的欲望,是善性的苍老,是恶性的成长。
我的佛是恶之花,已经落地生根,正在开花结果。
说到摩登女,大家可能第一感觉都是时髦姑娘,这的确没错,但这只是19世纪以来的释义,这个含义的流行得益于《摩登时代》。
“摩登”这个词其实来自于梵语,是“摩登伽”的略称。
《佛说摩登女经》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佛陀的弟子阿难,有一次向摩登女要水喝,摩登女对他一见钟情,深陷情思,难以自拔,于是摩登女的母亲向阿难转述了摩登女的情意。阿难拒绝,摩登女的母亲用尽手段,软硬兼施,在阿难处境窘迫之时,佛陀施法,救出了阿难。但是摩登女依旧痴心不改,于是佛问摩登女:汝爱阿难何等?
摩登女回答说:我爱阿难眼,爱阿难鼻,爱阿难口,爱阿难耳,爱阿难声,爱阿难行走。
好吧,佛经自然有它的价值观,于是这故事的结局是摩登女在佛的点化下幡然醒悟,摆脱爱欲,修成罗汉果。
而在佛教的观念中,摩登女就成了爱欲不净的代称。
元朝人伊世珍在《琅嬛记》中写道:天女本来净,摩登婬第一。今各成正果,净婬无分别。
但我却觉得,成正果之前的摩登女才是最可爱的。
我想,摩登女哪里是什么爱欲不净、众苦之本,她只是一个勇敢去爱慕、执着于爱慕的姑娘。
摩登女,是痴心人。
这世上的男子,都会遇见一个或者两个痴心的姑娘。
要么珍惜,要么不珍惜;要么长久,要么不长久。
但是很多痴心的姑娘,她的痴心坚强而独立,无论你珍不珍惜,她的执着都是长久。
其实我遇见过很多执着,甚至执拗,我也执过很多人的手,但从未珍惜也难以长久。
而r,或许是最长久的一位了。
确切的说,是她对我的执念,最长久。
r是个温柔娴静的姑娘,不矫揉不做作,不张扬不冷漠,唯一的缺点是执着。
r是我的高中同学,164的身高,罩杯不详,按照通用标准评分的话,相貌85,身材80。
其实我注意到r,要比她注意到我早得多。
中考的时候,我跟她在一个考场,偶然间看到她的身影,只觉得她是个清纯而美丽的姑娘。
上高中之后,我们在一个班,我张扬喧嚣,她安静乖巧,我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坦白说,我从来不是一个好学生,幼儿园就学会在滑梯上摁住小朋友的头死命地碰撞,小学一年级学会不做作业,二年级开始看各种禁忌话题的小说,三年级以后,成为混世魔王。至于我的初中,好吧,那是老师们的血泪史。
来到高中,我依然是我,只是小学初中那些与我为伍一起胡闹的孩子们都被中考挡在了另一个世界。
于是,我开始孤军奋战,也开始在这些好学生乖学生中间愈发凸现,尖锐而醒目,但却格格不入。
距离产生美,这距离不仅仅指地域,还有性格脾气和行为思想。
好吧,我想r注意到我,应该是缘于这样的距离。
好姑娘爱上坏小子,普通而常见。
男人爱上女人,经常是因为怜悯;女人爱上男人,经常是因为崇拜。
好吧,请允许我自我吹嘘一下,中学时我是姑娘们崇拜的对象。
r难以避免。
只是这世间,总有些诘屈聱牙的爱恋,不得说出口,只能深埋。
在整个高中时代,r把她的情愫埋在深处,根植于她的心灵之上,静谧在她的肌肤之下。
但是种子总会发芽,会生长,会推开石块、破开泥土,会探出头来,终见天日。
她时常会远远看我,目光迷离;她会在我不在教室的时候,悄悄地翻阅我的日记和杂书;她会在放学后,帮我收拾凌乱的书桌;但她从不在女生宿舍的卧谈会上提到我,刻意地躲闪……
这些和那些,当时懵懂而麻木的我全然不知,我知道的时候是后来,是物是人非事事休的后来。
高考像是一道枷锁,把高中学生的情感和欲望都紧紧捆住。
高考之后,枷锁解开,于是情感开始释放,欲望开始游荡。
高考之后的第三天,我有一个关系不错的哥们儿,过来对我说:我喜欢r,帮忙去追追她吧。
我说好。
于是我们又喊了几个同学,叫上r,四男四女,约在一起游玩。
四辆自行车,我把r安排在我那哥们儿的后座。
KTV、电影院、喝酒、吃饭,高考结束之后、成绩出来之前,自由到肆无忌惮。
每个人都快乐,发自内心也溢于表面,只有r,我总感觉她似乎在快乐之中有些忧郁。
某天午后,我们结束闲逛,一男载一女,依次送回家。在某个林荫道里,几辆自行车略略拉开了些距离,坐在我后座的那个平时我视为哥们儿的姑娘,突然叹口气,幽幽地说:想想挺好笑的,这四个女孩儿都喜欢你……
猝不及防的我,有些魂不守舍,在尴尬和疑惑之后,我却只想到了r。
好吧,我想,我其实也有些喜欢她的,至少是浓烈的好感。
只是,那时的她,在我哥们儿的后座。
年轻人总会在友情和爱情之间挣扎摇晃。
青涩的姑娘通常选择爱情,青涩的男人通常选择友情。
好吧,我是庸俗而普通的我,于是我的选择也一样。
那天的天空有些阴霾,看不到太阳,我远远看到r的身影,只想起泰戈尔的诗句:云霾在黑暗中发愁,竟忘记了,遮住太阳的就是它们自己。
那天之后,看到坐在我哥们儿后座的r,我开始心里面的纠结与烦恼。
我不想看到他们在一起,说话,行走。
于是我开始拒绝这个小圈子的聚会,去到另一个圈子,另一个全是男人的圈子,打牌,打球,打架。
之后某天中午,我在家小憩,门铃突然响了,我说门没关,请进。
但门却没开,只听见门外细碎的声响。
我走过去,开门,门上挂着一串风铃,摇曳多彩。
探头四望,看到一袭裙裾,在转角处匆匆掠过。
我认出,是r。
风铃下系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祝福的话,普通而拘谨,真挚而淳朴。
我认出,是r的字迹。
我匆匆跑出去,却没有看到r,只看到人群的喧嚣,天空的寂寥。
我忽然有种奇怪的感觉,不是她跑不见了,而是我丢失了她。
之后几天,成绩下来,忙着查消息、报志愿,走亲串友,拜师谢恩,庆幸和遗憾,兴奋和期盼。
我从一个同学那儿问到了r的成绩,一般,没她平时的成绩好。
再之后,是各种聚餐和庆典,接受建议,交换意见。
时间匆匆而过,我们身不由己。
再之后,我知道r报了本省的一所学校,而我在北京,距离遥远。
那时我真有刹那的冲动,想打个电话问问她:你知道我要去北京的,为什么不报所北京的学校呢?
理智,以及现实,阻止了我。
我知道,报志愿不是她自己能决定的事情;况且,她的成绩,只能在本省,报北京的话,很大风险。
离开故乡之前,我在某个礼堂有个庆典式的经验介绍暨表彰会,那地方离我的故乡很远,而且同学们都在忙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来的不多。
七八个男同学,八九个女同学,坐在礼堂的后排。
我站在台上讲话,一眼就看到她,穿着一条绿色的长裙,静谧的,像是一朵缓缓盛开的花。
那一刻我有瞬间的失神,以至于讲话都有了明显的停顿。
会后,我直接离开,去北京,甚至都没有来得及跟包括她在内的同学们告别。
那一天我离开故乡,离开了青涩的青春,离开了懵懂的爱情,也离开了她。
进入大学,全新的世界,我成长,蜕变,告别了昨天。
然而她似乎没变。
我那哥们儿还在追求她,痴心不改,而她一直不同意。
她给我写信,一个月一封,只谈些简单的生活和美丽的风景。
我给她回信,从一个月一封到半年一封到一年一封,礼貌似的寒暄和朋友似的问候。
大一暑假我回故乡,见到她,她没什么变化,清纯而美丽,像是花朵沾染上水滴。
我尝试着开玩笑似的邀请她,来北京玩耍。
她笑,说好,但又很平静地说:我们不是一个世界的。
之后的大学时光,我总是行色匆匆。
煎熬着悠长的夜晚,挥霍着短暂的爱情。
通过校友录,她加上我的QQ,但我们在上面很少说话,只是问问近况。
我知道她回到家乡,工作,单身。
她知道我留在北京,生活,奔波。
有一年QQ上搞了一个十年纪念之类的活动,似乎是在网络上写些东西纪念过去的十年。
无意间,我点进了她的十年空间。
那里面全是文字,从最初的相遇到之后的暗恋,痛苦与纠结,退缩与遥远。
那里面没有任何人的名字,但我一眼就看出,写的是我。
再之后,我遗失了这个QQ,她曾在校友录上问我,你怎么很久不上QQ了?
我说密码丢掉了,再也上不去了。
我感觉她似乎有话想说,但那时的我在姑娘的怀抱和怀抱的姑娘中辗转反侧,那一刻我忘了她,忘了我的青涩岁月。
之后许久,我听到消息,她结婚了,在故乡,算是很晚的晚婚。
之后的某一天,我有一次无意间突然又登上了那个丢失的QQ,在邮箱里我看到她的邮件,在她得知我丢失密码之后,发来的邮件。
她说她爱了我十年,初见便喜欢,后来是爱。
她说她痛苦,恨自己不争气,跟不上我的脚步;恨自己没勇气,说不出爱的话语。
她说她执着,自己也知道这执着是如此可笑也如此不现实,但她改不了。
她说她在我每年的生日都会给我写一封长长的信,却从未寄出过。
她说她要结婚了,不是她喜欢的人,只是她的年龄到了,不忍叫父母担心。
她说她会在结婚前烧掉所有与我有关的一切,但她也知道,烧不掉自己的心……
我知道这些邮件不是写给我的,是写给她自己的,是她自己的回忆录,只是寄往了一个已经不存在永远无应答的远方。
也正是在这些邮件里,我清楚地知道了,这些年来,她为我,为自己的青涩爱情所做的一切,浩瀚如海,潺湲如溪,奔腾如江,汹涌如潮。
而我,这些年来,为她做的,只是那年离乡前在礼堂讲台上刹那的停顿。
十年,整整十年,她停在原地,岿然不动,不是等待也不曾期待,只是执着甚至执拗;而我,在这十年里,真的,就只为她停顿了那一秒。
密茨凯维支说:不幸者是一个人能够爱却不能得到爱的温存;更不幸者是一个人不能够爱什么人;最不幸者是一个人没有争取幸福的决心。
不管怎么看,我和她,都在不幸者的围墙里。
我们来回行走,但却从未相逢。
欲望是海洋,爱是水滴。
这力量的对比是如此的不成比例。
坦白说,这世上太多的水滴都埋葬在海洋里,也在海洋里永生。
但是奇怪的是,我时常忘记哪一年在哪里看过海,却总是会记起哪一年在哪里的一位姑娘,脸上挂着的水滴。
于是我想起s来,想起某一天她脸上晶莹的水滴,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直照进我的心底。
遇见s是在QQ上,那时是大三的暑假,已经送走了A,忘记了B,难得的空窗期。
但我对s其实没有什么太多的觊觎,这不是因为她不漂亮,或者不可爱,而是太遥远。
她在重庆,上大学,年纪小,距离大。
s有168高,C罩杯,按照通用标准评分的话,相貌90,身材90。
那时我没有姑娘,所以孤独,但这种孤独所带来的痛苦不是因为肉体,而是精神。
巴尔扎克在《幻灭》中写道:在各种孤独中间,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
s是我的救世主。
那个暑假我在各种网络游戏里疯狂,闲暇时便上QQ,与s闲聊。
那时我年轻而锐气,思维活跃,言语犀利,于是s迷恋我,倒未必是迷恋我这个人,而是迷恋与我的聊天。
我们分享了很多。
我知道她大一的不适应,男同学的无聊,女同学的轻飘;她知道我结束的爱情和经历的混乱。
我以为我不会见到她的,所以没什么掩饰地暴露了我的龌龊,我龌龊的故事,我龌龊的灵魂。
她鄙视我,她说她是一张纯洁的白纸。
我说我不是白纸,但却是一幅泼墨山水。倘若待价而沽,她不值钱,我则能卖个好价钱。
她更加鄙视我,说我一身铜臭。
总之,很欢乐。
时间顺流而下,生活逆水行舟。
我在挣扎中熬到大四,经历了更多的混乱和荒唐,临近毕业的时候,认识了另一位重庆的姑娘。
这姑娘和s不一样,这姑娘属于欲望。
欲望的故事乏善可陈,我匆匆告别那位姑娘,买了火车票,准备离开。
离开之前的等待中,我找家网吧,上网,上QQ,遇见s。
她说你在啊!
我说在,有段时间没聊了。
彼此寒暄,但是很快,她很兴奋地问我,说你的地址显示是重庆!
我说我就在重庆呢。
她疑惑,也惊讶,问你来干嘛?
我说我来看你,只是没有告诉你。
她说真的?
我说对,然后给她讲了《晋书》里王徽之雪夜访戴安道的故事。
我说我是昨天来的,回京的车就在三小时后,乘兴而来兴尽而返,只是看看你生活的城市,不想打扰你,再见,姑娘。
然后我下了线。
其实我不是要玩潇洒,是我饿了。
吃饱喝足,我悠闲地去到火车站,在火车站门口,突然听到有人喊我的名字。
我回头,看到一个姑娘。
长发,明眸,脸上有些红晕,眉间带着笑意,身材高挑,体态婀娜。
我疑惑地看着她走近,心想这美女是谁啊?
她说:我是s。
于是我反应过来,记起她曾看过我的照片,我却不曾看过她的。
她说:想不到你真来了,想不到你真要走,想不到我真能赶得上,想不到我真能认出你。
我也想不到,她会出现,并且这么漂亮。
其实我们当时还有一点都没有想到,未来的时光里,我们会缠绕多年。
见面的兴奋之后,她有些拘谨。而我是满腹的懊悔,早知道她这么漂亮,我何苦去找另一个姑娘,应该直接瞄着她来。
我当时在犹豫,要不要退票,换一趟车,但是想到学校里还有琐事,便狠下心来,维持不变。
于是那天她送我离开,走之前我给了她一个拥抱,还在她额头上留下一个吻,干净而温馨。
回到北京之后,我很快毕业,开始工作,忙碌,奔波。
她在继续她的学业,成长,生活。
我们会时常在QQ上聊天,话题比以前暧昧。
我其实挺盼着去重庆出差的,我想会是一次艳遇,但很遗憾,一次机会也没有。
我在时光里渐渐黯淡,青春以及灵魂;在各色容颜和身体之间深陷;跟她聊天的时候,道貌岸然。
她在时光里流光溢彩,容颜以及期待;在各种幻想和憧憬之间驻足;跟我聊天的时候,荼蘼花开。
于是我知道这姑娘迷恋我,不仅迷恋与我的聊天,而且迷恋我这个人。
几年后,她大学毕业,没找工作,来了北京。
她说她要考研。
在她来京后的第二个月,我从外地归来,去她租住的寓所,看她。
那房间安静而温馨,她独自一人,有些刚来异乡的兴奋,也有些兴奋后的寂寞。
她比以前还要妩媚一些,头发烫成了波浪般的大卷。
我承认那时心底有觊觎,欲望在探头探脑,但是那天我不知为什么,总是说不出违心的话,也伸不出撩拨的手。
只是聊天,然后分别。
之后的几个月,每隔一两周我会去看看她,跟她吃顿饭,聊聊天,我甚至还陪她上过几次自习。
每次去之前,我都有着推倒的念想,可见到她之后,却总是退缩。
我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聊天聊到漫无边际,聊到欲望烟消云散,聊到郁结风轻云淡。
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近,但我与她之间的行为却毫无进展,我们最亲密的举动,还只是那年重庆火车站的额头一吻。
在这期间,我继续我唐璜般的荒唐。
她的嗅觉奇好,有一次我刚从另一个姑娘的柔腻里脱出身来,去找她一起吃早餐,她皱着眉头看我,目光闪烁。
不久后同样的情况,她很严肃地皱着眉头问我,你最近换女伴了?
我说没有。
她瞪我一眼,不说话。
后来不知什么时候,她开始拜访我的寓所,那里脏乱差,几乎无处下脚。她帮我收拾,洗衣服,擦桌子,换床铺。
那天我看到她忙碌的背影,心底有种拥之入怀的冲动,可当我抢步上前,她却不动声色地躲开,头也不回,只是说:别碍事!
后来,她成了我的义务清洁工。
清洁工往往面临着肮脏,她也不例外,于是有过一次令我无比尴尬的场面——她在我床下,扫出了几个用过的安全套。
好吧,那天我在她圆瞪的眼睛注视下落荒而逃。
还有一次,她在一个周末的清晨来看我,买了早餐,上楼之前打我的电话,我怀里却有姑娘。于是我告诉她,不方便。她走了,早餐放在楼下。
她经常为我生气,但却从未离开。
那时,我从未牵过她的手,我们从未肌肤紧贴。但是奇怪的是,我却愿意向她敞开心,这敞开不是倾诉,而是安稳。
很长的一段时间,在那许许多多逢场作戏的荒唐里,我总是难以安眠。激烈的征伐之后,我总会找各种理由,送姑娘们离开,然后独自一人,去她那里,躺在她的沙发上,安眠。
她每次冷眼看我来,冷眼看我去,不说话也不笑。
但也从没有拒绝过,没有质问过,或许也没有期待过。
一个夜晚,我有应酬,半醉半醒中上了出租车,莫名其妙地报出了她的地址。
进门,她在。
她看我一脸醉态,扶我坐下,热水敷脸,温水暖胃。
我不知道从哪里来了勇气,大声呼喊:你到底跟我什么关系?你这样到底是什么意思?
她看着我,目光如水,长发垂肩。
她说我爱你。
我愣住,酒醒了一半。
她说我一直以来都爱你,就是这样。
好吧,那未醒的一半酒,壮了我的怂人胆。
我扑过去,抱住她,吻上她的嘴唇。
她似乎吓了一跳,想要躲闪,但当唇齿相接、气息相闻,她的身体似乎已软。
她不会接吻,不会拥抱,甚至不会躲闪。
还好,我都会,经验丰富,身经百战。
于是我用吻融化了她的僵硬和冷漠,融化了她无处安放的手和不知所措的心,当然还有未经人事的身体。
那一夜我进入了她。
她是处子,血流得比别的姑娘还要多,还要鲜艳,她也比别的姑娘还要疼,还要难耐。
释放之后,我揽她入怀,彼此无言。须臾间她却哭了起来,还用小小的拳头捶打我的胸口。
在昏暗的灯光下,我看到她脸上的水滴,以及水滴所映出的熠熠光彩,比窗外的月光还要美。
后半夜是个不太好的回忆,她似乎真的恼怒了,只把后背给我,不许我碰她。
第二天,我灰溜溜地离去。几乎一个星期都没有联系她,我心虚,我不敢。
可是一天下班时,我却看到她,站在我的楼下,就那样静静地站着,默默地望着——我,以及世界。
我去牵她的手,她甩开;再牵,再甩;然后我抱住她,她挣脱开;最后我吻住她,她不动了,只是眼泪在流,流在她的脸上,也流到了我的嘴里,苦涩。
那天我陪她吃了晚饭,她拒绝我更进一步的邀请,独自离开。
之后我开始出差,偶尔会给她打电话,她接起来,声音清淡。
我有时会想她,但却从不会迫切或者热烈。
我不明白我为什么对她既依恋又冷淡。
归来,离开。在各种长短差的轮换中,岁月变迁。
她考研失败,开始工作,貌似清闲。
她对我的态度依旧,我可以随时去她那里,叨扰甚至安眠;她也经常来我这儿,清洗或者整理。
但她却不许我碰她,吻都不行。
我问为什么?
她说你身上有别的女人的味道。
她说你不爱我!
我说爱的。
她不说话,转过头去,脸上有水滴。
那天她帮我收拾了书柜。临睡前,我发现有一本厚厚的大块头横放在最外面,我抽出来,发现是高尔斯华绥的《福尔赛世家》。
书中折了页,我翻开,其中一行字被涂成红色——对美色的倾倒,和渴望占有对方,并不是爱。
好吧,她了解我,胜过我自己。
后来的时光荏苒,而我的岁月惨淡。
奔波的匆忙,驱驰的迷惘,使我在尘世的汪洋里,成为舢板。而她,是我的港湾。
但是我们都清醒地知道,她的港湾没有灯塔,或许哪一天,我再也不归来。
这其中,我们也曾有过欢好,我感受到她的挣扎和动摇,但她的执拗总会在某个清晨及时醒来,推开我,回归她。
这其中,我曾半开玩笑地问她:你年纪不小了,还不结婚吗?
她说不结。
我说那你是在等我吗?
她说不等,我只是等我自己醒悟。
好吧,那时我曾与R讲过s的故事,R建议我应该娶她;甚至在不久之前,R还在QQ上留言,问我,有没有和s在一起。
我确定s是爱我的,但就像塞万提斯说的:有人的爱情是奔跑,有人的爱情是踱步。
s的爱情无疑是踱步,轻柔、缓慢,但却坚定、执拗。
但那时的我总觉得她的爱情里没有热情,那时的我信奉雨果,把他在《笑面人》里的言论奉为圭臬——爱情需要热情的培养,不管是生理上的爱情也好,精神上的爱情也好。
于是我沉溺在各种生理爱情的热情之中,迷途其中,而不知返。
那时的我还不知道,其实这世界上最大的热情,是执着。
暮春的某一天,我在异域。s突然打电话来,告诉我她要离开。
我问她要去哪里,她说新加坡。
我问她去做什么,她说不是学习也不是工作,大概是散心吧。
我问要去多久,她说不知道。
我说好,祝你一路平安。
之后我结束长差,回到北京。某一天习惯性地走到s的门口,却发现房门紧闭,我想起她未归,以及长久的杳无音讯,便发邮件给她,问她可好。
第二天她回了邮件,她说她回国了,在故乡,陪父母。
我问她什么时候回北京?
她说她不知道,或许再也不回来了。
有一点很奇怪,r和s,这两个执着的姑娘,都是天蝎座的。我不懂星座,不知道这其中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当然更多应该是巧合。
后来,我曾仔细地反思,我想,我似乎已经从s的深爱中脱身而出了;而s,似乎也正在做从我的世界里脱身而出这件事情。
我们都在等待,等彼此的耐心和怜悯,等人生的宿命和无常。
如果说,s是摩登女,而我是那残忍无情的阿难,那么是谁,让我从摩登女的深爱中脱身而出?
当然是佛。
只是我的佛不一样。
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当然也有不好的,比如德山宣鉴骂佛是“老胡屎橛”,云门文偃骂佛是“干屎橛”,等等。
我的佛却不在其中。
救赎,于痴爱里;唤醒,于痴梦里
——我的佛是人性的本能,是兽性的欲望,是善性的苍老,是恶性的成长。
我的佛是恶之花,已经落地生根,正在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