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知道】小清新张悬刺伤了谁的玻璃心
【导读】近日,台湾歌手张悬在英国曼彻斯特演出时,拿出一面“青天白日旗”,遭到现场大陆留学生的抗议。有人对台上喊:“No Politics today. (今晚不谈政治)”。
尽管同样很多人认为张悬举旗行为根本不是所谓的 “台独主张”,但事件在两岸引起了剧烈争议却是不争的事实,张悬原定于12月在北京举行的演唱会也或因此取消。不得不说,大陆留学生在举旗事件的发酵中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为什么“一面旗子”就能引发出如此大的风波?
●总有一群大陆留学生对政治既冷感又高度敏感
要定义这个群体很难。光是2011年,大陆出国留学人数就达到33.97万人,占当年全球留学人数的14%。
网友“王亚晖”称自己和美国教授探讨“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留学生”时,得到的回应是:不善交际、整天盯着iPhone、有钱、成绩两极分化、用餐和社交礼仪素质低等。
统一描述这数十万人,难免有“扣帽子”的嫌疑。但“政治冷感”似乎是公认的、甚至留学生自己也认同的一个标签。
“我们不应该谈论这件事,我们应该专注于学习,做我们能做的事,实践能证明一切。”这名美国留学生的心态代表不少人的态度。
值得指出的是,他们不是彻头彻尾的与政治绝缘。
在张悬事件中,现场高喊“不谈政治”的大陆留学生在日志中写道:“坐在一起讨论政治的人都特可笑,这个东西不是说简单到我们能讨论清楚的,当我们不了解一些事情的时候,最明智的方法就是不要当别人面去触碰它。”但“当我们的底线这样被挑战的时候”
,她会感叹“居然没有一个人(指大陆学生)站出来支持我”。
●“不谈政治”可能只是“不谈我不喜欢的政治”
可见,“不谈政治”可能只是“不谈我不喜欢的政治”。所谓“政治冷感”的留学生们因为一句话“拍案而起”的例子不在少数。
今年5月,美国副总统拜登在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说,称中国是不能“另类思考”或“自由呼吸”的国度,引起在场中国学生的不满。有300多位中国留学生随即发起联名抗议,要求拜登做出正式道歉。留学生张天璞形容:“这是一次羞辱的经历,一场毕业演说为何会变得这么政治化?”
有时,中国留学生不同群体间会因政治观点的不一,闹得不可开交。
事实是,“政治冷感”的中国人自身的一言一行经常会被政治化解读。2001年8月发行的第9期《时装》杂志刊登了一组赵薇身着和日本“军旗装”的照片。但衣服上绘制的字样为“健康、平和、幸福、卫生”,而非“武魂、忠义、尊皇、皇国”等日本军旗上常标有的内容。旋即有人认为赵薇“媚日”,应该将她“封杀”;甚至有人在节目上对其泼粪。事件以赵薇和《时装》杂志总策划邹雪发表公开道歉信,邹雪引咎辞职终结。
●惯于“上纲上线”折射出留学生乃至华人普遍的“玻璃心”
只是,过多政治化解读不等于足够的政治素养。“No politics today(今天不谈政治)”的留学生们“底线”以外,往往是“no politics everyday(每天都不谈政治)”。
张悬事件中,有一种声音是,“一个玩小清新的装什么高大上”。
事实是,这名13岁写出流行歌曲《宝贝》的“小清新”其实十分关注社会议题。她父亲焦仁和表示,张悬会为了环保,改为吃素。在谈到音乐时,“小清新”张悬会说出诸如“流行音乐应该与社会做最强的连结”、“哪怕是一种逃脱,是一种反抗,一种对社会的拒绝,或者鼓吹现今价值,它都应该要跟社会有连结”、“你的生活型态,你音乐切入的角度,其实从来都没有离开过社会,你做的音乐就是你的生活态度”等“高大上”的话。
事实上,从“摇滚怪咖”吴虹飞到“文艺清新”张悬,甭管她们说的是否在理,但至少有一点是清晰的:艺人当然可以拥有自己的政治观点并有在公众场合表达它们的权利,只要不违反法律,不是触碰反人类这种共同底线的。
相比之下,中国留学生通常会避开一些所谓敏感的社会议题和政治辩论,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没有辩论的校园和社会环境。实用主义多年盛行不衰,考试是衡量一切的标准,而为了提高成绩赢得未来,学生要把大量的课余时间用于锻炼自己的计算能力、背诵教科书能力,而不是真正的公共素质的提升。
应试者在一个教鞭下养成了 “玻璃心”,习惯了文艺的娱乐性质、从属和教育性质,一旦出现个把听起来离经叛道的东西就难免心惊肉跳,莫名惊诧。
●动辄说“歧视”,其实是自我封闭和妄自菲薄
对于部分不善交际的中国学生来说,出了国不是“大开眼界”,反倒是让“玻璃心”更加脆弱。
有媒体列出中国留学生认为遭到“种族歧视”的例子,其中一条是,“被问是来自大陆还是台湾”,这条问题得到不少赞同。
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其实无非在于一条:你是否值得交往。种族歧视的表现之一在于,你是一个很幽默,风趣,善良,博学,英俊的人,但是有些人因为你的种族选择和你保持距离,那么这些人就有种族歧视。
然而,很多中国留学生身在国外,却宁愿开一个多小时车去唐人街买菜,宁愿装卫星电视收看CCTV,宁愿在电脑上看华语连续剧,宁愿去图书馆借数量有限的中文书,宁愿见不到中国人就不开口说话。
这样消极的自我隔离,封闭了自我,他们没有机会也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其他群体也就无从得知中国留学生的想法。
要是连沟通交流的前提都不存在,互相理解和尊重的可能性当然大大降低。这样一来,日积月累的误解和隔阂因为一句话、一个不同的表达而爆发也就不难理解了。
自卑心态是“玻璃心”的另一诱因。赵薇“军旗装”事件曾让《北京青年报》评论员张天蔚“彻底失望”:
在网上看到愤怒的责骂差不多能把赵薇淹死,我就知道我们离我们一直期盼、而且恍惚间以为已经得到的自信和扬眉吐气的日子还很远。在这种时候,自家的被人家欺辱了的女子最容易沦为愤怒情感的发泄对象。在中国人的这种整体的窘境没有根本改变之前,免不了再出几个张薇、王薇、李薇……”
●表达观点要诉诸事实,而不是扣帽子
这当然不是说中国留学生或华人整体就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表达。
首先是用事实说话,而不是诉诸情感和喊口号。
西方有一句流行的话,“展示就是一切”。比如有媒体报道,曾有餐馆的黑人服务员把一名顾客的种族歧视留言贴在了网上,马上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弹,还意外收到上万美元的捐款。
一个良好的展示,是需要大量的事实的。对政治感兴趣的中国留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集中展示某些真相,用当地的语言进行解说,在某个地方进行播放,或者放在网络中,供当地人下载,这种效果比只喊口号、扣帽子会好的多。
●合法合情地输出“我的政治”,而不是骂街
其次是采取正当的表达方式,而不是对骂、羞辱和扣帽子。
对于那些反对或瞧不起“小清新”张悬的人来说,“我买了商业演唱会的票,我不要听政治”是站不住脚的,事实上只是她说了一部分人不想听的政治而已。在大多数文化里,在别人的地方打断别人说话要求别人闭嘴,都构成了不礼貌,更别说扣上“分裂”的帽子了。
面对不同的观点,可以用脚投票,可以合理反对,动不动就喊“封杀”、“滚出”,只是“让别人不谈政治”而不是交流。如果在英国当地的大陆留学生感到被张悬冒犯,可以用脚投票不听不看,可以公开请愿,表达“我喜欢的政治”。
以在美国备受关注的同性恋议题为例,平权派和保守派势力不相伯仲。面对纽约市同性恋大游行的队伍,不同意者可以离开,甚至在队伍中举着“基督教为罪而死”的牌子抗议,但绝不可以高高在上地抹杀任何一方表达观点的权利。
与此类似,美国ABC“杀光中国人”的脱口秀节目引发了不少的关注。在美国,不但有华人请愿,各地还有示威游行。同时网路上也出现了各种各样关于美国华人政治地位的讨论,有的主张要向拉美裔学习,成立政治性组织,有的主张起诉ABC,有人则要把其他族裔一起拉进来,这些都不失为是正当的表达诉求的方法。
尽管同样很多人认为张悬举旗行为根本不是所谓的 “台独主张”,但事件在两岸引起了剧烈争议却是不争的事实,张悬原定于12月在北京举行的演唱会也或因此取消。不得不说,大陆留学生在举旗事件的发酵中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为什么“一面旗子”就能引发出如此大的风波?
●总有一群大陆留学生对政治既冷感又高度敏感
要定义这个群体很难。光是2011年,大陆出国留学人数就达到33.97万人,占当年全球留学人数的14%。
网友“王亚晖”称自己和美国教授探讨“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留学生”时,得到的回应是:不善交际、整天盯着iPhone、有钱、成绩两极分化、用餐和社交礼仪素质低等。
统一描述这数十万人,难免有“扣帽子”的嫌疑。但“政治冷感”似乎是公认的、甚至留学生自己也认同的一个标签。
“我们不应该谈论这件事,我们应该专注于学习,做我们能做的事,实践能证明一切。”这名美国留学生的心态代表不少人的态度。
值得指出的是,他们不是彻头彻尾的与政治绝缘。
在张悬事件中,现场高喊“不谈政治”的大陆留学生在日志中写道:“坐在一起讨论政治的人都特可笑,这个东西不是说简单到我们能讨论清楚的,当我们不了解一些事情的时候,最明智的方法就是不要当别人面去触碰它。”但“当我们的底线这样被挑战的时候”
,她会感叹“居然没有一个人(指大陆学生)站出来支持我”。
●“不谈政治”可能只是“不谈我不喜欢的政治”
可见,“不谈政治”可能只是“不谈我不喜欢的政治”。所谓“政治冷感”的留学生们因为一句话“拍案而起”的例子不在少数。
今年5月,美国副总统拜登在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说,称中国是不能“另类思考”或“自由呼吸”的国度,引起在场中国学生的不满。有300多位中国留学生随即发起联名抗议,要求拜登做出正式道歉。留学生张天璞形容:“这是一次羞辱的经历,一场毕业演说为何会变得这么政治化?”
有时,中国留学生不同群体间会因政治观点的不一,闹得不可开交。
事实是,“政治冷感”的中国人自身的一言一行经常会被政治化解读。2001年8月发行的第9期《时装》杂志刊登了一组赵薇身着和日本“军旗装”的照片。但衣服上绘制的字样为“健康、平和、幸福、卫生”,而非“武魂、忠义、尊皇、皇国”等日本军旗上常标有的内容。旋即有人认为赵薇“媚日”,应该将她“封杀”;甚至有人在节目上对其泼粪。事件以赵薇和《时装》杂志总策划邹雪发表公开道歉信,邹雪引咎辞职终结。
●惯于“上纲上线”折射出留学生乃至华人普遍的“玻璃心”
只是,过多政治化解读不等于足够的政治素养。“No politics today(今天不谈政治)”的留学生们“底线”以外,往往是“no politics everyday(每天都不谈政治)”。
张悬事件中,有一种声音是,“一个玩小清新的装什么高大上”。
事实是,这名13岁写出流行歌曲《宝贝》的“小清新”其实十分关注社会议题。她父亲焦仁和表示,张悬会为了环保,改为吃素。在谈到音乐时,“小清新”张悬会说出诸如“流行音乐应该与社会做最强的连结”、“哪怕是一种逃脱,是一种反抗,一种对社会的拒绝,或者鼓吹现今价值,它都应该要跟社会有连结”、“你的生活型态,你音乐切入的角度,其实从来都没有离开过社会,你做的音乐就是你的生活态度”等“高大上”的话。
事实上,从“摇滚怪咖”吴虹飞到“文艺清新”张悬,甭管她们说的是否在理,但至少有一点是清晰的:艺人当然可以拥有自己的政治观点并有在公众场合表达它们的权利,只要不违反法律,不是触碰反人类这种共同底线的。
相比之下,中国留学生通常会避开一些所谓敏感的社会议题和政治辩论,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没有辩论的校园和社会环境。实用主义多年盛行不衰,考试是衡量一切的标准,而为了提高成绩赢得未来,学生要把大量的课余时间用于锻炼自己的计算能力、背诵教科书能力,而不是真正的公共素质的提升。
应试者在一个教鞭下养成了 “玻璃心”,习惯了文艺的娱乐性质、从属和教育性质,一旦出现个把听起来离经叛道的东西就难免心惊肉跳,莫名惊诧。
●动辄说“歧视”,其实是自我封闭和妄自菲薄
对于部分不善交际的中国学生来说,出了国不是“大开眼界”,反倒是让“玻璃心”更加脆弱。
有媒体列出中国留学生认为遭到“种族歧视”的例子,其中一条是,“被问是来自大陆还是台湾”,这条问题得到不少赞同。
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其实无非在于一条:你是否值得交往。种族歧视的表现之一在于,你是一个很幽默,风趣,善良,博学,英俊的人,但是有些人因为你的种族选择和你保持距离,那么这些人就有种族歧视。
然而,很多中国留学生身在国外,却宁愿开一个多小时车去唐人街买菜,宁愿装卫星电视收看CCTV,宁愿在电脑上看华语连续剧,宁愿去图书馆借数量有限的中文书,宁愿见不到中国人就不开口说话。
这样消极的自我隔离,封闭了自我,他们没有机会也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其他群体也就无从得知中国留学生的想法。
要是连沟通交流的前提都不存在,互相理解和尊重的可能性当然大大降低。这样一来,日积月累的误解和隔阂因为一句话、一个不同的表达而爆发也就不难理解了。
自卑心态是“玻璃心”的另一诱因。赵薇“军旗装”事件曾让《北京青年报》评论员张天蔚“彻底失望”:
在网上看到愤怒的责骂差不多能把赵薇淹死,我就知道我们离我们一直期盼、而且恍惚间以为已经得到的自信和扬眉吐气的日子还很远。在这种时候,自家的被人家欺辱了的女子最容易沦为愤怒情感的发泄对象。在中国人的这种整体的窘境没有根本改变之前,免不了再出几个张薇、王薇、李薇……”
●表达观点要诉诸事实,而不是扣帽子
这当然不是说中国留学生或华人整体就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表达。
首先是用事实说话,而不是诉诸情感和喊口号。
西方有一句流行的话,“展示就是一切”。比如有媒体报道,曾有餐馆的黑人服务员把一名顾客的种族歧视留言贴在了网上,马上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弹,还意外收到上万美元的捐款。
一个良好的展示,是需要大量的事实的。对政治感兴趣的中国留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集中展示某些真相,用当地的语言进行解说,在某个地方进行播放,或者放在网络中,供当地人下载,这种效果比只喊口号、扣帽子会好的多。
●合法合情地输出“我的政治”,而不是骂街
其次是采取正当的表达方式,而不是对骂、羞辱和扣帽子。
对于那些反对或瞧不起“小清新”张悬的人来说,“我买了商业演唱会的票,我不要听政治”是站不住脚的,事实上只是她说了一部分人不想听的政治而已。在大多数文化里,在别人的地方打断别人说话要求别人闭嘴,都构成了不礼貌,更别说扣上“分裂”的帽子了。
面对不同的观点,可以用脚投票,可以合理反对,动不动就喊“封杀”、“滚出”,只是“让别人不谈政治”而不是交流。如果在英国当地的大陆留学生感到被张悬冒犯,可以用脚投票不听不看,可以公开请愿,表达“我喜欢的政治”。
以在美国备受关注的同性恋议题为例,平权派和保守派势力不相伯仲。面对纽约市同性恋大游行的队伍,不同意者可以离开,甚至在队伍中举着“基督教为罪而死”的牌子抗议,但绝不可以高高在上地抹杀任何一方表达观点的权利。
与此类似,美国ABC“杀光中国人”的脱口秀节目引发了不少的关注。在美国,不但有华人请愿,各地还有示威游行。同时网路上也出现了各种各样关于美国华人政治地位的讨论,有的主张要向拉美裔学习,成立政治性组织,有的主张起诉ABC,有人则要把其他族裔一起拉进来,这些都不失为是正当的表达诉求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