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课程安排(附:《存在与时间》概观)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课程安排
课程名称:现象学研究
授课教师:李涛
开课学期:2013年秋季学期
时间地点:周四09:45-11:20,至善楼2208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西方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必修课之一,由两名教师分别讲授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后半学期为海德格尔部分。全篇讲授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存在与时间》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文本。一方面极大的影响了后世的哲学、文学、历史学等;另一方面也是对以往哲学史的解读和批判。海德格尔宣称古典希腊以来的西方哲学,都没能正确澄清“存在”问题,都陷入了形而上学的泥潭,而海德格尔自己则是对这一哲学传统的终结。那么,海德格尔是否如其所称的超越了古典希腊以来的西方哲学呢?还是仍然在中世纪开启、现代成形、与古典哲学相对的近代哲学中打转呢?本课程将从古典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的思想史视野去解读《存在与时间》,分析海德格尔在哲学史中的位置及其创新所在。
二、课程进度
11月07日:概观与导论(1-8节)
11月14日:此在的两个性质和“在世”的基本建构(9-13节)
11月21日:对物的操劳与对人的操持(14-27节)
11月28日:此在展开状态的组建环节(28-38节)
12月05日:操心——此在的存在(39-44节)
12月12日:此在的整体性与本真性(45-60节)
12月19日:此在的时间性与日常性(61-71节)
12月26日:历史性与时间内状态(72-83节)
三、参考文本
1.Sein und Zeit, Max Niemeyer Verlag, Tübingen, 1967.
2.Being and Time, trans. By Macquarrie and Robinson, Blackwell, 1962.
3.《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熊伟校,三联书店,2006。
4.Michael Gelven, Commentary on Heidegger’s Being and Time, 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1989.
5.Theodore Kisiel, The Genesis of Heidegger’s Being and Tim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3.
6.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熊伟、王庆节译, 商务印书馆,1996。
7.海德格尔,《现象学之基本问题》,丁耘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附:《存在与时间》概观
一、存在论落实为此在分析
一般存在论必须从基础存在论(此在分析)通达。
二、源始的与非源始的此在分析
源始性=整体性+本真性
本真的与非本真的:能在、自由、个别化。
整体的与不完整的:是否把死亡纳入进存在问题。
三、不完整的此在分析
(一)此在的两个性质
1、存在先于本质
2、向来我属性
(二)“在世界之中存在”的基本建构
“在世界之中存在”三个构成环节:世界之中(分析世界)、谁存在(它本身)、“在之中”本身(此在的展开环节)。
1、世界(对物操劳)
2、它本身——常人(对人操持)
无需单列第三个“对自我的操心”,操心的两种样态都包含跟自我打交道。
3、在之中(此在展开状态的组建环节)
现身情态、领会、话语
4、非本真的展开状态的环节(沉沦)
闲言(常人的话语)、好奇(常人的视、两可(常人的解释)
(三)操心——此在的存在
1、畏的情态与此在的源始性
2、操心:先行于自身的-已经在…之中的-作为寓于…的存在。操心与意志有关联,是一种“想要”?
3、操心与实在作为两种存在
4、存在与真理(存在的领会)
四、源始的分析:整体的+本真的
(一)整体存在
此在的存在包含生存(活)和死亡,是向死存在。
(二)本真能在(决心)
在良知(操心的呼声)的见证中,在对罪责存在的领会中,此在下了决心(此在的本真的展开状态)。
(三)本真整体能在(先行的决心)
先行的决心把本真存在(决心)和向死存在连接为先行的决心。在先行的决心中,清醒的畏(把此在)带到个别化的能在面前,坦然乐乎这种可能性。
五、时间性对此在分析的推进
1、将来在操心中的优先地位。
2、历史性与生死之间
此在的历史性把生死之间的途程连接起来,这种自身伸展所特有的行运我们称为此在的演历。此在在本真决心中的源始演历称为命运。
3、命运与天命
命运使然的此在是共他人存在,那么它的演历就是一种共同演历并且被规定为天命。是共同体的演历、民族的演历。此在与他的“同代人”一道有其具有命运性质的天命,这一天命构成了此在的完整的本真演历。
六、总体界定
(一)中世纪以来的存在论
1、空洞化的存在
存在先于本质。存在是自由、可能性、个别性。
2、存在是两种有无限差别的存在者的类比的统一
两种存在:操心-生存-此在
实在-范畴-世内存在者(现成存在)
(二)先验主体哲学
1、主体哲学
笛卡尔是理论主体(我思),并由主体和上帝支撑起整个世界。海德格尔是生活主体(实践主体),由主体的操劳活动的意蕴组建起整个世界。
2、先验哲学
只要哲学是一种科学的哲学而对其自身有所领会,“先天论”就是它的方法。考察此在在世的在先的东西。
课程名称:现象学研究
授课教师:李涛
开课学期:2013年秋季学期
时间地点:周四09:45-11:20,至善楼2208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西方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必修课之一,由两名教师分别讲授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后半学期为海德格尔部分。全篇讲授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存在与时间》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文本。一方面极大的影响了后世的哲学、文学、历史学等;另一方面也是对以往哲学史的解读和批判。海德格尔宣称古典希腊以来的西方哲学,都没能正确澄清“存在”问题,都陷入了形而上学的泥潭,而海德格尔自己则是对这一哲学传统的终结。那么,海德格尔是否如其所称的超越了古典希腊以来的西方哲学呢?还是仍然在中世纪开启、现代成形、与古典哲学相对的近代哲学中打转呢?本课程将从古典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的思想史视野去解读《存在与时间》,分析海德格尔在哲学史中的位置及其创新所在。
二、课程进度
11月07日:概观与导论(1-8节)
11月14日:此在的两个性质和“在世”的基本建构(9-13节)
11月21日:对物的操劳与对人的操持(14-27节)
11月28日:此在展开状态的组建环节(28-38节)
12月05日:操心——此在的存在(39-44节)
12月12日:此在的整体性与本真性(45-60节)
12月19日:此在的时间性与日常性(61-71节)
12月26日:历史性与时间内状态(72-83节)
三、参考文本
1.Sein und Zeit, Max Niemeyer Verlag, Tübingen, 1967.
2.Being and Time, trans. By Macquarrie and Robinson, Blackwell, 1962.
3.《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熊伟校,三联书店,2006。
4.Michael Gelven, Commentary on Heidegger’s Being and Time, 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1989.
5.Theodore Kisiel, The Genesis of Heidegger’s Being and Tim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3.
6.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熊伟、王庆节译, 商务印书馆,1996。
7.海德格尔,《现象学之基本问题》,丁耘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附:《存在与时间》概观
一、存在论落实为此在分析
一般存在论必须从基础存在论(此在分析)通达。
二、源始的与非源始的此在分析
源始性=整体性+本真性
本真的与非本真的:能在、自由、个别化。
整体的与不完整的:是否把死亡纳入进存在问题。
三、不完整的此在分析
(一)此在的两个性质
1、存在先于本质
2、向来我属性
(二)“在世界之中存在”的基本建构
“在世界之中存在”三个构成环节:世界之中(分析世界)、谁存在(它本身)、“在之中”本身(此在的展开环节)。
1、世界(对物操劳)
2、它本身——常人(对人操持)
无需单列第三个“对自我的操心”,操心的两种样态都包含跟自我打交道。
3、在之中(此在展开状态的组建环节)
现身情态、领会、话语
4、非本真的展开状态的环节(沉沦)
闲言(常人的话语)、好奇(常人的视、两可(常人的解释)
(三)操心——此在的存在
1、畏的情态与此在的源始性
2、操心:先行于自身的-已经在…之中的-作为寓于…的存在。操心与意志有关联,是一种“想要”?
3、操心与实在作为两种存在
4、存在与真理(存在的领会)
四、源始的分析:整体的+本真的
(一)整体存在
此在的存在包含生存(活)和死亡,是向死存在。
(二)本真能在(决心)
在良知(操心的呼声)的见证中,在对罪责存在的领会中,此在下了决心(此在的本真的展开状态)。
(三)本真整体能在(先行的决心)
先行的决心把本真存在(决心)和向死存在连接为先行的决心。在先行的决心中,清醒的畏(把此在)带到个别化的能在面前,坦然乐乎这种可能性。
五、时间性对此在分析的推进
1、将来在操心中的优先地位。
2、历史性与生死之间
此在的历史性把生死之间的途程连接起来,这种自身伸展所特有的行运我们称为此在的演历。此在在本真决心中的源始演历称为命运。
3、命运与天命
命运使然的此在是共他人存在,那么它的演历就是一种共同演历并且被规定为天命。是共同体的演历、民族的演历。此在与他的“同代人”一道有其具有命运性质的天命,这一天命构成了此在的完整的本真演历。
六、总体界定
(一)中世纪以来的存在论
1、空洞化的存在
存在先于本质。存在是自由、可能性、个别性。
2、存在是两种有无限差别的存在者的类比的统一
两种存在:操心-生存-此在
实在-范畴-世内存在者(现成存在)
(二)先验主体哲学
1、主体哲学
笛卡尔是理论主体(我思),并由主体和上帝支撑起整个世界。海德格尔是生活主体(实践主体),由主体的操劳活动的意蕴组建起整个世界。
2、先验哲学
只要哲学是一种科学的哲学而对其自身有所领会,“先天论”就是它的方法。考察此在在世的在先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