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记
所谓一见钟情,大抵是有的。
就像杨贵妃之于李隆基,崔莺莺之于张生。
当真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或许正如张爱玲说的,于千万人中遇见你,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
相遇是缘,是命中注定。
近几日反复地在看《西厢记》,从最初的嫌恶到现在的享受。
其实也不过是突然有了新的认知。
两个人在某一天于某一条路上不期而遇,遇见了,看上一眼,便礼貌地擦身而过。
却有那么一个人,不只是有意还是无意,走过了偏偏回转过头来,秋波暗送,生生扰乱了一池春水。
就像张君瑞的那句唱词:“ 怎当她临去秋波那一转,哎呀,今番是我,定把这透骨相思病儿缠。”
若说是无意的,旁人是怎么也不相信的。
女儿是感性的动物,路上遇见一个俊朗的男儿,禁不住心猿意马,冒着大不韪也要多看上一看。
正巧那也是个多情的翩翩公子,四目相对之中起了异样的心思,认定了是两情相悦,亦有了头撞南墙也不回头的勇气。
我见过两个人演张生,一个是茅威涛,一个便是这钱慧丽。
当初看茅威涛的《陆游与唐婉》,狠狠地被惊艳了一把。在网上下了视频,转成音乐格式放在手机里一遍遍地听,几近着魔。
可是再看他的西厢时,已经没有了那般感觉。
钱慧丽的张生,塑造地太猴急,本是一个多情郎却偏偏成了一个急吼吼的色鬼,初看的时候满心的不喜欢,几乎是不耐烦地看完了。放在电脑里再也不想着去翻第二遍。
我喜欢细水流长的感情,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从遇见到相识相知再到相爱 ,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
就像一朵花开,长出花叶,生出花苞,然后在适当的时机不动声色地绽开。
可现在很多人,已经很少有这般耐心了。
我前些年的时候很喜欢一首诗,天天在嘴里念叨着,而且不怕酸到别人的牙愣是用到我每一篇文章里。
第一次听见是在广播剧中,当相爷妖娆地带点凉意的声音从耳机里传来时,我整个人都魔障了。
这一生,我想我喜欢过两个人的声音,一是河图,另一个便是相爷。
也只此二人。
他念: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以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此情此景在《 传书》一出中有了惊人的巧合。
灯半昏,月半明,俊朗的书生与娇俏的小姐 “待月西厢下”。且不管合不合乎礼仪,若不是情到浓时又何必冒这番风险。
只是一段感情,无论是一见钟情还是日久生情,总会有千般万般的障碍阻隔着他们。
一条远远望不着边的河,两个人站在两头,就那么望着。各自被相思折磨。
拥有一段感情需要多大的勇气,你面前的不是一条小小的沟,不是提脚便能跨过的。是刀山是火海,是要你滚过一遍灼烧过一遍,伤得体无完肤了还不一定得到最好的结局。
所以,能爱也是一种勇气。
张生和崔莺莺或许是幸运的,因为在这段感情里不是只有他们徒劳的努力。
我看红娘的时候,总是带着一两分怜惜。
这般劳心劳力,被欺骗被埋怨,却还是像个傻子一样这边劝那边忙。
故事里的女主人公总是孱弱的,弱不禁风的样子像是随时都要一命呜呼。可偏偏命好,什么事都由身边衷心的小丫头顶着。
我看西厢,最感动的不是主人公的爱情,而是红娘的一句话
是在《寄方.》一出里,张生因为崔莺莺的赖简一病不起,崔莺莺有心探望,却因为女儿家的羞涩和对母亲的恐惧而犹豫不决。是红娘,那个看起来小小的丫头,为崔莺莺系上了外袍,道:“这样吧,你闭上了两只眼睛,有红娘送你去,你什么都不用管了。”
听到的时候,眼泪就差点流出来。
也是十多岁的女孩,尚未经人事,鲜嫩的,干净的像一碗清水,却对着自己一心一意尊敬的小姐许下那样的承诺,将自己变成了那个人的顶天柱。
一切有我。
一个连命都不是自己的小丫鬟说出这样的话是用了多大的勇气,可偏偏,她就是说了。
你当这是为什么?
小的时候陪奶奶看《珍珠塔》,里面的丫鬟也是如此般尽心尽力为着小姐忙前忙后,终于让的小姐姑爷团员大结局。
那时候以为这便是结束了,现在想想才发现有多天真。
偶然的机会,在街上淘到了续版的碟片,也看到了后面的故事。
当年的小丫鬟因为功劳被姑爷抬了姨娘,却在生下一个孩子后郁郁而死。
而我对红娘的怜悯,便来于此。
我一向是多心的人,所以这一次,我希望只是我的多心罢了。
或者。
爱情的结果似乎不是那么重要。
那年的我们舍生忘死的交好,躺在同一张床上时也曾用头发彼此缠成同心的结,许下一两次誓言,牵着手说过死生契阔,这便也就够了。
因为我知道所有的恩情都会衰老,有一年,我的荣华不在,脸上爬满了皱纹,脱去了你喜爱的模样,变得世俗、斤斤计较、小心眼,你的眼里终究会不再有我。
所以,拥有过便已足够。
我会抱着那些回忆,沉睡在日光倾城的日子。
不用叫醒我,亲爱。
因为,梦里有爱。
就像杨贵妃之于李隆基,崔莺莺之于张生。
当真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或许正如张爱玲说的,于千万人中遇见你,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
相遇是缘,是命中注定。
近几日反复地在看《西厢记》,从最初的嫌恶到现在的享受。
其实也不过是突然有了新的认知。
两个人在某一天于某一条路上不期而遇,遇见了,看上一眼,便礼貌地擦身而过。
却有那么一个人,不只是有意还是无意,走过了偏偏回转过头来,秋波暗送,生生扰乱了一池春水。
就像张君瑞的那句唱词:“ 怎当她临去秋波那一转,哎呀,今番是我,定把这透骨相思病儿缠。”
若说是无意的,旁人是怎么也不相信的。
女儿是感性的动物,路上遇见一个俊朗的男儿,禁不住心猿意马,冒着大不韪也要多看上一看。
正巧那也是个多情的翩翩公子,四目相对之中起了异样的心思,认定了是两情相悦,亦有了头撞南墙也不回头的勇气。
我见过两个人演张生,一个是茅威涛,一个便是这钱慧丽。
当初看茅威涛的《陆游与唐婉》,狠狠地被惊艳了一把。在网上下了视频,转成音乐格式放在手机里一遍遍地听,几近着魔。
可是再看他的西厢时,已经没有了那般感觉。
钱慧丽的张生,塑造地太猴急,本是一个多情郎却偏偏成了一个急吼吼的色鬼,初看的时候满心的不喜欢,几乎是不耐烦地看完了。放在电脑里再也不想着去翻第二遍。
我喜欢细水流长的感情,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从遇见到相识相知再到相爱 ,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
就像一朵花开,长出花叶,生出花苞,然后在适当的时机不动声色地绽开。
可现在很多人,已经很少有这般耐心了。
我前些年的时候很喜欢一首诗,天天在嘴里念叨着,而且不怕酸到别人的牙愣是用到我每一篇文章里。
第一次听见是在广播剧中,当相爷妖娆地带点凉意的声音从耳机里传来时,我整个人都魔障了。
这一生,我想我喜欢过两个人的声音,一是河图,另一个便是相爷。
也只此二人。
他念: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以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此情此景在《 传书》一出中有了惊人的巧合。
灯半昏,月半明,俊朗的书生与娇俏的小姐 “待月西厢下”。且不管合不合乎礼仪,若不是情到浓时又何必冒这番风险。
只是一段感情,无论是一见钟情还是日久生情,总会有千般万般的障碍阻隔着他们。
一条远远望不着边的河,两个人站在两头,就那么望着。各自被相思折磨。
拥有一段感情需要多大的勇气,你面前的不是一条小小的沟,不是提脚便能跨过的。是刀山是火海,是要你滚过一遍灼烧过一遍,伤得体无完肤了还不一定得到最好的结局。
所以,能爱也是一种勇气。
张生和崔莺莺或许是幸运的,因为在这段感情里不是只有他们徒劳的努力。
我看红娘的时候,总是带着一两分怜惜。
这般劳心劳力,被欺骗被埋怨,却还是像个傻子一样这边劝那边忙。
故事里的女主人公总是孱弱的,弱不禁风的样子像是随时都要一命呜呼。可偏偏命好,什么事都由身边衷心的小丫头顶着。
我看西厢,最感动的不是主人公的爱情,而是红娘的一句话
是在《寄方.》一出里,张生因为崔莺莺的赖简一病不起,崔莺莺有心探望,却因为女儿家的羞涩和对母亲的恐惧而犹豫不决。是红娘,那个看起来小小的丫头,为崔莺莺系上了外袍,道:“这样吧,你闭上了两只眼睛,有红娘送你去,你什么都不用管了。”
听到的时候,眼泪就差点流出来。
也是十多岁的女孩,尚未经人事,鲜嫩的,干净的像一碗清水,却对着自己一心一意尊敬的小姐许下那样的承诺,将自己变成了那个人的顶天柱。
一切有我。
一个连命都不是自己的小丫鬟说出这样的话是用了多大的勇气,可偏偏,她就是说了。
你当这是为什么?
小的时候陪奶奶看《珍珠塔》,里面的丫鬟也是如此般尽心尽力为着小姐忙前忙后,终于让的小姐姑爷团员大结局。
那时候以为这便是结束了,现在想想才发现有多天真。
偶然的机会,在街上淘到了续版的碟片,也看到了后面的故事。
当年的小丫鬟因为功劳被姑爷抬了姨娘,却在生下一个孩子后郁郁而死。
而我对红娘的怜悯,便来于此。
我一向是多心的人,所以这一次,我希望只是我的多心罢了。
或者。
爱情的结果似乎不是那么重要。
那年的我们舍生忘死的交好,躺在同一张床上时也曾用头发彼此缠成同心的结,许下一两次誓言,牵着手说过死生契阔,这便也就够了。
因为我知道所有的恩情都会衰老,有一年,我的荣华不在,脸上爬满了皱纹,脱去了你喜爱的模样,变得世俗、斤斤计较、小心眼,你的眼里终究会不再有我。
所以,拥有过便已足够。
我会抱着那些回忆,沉睡在日光倾城的日子。
不用叫醒我,亲爱。
因为,梦里有爱。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