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好不好吃啊?
人的判断力是很容易被言论影响的,尤其是一个装逼的人。
但也有那种不会被他人轻易影响的东西,例如审美。不管我看上哪位漂亮的姑娘,我妈总是抱以『呃啊原来你好这口儿…』的复杂表情,是故至今也不晓得她心目中的美女长什么样子,是何赛飞还是郭兰英?但不论如何,我们俩从来没有因为这个争论过,也更不会因此而改变自己对漂亮姑娘的看法。
这样的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美里不存在形容一样事物时最暧昧的属性——正宗。不会有占多数人说唐代那种双下巴细眼睛嘴唇红似陶华碧的姑娘是天仙的,男人也一样。但同时我也坚信这世上总有一些朋友会认为潘长江才是潘安的正统继承人,可能他自己也这么坚信。
可是一到了吃就没有这么简单,而对于一种食物来说最无厘头的负面评价就莫过『这做的不正宗』了。
很多馆子里都有一道名菜叫响油鳝糊,它的出处就颇为扑朔迷离,鲁菜馆里有、苏菜馆里也有、又有很多上海人视它为本帮菜一个标志。互相之间看不顺眼,可是在我这种外行看来,几乎都是一样的浓油赤酱,不同之处在于有些是先切段焯水后切丝,有的是直接切丝下锅,而且鲁菜版比较重浇头,上海版则是要先用黄酒酱油来煨一下鲜肥的鳝鱼段才行,都比较好吃。这样一道唇齿留香可以下酒可以下饭的好菜,如果因为『不正宗』这种理由而放弃,实在是太蠢了。
要说蠢的话,人一涉及到吃就很容易上当,去年夏天有人编过谣言说好多地方产的黄鳝都是用激素催肥的,一时间人心惶惶。但厨子们都不为所动该买照买该吃照吃——鳝鱼成长过程中会有一次变性由雌转雄,投放激素可以让它们延长排卵时间,却变不成雄鳝了,也就是长不大,这亏本买卖哪有人做呢?
书归正传,前两年风头强劲的书腰小王子梁文道有次和日本朋友在香港去寿司店吃寿司。为了体现自己对日本朋友的尊敬,梁先生用大拇指和中指夹住寿司两端,食指按在上面蘸下酱油缓缓的把米饭和鱼生送进口中。而那位日本人却先夹了一点山葵酱跟酱油和弄到一起,再用筷子轻轻夹起寿司蘸弄一番后入口。道长讶异于这位朋友的『不正宗』而问及此事是,对方的反应非常简单:
我觉得这样也很好吃啊。
相同的经历在每个人身上都有——且不说豆腐脑的甜咸之争,也不谈煎饼是山东派为宗还是天津派为祖,更不能触及盖饭是搅和在一起吃还是平行着扒拉吃这种敏感话题,光是讲蛋炒饭是应该先炒蛋还是先炒饭这个问题,足以令兄弟反目、夫妻分家。
直到后来扬州市政府看不下去,为了规范扬州炒饭制作,2002年,经扬州市技术监督局备案注册,扬州市烹饪协会发布了扬州炒饭标准,后续又在05年有所补充,不由得令人哑然失笑。
一旦涉及正宗,就往往会有不少乌龙,贵为四大才子之一的蔡澜老先生,就曾经在美食地图中大赞炒肝作为穷人食物,肝少肠多才是正宗。另外就是老北京另一样吃食卤煮,原本的吃法中是没有香菜的,而如今看哪一家不加香菜?照样吃的油光满面,也不管那香菜到底杀不杀精。
世界末日已然不远,也许下一个文明世纪,人类又会因为『薯条要干吃还是蘸番茄酱』而争论不休,他们不会知道一千年前北京有个叫『派派斯』的快餐店,给薯条配赠草莓酱。
山治解说自己的恶魔风脚时候说:神创造食物,恶魔则创造调味料。
麻辣烫的正宗则完全无法捕捉,北京这片吃必加麻酱,刘欣说西北多是加辣子、重庆那边传说什么都不加、孙雨杭告我说上海是加高汤(为什么是高汤…)、而宁夏貌似是加红油……
最后导致中国分裂的,肯定是麻辣烫了。
2012.12.07
------------------------------------------------------------------------
豆瓣版补:
说到正宗,在中国是非常能唤醒食客热血的,最常听到的大概就是云贵巴蜀地方的人说这菜做的不对,这样不正宗。
山西陕西兰州人经常的抱怨是:“这TM玩意儿也叫面?”
这点很神奇,北方人认为南方的面没有嚼头也没有口感,甚至说没有灵魂。南方人却认为北方的面汤也寡淡码也随便一定是因为几千年都物质匮乏。
最重要的是,他们都认为对方的面不好吃,理由也简单,口味、口感都不正宗。
下次各位可以试试看我这道菜——野兔肉用刀剖开,不要把血放干、不要褪毛、不要动火、不要用餐具,最重要的是也别洗手,啃,一定好吃。
打算给这菜起名叫鲜正宗。
我真是个傻逼
2013.11.13
但也有那种不会被他人轻易影响的东西,例如审美。不管我看上哪位漂亮的姑娘,我妈总是抱以『呃啊原来你好这口儿…』的复杂表情,是故至今也不晓得她心目中的美女长什么样子,是何赛飞还是郭兰英?但不论如何,我们俩从来没有因为这个争论过,也更不会因此而改变自己对漂亮姑娘的看法。
这样的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美里不存在形容一样事物时最暧昧的属性——正宗。不会有占多数人说唐代那种双下巴细眼睛嘴唇红似陶华碧的姑娘是天仙的,男人也一样。但同时我也坚信这世上总有一些朋友会认为潘长江才是潘安的正统继承人,可能他自己也这么坚信。
可是一到了吃就没有这么简单,而对于一种食物来说最无厘头的负面评价就莫过『这做的不正宗』了。
很多馆子里都有一道名菜叫响油鳝糊,它的出处就颇为扑朔迷离,鲁菜馆里有、苏菜馆里也有、又有很多上海人视它为本帮菜一个标志。互相之间看不顺眼,可是在我这种外行看来,几乎都是一样的浓油赤酱,不同之处在于有些是先切段焯水后切丝,有的是直接切丝下锅,而且鲁菜版比较重浇头,上海版则是要先用黄酒酱油来煨一下鲜肥的鳝鱼段才行,都比较好吃。这样一道唇齿留香可以下酒可以下饭的好菜,如果因为『不正宗』这种理由而放弃,实在是太蠢了。
要说蠢的话,人一涉及到吃就很容易上当,去年夏天有人编过谣言说好多地方产的黄鳝都是用激素催肥的,一时间人心惶惶。但厨子们都不为所动该买照买该吃照吃——鳝鱼成长过程中会有一次变性由雌转雄,投放激素可以让它们延长排卵时间,却变不成雄鳝了,也就是长不大,这亏本买卖哪有人做呢?
书归正传,前两年风头强劲的书腰小王子梁文道有次和日本朋友在香港去寿司店吃寿司。为了体现自己对日本朋友的尊敬,梁先生用大拇指和中指夹住寿司两端,食指按在上面蘸下酱油缓缓的把米饭和鱼生送进口中。而那位日本人却先夹了一点山葵酱跟酱油和弄到一起,再用筷子轻轻夹起寿司蘸弄一番后入口。道长讶异于这位朋友的『不正宗』而问及此事是,对方的反应非常简单:
我觉得这样也很好吃啊。
相同的经历在每个人身上都有——且不说豆腐脑的甜咸之争,也不谈煎饼是山东派为宗还是天津派为祖,更不能触及盖饭是搅和在一起吃还是平行着扒拉吃这种敏感话题,光是讲蛋炒饭是应该先炒蛋还是先炒饭这个问题,足以令兄弟反目、夫妻分家。
直到后来扬州市政府看不下去,为了规范扬州炒饭制作,2002年,经扬州市技术监督局备案注册,扬州市烹饪协会发布了扬州炒饭标准,后续又在05年有所补充,不由得令人哑然失笑。
一旦涉及正宗,就往往会有不少乌龙,贵为四大才子之一的蔡澜老先生,就曾经在美食地图中大赞炒肝作为穷人食物,肝少肠多才是正宗。另外就是老北京另一样吃食卤煮,原本的吃法中是没有香菜的,而如今看哪一家不加香菜?照样吃的油光满面,也不管那香菜到底杀不杀精。
世界末日已然不远,也许下一个文明世纪,人类又会因为『薯条要干吃还是蘸番茄酱』而争论不休,他们不会知道一千年前北京有个叫『派派斯』的快餐店,给薯条配赠草莓酱。
山治解说自己的恶魔风脚时候说:神创造食物,恶魔则创造调味料。
麻辣烫的正宗则完全无法捕捉,北京这片吃必加麻酱,刘欣说西北多是加辣子、重庆那边传说什么都不加、孙雨杭告我说上海是加高汤(为什么是高汤…)、而宁夏貌似是加红油……
最后导致中国分裂的,肯定是麻辣烫了。
2012.12.07
------------------------------------------------------------------------
豆瓣版补:
说到正宗,在中国是非常能唤醒食客热血的,最常听到的大概就是云贵巴蜀地方的人说这菜做的不对,这样不正宗。
山西陕西兰州人经常的抱怨是:“这TM玩意儿也叫面?”
这点很神奇,北方人认为南方的面没有嚼头也没有口感,甚至说没有灵魂。南方人却认为北方的面汤也寡淡码也随便一定是因为几千年都物质匮乏。
最重要的是,他们都认为对方的面不好吃,理由也简单,口味、口感都不正宗。
下次各位可以试试看我这道菜——野兔肉用刀剖开,不要把血放干、不要褪毛、不要动火、不要用餐具,最重要的是也别洗手,啃,一定好吃。
打算给这菜起名叫鲜正宗。
我真是个傻逼
201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