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喜欢的日本影视剧
本周受到我狂热追捧的电视剧是已经被翻拍过几次的日剧《一吻定情》。实在不好意思的说,90年代柏原崇的版本我确实没有看过,于是这次扮演男主角的古川雄辉就成了我继福山雅治之后的新宠。据说这些年曾经的男神柏原崇已经长残了,因为没有比较,所以我也不觉悲伤。
今年夏天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我雷打不动地每天看两集《神探伽利略》,一共两部,演的是贝冢北署的女警内海薰和岸谷美砂是如何与帝都大学理工部物理学教授汤川学合作,来侦破各种看似超自然现象案件的刑侦剧。男猪脚是个英俊儒雅的物理天才,几乎是全校女生的梦中情人,却也极为理性、固执自大,所以被称为“怪人伽利略”。女猪脚则是个争强好胜的科学白痴,却也是一个不屈不挠致力于追求真相的模范刑警。这种看起来争吵不断的组合却默契配合着破获了一个又一个疑难案件。作为男主角,福山雅治完美地塑造了一个兼具外表与内涵的理工科男生,以至于我家李公子都由衷地发出“哎呀,这男的真帅呀”的惊叹。
相对于血淋淋、时常揭示各种变态人格的惊悚美式刑侦剧,这部日本侦探剧里面的罪犯却有着复杂的人格,有为了体验杀人感受而去杀人的演员,也有为了复仇而花费一年时间以极大的耐心去布置厨房机关的家庭主妇。正因为不像韩剧那样有强烈的情节冲突或者煽情的特写,所以观者才可以悠闲地但是却饶有滋味的看完并且慢慢回味。
喜欢日剧的原因有很多,譬如喜欢里面彬彬有礼有涵养的帅气男生,喜欢里面不屈不挠奋斗的女生,喜欢各种日式风格的家具,喜欢那种平淡舒缓地叙述人间悲欢离合的节奏,喜欢那种简单质朴的温情,对了,看完了之后还可以慢慢回味主角的一个眼神和一个动作,体会故事里面主人公们喜悦的悲伤。当然,作为一个资深吃货,我还喜欢那些漂亮的日式便当盒打开后映入眼帘的章鱼小丸子。
还有两部2008年的电影让我印象深刻。一部是台湾导演魏圣德拍摄的《海角七号》,对,他就是那个后来拍摄《赛德克巴莱》的天才导演;还有一部是日本本土导演拍摄的《入殓师》。
《海角七号》是时隔多年我还偶尔翻出来要看一会儿的电影,因为里面优美至极的带着淡淡悲伤的背景音乐,因为背景故事里面那段战争时期跨越太平洋的师生恋,也因为青春励志的主线故事。这部电影当时出来的时候,好像在大陆没有放映,因为有评论说里面充满了媚日情绪,而当时作为一个学生的我,实在是太喜欢日本老师写给台湾女孩的七封情书:第一封“友子你还在等我吗”,第二封“时代的宿命是时代的罪过”,第三封“友子我就是那时爱上你的”,第四封“海风啊为何总是带来哭声”,第五封“友子我真的很想你”,第六封“我把愧疚写成最后的一封信”,第七封“这海洋为何总是站在希望和灭绝的两个极端”。在初冬的夜里,在众人熟睡的甲板上,日本教师反复呢喃“我不是抛弃你,我是舍不得你”,“我爱你,却必须放弃你”。我不认为这是矫情,换了韩剧早就给男女猪脚各自一堆眼泪汪汪的特写镜头了,但是这部电影自始至终都只有两人的模糊背影和侧影。很显然地,那个日本教师没有范逸臣那样说出“留下来,或者我跟你走”的勇气,这些催人泪下的字句只是表现了一个男人绝望的、懦弱的情感。很多女孩子觉得结局不够完美,因为与其回忆你在过去的日子如何思念我、倒不如当时就给我爱情而不是抛弃我。直到六十年后,这些情书才送到女孩手上,而此时,女孩已经白发苍苍、儿孙满堂。还有什么意义呢?就是啊,这有什么意义呢,你没有在我最需要的时候给我爱情,现在再给我迟到的思念有什么用呢,纵使看起来多么催人泪下。可是,这就是青春啊,青春就是这样残酷、充满不完美、让人心有不甘、却愿意义无反顾地去爱和恨。在我看来,这是一部讲述受过伤的人生,应该怎样度过的电影,配乐堪称完美。
至于去看《入殓师》,是因为它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里面展现了欧美电影一向尊崇的对生命的尊重;还因为它的配乐是久石让亲自操刀设计的。入殓师其实就是一个给尸体美容的职业,听起来怪惊悚的呢。但是里面有些台词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已经冰冷的人重新焕发生机,给他永恒的美丽。这要有冷静,准确,而且要怀着温柔的情感,在分别的时刻,送别故人。静谧,所有的举动都如此美丽。” 生与死,其实只有微弱的界线,既然死亡不可避免,那就走的安详静美有尊严一些吧。
当然,看过的最最催人泪下的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忠犬八公》。据说这是曾经发生在日本的真实故事,曾经在日本被拍成了电影,但是我看过的版本是理查基尔这个美国佬演的。故事讲的是一位老人和一条秋田犬之间的一段人间温情,在老人死后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小狗狗每天都去老人生前每天上下班的车站,望穿秋水地希望在夕阳中看到主人下班的身影,对他亲切地说上一句“hey, hachi”。这种感情,有时候,人类之间都无法实现,死生契阔,与子相悦。
关于日剧,我还有一个心愿,那就是:正经八百的从头到尾的看一遍《东京爱情故事》。以及,一个可能在几年之后才能实现的愿望:和哥哥去一次日本旅行。
今年夏天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我雷打不动地每天看两集《神探伽利略》,一共两部,演的是贝冢北署的女警内海薰和岸谷美砂是如何与帝都大学理工部物理学教授汤川学合作,来侦破各种看似超自然现象案件的刑侦剧。男猪脚是个英俊儒雅的物理天才,几乎是全校女生的梦中情人,却也极为理性、固执自大,所以被称为“怪人伽利略”。女猪脚则是个争强好胜的科学白痴,却也是一个不屈不挠致力于追求真相的模范刑警。这种看起来争吵不断的组合却默契配合着破获了一个又一个疑难案件。作为男主角,福山雅治完美地塑造了一个兼具外表与内涵的理工科男生,以至于我家李公子都由衷地发出“哎呀,这男的真帅呀”的惊叹。
相对于血淋淋、时常揭示各种变态人格的惊悚美式刑侦剧,这部日本侦探剧里面的罪犯却有着复杂的人格,有为了体验杀人感受而去杀人的演员,也有为了复仇而花费一年时间以极大的耐心去布置厨房机关的家庭主妇。正因为不像韩剧那样有强烈的情节冲突或者煽情的特写,所以观者才可以悠闲地但是却饶有滋味的看完并且慢慢回味。
喜欢日剧的原因有很多,譬如喜欢里面彬彬有礼有涵养的帅气男生,喜欢里面不屈不挠奋斗的女生,喜欢各种日式风格的家具,喜欢那种平淡舒缓地叙述人间悲欢离合的节奏,喜欢那种简单质朴的温情,对了,看完了之后还可以慢慢回味主角的一个眼神和一个动作,体会故事里面主人公们喜悦的悲伤。当然,作为一个资深吃货,我还喜欢那些漂亮的日式便当盒打开后映入眼帘的章鱼小丸子。
还有两部2008年的电影让我印象深刻。一部是台湾导演魏圣德拍摄的《海角七号》,对,他就是那个后来拍摄《赛德克巴莱》的天才导演;还有一部是日本本土导演拍摄的《入殓师》。
《海角七号》是时隔多年我还偶尔翻出来要看一会儿的电影,因为里面优美至极的带着淡淡悲伤的背景音乐,因为背景故事里面那段战争时期跨越太平洋的师生恋,也因为青春励志的主线故事。这部电影当时出来的时候,好像在大陆没有放映,因为有评论说里面充满了媚日情绪,而当时作为一个学生的我,实在是太喜欢日本老师写给台湾女孩的七封情书:第一封“友子你还在等我吗”,第二封“时代的宿命是时代的罪过”,第三封“友子我就是那时爱上你的”,第四封“海风啊为何总是带来哭声”,第五封“友子我真的很想你”,第六封“我把愧疚写成最后的一封信”,第七封“这海洋为何总是站在希望和灭绝的两个极端”。在初冬的夜里,在众人熟睡的甲板上,日本教师反复呢喃“我不是抛弃你,我是舍不得你”,“我爱你,却必须放弃你”。我不认为这是矫情,换了韩剧早就给男女猪脚各自一堆眼泪汪汪的特写镜头了,但是这部电影自始至终都只有两人的模糊背影和侧影。很显然地,那个日本教师没有范逸臣那样说出“留下来,或者我跟你走”的勇气,这些催人泪下的字句只是表现了一个男人绝望的、懦弱的情感。很多女孩子觉得结局不够完美,因为与其回忆你在过去的日子如何思念我、倒不如当时就给我爱情而不是抛弃我。直到六十年后,这些情书才送到女孩手上,而此时,女孩已经白发苍苍、儿孙满堂。还有什么意义呢?就是啊,这有什么意义呢,你没有在我最需要的时候给我爱情,现在再给我迟到的思念有什么用呢,纵使看起来多么催人泪下。可是,这就是青春啊,青春就是这样残酷、充满不完美、让人心有不甘、却愿意义无反顾地去爱和恨。在我看来,这是一部讲述受过伤的人生,应该怎样度过的电影,配乐堪称完美。
至于去看《入殓师》,是因为它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里面展现了欧美电影一向尊崇的对生命的尊重;还因为它的配乐是久石让亲自操刀设计的。入殓师其实就是一个给尸体美容的职业,听起来怪惊悚的呢。但是里面有些台词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已经冰冷的人重新焕发生机,给他永恒的美丽。这要有冷静,准确,而且要怀着温柔的情感,在分别的时刻,送别故人。静谧,所有的举动都如此美丽。” 生与死,其实只有微弱的界线,既然死亡不可避免,那就走的安详静美有尊严一些吧。
当然,看过的最最催人泪下的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忠犬八公》。据说这是曾经发生在日本的真实故事,曾经在日本被拍成了电影,但是我看过的版本是理查基尔这个美国佬演的。故事讲的是一位老人和一条秋田犬之间的一段人间温情,在老人死后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小狗狗每天都去老人生前每天上下班的车站,望穿秋水地希望在夕阳中看到主人下班的身影,对他亲切地说上一句“hey, hachi”。这种感情,有时候,人类之间都无法实现,死生契阔,与子相悦。
关于日剧,我还有一个心愿,那就是:正经八百的从头到尾的看一遍《东京爱情故事》。以及,一个可能在几年之后才能实现的愿望:和哥哥去一次日本旅行。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