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禁锢,实现思维模式的突破--与好友峰哥深度交流有感
一年多之后,今晚再度与周峰交谈,受益匪浅。上一次这样痛快淋漓的深度对话还是在北京,我们都是面临毕业的硕士;如今,我们已经在各自的工作环境里摸爬滚打一年多,他往来非洲与北京,我往来香港与内地,算是生活状态有了巨大的变化、心理与思想上也经历了许多调整,算是合适的时间了。
我们俩成长经历、教育背景包括价值观都非常一致,所以在大多问题上都非常聊得来;最有意思的是,困惑我的问题、我关注思考的问题,他也往往在思考或者已经思考过一段时间,已经有比较清楚的假设或结论。常常是我提出我对事情的评价、分析与疑问,他往往也持有类似的观点或出发点相似,但他更深入的分析或不同角度的解答,总是让我豁然开朗,颇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这种志同道合、心有灵犀、棋逢对手又相互促进的思想碰撞,真是让人大晚上也不由得兴奋起来,想要把重要的思想交流记录下来。
良师益友,此之谓也。愿与之共勉。
我们从职业发展与自身的成长开始谈起,说到核心竞争力这一关键。我提出我的认知与疑惑:自认为是内向型、独立思考分析型人格,应以分析写作能力以及专业方面的宏观把握能力为核心竞争力,而非公众演讲表达能力与协调交流管理能力——而现在的公司不仅看重前一能力,也非常看重后两种能力,甚至更加重视和欣赏后两种能力。
关于什么是核心竞争力,我们都非常认可的是:一种需要长期积累、培育、锻炼的能力,不是其他人能迅速学会或复制的能力。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研究写作能力,写作水平的好坏一看既知,需要长期阅读的积淀与写作的训练,以及严密清晰的逻辑分析能力。这些都是需要扎实基础的,难以被他人轻易习得。
他给出了非常有启发性的观点:其实我们自认为是内向型、独立深入思考分析型人格,但事实上,这可能是我们自己给自己人为设置的局限;由于我们已经具备较强的观察、分析、思考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实际上我们完全有能力进行良好的语言表达、公众演说。只是由于从小以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都更侧重独立思考、文字表达而忽视了对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视与培养,导致我们以为自己并不适合或者不是这种外向型、交流型人格。另一原因则是,到了职场上,由于身边的同事都是在这一方面比较有经验、有意识地培养锻炼过,所以更显得他们擅长、而自己不擅长。实际上,只要我们加以一定有意识的训练与关注,在我们已有的分析表达能力基础上,我们能做得很好——我想他已经做到了。这是我们并未挖掘、一直忽略的潜力,由于我们将自己狭隘的定位而低估了,但事实上潜力巨大。这正是我的情况——思维模式的惯性与盲点导致了定位的狭隘,而这一心理暗示与思想模式又导致自己忽略了这一方面的潜力与培养,以及自我催眠这并不重要、或与自己的价值观不符,来合理化自己在这一方面的短板与忽视。
接着我们继续谈核心竞争力,认为独立分析能力、文字写作表达能力、语言表达公众演说能力以及协调沟通能力应该是我们核心竞争力的四条腿——缺一不可。每一种能力都非常重要,我们不能、也不应该有任何一个短板。事实上,这四种能力其实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严密的逻辑分析与细致的观察能力、强大的阅读思考能力自然会导致卓越的文字表达能力与演说表达能力,而这些又是协调沟通能力的基础。
在这一问题上达成令人满意的一致之后,我们又进一步分析。他提到,他发现我愿意接受他的不同见解与观点,并很容易地接受、反省自身的不足,这种开放的心态与反省调整的能力其实是最重要、最基础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得益于这一心态与能力,我们才能不断发现自己思维的盲点、不断调整改进自己的思考方式、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采取正确的行动。我很高兴在他的提醒下发现自己这一巨大优点,哈哈——貌似之前也有非常好的朋友还是家人说过这一点。我是个固执的人,但只要你能说服我,只要我觉得你的观点是正确的、我之前的思路是有缺陷的,我会从善如流、自觉接受并改正。我想,他应该也是这样,而且应该比我更强——他能自己通过思考意识到思维模式的缺陷来自我调整,而我现在是通过与他的交谈、在他的提醒之下才意识到。
将今晚所谈到的核心竞争力总结如下:
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不断反思、挑战、改变自己的思想模式(最深层次的核心竞争力;正是反省能力与开放的态度才能使人意识到缺陷、盲点、短板,正视问题及根本原因之后,才能有及时、正确的行动)
综合核心竞争力的构成:
1. 公众演讲表达能力(非常重要,以前是盲点,应加强有意识的训练--有思想与知识基础,并不难,只是需要一种自我突破;而且,这也意味着平时阅读、研究、思考时留心演讲表达的素材,包括具体的故事、案例、数据——只需要最重要最有说服力的部分——记住,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作为观点的证据,就能让发言生动而有说服力)
2. 分析研究写作能力(一贯优势,需要进一步加强,不断积累,拉开与他人的距离)
3. 协调交流管理能力(还不错,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当前的工作中不断提升,注意学习积累)
正如上次回北京时一位尊敬的长辈提点我的“年轻人,慢慢来”,他也提到要“把视野放长远,时间跨度放长一些”。
此话深得我心。正如他所说,短期内很多事情并不纯粹由实力决定,往往是有很多其他因素,包括时机、环境、个人运气等,这些其他因素很可能导致能力略逊的人反而在一段时间内(可能是两到三年,或至少在此机构内)享受更好的待遇——所谓“出名趁早”(尤其是在表达方面突出的人),而自己虽然更有实力但未必有相应的回报。然而,长远来看,综合竞争力强的人,在最后一定能脱颖而出——所谓“大器晚成”。can't agree more.
当然,除此之外,我们还谈到要在不断培养加强核心竞争力之外,规划好职业发展方向与道路——在合适的时机,抓住机遇,实现下一次的跨越。为此,现在就应该着手从各方面准备,有意识地开发潜力,加强已有的优势,完成自己的中短期预定目标,为实现中长期的梦想一步步打下扎实基础。
和峰哥聊天除了思想的深度让人愉悦之外(高手过招,针针见血),其广度也让人兴奋,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又明晰有趣。
我们俩成长经历、教育背景包括价值观都非常一致,所以在大多问题上都非常聊得来;最有意思的是,困惑我的问题、我关注思考的问题,他也往往在思考或者已经思考过一段时间,已经有比较清楚的假设或结论。常常是我提出我对事情的评价、分析与疑问,他往往也持有类似的观点或出发点相似,但他更深入的分析或不同角度的解答,总是让我豁然开朗,颇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这种志同道合、心有灵犀、棋逢对手又相互促进的思想碰撞,真是让人大晚上也不由得兴奋起来,想要把重要的思想交流记录下来。
良师益友,此之谓也。愿与之共勉。
我们从职业发展与自身的成长开始谈起,说到核心竞争力这一关键。我提出我的认知与疑惑:自认为是内向型、独立思考分析型人格,应以分析写作能力以及专业方面的宏观把握能力为核心竞争力,而非公众演讲表达能力与协调交流管理能力——而现在的公司不仅看重前一能力,也非常看重后两种能力,甚至更加重视和欣赏后两种能力。
关于什么是核心竞争力,我们都非常认可的是:一种需要长期积累、培育、锻炼的能力,不是其他人能迅速学会或复制的能力。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研究写作能力,写作水平的好坏一看既知,需要长期阅读的积淀与写作的训练,以及严密清晰的逻辑分析能力。这些都是需要扎实基础的,难以被他人轻易习得。
他给出了非常有启发性的观点:其实我们自认为是内向型、独立深入思考分析型人格,但事实上,这可能是我们自己给自己人为设置的局限;由于我们已经具备较强的观察、分析、思考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实际上我们完全有能力进行良好的语言表达、公众演说。只是由于从小以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都更侧重独立思考、文字表达而忽视了对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视与培养,导致我们以为自己并不适合或者不是这种外向型、交流型人格。另一原因则是,到了职场上,由于身边的同事都是在这一方面比较有经验、有意识地培养锻炼过,所以更显得他们擅长、而自己不擅长。实际上,只要我们加以一定有意识的训练与关注,在我们已有的分析表达能力基础上,我们能做得很好——我想他已经做到了。这是我们并未挖掘、一直忽略的潜力,由于我们将自己狭隘的定位而低估了,但事实上潜力巨大。这正是我的情况——思维模式的惯性与盲点导致了定位的狭隘,而这一心理暗示与思想模式又导致自己忽略了这一方面的潜力与培养,以及自我催眠这并不重要、或与自己的价值观不符,来合理化自己在这一方面的短板与忽视。
接着我们继续谈核心竞争力,认为独立分析能力、文字写作表达能力、语言表达公众演说能力以及协调沟通能力应该是我们核心竞争力的四条腿——缺一不可。每一种能力都非常重要,我们不能、也不应该有任何一个短板。事实上,这四种能力其实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严密的逻辑分析与细致的观察能力、强大的阅读思考能力自然会导致卓越的文字表达能力与演说表达能力,而这些又是协调沟通能力的基础。
在这一问题上达成令人满意的一致之后,我们又进一步分析。他提到,他发现我愿意接受他的不同见解与观点,并很容易地接受、反省自身的不足,这种开放的心态与反省调整的能力其实是最重要、最基础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得益于这一心态与能力,我们才能不断发现自己思维的盲点、不断调整改进自己的思考方式、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采取正确的行动。我很高兴在他的提醒下发现自己这一巨大优点,哈哈——貌似之前也有非常好的朋友还是家人说过这一点。我是个固执的人,但只要你能说服我,只要我觉得你的观点是正确的、我之前的思路是有缺陷的,我会从善如流、自觉接受并改正。我想,他应该也是这样,而且应该比我更强——他能自己通过思考意识到思维模式的缺陷来自我调整,而我现在是通过与他的交谈、在他的提醒之下才意识到。
将今晚所谈到的核心竞争力总结如下:
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不断反思、挑战、改变自己的思想模式(最深层次的核心竞争力;正是反省能力与开放的态度才能使人意识到缺陷、盲点、短板,正视问题及根本原因之后,才能有及时、正确的行动)
综合核心竞争力的构成:
1. 公众演讲表达能力(非常重要,以前是盲点,应加强有意识的训练--有思想与知识基础,并不难,只是需要一种自我突破;而且,这也意味着平时阅读、研究、思考时留心演讲表达的素材,包括具体的故事、案例、数据——只需要最重要最有说服力的部分——记住,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作为观点的证据,就能让发言生动而有说服力)
2. 分析研究写作能力(一贯优势,需要进一步加强,不断积累,拉开与他人的距离)
3. 协调交流管理能力(还不错,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当前的工作中不断提升,注意学习积累)
正如上次回北京时一位尊敬的长辈提点我的“年轻人,慢慢来”,他也提到要“把视野放长远,时间跨度放长一些”。
此话深得我心。正如他所说,短期内很多事情并不纯粹由实力决定,往往是有很多其他因素,包括时机、环境、个人运气等,这些其他因素很可能导致能力略逊的人反而在一段时间内(可能是两到三年,或至少在此机构内)享受更好的待遇——所谓“出名趁早”(尤其是在表达方面突出的人),而自己虽然更有实力但未必有相应的回报。然而,长远来看,综合竞争力强的人,在最后一定能脱颖而出——所谓“大器晚成”。can't agree more.
当然,除此之外,我们还谈到要在不断培养加强核心竞争力之外,规划好职业发展方向与道路——在合适的时机,抓住机遇,实现下一次的跨越。为此,现在就应该着手从各方面准备,有意识地开发潜力,加强已有的优势,完成自己的中短期预定目标,为实现中长期的梦想一步步打下扎实基础。
和峰哥聊天除了思想的深度让人愉悦之外(高手过招,针针见血),其广度也让人兴奋,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又明晰有趣。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