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鸡汤读书心得
(分公司要求写关于《正能量》的读书心得,上周五下午在办公室里窝了三小时写了一篇,不过居然因为显而易见的原因不能给领导们看,今天索性拿来污染污染大家的眼睛。中间有一段是抄的,恩。)
09年的时候,网上有一本书,叫做《怪诞心理学》,很火的样子。很多人看过之后对于原本以为深不可测的心理学产生了兴趣,我阅读下来之后也产生了继续了解其他相关内容的求知欲,并且也这么做了。
大概在十年前,我还在中学里的时候,为了写作文更加有内容,我攒了一个星期的午饭钱,买了一本盗版的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看完之后,我的作文里的内容从某种程度上得到了丰富。
再后来,也就是去年,《怪诞行为学》的作者理查德·怀斯曼又写了本书《Rip It Up: The Radically New Approach to Changing Your Life》,国内翻译成《正能量》,显然这个翻译名噱头的意味更大一些。然后国内有些人不甘寂寞地将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又翻出来,重新编纂了一下,出了一本书也冠以《正能量》之名。再之后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正能量”这三个字在中国大陆开始火起来了。
最近分公司号召大家学习正能量,或多或少也是因为这种趋势。
但是,有些东西被过度消费,就会造成负面的效果。国内的一些人对于这一类的东西乐此不疲,不仅仅是因为其容易接受,也是因为其太容易被接受了。最开始提到的,哪怕是《人性的弱点》也好,《正能量》也罢,甚至是分公司寄过来的那本《正能量:跟消极心态说不》,在中国大陆,都已经被过度地消费了,扭曲了。褪去其华丽的封面,里面的内容无外乎又是心灵鸡汤,炖煮了无数遍的心灵鸡汤罢了。
正常来讲,你看心理学的书,都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的。其实不仅仅是心理学,你接触任何事物,都是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的。我给你讲实变函数、拓扑学、数值分析,你至少要先知道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是怎么一回事。你去别人那里销售保险产品,你不给客户把里面涉及到的所有的条款讲明白,你可是存在销售误导行为要被处罚的。但是,心灵鸡汤,或者类似的这些正能量们,真的是太过于容易被接受了。
当然,说它容易被接受,并不是不好。因为内容只有被接受了,才会有意义。读不懂的东西,死记硬背下来也是不知道其含义的,不能真正运用它的。你看这些“正能量”们,同样可以有收获,因为里面交给了你一些方法来疏导你的心理情绪。确切地说,是引用了一些组织行为学、行为心理学等等的一些理论来方法。这些“正能量”仅仅是告诉你该怎么做,但是关于内源性的深层次的东西却撇开不谈,除了一些“正能量”的写作者们自身压根不知道这些深层次的东西之外,更多的原因是有的时候把话全说出来更加残酷。芥川龙之介曾经说过在古代说一个暴君是暴君是危险的,而在现代说一个奴隶是奴隶更加危险。所以说,仅仅是知道一些表象,无伤大雅,并且还能够通过传递“正能量”而快乐下去,双赢难道不好吗?但是有的时候这些“正能量”们这些内容太容易被接受了,根本没有所谓的深度,只剩下淡而无味的鸡汤。这一类书除了喜欢照搬别人的心理学的例子之外,还喜欢把禅宗的一些东西搬出来,特别是某些喜欢做讲座的。我非常反感这些人,因为他们为了讲故事,为了证明他们书中的观点,有的时候会采用过于极端的方法:不仅抄袭别人的东西不给出处,而且为了作证自己的观点就开始胡编乱造。要知道,有些东西不是你看上一眼就能明白的,就是说有些东西不是仅仅过你的眼就能进你的脑的,你不思考,你就没有阅读,你仅仅是看了而已。所谓的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到后来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再到最后的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不仅仅是你看了这句话发出一声“哦”就完全明白了的。
为什么这么说?为什么说出这种极端的话?
很简单,因为现在的人,基本都不再看书了。
说句实话,大部分人在进入大学之后,已经失掉了其求知欲。剩下的只有通过考试,考取证书。在平安的视频晨会上,经常会有推荐新书的环节,提倡大家两个月阅读一本书。我可以断然地说,除了那些网络小说和杂志之外,何况两个月,绝大部分人在半年之内都不一定会阅读一本书。我现在是保持两周阅读一本书,真正的书,不是网络小说或闲散杂志,这并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情,只不过是一个个人的生活习惯。所以从我个人的角度而言,类似于《正能量》这种书,特别是分公司寄来的那一本,以及其他的心灵鸡汤类的书,除了圈钱之外别无用处。驱动一个人去阅读,去攫取新知识的,是求知欲,而不是为了宣扬什么正能量。求知欲是个人的事情,正如做一个好人也是一个人他自己的事情。分公司要求的是学习“正能量”并且上报读书心得体会,从我个人而言,我真的不能忍着恶心大讲一通赞美的话。
法国剧作家博马舍在《费加罗的婚礼》写过一句非常著名的话:“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世界上仅仅有一个国家是只存在赞美而没有任何批评的:朝鲜。由此大家可以认识到批评和赞美的关系。而我作为一个年轻人,如果不敢或者说无法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真是的想法,那么真的和一块咸鱼没什么区别了。所以,这一次,我决定说真话。
人为地将你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东西带有偏见性的分为正能量和负能量,并且要抵御消极心态:规避自私、逃避、抱怨、沮丧、拖延的负能量,传递正向能量:聚集宽怀、进取、豁达、乐观、愉悦的正能量,这本身就是一种所谓的“负能量”。这句话很好理解,毛姆在《人生的枷锁》一书中曾经提到过:“生活的意义在于它本身,而不是如何描述它。”Things are always what they are,not the way we talk about.人生最大的自知之明,应该是知道自己的无知、缺陷以及愚蠢等等,而不是极力去否定一些事情。这样去抵制负能量——也是一些心灵鸡汤文以及“正能量”们所倡导的——听起来就像是鸵鸟在教育下一代:“看到不好的东西要将头埋进沙子里不要看。”作为成年人,实在是不应该再如此这般。抵制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正确地面对才是正解。鲁迅也在《纪念刘和珍君》提到过:“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而现在的“正能量”们却是告诉大家:惨淡的人生不好,淋漓的鲜血也不好,大家不要看了,把头转过去;或者你的惨淡与淋漓,其实换一种眼光也是非常荡气回肠的嘛!我所要批判的买就是这一类的“正能量”。
我们来看一个故事(以下一大段出处:http://www.douban.com/note/303537157/):
富翁在海滨度假,见到一个垂钓的渔夫。
富翁说,我告诉你如何成为富翁和享受生活的真谛。
渔夫说,洗耳恭听。
富翁说,首先,你需要借钱买条船出海打鱼,赚了钱雇几个帮手增加产量,这样才能增加利润。
那之后呢?渔夫问。
之后你可以买条大船,打更多的鱼,赚更多的钱。
再之后呢?
再买几条船,搞一个捕捞公司,再投资一家水产品加工厂。
然后呢?
然后把公司上市,用圈来的钱再去投资房地产,如此一来,你就会和我一样,成为亿万富翁了。
成为亿万富翁之后呢?渔夫好像对这一结果没有足够的认识。
富翁略加思考说,成为亿万富翁,你就可以像我一样到海滨度假,晒晒太阳,钓钓鱼,享受生活了。
噢,原来如此。渔夫似有所悟,那你不认为,我现在的生活就是你说的那些过程的结果吗?
这个故事曾经在微博、校内、微信朋友圈以及各种励志讲座中频频出现,可以说是“正能量”传播者们以及心灵鸡汤烹调者们津津乐道的典范,他们认为找到了事情的本质:很多时候别人孜孜以求的,正是我们现在拥有的,只是我们自己浑然不觉而已。所以,比起追求我们追求不到的,我们应该更加珍惜我们已经拥有的。
这个道理乍一看好像是那么回事,是正确的。但是事实上,他的结论是好的,但是他的推论是错误的。“正能量”传播者们以及心灵鸡汤烹调者们为了得出他的结论,在刚好写到对他自己有利的位置就马上停笔了,没有再深入下去,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他得出的感悟是站在渔夫这个狭隘的角度来看问题。
如果你跳出作者思考问题的视角,站在亿万富翁的角度来看同一个问题,又是另外一回事。对于富翁来说,他的享受生活并不只是来海边晒太阳,而是他们享受着选择生活的权利:今天他可以来晒太阳,明天他又可以去骑马,后天他还可以去森林里打猎,这些对于渔民、放牧人、猎人看来说都是他们的职业,他们当然觉得不稀奇。但对于富翁来说是新奇的,关键在于,他玩腻了就可以去选择其他,他有这种能力,并且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选择。但是渔人并没有选择生活的权利,渔夫为了生计,只能终日守在沙滩上,每天重复着他的生活,终老至死,这正是他生活的悲剧所在。
这种“正能量”的故事,是在说当面对问题,遭遇负能量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改变自己的心态,这才是正能量的表现。事实上,这根本就不是什么正能量,而是意淫和消极,摆出的是一种“阿Q精神”,采用精神胜利法说服自己和别人。要知道真正积极的人生观是要去直接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实在解决不了再放弃,接受该接受的,而不为之屈服,再考虑别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才是真正的正能量。抵御根本不可能真正的解决问题。更多的一些分析,可以去豆瓣上找一篇叫做《我为什么憎恨心灵鸡汤》的文章来看,虽然这个作者有点偏激了,不过只要是能够分清楚个中言辞,这仍然是一篇不错的文章。
你不需要“正能量”,你需要的是一种自知之明。我们都知道,“正能量”原本是个好东西,但是现在的情况就是已经被过度消费了,就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看这种东西是很好的,特别是对于那种平时没时间读书的人,或多或少都会让你有点感触。但是要知道,这个“正能量”只能算是一个开始,让你了解你自己以及别人的开始,而不是说一个“正能量”就足够了解这个世界了。你需要认清自己的局限性,千万不要将无知当成炫耀的资本。虽然说无知者无畏,但是要知道很多时候这句话都是贬义的。更多的时候,你需要的不是“正能量”,而是去面对这个世界,去面对自己的坦承感。你对自己诚实,就是对别人诚实。What we do for ourselves dies with us.What we do for others and the world remains and is immortal. 这是英国作家Albert Pine说过的一句话,大致可以翻译成“为自己做的都会随着死去而消逝,为他人和世界所做的将会延续而不朽”。如果你知道什么才是真正值得做的,那么就不要别人来指导,来规划你的人生了。所以你需要的并不是外在的这些“正能量”来引导你的生活,而是要充分了解自己。通过了解自己,来了解外在的世界。你需要知道自己的缺陷,但不要因为它们是“负能量”而去抵御它们。因为你开始或抵御、或否定、或忽视一些事情的时候,你就已经失掉了全部的自己。
你不需要“正能量”,你需要的是一颗平和的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些大家都知道的东西,正在被传递“正能量”所取代。我们不能以别人的观点来过自己的生活。禅宗的美妙,就向前面提到的“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都是一种心境平和的表现。唯有保持那颗平和的心,你的认识才会有所发展;而把所有的东西都标上“正能量”和“负能量”的标签的时候,我们的手脚就会被这种单一的认识所桎梏。这个世界并不是简单的二元论,将一切都以“正能量”“负能量”相区分,只会将我们的认识居囿在对立的“好”与“坏”里,这样内心的平静就会被打破。拿《三国演义》里曹操和王朗来说事:曹操患慢性头疼,袁绍命人写信骂曹操,曹操看了信,头疼病好了;王朗遇到诸葛亮,被诸葛亮批评了几句,竟然气死了。你说挨骂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负能量怎么曹操的病好了?正能量怎么王朗被骂死了?要是按照“正能量”“负能量”的分类,都发生在你眼前了,你还怎么抵御?这“能量”的“正”“负”,还不是取决于你自己?你这个人是“正”的,那就是“正能量”,你这个人是“负”的,那就是“负能量”。所以,你根本别去管什么“正能量”“负能量”,你需要的只是保持你自己那颗平和的心,做好你自己。外界的环境再热闹,热闹的也是他们,不是你。人们不需要用“正能量”来充当精神上的鸦片,除非是已经陷入了无尽的绝望。
你不需要“正能量”,你需要的是一束和煦的光。哲学作为一种对大部分人来说过于深奥的学科,可能让很多人望而止步。而文学作品却由于作者个人经历以及写作功底的影响,有的时候读起来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消化。所以“正能量”作为心灵鸡汤新的一种形式,以其通俗易懂的特点开始传播。但是我们要知道,“正能量”并不是这个世界的全部。但丁在《神曲》中吟唱过:“你们并非生来就像禽兽般活着,一无所成,而是要追求知识与德行。”也许大多数人都已经无可避免的成为了普通人,但是还是要记住,在你的心中肯定有某种火焰燃烧着,让你和别人不同。你的生活中总会有那么一束和煦的光,永远在前方等着你。如果你放弃了,那那束光就不再是光,而是一种累赘。人们在海上都是为了追逐远方虚幻的幻象而不断向前,但如果谁认为那幻象就是幻象,那必将葬身于大海之中。很多事情并不是通过语言,通过交流就能够简单的明白的。何为佛祖西来意?不可说,不可闻。而“正能量”却在滔滔不绝地向人们灌输者淡而无味的心灵鸡汤。人类只有抛弃影子才可以飞翔,而在飞翔起来之后你在那些不能够飞翔的人的眼中也将越来越小。在你前方指引的,永远有那么一道和煦的光芒,或许你终生都触碰不到那束光,但这并不能成为你不向前的借口。我是风中的一片叶,我是在飞翔还是在坠落?
阿多尼斯写过一句诗:“即便是太阳自己,也只能照亮接受光明的事物。”正能量?你可以做的更好。
09年的时候,网上有一本书,叫做《怪诞心理学》,很火的样子。很多人看过之后对于原本以为深不可测的心理学产生了兴趣,我阅读下来之后也产生了继续了解其他相关内容的求知欲,并且也这么做了。
大概在十年前,我还在中学里的时候,为了写作文更加有内容,我攒了一个星期的午饭钱,买了一本盗版的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看完之后,我的作文里的内容从某种程度上得到了丰富。
再后来,也就是去年,《怪诞行为学》的作者理查德·怀斯曼又写了本书《Rip It Up: The Radically New Approach to Changing Your Life》,国内翻译成《正能量》,显然这个翻译名噱头的意味更大一些。然后国内有些人不甘寂寞地将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又翻出来,重新编纂了一下,出了一本书也冠以《正能量》之名。再之后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正能量”这三个字在中国大陆开始火起来了。
最近分公司号召大家学习正能量,或多或少也是因为这种趋势。
但是,有些东西被过度消费,就会造成负面的效果。国内的一些人对于这一类的东西乐此不疲,不仅仅是因为其容易接受,也是因为其太容易被接受了。最开始提到的,哪怕是《人性的弱点》也好,《正能量》也罢,甚至是分公司寄过来的那本《正能量:跟消极心态说不》,在中国大陆,都已经被过度地消费了,扭曲了。褪去其华丽的封面,里面的内容无外乎又是心灵鸡汤,炖煮了无数遍的心灵鸡汤罢了。
正常来讲,你看心理学的书,都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的。其实不仅仅是心理学,你接触任何事物,都是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的。我给你讲实变函数、拓扑学、数值分析,你至少要先知道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是怎么一回事。你去别人那里销售保险产品,你不给客户把里面涉及到的所有的条款讲明白,你可是存在销售误导行为要被处罚的。但是,心灵鸡汤,或者类似的这些正能量们,真的是太过于容易被接受了。
当然,说它容易被接受,并不是不好。因为内容只有被接受了,才会有意义。读不懂的东西,死记硬背下来也是不知道其含义的,不能真正运用它的。你看这些“正能量”们,同样可以有收获,因为里面交给了你一些方法来疏导你的心理情绪。确切地说,是引用了一些组织行为学、行为心理学等等的一些理论来方法。这些“正能量”仅仅是告诉你该怎么做,但是关于内源性的深层次的东西却撇开不谈,除了一些“正能量”的写作者们自身压根不知道这些深层次的东西之外,更多的原因是有的时候把话全说出来更加残酷。芥川龙之介曾经说过在古代说一个暴君是暴君是危险的,而在现代说一个奴隶是奴隶更加危险。所以说,仅仅是知道一些表象,无伤大雅,并且还能够通过传递“正能量”而快乐下去,双赢难道不好吗?但是有的时候这些“正能量”们这些内容太容易被接受了,根本没有所谓的深度,只剩下淡而无味的鸡汤。这一类书除了喜欢照搬别人的心理学的例子之外,还喜欢把禅宗的一些东西搬出来,特别是某些喜欢做讲座的。我非常反感这些人,因为他们为了讲故事,为了证明他们书中的观点,有的时候会采用过于极端的方法:不仅抄袭别人的东西不给出处,而且为了作证自己的观点就开始胡编乱造。要知道,有些东西不是你看上一眼就能明白的,就是说有些东西不是仅仅过你的眼就能进你的脑的,你不思考,你就没有阅读,你仅仅是看了而已。所谓的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到后来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再到最后的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不仅仅是你看了这句话发出一声“哦”就完全明白了的。
为什么这么说?为什么说出这种极端的话?
很简单,因为现在的人,基本都不再看书了。
说句实话,大部分人在进入大学之后,已经失掉了其求知欲。剩下的只有通过考试,考取证书。在平安的视频晨会上,经常会有推荐新书的环节,提倡大家两个月阅读一本书。我可以断然地说,除了那些网络小说和杂志之外,何况两个月,绝大部分人在半年之内都不一定会阅读一本书。我现在是保持两周阅读一本书,真正的书,不是网络小说或闲散杂志,这并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情,只不过是一个个人的生活习惯。所以从我个人的角度而言,类似于《正能量》这种书,特别是分公司寄来的那一本,以及其他的心灵鸡汤类的书,除了圈钱之外别无用处。驱动一个人去阅读,去攫取新知识的,是求知欲,而不是为了宣扬什么正能量。求知欲是个人的事情,正如做一个好人也是一个人他自己的事情。分公司要求的是学习“正能量”并且上报读书心得体会,从我个人而言,我真的不能忍着恶心大讲一通赞美的话。
法国剧作家博马舍在《费加罗的婚礼》写过一句非常著名的话:“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世界上仅仅有一个国家是只存在赞美而没有任何批评的:朝鲜。由此大家可以认识到批评和赞美的关系。而我作为一个年轻人,如果不敢或者说无法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真是的想法,那么真的和一块咸鱼没什么区别了。所以,这一次,我决定说真话。
人为地将你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东西带有偏见性的分为正能量和负能量,并且要抵御消极心态:规避自私、逃避、抱怨、沮丧、拖延的负能量,传递正向能量:聚集宽怀、进取、豁达、乐观、愉悦的正能量,这本身就是一种所谓的“负能量”。这句话很好理解,毛姆在《人生的枷锁》一书中曾经提到过:“生活的意义在于它本身,而不是如何描述它。”Things are always what they are,not the way we talk about.人生最大的自知之明,应该是知道自己的无知、缺陷以及愚蠢等等,而不是极力去否定一些事情。这样去抵制负能量——也是一些心灵鸡汤文以及“正能量”们所倡导的——听起来就像是鸵鸟在教育下一代:“看到不好的东西要将头埋进沙子里不要看。”作为成年人,实在是不应该再如此这般。抵制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正确地面对才是正解。鲁迅也在《纪念刘和珍君》提到过:“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而现在的“正能量”们却是告诉大家:惨淡的人生不好,淋漓的鲜血也不好,大家不要看了,把头转过去;或者你的惨淡与淋漓,其实换一种眼光也是非常荡气回肠的嘛!我所要批判的买就是这一类的“正能量”。
我们来看一个故事(以下一大段出处:http://www.douban.com/note/303537157/):
富翁在海滨度假,见到一个垂钓的渔夫。
富翁说,我告诉你如何成为富翁和享受生活的真谛。
渔夫说,洗耳恭听。
富翁说,首先,你需要借钱买条船出海打鱼,赚了钱雇几个帮手增加产量,这样才能增加利润。
那之后呢?渔夫问。
之后你可以买条大船,打更多的鱼,赚更多的钱。
再之后呢?
再买几条船,搞一个捕捞公司,再投资一家水产品加工厂。
然后呢?
然后把公司上市,用圈来的钱再去投资房地产,如此一来,你就会和我一样,成为亿万富翁了。
成为亿万富翁之后呢?渔夫好像对这一结果没有足够的认识。
富翁略加思考说,成为亿万富翁,你就可以像我一样到海滨度假,晒晒太阳,钓钓鱼,享受生活了。
噢,原来如此。渔夫似有所悟,那你不认为,我现在的生活就是你说的那些过程的结果吗?
这个故事曾经在微博、校内、微信朋友圈以及各种励志讲座中频频出现,可以说是“正能量”传播者们以及心灵鸡汤烹调者们津津乐道的典范,他们认为找到了事情的本质:很多时候别人孜孜以求的,正是我们现在拥有的,只是我们自己浑然不觉而已。所以,比起追求我们追求不到的,我们应该更加珍惜我们已经拥有的。
这个道理乍一看好像是那么回事,是正确的。但是事实上,他的结论是好的,但是他的推论是错误的。“正能量”传播者们以及心灵鸡汤烹调者们为了得出他的结论,在刚好写到对他自己有利的位置就马上停笔了,没有再深入下去,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他得出的感悟是站在渔夫这个狭隘的角度来看问题。
如果你跳出作者思考问题的视角,站在亿万富翁的角度来看同一个问题,又是另外一回事。对于富翁来说,他的享受生活并不只是来海边晒太阳,而是他们享受着选择生活的权利:今天他可以来晒太阳,明天他又可以去骑马,后天他还可以去森林里打猎,这些对于渔民、放牧人、猎人看来说都是他们的职业,他们当然觉得不稀奇。但对于富翁来说是新奇的,关键在于,他玩腻了就可以去选择其他,他有这种能力,并且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选择。但是渔人并没有选择生活的权利,渔夫为了生计,只能终日守在沙滩上,每天重复着他的生活,终老至死,这正是他生活的悲剧所在。
这种“正能量”的故事,是在说当面对问题,遭遇负能量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改变自己的心态,这才是正能量的表现。事实上,这根本就不是什么正能量,而是意淫和消极,摆出的是一种“阿Q精神”,采用精神胜利法说服自己和别人。要知道真正积极的人生观是要去直接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实在解决不了再放弃,接受该接受的,而不为之屈服,再考虑别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才是真正的正能量。抵御根本不可能真正的解决问题。更多的一些分析,可以去豆瓣上找一篇叫做《我为什么憎恨心灵鸡汤》的文章来看,虽然这个作者有点偏激了,不过只要是能够分清楚个中言辞,这仍然是一篇不错的文章。
你不需要“正能量”,你需要的是一种自知之明。我们都知道,“正能量”原本是个好东西,但是现在的情况就是已经被过度消费了,就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看这种东西是很好的,特别是对于那种平时没时间读书的人,或多或少都会让你有点感触。但是要知道,这个“正能量”只能算是一个开始,让你了解你自己以及别人的开始,而不是说一个“正能量”就足够了解这个世界了。你需要认清自己的局限性,千万不要将无知当成炫耀的资本。虽然说无知者无畏,但是要知道很多时候这句话都是贬义的。更多的时候,你需要的不是“正能量”,而是去面对这个世界,去面对自己的坦承感。你对自己诚实,就是对别人诚实。What we do for ourselves dies with us.What we do for others and the world remains and is immortal. 这是英国作家Albert Pine说过的一句话,大致可以翻译成“为自己做的都会随着死去而消逝,为他人和世界所做的将会延续而不朽”。如果你知道什么才是真正值得做的,那么就不要别人来指导,来规划你的人生了。所以你需要的并不是外在的这些“正能量”来引导你的生活,而是要充分了解自己。通过了解自己,来了解外在的世界。你需要知道自己的缺陷,但不要因为它们是“负能量”而去抵御它们。因为你开始或抵御、或否定、或忽视一些事情的时候,你就已经失掉了全部的自己。
你不需要“正能量”,你需要的是一颗平和的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些大家都知道的东西,正在被传递“正能量”所取代。我们不能以别人的观点来过自己的生活。禅宗的美妙,就向前面提到的“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都是一种心境平和的表现。唯有保持那颗平和的心,你的认识才会有所发展;而把所有的东西都标上“正能量”和“负能量”的标签的时候,我们的手脚就会被这种单一的认识所桎梏。这个世界并不是简单的二元论,将一切都以“正能量”“负能量”相区分,只会将我们的认识居囿在对立的“好”与“坏”里,这样内心的平静就会被打破。拿《三国演义》里曹操和王朗来说事:曹操患慢性头疼,袁绍命人写信骂曹操,曹操看了信,头疼病好了;王朗遇到诸葛亮,被诸葛亮批评了几句,竟然气死了。你说挨骂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负能量怎么曹操的病好了?正能量怎么王朗被骂死了?要是按照“正能量”“负能量”的分类,都发生在你眼前了,你还怎么抵御?这“能量”的“正”“负”,还不是取决于你自己?你这个人是“正”的,那就是“正能量”,你这个人是“负”的,那就是“负能量”。所以,你根本别去管什么“正能量”“负能量”,你需要的只是保持你自己那颗平和的心,做好你自己。外界的环境再热闹,热闹的也是他们,不是你。人们不需要用“正能量”来充当精神上的鸦片,除非是已经陷入了无尽的绝望。
你不需要“正能量”,你需要的是一束和煦的光。哲学作为一种对大部分人来说过于深奥的学科,可能让很多人望而止步。而文学作品却由于作者个人经历以及写作功底的影响,有的时候读起来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消化。所以“正能量”作为心灵鸡汤新的一种形式,以其通俗易懂的特点开始传播。但是我们要知道,“正能量”并不是这个世界的全部。但丁在《神曲》中吟唱过:“你们并非生来就像禽兽般活着,一无所成,而是要追求知识与德行。”也许大多数人都已经无可避免的成为了普通人,但是还是要记住,在你的心中肯定有某种火焰燃烧着,让你和别人不同。你的生活中总会有那么一束和煦的光,永远在前方等着你。如果你放弃了,那那束光就不再是光,而是一种累赘。人们在海上都是为了追逐远方虚幻的幻象而不断向前,但如果谁认为那幻象就是幻象,那必将葬身于大海之中。很多事情并不是通过语言,通过交流就能够简单的明白的。何为佛祖西来意?不可说,不可闻。而“正能量”却在滔滔不绝地向人们灌输者淡而无味的心灵鸡汤。人类只有抛弃影子才可以飞翔,而在飞翔起来之后你在那些不能够飞翔的人的眼中也将越来越小。在你前方指引的,永远有那么一道和煦的光芒,或许你终生都触碰不到那束光,但这并不能成为你不向前的借口。我是风中的一片叶,我是在飞翔还是在坠落?
阿多尼斯写过一句诗:“即便是太阳自己,也只能照亮接受光明的事物。”正能量?你可以做的更好。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