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纽约看艺术
去纽约看艺术
面对这泱泱大城,不知从何下手时,永远不妨从中央公园出发。穿过四季分明的树林和草地,沿第五大道往上东去,每隔几街,便有一个殿堂级美术馆:82街的大都会美术馆—— 88街的所罗门.古根海姆美术馆—— 86街的新画廊(Neue Gallerie)—— 麦迪逊大道75街的惠特尼美术馆—— 72街的弗里克收藏(Frick Collection)…… 纽约城好比资深收藏家,心胸开阔,精力充沛,孜孜不倦地收藏人类的各种历史。作为号称“大熔炉”和“色拉碗”的移民城市,它早早地避开了自我中心主义和粗暴的单线时间观,从最深处散发出令人惊叹的精神力量。
大都会美术馆实则纽约的灵魂基座。无论这城市以何等虚荣浮华的面目出现,总可以在这片庞大的白色大理石建筑里找回底气与基点。海量收藏(虽不比大英博物馆),美国馆仅占一翼,从中国到日本,从古亚述到古埃及,从非洲到大洋洲,时有前沿当代艺术,应有尽有。只要你愿意,尽可以在此消磨一生。2011年秋季阿拉伯馆的开张,让它对人类“心灵史”的探索又进了一大步。大都会拥有纽约最优秀的艺术导览员,不要小看这些走路颤颤巍巍的老太太,博学到几乎“问不倒”的程度。近来配合视觉展览,大都会花了相当的精力举办音乐会、现场表演、讲座工作坊等,相当不俗。 所罗门.古根海姆美术馆是赖特(Frank Lloyd Wright)的建筑名作,藏现当代艺术,也是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展览平台之一,新展常有惊人之举。古根海姆作为活跃的当代艺术平台,已“连锁”至世界六个城市,从这个平台延伸出去的各类活动常常形成新闻效应。惠特尼美术馆专藏20世纪美国艺术,不见得总能遇到精彩展览,“惠特尼双年展”期间是最佳拜访时间。 新画廊和弗里克收藏馆是两个相对不为人知的“纽约最美小博物馆”,藏有一些连大都会也垂涎的珍品。新画廊仿佛17世纪的欧洲贵族寓所,除德奥系艺术名作,也有盔甲和银器。周围是礼拜六也一丝不苟地梳好头发、穿着呢子外套出门的德语人士,在克里姆提和科柯施卡前如数家珍。它小而傲慢,背包客免进,不准拍照,观众大气也不敢出一声,如此形成了某种在大大咧咧的纽约城里难得一见的“仪式”氛围。弗里克收藏馆则坐落在一栋绝美的19世纪庄园中,原为匹茨堡富商弗里克家族宅邸,华丽奢侈的房间连绵不绝,内里惊见一个巨大的四季常青的室内花园。欧洲油画、瓷器、18世纪法国家具、东方地毯…… 据说主人弗里克亲手将它们一一布置在“家”里,体现着当时美国新兴贵族的精神气质。
向南走出中央公园,仅几街之隔,东有著名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西有新建不久的艺术设计博物馆(MAD)。MoMA是世界最重要的现当代艺术博物馆之一,亦是曼哈顿的“终极目的地”之一,随时前往均不会令人失望。其中四层以常年流动的收藏展为主,顶层是重中之重,每次新展开幕都堪称城中大事。MoMA的活动、电影放映、设计商店,亦非等闲,教育功能健全,甚至已开通了中文语音导览。MAD2008年开张,规模不大,尚在成长期。自上东区91街的库柏-惠伊特国家设计博物馆(Cooper-Hewitt National Design Museum)无限期“关闭装修”后,MAD可能是纽约唯一专攻设计的博物馆。 从中城往下城走,值得关注的艺术馆还有:以呈现“最新”当代艺术为己任的新美术馆(New Museum),日本建筑师妹岛和世设计的叠盒型建筑,一度在城中蔚为话题,但它出品的肤浅铺张的“年轻”展览常被质疑,“时尚”得令人狐疑;鲁宾美术馆(Rubin Museum of Art),号称拥有西方最大的喜马拉雅宗教艺术收藏,虽展览和活动呈现常有媚俗之举,仍不失为观看珍贵唐卡、雕塑、宗教器物的好去处;纽约时尚科技学院博物馆(The Museum at FIT),偶有漂亮的时装展,是时装爱好者在逛完苏荷(Soho)、翠贝卡(TriBeCa)等时髦地带后的专业目的地。
曼哈顿之外,各区均有“镇岛之宝”:布鲁克林美术馆的专业度高,可列入必看名单,布朗克斯区亦有美术馆,皇后区长岛市值得一看的则有MoMA PS1(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场馆之一)、移动影像博物馆(Museum of the Moving Image)、野口勇博物馆等等…… 特别值得推荐一趟“朝圣”之旅:从曼哈顿出发乘一小时火车,沿着哈德逊河两岸美景,去往安静无人的比肯镇,山脚下窝着一个名为迪亚(Dia: Beacon)的艺术中心。这几乎是世界最大的现代艺术空间,占地30万平方英尺,从约瑟夫.博伊斯、安迪.沃霍尔到理查德.塞拉的数十位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艺术大师,以不可能更奢侈的方式,为巨大、空旷、静谧的展厅量身创作。极简主义为主的现代艺术由此得到一座圣殿。
然而,纽约真正的艺术魅力,并非仅限于登堂入室的这一部分。在失去“世界艺术中心”头衔之前,它源源不断地吸引全球最优秀的艺术家“进京赶考”,已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眼下的集中体验地点,莫过于切尔西(Chelsea)。曼哈顿第十大道以西,沿着旧铁路改造的高线公园(High Line),从19街到26街,分布着数百家画廊,平均水准远超世界各地画廊区。其中既有代理一线大师的佩斯(Pace)、高古轩(Gogosian)、大卫. 兹沃纳(David Zwirner) 等顶级画廊,也有厨房(the Kitchen)、雪松湖(Cedar Lake)等实验场馆,还有光圈(Aperture)等出版展览机构,连川久保玲、巴黎世家等时尚大牌也来此据点,向艺术靠拢。此处风景最是缤纷,亦最“即时”,譬如“占领华尔街”运动开始后,两周内即可在切尔西看到艺术界的反应。
切尔西之外,从苏荷到东村,从布鲁克林到皇后区,从独立空间到街头艺术,从商业性质到非营利到没有任何目的的空间……“主流视野”之外的艺术随时随地都在发生。难以计划参观,不可尽数。甚至,常常就在街头撞到,偶尔会有“艳遇”,让人半天回不过神来。这些基数庞大的个体秉承着历史上一些最伟大的艺术前辈的精神,蔑视潮流,自觉抵制正在日益吞噬艺术界的市场、体制和潜规则。这是塑成纽约艺术真身的另一股了不起的能量,真正的“占领MoMA”运动,也是这样发生的。 以上为视觉艺术。
至于表演艺术,可以再回到中央公园。往上西方向横穿公园,便来到世界表演艺术的盛大舞台——林肯表演艺术中心。围绕着喷泉广场,中心内含数个场馆,上演歌剧、音乐会、戏剧、舞蹈等。林肯中心内还有独一无二的艺术影院和包罗万象的纽约表演艺术图书馆, 毗邻茱利亚音乐学院及其演出场馆,这一切综合而成表演艺术大本营,日日饕餮大宴。据说华人导演陈士争早年不惜来当领位员,只为免费看歌剧,日后他长达19个小时的昆曲《牡丹亭》在此上演。当然,林肯中心场馆也对外出租,所以值得关注的一般是其自主策划的节目,尤其是夏季的“林肯中心艺术节”——每年世界最高水准的表演艺术集大成展示。另有刚推出两年的“白光艺术节”(White Light Festival),秋季举行,偏向相对实验性的节目。
如果说林肯中心代表了纽约的主流经典品位,它的平衡势力就是隔河相对的布鲁克林音乐学院(BAM)。已有150历史的BAM拥有歌剧院、电影院和哈唯剧院(Harvey Theater),处处体现着布鲁克林工业区的沧桑、粗砺和前卫。其中哈唯剧院顶楼廉价而巍峨的“流鼻血座位”,是心脏病高血压患者的噩梦,却是广大文艺老中青年的福地。每年秋季举办的“新浪潮艺术节”(Next Wave Festival),会有约翰.马尔科维奇等明星捧场,口味相对前卫和实验性;而从内容策划到组织推广,从艺术家到赞助商,均与林肯中心艺术节针锋相对。两大机构分庭抗礼,奠定了纽约表演艺术界的基本格局。
此外,各种音乐、舞蹈、戏剧表演艺术场馆,在城中星罗棋布;内容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从容纳上千人到巴掌大尺寸的,数不胜数。按类型划分,古典音乐有卡内基音乐厅、哥伦比亚大学米勒剧场(Miller Theater)、交响乐空间(Symphany Space)等;专攻舞蹈的有纽约城市中心(New York City Center)、乔伊斯剧院(Joyce Theater)、加德森教堂(Judson Church)等;爵士乐有著名的Blue Note、Birdland俱乐部等;新音乐有红鱼(Le Possion Rouge)、轮盘赌(Roulette)、Issue Project Room等;戏剧有早已成为旅游项目的百老汇帝国;实验剧场有以辣妈妈(La Mama)、PS122为代表的外百老汇(off-Broadway)和外外百老汇(off-off Broadway);皇后区有巧克力工厂(the Chocolate Factory);趁上火车可以前往特洛伊市的实验媒体与表演艺术中心(EMPAC)…… 但是,能够依托场馆而常年提供信誉保证的地方,几乎没有。在著名的卡内基音乐厅也可能撞上完全没有艺术性可言的商业演出,在东村只有40个座位的前卫音乐家John Zorn掌管的“石头”(Stone),也可能听到超一流的即兴爵士音乐会。因此,值得信赖的组织者(presenter)才是指标。
从组织者角度来看,曼哈顿上东区的公园大道军械库(Park Avenue Armory)是个不小的奇迹。除了出租场地,这五千平米的大厅常年紧闭,但一开门推出自主策划的项目,常常轰动全城。从彼得.格林纳威的艺术装置到康宁汉舞蹈团的告别演出,无一不是超大型、非传统格局,无法在其他任何地方实现。 另有几例:“Performa新视觉行为艺术双年展”是介于视觉与表演艺术之间的平台,每两年举办一次,国际上绝无仅有。它依托艺术史思想资源, 如以“未来主义”或俄罗斯“构成主义”为主题,集合数位策划人、数百位艺术家的创造力,毕两年之攻于一役。秋季的三个礼拜,全城上下几乎全被Performa上百个无法归类的节目塞满。而这些“节目”或“作品”,几乎完全跳脱传统艺术系统和演出系统的框架,时有惊艳之作,堪称神奇。严肃音乐方面,最近新增SONiC音乐节(Sound of the New Century),旨在为40岁以下的作曲家提供演出平台,为新世纪音乐探索方向,新一代作曲家和美国音乐演出团体几乎集体亮相。在一月,百老汇最“寒冷的冬天”,豪华大戏纷纷闭幕,前卫戏剧的春天却会提前到来。APAP和ISPA两大全球表演艺术交易会在纽约举行,若干戏剧节会和音乐节趁此机会扎堆。其中,颇有些年头的Coil戏剧节和Off the Radar戏剧节水准相对上乘;GlobalFest音乐节则提供一天观看十余流行世界音乐团体的机会。说到民族民间音乐,更值得一提的则是纽约的世界音乐协会(World Music Institute),这个已有近四十年历史的平台,每年只举办不多的几场音乐会和舞蹈演出,来的几乎个个是国宝级大师。
在纽约大显神通的组织者,还有各国文化机构。譬如法国人的“跨线艺术节”(Crossing the Line Festival) 和“墙与桥”(Wall and Bridge)活动季,呈现出与美国人截然不同的酷劲又幽默的法兰西气质,常有学者、知识分子、作家,甚至厨师加入艺术阵营。日本协会(Japan Society)相对保守,但偶有经典的歌舞伎、能剧、音乐演出,并可由此通往潜藏在纽约的庞大的日本文艺群体。亚洲协会(Asia Society)历史悠久,为亚洲艺术家提供的博物馆在当代艺术界有相当的声誉,各种讲座、电影、表演艺术活动也常可圈可点。印度传统音乐基地Chhandayan已在纽约驻扎了30年,春天的通宵音乐会堪称与印度之神一年一度的盛会。
去纽约看艺术,堪比一次疯狂的倾城之恋。对方迷人、高贵、慷慨、丰富,对他/她的探索几乎不可穷尽。你们的相处,可以以周、日、小时的频率来计算,也可以以一年、两年……一生来计算。Enjoy!
文/ 亦朋
《新视线》2012.2
贴士:
- 纽约TimeOut (简称TONY)信息最全,但因信息太多,可格外关注“编辑挑选”。更可参考《纽约时报》和《纽约客》的艺术版面,这两家的评论人水准可信度更高。
- 订阅关键“组织者”的电邮、推特等即时通讯。
- 各博物馆的票价大多维持在10-20美金上下,学生老人优惠。大都会采取“建议价”政策,譬如成人建议价为25美金,但如只付5美金亦不成问题,全年会员资格只需70美金,好处是进门不用排队。各家博物馆基本上每周都会设置一个免费时段。
- 各演出场馆各有优惠政策,如学生票、“仓促票”(rush ticket)、会员资格,需要提前做功课。在票卖光的情况下,可以去门口等退票,成功几率相当高。
- 各博物馆的闭馆时间不一,以周一、二居多,出门前一定查看网站。
面对这泱泱大城,不知从何下手时,永远不妨从中央公园出发。穿过四季分明的树林和草地,沿第五大道往上东去,每隔几街,便有一个殿堂级美术馆:82街的大都会美术馆—— 88街的所罗门.古根海姆美术馆—— 86街的新画廊(Neue Gallerie)—— 麦迪逊大道75街的惠特尼美术馆—— 72街的弗里克收藏(Frick Collection)…… 纽约城好比资深收藏家,心胸开阔,精力充沛,孜孜不倦地收藏人类的各种历史。作为号称“大熔炉”和“色拉碗”的移民城市,它早早地避开了自我中心主义和粗暴的单线时间观,从最深处散发出令人惊叹的精神力量。
大都会美术馆实则纽约的灵魂基座。无论这城市以何等虚荣浮华的面目出现,总可以在这片庞大的白色大理石建筑里找回底气与基点。海量收藏(虽不比大英博物馆),美国馆仅占一翼,从中国到日本,从古亚述到古埃及,从非洲到大洋洲,时有前沿当代艺术,应有尽有。只要你愿意,尽可以在此消磨一生。2011年秋季阿拉伯馆的开张,让它对人类“心灵史”的探索又进了一大步。大都会拥有纽约最优秀的艺术导览员,不要小看这些走路颤颤巍巍的老太太,博学到几乎“问不倒”的程度。近来配合视觉展览,大都会花了相当的精力举办音乐会、现场表演、讲座工作坊等,相当不俗。 所罗门.古根海姆美术馆是赖特(Frank Lloyd Wright)的建筑名作,藏现当代艺术,也是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展览平台之一,新展常有惊人之举。古根海姆作为活跃的当代艺术平台,已“连锁”至世界六个城市,从这个平台延伸出去的各类活动常常形成新闻效应。惠特尼美术馆专藏20世纪美国艺术,不见得总能遇到精彩展览,“惠特尼双年展”期间是最佳拜访时间。 新画廊和弗里克收藏馆是两个相对不为人知的“纽约最美小博物馆”,藏有一些连大都会也垂涎的珍品。新画廊仿佛17世纪的欧洲贵族寓所,除德奥系艺术名作,也有盔甲和银器。周围是礼拜六也一丝不苟地梳好头发、穿着呢子外套出门的德语人士,在克里姆提和科柯施卡前如数家珍。它小而傲慢,背包客免进,不准拍照,观众大气也不敢出一声,如此形成了某种在大大咧咧的纽约城里难得一见的“仪式”氛围。弗里克收藏馆则坐落在一栋绝美的19世纪庄园中,原为匹茨堡富商弗里克家族宅邸,华丽奢侈的房间连绵不绝,内里惊见一个巨大的四季常青的室内花园。欧洲油画、瓷器、18世纪法国家具、东方地毯…… 据说主人弗里克亲手将它们一一布置在“家”里,体现着当时美国新兴贵族的精神气质。
向南走出中央公园,仅几街之隔,东有著名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西有新建不久的艺术设计博物馆(MAD)。MoMA是世界最重要的现当代艺术博物馆之一,亦是曼哈顿的“终极目的地”之一,随时前往均不会令人失望。其中四层以常年流动的收藏展为主,顶层是重中之重,每次新展开幕都堪称城中大事。MoMA的活动、电影放映、设计商店,亦非等闲,教育功能健全,甚至已开通了中文语音导览。MAD2008年开张,规模不大,尚在成长期。自上东区91街的库柏-惠伊特国家设计博物馆(Cooper-Hewitt National Design Museum)无限期“关闭装修”后,MAD可能是纽约唯一专攻设计的博物馆。 从中城往下城走,值得关注的艺术馆还有:以呈现“最新”当代艺术为己任的新美术馆(New Museum),日本建筑师妹岛和世设计的叠盒型建筑,一度在城中蔚为话题,但它出品的肤浅铺张的“年轻”展览常被质疑,“时尚”得令人狐疑;鲁宾美术馆(Rubin Museum of Art),号称拥有西方最大的喜马拉雅宗教艺术收藏,虽展览和活动呈现常有媚俗之举,仍不失为观看珍贵唐卡、雕塑、宗教器物的好去处;纽约时尚科技学院博物馆(The Museum at FIT),偶有漂亮的时装展,是时装爱好者在逛完苏荷(Soho)、翠贝卡(TriBeCa)等时髦地带后的专业目的地。
曼哈顿之外,各区均有“镇岛之宝”:布鲁克林美术馆的专业度高,可列入必看名单,布朗克斯区亦有美术馆,皇后区长岛市值得一看的则有MoMA PS1(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场馆之一)、移动影像博物馆(Museum of the Moving Image)、野口勇博物馆等等…… 特别值得推荐一趟“朝圣”之旅:从曼哈顿出发乘一小时火车,沿着哈德逊河两岸美景,去往安静无人的比肯镇,山脚下窝着一个名为迪亚(Dia: Beacon)的艺术中心。这几乎是世界最大的现代艺术空间,占地30万平方英尺,从约瑟夫.博伊斯、安迪.沃霍尔到理查德.塞拉的数十位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艺术大师,以不可能更奢侈的方式,为巨大、空旷、静谧的展厅量身创作。极简主义为主的现代艺术由此得到一座圣殿。
然而,纽约真正的艺术魅力,并非仅限于登堂入室的这一部分。在失去“世界艺术中心”头衔之前,它源源不断地吸引全球最优秀的艺术家“进京赶考”,已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眼下的集中体验地点,莫过于切尔西(Chelsea)。曼哈顿第十大道以西,沿着旧铁路改造的高线公园(High Line),从19街到26街,分布着数百家画廊,平均水准远超世界各地画廊区。其中既有代理一线大师的佩斯(Pace)、高古轩(Gogosian)、大卫. 兹沃纳(David Zwirner) 等顶级画廊,也有厨房(the Kitchen)、雪松湖(Cedar Lake)等实验场馆,还有光圈(Aperture)等出版展览机构,连川久保玲、巴黎世家等时尚大牌也来此据点,向艺术靠拢。此处风景最是缤纷,亦最“即时”,譬如“占领华尔街”运动开始后,两周内即可在切尔西看到艺术界的反应。
切尔西之外,从苏荷到东村,从布鲁克林到皇后区,从独立空间到街头艺术,从商业性质到非营利到没有任何目的的空间……“主流视野”之外的艺术随时随地都在发生。难以计划参观,不可尽数。甚至,常常就在街头撞到,偶尔会有“艳遇”,让人半天回不过神来。这些基数庞大的个体秉承着历史上一些最伟大的艺术前辈的精神,蔑视潮流,自觉抵制正在日益吞噬艺术界的市场、体制和潜规则。这是塑成纽约艺术真身的另一股了不起的能量,真正的“占领MoMA”运动,也是这样发生的。 以上为视觉艺术。
至于表演艺术,可以再回到中央公园。往上西方向横穿公园,便来到世界表演艺术的盛大舞台——林肯表演艺术中心。围绕着喷泉广场,中心内含数个场馆,上演歌剧、音乐会、戏剧、舞蹈等。林肯中心内还有独一无二的艺术影院和包罗万象的纽约表演艺术图书馆, 毗邻茱利亚音乐学院及其演出场馆,这一切综合而成表演艺术大本营,日日饕餮大宴。据说华人导演陈士争早年不惜来当领位员,只为免费看歌剧,日后他长达19个小时的昆曲《牡丹亭》在此上演。当然,林肯中心场馆也对外出租,所以值得关注的一般是其自主策划的节目,尤其是夏季的“林肯中心艺术节”——每年世界最高水准的表演艺术集大成展示。另有刚推出两年的“白光艺术节”(White Light Festival),秋季举行,偏向相对实验性的节目。
如果说林肯中心代表了纽约的主流经典品位,它的平衡势力就是隔河相对的布鲁克林音乐学院(BAM)。已有150历史的BAM拥有歌剧院、电影院和哈唯剧院(Harvey Theater),处处体现着布鲁克林工业区的沧桑、粗砺和前卫。其中哈唯剧院顶楼廉价而巍峨的“流鼻血座位”,是心脏病高血压患者的噩梦,却是广大文艺老中青年的福地。每年秋季举办的“新浪潮艺术节”(Next Wave Festival),会有约翰.马尔科维奇等明星捧场,口味相对前卫和实验性;而从内容策划到组织推广,从艺术家到赞助商,均与林肯中心艺术节针锋相对。两大机构分庭抗礼,奠定了纽约表演艺术界的基本格局。
此外,各种音乐、舞蹈、戏剧表演艺术场馆,在城中星罗棋布;内容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从容纳上千人到巴掌大尺寸的,数不胜数。按类型划分,古典音乐有卡内基音乐厅、哥伦比亚大学米勒剧场(Miller Theater)、交响乐空间(Symphany Space)等;专攻舞蹈的有纽约城市中心(New York City Center)、乔伊斯剧院(Joyce Theater)、加德森教堂(Judson Church)等;爵士乐有著名的Blue Note、Birdland俱乐部等;新音乐有红鱼(Le Possion Rouge)、轮盘赌(Roulette)、Issue Project Room等;戏剧有早已成为旅游项目的百老汇帝国;实验剧场有以辣妈妈(La Mama)、PS122为代表的外百老汇(off-Broadway)和外外百老汇(off-off Broadway);皇后区有巧克力工厂(the Chocolate Factory);趁上火车可以前往特洛伊市的实验媒体与表演艺术中心(EMPAC)…… 但是,能够依托场馆而常年提供信誉保证的地方,几乎没有。在著名的卡内基音乐厅也可能撞上完全没有艺术性可言的商业演出,在东村只有40个座位的前卫音乐家John Zorn掌管的“石头”(Stone),也可能听到超一流的即兴爵士音乐会。因此,值得信赖的组织者(presenter)才是指标。
从组织者角度来看,曼哈顿上东区的公园大道军械库(Park Avenue Armory)是个不小的奇迹。除了出租场地,这五千平米的大厅常年紧闭,但一开门推出自主策划的项目,常常轰动全城。从彼得.格林纳威的艺术装置到康宁汉舞蹈团的告别演出,无一不是超大型、非传统格局,无法在其他任何地方实现。 另有几例:“Performa新视觉行为艺术双年展”是介于视觉与表演艺术之间的平台,每两年举办一次,国际上绝无仅有。它依托艺术史思想资源, 如以“未来主义”或俄罗斯“构成主义”为主题,集合数位策划人、数百位艺术家的创造力,毕两年之攻于一役。秋季的三个礼拜,全城上下几乎全被Performa上百个无法归类的节目塞满。而这些“节目”或“作品”,几乎完全跳脱传统艺术系统和演出系统的框架,时有惊艳之作,堪称神奇。严肃音乐方面,最近新增SONiC音乐节(Sound of the New Century),旨在为40岁以下的作曲家提供演出平台,为新世纪音乐探索方向,新一代作曲家和美国音乐演出团体几乎集体亮相。在一月,百老汇最“寒冷的冬天”,豪华大戏纷纷闭幕,前卫戏剧的春天却会提前到来。APAP和ISPA两大全球表演艺术交易会在纽约举行,若干戏剧节会和音乐节趁此机会扎堆。其中,颇有些年头的Coil戏剧节和Off the Radar戏剧节水准相对上乘;GlobalFest音乐节则提供一天观看十余流行世界音乐团体的机会。说到民族民间音乐,更值得一提的则是纽约的世界音乐协会(World Music Institute),这个已有近四十年历史的平台,每年只举办不多的几场音乐会和舞蹈演出,来的几乎个个是国宝级大师。
在纽约大显神通的组织者,还有各国文化机构。譬如法国人的“跨线艺术节”(Crossing the Line Festival) 和“墙与桥”(Wall and Bridge)活动季,呈现出与美国人截然不同的酷劲又幽默的法兰西气质,常有学者、知识分子、作家,甚至厨师加入艺术阵营。日本协会(Japan Society)相对保守,但偶有经典的歌舞伎、能剧、音乐演出,并可由此通往潜藏在纽约的庞大的日本文艺群体。亚洲协会(Asia Society)历史悠久,为亚洲艺术家提供的博物馆在当代艺术界有相当的声誉,各种讲座、电影、表演艺术活动也常可圈可点。印度传统音乐基地Chhandayan已在纽约驻扎了30年,春天的通宵音乐会堪称与印度之神一年一度的盛会。
去纽约看艺术,堪比一次疯狂的倾城之恋。对方迷人、高贵、慷慨、丰富,对他/她的探索几乎不可穷尽。你们的相处,可以以周、日、小时的频率来计算,也可以以一年、两年……一生来计算。Enjoy!
文/ 亦朋
《新视线》2012.2
贴士:
- 纽约TimeOut (简称TONY)信息最全,但因信息太多,可格外关注“编辑挑选”。更可参考《纽约时报》和《纽约客》的艺术版面,这两家的评论人水准可信度更高。
- 订阅关键“组织者”的电邮、推特等即时通讯。
- 各博物馆的票价大多维持在10-20美金上下,学生老人优惠。大都会采取“建议价”政策,譬如成人建议价为25美金,但如只付5美金亦不成问题,全年会员资格只需70美金,好处是进门不用排队。各家博物馆基本上每周都会设置一个免费时段。
- 各演出场馆各有优惠政策,如学生票、“仓促票”(rush ticket)、会员资格,需要提前做功课。在票卖光的情况下,可以去门口等退票,成功几率相当高。
- 各博物馆的闭馆时间不一,以周一、二居多,出门前一定查看网站。
-
豆友205416986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07 15:50:10
-
艺海小陀螺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9-03 10:49:05
-
存在主义者WY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4 12:25:28
-
小院子弟高老师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0 13:56:19
-
leapbamboo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02 20:53:45
-
fake6 赞了这篇日记 2016-12-12 19:25:08
-
暗水微风 赞了这篇日记 2014-11-13 12:24:46
-
Sico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2-24 02:22:27
-
MRWA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3-11-27 12: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