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烧了圆明园?
ZT
是谁烧了圆明园?这个话题似乎没有重提的必要,因为我们的历史课本写的清清楚楚: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不过,历史真相并非如此简单,根据现存的一些史料,参与那次浩劫的,除了罪魁祸首英法联军外,我们民族中的败类也充当了不光彩的角色。
王门运(1832-1916)的《圆明园词》说:“敌兵未至雍门荻,牧童已见骊山火。”其自注曰:“夷人入京,至园宫,见陈设巨丽,相戒弗入,云恐以失物索偿也。及夷人出,而贵族穷者倡率奸民,假夷为名,遂先纵火,夷人还而大掠矣。”王当时在权臣产部尚书肃顺的幕府中干事,据他所见所闻,认为当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最先进入圆明园盗掠的,不是英法联军,而是当地土著,是海淀附近的满汉穷人。
《花随人圣庵摭册一书的作者黄浚(1890--1937)也提到这段疑案,对此,黄浚评曰:“圆明园—役,其始联军仅焚园外官吏房,或为军事上必要之举动。而许多旗人土匪,即乘机劫掠,于是联军旋亦入园。”据英法联军将士的回忆录,他们是10月6曰追赶满兵,进入圆明园的。当日,为了战事,在圆明园外围烧了几间房子。来自乡下的英法兵土,住在宫殿里,眼界大开,垂涎三尺,已经在议论盗掠珍宝。但据说第一天还好,只有几个法国士兵拿了几件小东西,权作纪念,没有动手。第二天,10月7日,海淀的中国人下手了,他们不敢抢外国大兵占据的宫殿,就抢那些无人看管的佣人、管家和太监的住房。
圆明园被劫掠,英法联军固是罪魁祸首,但“奸民”罪责难逃。等到英法联军正式开抢以后,北京的暴民们便开始了更大规模的抢劫。据说,河里、沟里都是坛坛罐罐,是搬不动扔下的。此后的时间里,圆明园里,无有宁日。北京的老百姓,每逢动乱,或平时官兵有所疏忽,就拖着板车奔海淀。从楠木、金砖,到石块、瓦片,皇上的东西,什么都往家里搬。运气好的,在废墟里还能找到拼得起采的瓷器、玉器。
因此,外界看来,是中国人先抢烧的圆明园。英法联军当然不是善类,他们早已在园内有组织有纪律地分赃、搬运、拍卖圆明园财物。等到英国公使额尔金为报复清政府杀害人质而决定火烧圆明园时,悲剧早就预定了。
或许,许多善良的国人会怀疑以上记载的真实性,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攻占巴格达后的情景却是有目共睹的。伊拉克博物馆被洗劫一空,电视画面上一些伊拉克人肩扛手拿往家抢东西,连中国驻伊使馆也未能幸免。中国历史常说的“趁火打劫”一词,我想打劫的不仅仅是外来的侵略者,恐怕还有的是“自己人”吧?秦末项羽大烧咸阳,放火的是楚兵,抢劫者中想必夹有大量当地人,不然为什么史载大火“三月不灭”。明末“闯王”李自成进北京,也是北京城里的当地人先抢了起来,一发而不可收。辛亥革命期间,在北京、南京、武汉也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有人想趁乱抢掠,但是因为有一批商人、政客、士绅出面维持,不准掳掠,才是历来的改朝换代中情况较好的一次。
国内外,历史上,一次次出现的“趁火打劫”现象足以表明,这不是某一个国家人民文化素质高低的问题,也不是某一个民族性格缺陷的问题,而是一个体制问题。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不鼓励人民有自己独立的财产、事业、信仰和追求,不能享有参与治理国家的权利,没有公民的意识,他们就不会认为自己是国家的主人,就会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一旦有机会打劫就会一哄而起,成为暴民。
1.火劫
众所周知圆明园的首次大规模的破坏是1860年,为英法联军所烧。但焚烧以后,许多建筑还算完整。1870年有一位德国人拍下了西洋楼景区12幅照片显示“虽惨遭破坏,依然楚楚动人”,1895年康有为游圆明园时,看到“虽蔓草断砾,荒凉满目,而福山寿海,尚有无数亭殿,有白头官监守之,竟日仅能游其一角。”需记住,参与抢劫的有不少中国人,而且带领英法联军抢劫圆明园,并出主意怂恿额尔金烧园之人,即为龚自珍的孙子龚孝拱。后来移居上海,用从园中取来的财物嫖妓,得梅毒而死。
2.土劫
后来,洋人退出,管园的太监和兵丁与窃贼展开了持续40年,没完没了的“游击战”,值钱物品被偷光后,人们又将希望寄托在散落、埋没于土中的细碎宝物上,时有谚曰“筛土、筛土、一辈子不受苦”,但这些除西洋楼的铜管被偷外,基本上未伤及建筑,并且尚留林泉山石之概貌。园内珍贵花木仍在,假山园林仍在,山形水系仍在,园墙仍在。仍为皇家禁园。
3.木劫
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清政府对圆明园失去控制,趁火打劫的人们把园内建筑、木桥的柱子锯断,用大绳拉倒,园内大小树木也滥伐殆尽。大料做为木材,小料烧成木炭。当时清河镇上木材堆积如山,园内碳厂林立。经过此劫的圆明园,满园古木杂树荡然无存,但仍有山石湖泉,大水法、远赢观、西洋楼等也还在。
4.石劫
辛亥革命并没有给圆明园带来好运,民国初期走马灯一样更迭的军阀,都把圆明园作为取之不尽的建筑材料场,圆明园中凡能做建筑材料的东西全部被搜罗净尽,每天几百车往外拉,断断续续拉了20多年!1929年,张学良为其父建陵园,所用的石料不少就出自圆明园。经过此劫,大水法、远赢观、西洋楼等残存建筑全成过眼烟云。
5.最后的毁灭
1940年,日本占领时期,北京粮食紧张,于是鼓励开荒。农户陆续入园平山填湖,开田种稻,圆明园的湖山之胜遂荡然无存。
注:真假对错自己判定转载文献仅贡参考
是谁烧了圆明园?这个话题似乎没有重提的必要,因为我们的历史课本写的清清楚楚: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不过,历史真相并非如此简单,根据现存的一些史料,参与那次浩劫的,除了罪魁祸首英法联军外,我们民族中的败类也充当了不光彩的角色。
王门运(1832-1916)的《圆明园词》说:“敌兵未至雍门荻,牧童已见骊山火。”其自注曰:“夷人入京,至园宫,见陈设巨丽,相戒弗入,云恐以失物索偿也。及夷人出,而贵族穷者倡率奸民,假夷为名,遂先纵火,夷人还而大掠矣。”王当时在权臣产部尚书肃顺的幕府中干事,据他所见所闻,认为当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最先进入圆明园盗掠的,不是英法联军,而是当地土著,是海淀附近的满汉穷人。
《花随人圣庵摭册一书的作者黄浚(1890--1937)也提到这段疑案,对此,黄浚评曰:“圆明园—役,其始联军仅焚园外官吏房,或为军事上必要之举动。而许多旗人土匪,即乘机劫掠,于是联军旋亦入园。”据英法联军将士的回忆录,他们是10月6曰追赶满兵,进入圆明园的。当日,为了战事,在圆明园外围烧了几间房子。来自乡下的英法兵土,住在宫殿里,眼界大开,垂涎三尺,已经在议论盗掠珍宝。但据说第一天还好,只有几个法国士兵拿了几件小东西,权作纪念,没有动手。第二天,10月7日,海淀的中国人下手了,他们不敢抢外国大兵占据的宫殿,就抢那些无人看管的佣人、管家和太监的住房。
圆明园被劫掠,英法联军固是罪魁祸首,但“奸民”罪责难逃。等到英法联军正式开抢以后,北京的暴民们便开始了更大规模的抢劫。据说,河里、沟里都是坛坛罐罐,是搬不动扔下的。此后的时间里,圆明园里,无有宁日。北京的老百姓,每逢动乱,或平时官兵有所疏忽,就拖着板车奔海淀。从楠木、金砖,到石块、瓦片,皇上的东西,什么都往家里搬。运气好的,在废墟里还能找到拼得起采的瓷器、玉器。
因此,外界看来,是中国人先抢烧的圆明园。英法联军当然不是善类,他们早已在园内有组织有纪律地分赃、搬运、拍卖圆明园财物。等到英国公使额尔金为报复清政府杀害人质而决定火烧圆明园时,悲剧早就预定了。
或许,许多善良的国人会怀疑以上记载的真实性,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攻占巴格达后的情景却是有目共睹的。伊拉克博物馆被洗劫一空,电视画面上一些伊拉克人肩扛手拿往家抢东西,连中国驻伊使馆也未能幸免。中国历史常说的“趁火打劫”一词,我想打劫的不仅仅是外来的侵略者,恐怕还有的是“自己人”吧?秦末项羽大烧咸阳,放火的是楚兵,抢劫者中想必夹有大量当地人,不然为什么史载大火“三月不灭”。明末“闯王”李自成进北京,也是北京城里的当地人先抢了起来,一发而不可收。辛亥革命期间,在北京、南京、武汉也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有人想趁乱抢掠,但是因为有一批商人、政客、士绅出面维持,不准掳掠,才是历来的改朝换代中情况较好的一次。
国内外,历史上,一次次出现的“趁火打劫”现象足以表明,这不是某一个国家人民文化素质高低的问题,也不是某一个民族性格缺陷的问题,而是一个体制问题。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不鼓励人民有自己独立的财产、事业、信仰和追求,不能享有参与治理国家的权利,没有公民的意识,他们就不会认为自己是国家的主人,就会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一旦有机会打劫就会一哄而起,成为暴民。
1.火劫
众所周知圆明园的首次大规模的破坏是1860年,为英法联军所烧。但焚烧以后,许多建筑还算完整。1870年有一位德国人拍下了西洋楼景区12幅照片显示“虽惨遭破坏,依然楚楚动人”,1895年康有为游圆明园时,看到“虽蔓草断砾,荒凉满目,而福山寿海,尚有无数亭殿,有白头官监守之,竟日仅能游其一角。”需记住,参与抢劫的有不少中国人,而且带领英法联军抢劫圆明园,并出主意怂恿额尔金烧园之人,即为龚自珍的孙子龚孝拱。后来移居上海,用从园中取来的财物嫖妓,得梅毒而死。
2.土劫
后来,洋人退出,管园的太监和兵丁与窃贼展开了持续40年,没完没了的“游击战”,值钱物品被偷光后,人们又将希望寄托在散落、埋没于土中的细碎宝物上,时有谚曰“筛土、筛土、一辈子不受苦”,但这些除西洋楼的铜管被偷外,基本上未伤及建筑,并且尚留林泉山石之概貌。园内珍贵花木仍在,假山园林仍在,山形水系仍在,园墙仍在。仍为皇家禁园。
3.木劫
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清政府对圆明园失去控制,趁火打劫的人们把园内建筑、木桥的柱子锯断,用大绳拉倒,园内大小树木也滥伐殆尽。大料做为木材,小料烧成木炭。当时清河镇上木材堆积如山,园内碳厂林立。经过此劫的圆明园,满园古木杂树荡然无存,但仍有山石湖泉,大水法、远赢观、西洋楼等也还在。
4.石劫
辛亥革命并没有给圆明园带来好运,民国初期走马灯一样更迭的军阀,都把圆明园作为取之不尽的建筑材料场,圆明园中凡能做建筑材料的东西全部被搜罗净尽,每天几百车往外拉,断断续续拉了20多年!1929年,张学良为其父建陵园,所用的石料不少就出自圆明园。经过此劫,大水法、远赢观、西洋楼等残存建筑全成过眼烟云。
5.最后的毁灭
1940年,日本占领时期,北京粮食紧张,于是鼓励开荒。农户陆续入园平山填湖,开田种稻,圆明园的湖山之胜遂荡然无存。
注:真假对错自己判定转载文献仅贡参考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