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流动的沙子
有一天有一个朋友要过生日了,于是写下了刚好的这一页纸。——题记
其实一直都很喜欢一个小玩意儿,就是沙漏,那种西方来的计时器,时间在沙漏中就是那些落下的沙子。我总觉得沙漏和巫师巫术、炼金术士、水晶球、占星术,那些神秘劲儿十足的东西有关,也许是某些类型的电影看多了。以前也听说过一部叫沙漏的青春小说,是讲少女情怀的,总共三部,我也许曾经看过一些或看完过,但是确实忘记了书里写的情节。我想沙漏或许并不属于中国,可能是西来的物件,应该是由传教士带来的,后来,他们带来更新奇的物件——钟表。
其实钟表是很值得玩味的物件,以前的绅士,特别是特别讲究绅士风度的英国人,是必须有钟表傍身的,钟表是一种身份的象征,瑞士则成了著名钟表王国。这种习惯很流行,从欧洲一直传到中国,所以,晚清以来,特别是有留学背景的知识分子都随身戴有钟表。想想那个时候一些地方还在算着子丑寅卯,一些所谓开化的大城市里面则已经将当年只是皇宫中用来玩赏的精美钟表作为了个人身份乃至一个企业、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社会地位的证明。
当然,最让人叹息的大型时钟,我想可能圆明园的海晏堂算一个,那十二个生肖首至今尚未收齐,即使收齐,也绝不复当年的盛况,现在大家关注的更多的是每一个生肖兽能够拍出多少钱。海晏堂不仅仅是一架大型时钟,时间在这里被雕琢成一种艺术,已经失落的艺术。
每每看到那些有些年代的影片,总会有一个画面,某个穿着或者西装、或者长衫、或者中山装的历史人物,从兜中掏出一枚怀表。那个人或许是福尔摩斯,或许是胡塞尔,或许是詹天佑。怀表是大钟的缩小版,是腕表的前身,看到怀表,总是想到泛黄的过去,总带着一层回忆的色彩。
人家都喜欢这么说,有点年代了。某个人翻到一本埋没了许久的线装书,拿出来,对着阳光一吹,一层厚厚的灰。
谈论时间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因为我们都沉没在时间之中,他穿着隐身衣,他任意游走,他悄无声息,但是我们用我们的方式记录时间。
从前是日出日落,后来是子丑寅卯,现在是时刻分秒,那一连串数字周而复始的变换给人一种安全感,但是也没有停顿地提醒着我们,你永远追不上时间,你永远被时间抛在身后。
我对时间并不了解,我也没有办法完全理解他的抽象概念,我只能看着钟表的分针和秒针,听着那滴答滴答的声音,在心中从一默念到六十,感受他的存在。
每个人都有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时间,我只愿此一只廉价而且一点也不名贵一点也不高端大气一点也不上档次的低级怀表能够让你的时间摆脱流沙,闪耀光芒,与你共勉。
其实一直都很喜欢一个小玩意儿,就是沙漏,那种西方来的计时器,时间在沙漏中就是那些落下的沙子。我总觉得沙漏和巫师巫术、炼金术士、水晶球、占星术,那些神秘劲儿十足的东西有关,也许是某些类型的电影看多了。以前也听说过一部叫沙漏的青春小说,是讲少女情怀的,总共三部,我也许曾经看过一些或看完过,但是确实忘记了书里写的情节。我想沙漏或许并不属于中国,可能是西来的物件,应该是由传教士带来的,后来,他们带来更新奇的物件——钟表。
其实钟表是很值得玩味的物件,以前的绅士,特别是特别讲究绅士风度的英国人,是必须有钟表傍身的,钟表是一种身份的象征,瑞士则成了著名钟表王国。这种习惯很流行,从欧洲一直传到中国,所以,晚清以来,特别是有留学背景的知识分子都随身戴有钟表。想想那个时候一些地方还在算着子丑寅卯,一些所谓开化的大城市里面则已经将当年只是皇宫中用来玩赏的精美钟表作为了个人身份乃至一个企业、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社会地位的证明。
当然,最让人叹息的大型时钟,我想可能圆明园的海晏堂算一个,那十二个生肖首至今尚未收齐,即使收齐,也绝不复当年的盛况,现在大家关注的更多的是每一个生肖兽能够拍出多少钱。海晏堂不仅仅是一架大型时钟,时间在这里被雕琢成一种艺术,已经失落的艺术。
每每看到那些有些年代的影片,总会有一个画面,某个穿着或者西装、或者长衫、或者中山装的历史人物,从兜中掏出一枚怀表。那个人或许是福尔摩斯,或许是胡塞尔,或许是詹天佑。怀表是大钟的缩小版,是腕表的前身,看到怀表,总是想到泛黄的过去,总带着一层回忆的色彩。
人家都喜欢这么说,有点年代了。某个人翻到一本埋没了许久的线装书,拿出来,对着阳光一吹,一层厚厚的灰。
谈论时间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因为我们都沉没在时间之中,他穿着隐身衣,他任意游走,他悄无声息,但是我们用我们的方式记录时间。
从前是日出日落,后来是子丑寅卯,现在是时刻分秒,那一连串数字周而复始的变换给人一种安全感,但是也没有停顿地提醒着我们,你永远追不上时间,你永远被时间抛在身后。
我对时间并不了解,我也没有办法完全理解他的抽象概念,我只能看着钟表的分针和秒针,听着那滴答滴答的声音,在心中从一默念到六十,感受他的存在。
每个人都有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时间,我只愿此一只廉价而且一点也不名贵一点也不高端大气一点也不上档次的低级怀表能够让你的时间摆脱流沙,闪耀光芒,与你共勉。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