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婚
文/张楼楼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边很多事情都在时刻提醒你“长大”这件事,确切来说,是“变老”。
朋友圈和空间里的朋友状态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晒自己——晒恩爱——晒婚纱照——晒宝宝照——晒全家婚后生活照。当然,某些人一直都停留在第一个阶段(苦逼)。
朝着奔三的方向走,疲于应对的除了忙碌的工作、迷茫的生活,应该还有每每“黄道吉日”准点必达的“红色炸弹”。在这个特别的日子,不论对方是你的好朋友还是泛泛之交,都会特别友好的想起你,人缘好的,有时候一天要赶好几个场子。
有的人从第一次当伴郎伴娘的好奇激动和兴奋,到第二次的淡定从容和平静,再到第三次明明是喜事却从中体会到了沮丧和失落的感觉。各中原因,我想你明白。
人是群居动物,容易被环境和周遭的人群影响,又都是在互相的效仿和追求趋同中生活。所以如果你至今还是单身的话,以上这些人事物的发生,会让人觉得这一阶段的你跟别人“不一样”。这种不一样,会让人产生焦虑感。
最为焦虑的,首当其冲不是你,而是你的父母。
焦虑的原因,来自于我们从小就有的一个强劲对手,叫“隔壁家的孩子”。这个孩子因为父母的在意和对比而存在于你的生活里的,父母的情绪受隔壁家孩子影响,标准因隔壁家孩子来评判。
人生了孩子之后容易把焦点和话题围绕在孩子身上,这点在女性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看看你的那些女同学生了孩子后整天在朋友圈发什么就知道了),这也证明了为什么在催婚这件事上往往母亲比父亲表现的更为强烈。因为自从他们为人父母之后,现实生活圈子里聊的无非也都是孩子的事情,“你孩子上的什么学校、学习成绩怎么样、考上了什么大学、做什么工作、一个月赚多少钱、谈了什么对象、条件怎么样结婚没……”。
正因为人是群居动物、互相效仿、追求趋同,所以别人家孩子考了100分的时候你没有,就是不用功的;别人家孩子工作的时候你没有在工作,就是不务正业的;别人家孩子结婚生孩子的时候你却还没结婚生子或者竟然无耻到连对象都没有,这是“不合理”的,严重一点说就是“不孝”。你让父母情何以堪?
首先父母在朋友间的闲聊中也许失去了谈资;其次他们眼睁睁的看着同事朋友的儿女一个个都结婚生子,这种现实情况会迫使他们感到异常焦急。从家人催婚的程度和频率上可以发现:越是农村的、家族庞大的、亲戚多的,催的越厉害,这足以见得家人催婚的程度和他们的圈子以及思想觉悟程度是有紧密联系的。
其实想想,催你结婚的人好像也只是希望你尽快的结婚生子,完成这个阶段“应该”完成的“任务”,保持和多数隔壁家孩子的“一致”,至于后续的事情(快乐幸福与否),就与他们无关或者稍后再说了(不绝对)。
想想挺可悲的,从小到大,父母评判你的标准都在一个跟他们没什么关系的孩子身上,而不是觉得你只要一天比一天进步和优秀就好。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长大后的你评判标准也定在了一个和自己没什么关系的“别人”身上,而不是关注自己是否幸福和真正的快乐。
人的一生都要为别人而活吗?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边很多事情都在时刻提醒你“长大”这件事,确切来说,是“变老”。
朋友圈和空间里的朋友状态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晒自己——晒恩爱——晒婚纱照——晒宝宝照——晒全家婚后生活照。当然,某些人一直都停留在第一个阶段(苦逼)。
朝着奔三的方向走,疲于应对的除了忙碌的工作、迷茫的生活,应该还有每每“黄道吉日”准点必达的“红色炸弹”。在这个特别的日子,不论对方是你的好朋友还是泛泛之交,都会特别友好的想起你,人缘好的,有时候一天要赶好几个场子。
有的人从第一次当伴郎伴娘的好奇激动和兴奋,到第二次的淡定从容和平静,再到第三次明明是喜事却从中体会到了沮丧和失落的感觉。各中原因,我想你明白。
人是群居动物,容易被环境和周遭的人群影响,又都是在互相的效仿和追求趋同中生活。所以如果你至今还是单身的话,以上这些人事物的发生,会让人觉得这一阶段的你跟别人“不一样”。这种不一样,会让人产生焦虑感。
最为焦虑的,首当其冲不是你,而是你的父母。
焦虑的原因,来自于我们从小就有的一个强劲对手,叫“隔壁家的孩子”。这个孩子因为父母的在意和对比而存在于你的生活里的,父母的情绪受隔壁家孩子影响,标准因隔壁家孩子来评判。
人生了孩子之后容易把焦点和话题围绕在孩子身上,这点在女性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看看你的那些女同学生了孩子后整天在朋友圈发什么就知道了),这也证明了为什么在催婚这件事上往往母亲比父亲表现的更为强烈。因为自从他们为人父母之后,现实生活圈子里聊的无非也都是孩子的事情,“你孩子上的什么学校、学习成绩怎么样、考上了什么大学、做什么工作、一个月赚多少钱、谈了什么对象、条件怎么样结婚没……”。
正因为人是群居动物、互相效仿、追求趋同,所以别人家孩子考了100分的时候你没有,就是不用功的;别人家孩子工作的时候你没有在工作,就是不务正业的;别人家孩子结婚生孩子的时候你却还没结婚生子或者竟然无耻到连对象都没有,这是“不合理”的,严重一点说就是“不孝”。你让父母情何以堪?
首先父母在朋友间的闲聊中也许失去了谈资;其次他们眼睁睁的看着同事朋友的儿女一个个都结婚生子,这种现实情况会迫使他们感到异常焦急。从家人催婚的程度和频率上可以发现:越是农村的、家族庞大的、亲戚多的,催的越厉害,这足以见得家人催婚的程度和他们的圈子以及思想觉悟程度是有紧密联系的。
其实想想,催你结婚的人好像也只是希望你尽快的结婚生子,完成这个阶段“应该”完成的“任务”,保持和多数隔壁家孩子的“一致”,至于后续的事情(快乐幸福与否),就与他们无关或者稍后再说了(不绝对)。
想想挺可悲的,从小到大,父母评判你的标准都在一个跟他们没什么关系的孩子身上,而不是觉得你只要一天比一天进步和优秀就好。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长大后的你评判标准也定在了一个和自己没什么关系的“别人”身上,而不是关注自己是否幸福和真正的快乐。
人的一生都要为别人而活吗?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