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妮儿的中秋
皓月当空,将一片温柔洒向大地。
乡下的夜,一如此刻的静。一户人家,房顶上飘着炊烟,在薄薄的夜色中被微风吹来荡去,似乎找不着方向!庄户人家,农忙时节晚饭也没个点。
“小二妮,别看啦,灶堆里没柴火了,快去外面抱一把玉米秸!”
厨房的灶下,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正捧着一本书,灶火发出红红的光,小姑娘的脸庞也跟着红扑扑起来。灶上的锅旁站着一位已过中年的妇女,正挥舞着手臂炒菜。今天是中秋节,虽然在地里忙着收了一天的花生,可这位勤劳的农妇依然想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让家人享受一下她的手艺。
二妮正全神贯注着书里的情节,不得已,恋恋不舍的将书放下。伸了个懒腰。便轻轻的哼着小调,蹦跳的绕过院子里今天刚刚收回来的花生堆,穿过门厅,来到大门外。
月色很好,二妮想着,似乎还没有走出书中的情节,“闰土在洒满月色的西瓜地里刺猹的时候是不是也像这样的夜晚?”这样想着,二妮索性坐在门口的大石头旁,托起下巴思考起来。初秋的夜微微凉,二妮裹了裹身上的衣服。扬起脑袋观察起今天的月亮,
“深蓝的天空上挂里一轮金黄的月亮',哦,就像是今晚的月亮呢!"
二妮禁不住说了一句。可又一想,不对啊,闰土那时是西瓜成熟时的夜,而今天已经时旧历的中秋,西瓜怕是早已经下市了呢。呵呵,可是鲁迅写得真好啊。蓝蓝的天上,一轮金黄的月亮,想必那个“蓝”应该如同今晚的天空一样吧,不是明晃晃的湛蓝,也不是清澈澈的湖蓝,而是蒙了一层天黑的蓝,本来应该黑漆漆的,可是在今晚如此皎洁的月光下,这个蓝又被柔和了,变得那么文静、那么深沉,又有一丝丝神秘!想到这里,二妮轻轻的舒了一口气。望了望被这层“文静、深沉、神秘”的月色笼罩的周围,所有的东西都静静的伫立在那里:街道、小树、石头堆以及这散落了一地的玉米秸。只有暗处的蟋蟀此起彼伏的歌唱着,他们可知道今天的夜和今天的月呢?
二妮站了起来,拍了拍屁股上的灰尘。用脚拢了拢地上的玉米秸。玉米前两天才掰回来,玉米秸秆还没有干透,幸好这两天的太阳不错,它们便平铺在家门前的空地上。今年家里种了好几亩的玉米,那天爹爹汗流浃背的拉了好几趟地排车才把它们拉回来。二妮才拢了几下玉米秸,便又停了下来,手插在口袋里。脑袋又禁不住抬了起来,月亮实在是太美了!
“嫦娥究竟会不会住在月亮里呢?”
二妮的脑袋中有冒出了一个想法,从小的时候,二妮就在夏夜乘凉时听娘讲过月亮的故事,但是上学之后,二妮觉得娘讲的和书上写的不那么一样。娘管月亮叫“月朗娘”,月光下便是“月朗娘地儿里”。家乡的话还真是土,二妮上学后越发觉得,就像“喝水”是“喝匪”,“黑白“是”黑背“,“郎娘”便是是姥姥的意思,二妮知道,因为二妮管自己的姥姥就叫郎娘。二妮还记得很小的时候,大概刚刚学说话的时候吧,二妮曾经努力的练习过这个词语的发音,因为自己一出口便是“痒痒”,大家都笑她。她独自一人的时候悄悄练过好多次,可是“郎娘”总是会变成“痒痒”。后来也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像哥哥姐姐一样,能正确的发出“郎娘”了。二妮很惊诧于自己能记得起那么小时候的事情。二妮的“郎娘”是个裹小脚的老太太,听娘讲,年轻时也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呢。二妮想象不出来,“小姐”和“郎娘”简直天壤之别,怎么也联系不起来嘛!就像现在,二妮上学后知道了原来月亮上住的是偷吃仙药后升上天的“嫦娥姐姐”,根本不是什么姥姥嘛!不过,嫦娥会一直是姐姐吗?她会不会也有可能在月宫里结婚、生孩子呢?照这样的话,说不定有一天嫦娥真的能当上”郎娘“呢!
想到这里,二妮”噗嗤“笑了出来。月亮穿过一片云彩,云彩慢慢的飘动着。二妮又细细的看了起来,但眼睛似乎晃了神,分不出是那月亮在动,还是云彩在飘。
哎呀,好像真的看到嫦娥了呢。
看,还在动!那片片的云彩不就是嫦娥舞动的衣裳吗?
好像,好像还看到她长长的头发,看,随着风也在飘动着!
她在跳舞吗?还是在饮桂花酒?亦或是准备飞出广寒宫来和后羿团聚?
后羿的家在哪里?他准备好月饼供奉了吗?
......
二妮站在铺满玉米秸秆的地上,看的出神,想的也出神,喝着鸣叫的蟋蟀,她似乎感觉自己飘了起来,和嫦娥一起在起舞。天地浑然一体了!
“小二妮,小二妮!你在干嘛?灶里的火都灭了,你玉米秸怎么还没抱进来?”
娘的一声喝,二妮楞了过来。娘哟娘,你别叫,你可知道二妮儿的心思,你可知二妮儿的中秋夜和月!
乡下的夜,一如此刻的静。一户人家,房顶上飘着炊烟,在薄薄的夜色中被微风吹来荡去,似乎找不着方向!庄户人家,农忙时节晚饭也没个点。
“小二妮,别看啦,灶堆里没柴火了,快去外面抱一把玉米秸!”
厨房的灶下,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正捧着一本书,灶火发出红红的光,小姑娘的脸庞也跟着红扑扑起来。灶上的锅旁站着一位已过中年的妇女,正挥舞着手臂炒菜。今天是中秋节,虽然在地里忙着收了一天的花生,可这位勤劳的农妇依然想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让家人享受一下她的手艺。
二妮正全神贯注着书里的情节,不得已,恋恋不舍的将书放下。伸了个懒腰。便轻轻的哼着小调,蹦跳的绕过院子里今天刚刚收回来的花生堆,穿过门厅,来到大门外。
月色很好,二妮想着,似乎还没有走出书中的情节,“闰土在洒满月色的西瓜地里刺猹的时候是不是也像这样的夜晚?”这样想着,二妮索性坐在门口的大石头旁,托起下巴思考起来。初秋的夜微微凉,二妮裹了裹身上的衣服。扬起脑袋观察起今天的月亮,
“深蓝的天空上挂里一轮金黄的月亮',哦,就像是今晚的月亮呢!"
二妮禁不住说了一句。可又一想,不对啊,闰土那时是西瓜成熟时的夜,而今天已经时旧历的中秋,西瓜怕是早已经下市了呢。呵呵,可是鲁迅写得真好啊。蓝蓝的天上,一轮金黄的月亮,想必那个“蓝”应该如同今晚的天空一样吧,不是明晃晃的湛蓝,也不是清澈澈的湖蓝,而是蒙了一层天黑的蓝,本来应该黑漆漆的,可是在今晚如此皎洁的月光下,这个蓝又被柔和了,变得那么文静、那么深沉,又有一丝丝神秘!想到这里,二妮轻轻的舒了一口气。望了望被这层“文静、深沉、神秘”的月色笼罩的周围,所有的东西都静静的伫立在那里:街道、小树、石头堆以及这散落了一地的玉米秸。只有暗处的蟋蟀此起彼伏的歌唱着,他们可知道今天的夜和今天的月呢?
二妮站了起来,拍了拍屁股上的灰尘。用脚拢了拢地上的玉米秸。玉米前两天才掰回来,玉米秸秆还没有干透,幸好这两天的太阳不错,它们便平铺在家门前的空地上。今年家里种了好几亩的玉米,那天爹爹汗流浃背的拉了好几趟地排车才把它们拉回来。二妮才拢了几下玉米秸,便又停了下来,手插在口袋里。脑袋又禁不住抬了起来,月亮实在是太美了!
“嫦娥究竟会不会住在月亮里呢?”
二妮的脑袋中有冒出了一个想法,从小的时候,二妮就在夏夜乘凉时听娘讲过月亮的故事,但是上学之后,二妮觉得娘讲的和书上写的不那么一样。娘管月亮叫“月朗娘”,月光下便是“月朗娘地儿里”。家乡的话还真是土,二妮上学后越发觉得,就像“喝水”是“喝匪”,“黑白“是”黑背“,“郎娘”便是是姥姥的意思,二妮知道,因为二妮管自己的姥姥就叫郎娘。二妮还记得很小的时候,大概刚刚学说话的时候吧,二妮曾经努力的练习过这个词语的发音,因为自己一出口便是“痒痒”,大家都笑她。她独自一人的时候悄悄练过好多次,可是“郎娘”总是会变成“痒痒”。后来也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像哥哥姐姐一样,能正确的发出“郎娘”了。二妮很惊诧于自己能记得起那么小时候的事情。二妮的“郎娘”是个裹小脚的老太太,听娘讲,年轻时也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呢。二妮想象不出来,“小姐”和“郎娘”简直天壤之别,怎么也联系不起来嘛!就像现在,二妮上学后知道了原来月亮上住的是偷吃仙药后升上天的“嫦娥姐姐”,根本不是什么姥姥嘛!不过,嫦娥会一直是姐姐吗?她会不会也有可能在月宫里结婚、生孩子呢?照这样的话,说不定有一天嫦娥真的能当上”郎娘“呢!
想到这里,二妮”噗嗤“笑了出来。月亮穿过一片云彩,云彩慢慢的飘动着。二妮又细细的看了起来,但眼睛似乎晃了神,分不出是那月亮在动,还是云彩在飘。
哎呀,好像真的看到嫦娥了呢。
看,还在动!那片片的云彩不就是嫦娥舞动的衣裳吗?
好像,好像还看到她长长的头发,看,随着风也在飘动着!
她在跳舞吗?还是在饮桂花酒?亦或是准备飞出广寒宫来和后羿团聚?
后羿的家在哪里?他准备好月饼供奉了吗?
......
二妮站在铺满玉米秸秆的地上,看的出神,想的也出神,喝着鸣叫的蟋蟀,她似乎感觉自己飘了起来,和嫦娥一起在起舞。天地浑然一体了!
“小二妮,小二妮!你在干嘛?灶里的火都灭了,你玉米秸怎么还没抱进来?”
娘的一声喝,二妮楞了过来。娘哟娘,你别叫,你可知道二妮儿的心思,你可知二妮儿的中秋夜和月!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