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孤儿——木心
木心的自画像是:“我是一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哪!”
黑暗中的纷飞大雪,具备华丽悲剧的诗性。纷飞的大雪被一双刺目的灯光照亮时,诗性全无。陈丹青是个侠肝义胆的好徒弟、好画家、好人,却不是个好诗人,木心的诗性被陈丹青的探照灯照的面目全非。
从文化传播的角度看,木心的出世和陈丹青的入世相得益彰,正是仗义爱徒的鼎力推荐,木心才有可能露出冰山一角,不被时代全盘漏忘,陈丹青用他入世的‘虚名’为出世的木心登记刊册。对于木心的读者,这是一件好事。但对于木心而言,选择彼岸和孤岛,其实是一个隐士刻意绝然的缺席。
青年和中年的牢狱之灾告诉木心:世界反对你!
当世界都反对你的时候,你可能会成为思想家和诗人,也可能会成为囚徒和懦夫。木心要得到的是诗性的释怀,而不是世界对他的宽厚,他相信个人的悲剧和时代的悲剧比起来微不足道。‘家破人亡、断子绝孙。’是木心的现实写照,但时代与他,更令人痛心,木心的诀然有资本。木心知道,‘世界是庸人建造的。’被庸人拥戴不是什么幸运。他说,‘人人都在谈老子,有几个读过老子?’老子的话由门徒传播,于是不读老子的人也知道了老子。善意的陈丹青也想做这样的好门徒,希望让这个世界多一份美好,希望黑暗中纷飞的大雪有人看见,诸不知,大雪在黑暗中纷飞才具备诗性。所以,‘黑暗中纷飞的大雪’充满悖性,只给眼力极好的人,不适合在光天化日之下。但这并不能否认陈丹青的传播价值,少数人,希望有人引导他们去冬天。
萨特死时,万人空巷。木心思索片刻:‘唯有演员会激起群众巨大的热情。’他一点不稀罕‘群众巨大的热情。’假如过度消费木心,同是凄然。
木心臣服命运,甘于寂寞,源自其强大深邃的文化宽容度。木心独自一人的孤岛,其实满载着世界文 化的盛宴,而他是盛宴唯一的主人和客人。‘艺术已足够大,大到足以占据一个人的全部’。他信奉福楼拜的话,做了一个被艺术占据全部的人。
木心去世前的几个月对贝聿铭的弟子说了一句话:‘贝先生一辈子都在做正确的事,我的一辈子都在做错的事。’对那位正在为木心设计美术馆的设计师来说,木心语义双关的反讽透出对命运的无奈和豁然接受。
这么一个绝然于世的人,在其朋友眼中,他又是一个喜欢讲笑话、模仿各种滑稽动作、仁慈、热情的人。木心毕生履行自己所言:‘生活中要宽厚,艺术上要刻薄、势利。’
大陆作为木心地理概念上的母体,却使其成为历史概念上的孤儿。对于当代大陆一整套中国特色的文明和教育,木心将如何安身立命?
当代中国则是文化体系和框架尚未建立,‘反文化’和‘癌症文化’的基因就全面滋生了。木心于这样‘反文化’的国家,注定是一场孽缘。木心注定是为寻找读者而生,他说:‘遇见好读者是作家最大的幸福’,一方面,木心看高读者,另一方面,‘不肯读、不配读!’是木心读者对另外一种读者的怀疑。说白了,习惯了地沟油的人倒是不习惯优质橄榄油,‘地沟油文化’就是整个大陆地区的文化语境。语境没有了,木心的价值无法展现。
相较于毒奶粉和地沟油而言,作为毒奶粉文化和地沟油文化背景下的的大陆教育,培育出了史上最庞大的集体无意识种群。这个集体无意识包括对世界文明成果和普世价值的漠视,继而自我形成一套独特的判断体系和价值标准,因而有意无意就喊出‘自己特色的某某主义和某某道路’。中国大部分人的身体被搞坏了,脑子也被搞坏了。
民间的价值观也在崩塌,就个人而言,理直气壮地宣布‘自己没文化’或者说‘我不懂你那套,别来烦我!’成了习以为常的自豪。这种‘装粗’式的‘反文化’比‘犬儒文化’还无可救药。从官员到商人到学者,都喜欢站在文化和艺术的对岸,他们总是习惯抛出一句狠话:‘我不懂!’言下之意是不屑于‘懂’,不懂的洋洋得意,是那种挣了点小钱的得意。
而所谓‘精英阶层’则习惯于下达草率和轻易的判断,他们总是在事情还没搞清楚的时候就匆匆下定义了。他们早已习惯自己的文本结构和话语体系,面对古老而崭新的文化样式显得不适和不快,因为正视‘彼’即表示否定‘此’。于是,整个文化体系坍塌,自甘堕落。木心说不用担心:‘决心堕落,便欢送————所谓无底的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
正是那种大规模‘装粗’和‘反文化’的日常化和习俗化,导致一个国家和其民族常年站在理性和现代的门外。在大时代下,一个无意建立开放的、现代思维的群落,也早就遗忘了古典精神和思想的独立。因而,作为乌镇‘希腊人’的‘纽约客’木心被大陆遗忘或冷落全在意料之中。
大部分中国人自得其乐地活在自己特色的小时代里,早就建立起自己的生存体系和行事作风,他们缺少耐心和智慧来转身面对大时代。木心是自知之明的,他选择背对着这个小时代,却面对着世界和历史的大时代,面对过去和现在那个广阔的文化黄金卷轴。
当代西方也历经过文化冷漠期,文化冷漠也是一种文化,一种病文化和医疗文化。病文化当初是针对保守主义的以毒攻毒。
文化冷漠镜像的另一端体现的是热热闹闹的文化杀戮和泛娱乐化的大喊大叫,书刊、媒体被流行文化和波普文化广泛占据,衍生出反文化景观。流行文化背透出的反文化最大特征是娱乐性、可读性强,没有任何解码障碍,无需文化准备的人可以即刻登场,不用粉墨。
一个轻易就接受选秀、周杰伦、于丹和南怀瑾的时代不会迅速向木心致敬,集体无意识的大众们总是能轻易接受乐呵呵的娱乐和轻飘飘的文艺,也总是缺少风度和雅量接受有密码考究的文化。
文化,对于史前社会是一种障碍,所谓文化,就是一道又一道的门槛和台阶,最终通向象牙塔。木心的文字为读者设置了许多障碍,这些障碍就是通向文化象牙塔的密码,而密码就是木心学贯中西、博大精深的文化符号。符号会惹恼当代中国人脆弱无知的神经,中国人早已不习惯解码。
暴徒家的大门往往是敞开着的!面对木心的文化密码,解码障碍会让向来集体无意识的暴徒们恼羞成怒。
木心的大智慧只可用于自救,没有具体用处,也从不是用来卖钱。木心说:学问是伪装出来的,德行无法伪装。若学问与德行无益,要这学问干什么?木心那些被晚辈和同代人惊为天人的学问在他看来就像是花衣服,健康的肉体是德性,那才是本钱。
幸而木心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他不相信‘进化论’,早有预知:时代是可以放弃的!因而木心践行福楼拜的格言“呈现艺术,隐退艺术家。”汉语之美被木心重新发现、再造,思想的艺术可以拯救自我,但它们的意义不是时代的遗弃就可以得逞。对于时代,木心既非犬儒式的蜷缩,也非玩世现实主义的狎玩,木心以逐字逐句的优雅背负‘不死的殉道’精神自救。
然而大隐于市的木心仍旧羞怯怯地被陈丹青用轮椅推了出来,坐在时代的缸沿。
把木心置于泛娱乐化的时代缸沿是危险的,木心的文字包含智慧、幽默、友善、戏匿、狡黠,惟独不含馅媚和粗暴的娱乐成分,但时代的大缸需要的恰恰是这些。
透过悲观主义的门缝我们看到:木心的价值已经生效,那些八零、七零后的学子、博士后们,一个个孤岛,还有那些敏锐的学者们、教授们都在黑暗中惊叹起航~~~
木心不适合过度的消费,也不适合作为文化复兴的暖场,木心的唯一性始终只能作为一个孤岛事件而存在,正是这样的一个个孤岛组成了一个个文化浮标,围绕在木心的灯塔下,而这座被世纪遗忘的灯塔一定会在黑暗的天空照亮一束光,哪怕就一束光。
即使我们聆垂于木心悲观主义的论调,但关于木心的研究和探访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化不可绕过的制高点。
他给时代留下的是远去的背影,但他身后的影子将越来越长。假如我们看不见黑暗中的纷飞大雪,那么我们一定能看见黎明之中雪白安静的大地。
黑暗中的纷飞大雪,具备华丽悲剧的诗性。纷飞的大雪被一双刺目的灯光照亮时,诗性全无。陈丹青是个侠肝义胆的好徒弟、好画家、好人,却不是个好诗人,木心的诗性被陈丹青的探照灯照的面目全非。
从文化传播的角度看,木心的出世和陈丹青的入世相得益彰,正是仗义爱徒的鼎力推荐,木心才有可能露出冰山一角,不被时代全盘漏忘,陈丹青用他入世的‘虚名’为出世的木心登记刊册。对于木心的读者,这是一件好事。但对于木心而言,选择彼岸和孤岛,其实是一个隐士刻意绝然的缺席。
青年和中年的牢狱之灾告诉木心:世界反对你!
当世界都反对你的时候,你可能会成为思想家和诗人,也可能会成为囚徒和懦夫。木心要得到的是诗性的释怀,而不是世界对他的宽厚,他相信个人的悲剧和时代的悲剧比起来微不足道。‘家破人亡、断子绝孙。’是木心的现实写照,但时代与他,更令人痛心,木心的诀然有资本。木心知道,‘世界是庸人建造的。’被庸人拥戴不是什么幸运。他说,‘人人都在谈老子,有几个读过老子?’老子的话由门徒传播,于是不读老子的人也知道了老子。善意的陈丹青也想做这样的好门徒,希望让这个世界多一份美好,希望黑暗中纷飞的大雪有人看见,诸不知,大雪在黑暗中纷飞才具备诗性。所以,‘黑暗中纷飞的大雪’充满悖性,只给眼力极好的人,不适合在光天化日之下。但这并不能否认陈丹青的传播价值,少数人,希望有人引导他们去冬天。
萨特死时,万人空巷。木心思索片刻:‘唯有演员会激起群众巨大的热情。’他一点不稀罕‘群众巨大的热情。’假如过度消费木心,同是凄然。
木心臣服命运,甘于寂寞,源自其强大深邃的文化宽容度。木心独自一人的孤岛,其实满载着世界文 化的盛宴,而他是盛宴唯一的主人和客人。‘艺术已足够大,大到足以占据一个人的全部’。他信奉福楼拜的话,做了一个被艺术占据全部的人。
木心去世前的几个月对贝聿铭的弟子说了一句话:‘贝先生一辈子都在做正确的事,我的一辈子都在做错的事。’对那位正在为木心设计美术馆的设计师来说,木心语义双关的反讽透出对命运的无奈和豁然接受。
这么一个绝然于世的人,在其朋友眼中,他又是一个喜欢讲笑话、模仿各种滑稽动作、仁慈、热情的人。木心毕生履行自己所言:‘生活中要宽厚,艺术上要刻薄、势利。’
大陆作为木心地理概念上的母体,却使其成为历史概念上的孤儿。对于当代大陆一整套中国特色的文明和教育,木心将如何安身立命?
当代中国则是文化体系和框架尚未建立,‘反文化’和‘癌症文化’的基因就全面滋生了。木心于这样‘反文化’的国家,注定是一场孽缘。木心注定是为寻找读者而生,他说:‘遇见好读者是作家最大的幸福’,一方面,木心看高读者,另一方面,‘不肯读、不配读!’是木心读者对另外一种读者的怀疑。说白了,习惯了地沟油的人倒是不习惯优质橄榄油,‘地沟油文化’就是整个大陆地区的文化语境。语境没有了,木心的价值无法展现。
相较于毒奶粉和地沟油而言,作为毒奶粉文化和地沟油文化背景下的的大陆教育,培育出了史上最庞大的集体无意识种群。这个集体无意识包括对世界文明成果和普世价值的漠视,继而自我形成一套独特的判断体系和价值标准,因而有意无意就喊出‘自己特色的某某主义和某某道路’。中国大部分人的身体被搞坏了,脑子也被搞坏了。
民间的价值观也在崩塌,就个人而言,理直气壮地宣布‘自己没文化’或者说‘我不懂你那套,别来烦我!’成了习以为常的自豪。这种‘装粗’式的‘反文化’比‘犬儒文化’还无可救药。从官员到商人到学者,都喜欢站在文化和艺术的对岸,他们总是习惯抛出一句狠话:‘我不懂!’言下之意是不屑于‘懂’,不懂的洋洋得意,是那种挣了点小钱的得意。
而所谓‘精英阶层’则习惯于下达草率和轻易的判断,他们总是在事情还没搞清楚的时候就匆匆下定义了。他们早已习惯自己的文本结构和话语体系,面对古老而崭新的文化样式显得不适和不快,因为正视‘彼’即表示否定‘此’。于是,整个文化体系坍塌,自甘堕落。木心说不用担心:‘决心堕落,便欢送————所谓无底的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
正是那种大规模‘装粗’和‘反文化’的日常化和习俗化,导致一个国家和其民族常年站在理性和现代的门外。在大时代下,一个无意建立开放的、现代思维的群落,也早就遗忘了古典精神和思想的独立。因而,作为乌镇‘希腊人’的‘纽约客’木心被大陆遗忘或冷落全在意料之中。
大部分中国人自得其乐地活在自己特色的小时代里,早就建立起自己的生存体系和行事作风,他们缺少耐心和智慧来转身面对大时代。木心是自知之明的,他选择背对着这个小时代,却面对着世界和历史的大时代,面对过去和现在那个广阔的文化黄金卷轴。
当代西方也历经过文化冷漠期,文化冷漠也是一种文化,一种病文化和医疗文化。病文化当初是针对保守主义的以毒攻毒。
文化冷漠镜像的另一端体现的是热热闹闹的文化杀戮和泛娱乐化的大喊大叫,书刊、媒体被流行文化和波普文化广泛占据,衍生出反文化景观。流行文化背透出的反文化最大特征是娱乐性、可读性强,没有任何解码障碍,无需文化准备的人可以即刻登场,不用粉墨。
一个轻易就接受选秀、周杰伦、于丹和南怀瑾的时代不会迅速向木心致敬,集体无意识的大众们总是能轻易接受乐呵呵的娱乐和轻飘飘的文艺,也总是缺少风度和雅量接受有密码考究的文化。
文化,对于史前社会是一种障碍,所谓文化,就是一道又一道的门槛和台阶,最终通向象牙塔。木心的文字为读者设置了许多障碍,这些障碍就是通向文化象牙塔的密码,而密码就是木心学贯中西、博大精深的文化符号。符号会惹恼当代中国人脆弱无知的神经,中国人早已不习惯解码。
暴徒家的大门往往是敞开着的!面对木心的文化密码,解码障碍会让向来集体无意识的暴徒们恼羞成怒。
木心的大智慧只可用于自救,没有具体用处,也从不是用来卖钱。木心说:学问是伪装出来的,德行无法伪装。若学问与德行无益,要这学问干什么?木心那些被晚辈和同代人惊为天人的学问在他看来就像是花衣服,健康的肉体是德性,那才是本钱。
幸而木心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他不相信‘进化论’,早有预知:时代是可以放弃的!因而木心践行福楼拜的格言“呈现艺术,隐退艺术家。”汉语之美被木心重新发现、再造,思想的艺术可以拯救自我,但它们的意义不是时代的遗弃就可以得逞。对于时代,木心既非犬儒式的蜷缩,也非玩世现实主义的狎玩,木心以逐字逐句的优雅背负‘不死的殉道’精神自救。
然而大隐于市的木心仍旧羞怯怯地被陈丹青用轮椅推了出来,坐在时代的缸沿。
把木心置于泛娱乐化的时代缸沿是危险的,木心的文字包含智慧、幽默、友善、戏匿、狡黠,惟独不含馅媚和粗暴的娱乐成分,但时代的大缸需要的恰恰是这些。
透过悲观主义的门缝我们看到:木心的价值已经生效,那些八零、七零后的学子、博士后们,一个个孤岛,还有那些敏锐的学者们、教授们都在黑暗中惊叹起航~~~
木心不适合过度的消费,也不适合作为文化复兴的暖场,木心的唯一性始终只能作为一个孤岛事件而存在,正是这样的一个个孤岛组成了一个个文化浮标,围绕在木心的灯塔下,而这座被世纪遗忘的灯塔一定会在黑暗的天空照亮一束光,哪怕就一束光。
即使我们聆垂于木心悲观主义的论调,但关于木心的研究和探访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化不可绕过的制高点。
他给时代留下的是远去的背影,但他身后的影子将越来越长。假如我们看不见黑暗中的纷飞大雪,那么我们一定能看见黎明之中雪白安静的大地。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