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模夜雨
#写在2011#
在恍惚梅雨季的潮腻中宅了两天。
这一刻,窗外阴郁灰沉的天和掷地有声的落水让我再次想起了唐模的雨夜。
那时候,同伴两个被困在屯溪机场,并毫无预知地将被困去两天一夜。我独自坐一辆只有四人的大巴在一个小时水坑泥沼的颠簸后来到唐模。已是暮时,万物俱籁,只有我的破轱辘在柏油路上喀拉喀拉哼着残缺的歌,当拖着行李孤身走进村口的牌坊时,竟颇有些兴奋又悲怆的复杂感觉。
我之所以格外怀念这个地方,是因为许多时候人的回忆都是从孤身一人时才开始的。
雨是一个点一个点砸到地上的,但很快也就紧锣密鼓到我的破阳伞无可抵挡。
一手歪歪斜斜撑着伞,一肩挎了装着相机的布包,轱辘车已经行到积了水坑明咚咚声音更好听一些的石板路。
走进去才知道村子是被一条檀干河水穿行而过的,于是沿河走。大概那时屋子里就像今天一般闷湿了,所以有一些屋檐下就蹲了三俩端饭碗的人,无不用奇怪的眼神打量在这样一个雨天贸然闯进格格不入的外人。
那些在灰蒙的雨水中也能辨得出的目光上上下下,却仿佛都没有添加畏惧,反倒多了点如同模特走在T台上扭着高跟鞋吧嗒吧嗒的自豪感。这感觉是对的,胆量兀自又增了三分。于是打探住宿,被指向村口一处为暑期学生准备的写生基地。进去看,无一名外客,基本条件齐全,要价120,最低100。东北口音,奇怪东北人都混到这里来了居然。在爱住不住的抱怨声中毫无犹豫地拐着行李就出来了,心想老娘就算在外面坐一宿了也不给这样不客气的人脸。
到那一天,我的行程已快结束,好歹一人无所忌惮,于是格外计较起兜里的银子来。其实这样一个地方,也是没有什么太多选择的。
于是往村子里走,却打听不到住宿了。有点错愕,万不得已恬了脸回去的事情也不是不可以的,总归有点不甘心。于是再走,来到后来得知村里叫作水街的地方,居然寻到一家。拐进河边的巷子,一个跛脚男人和老婆子,说先前开过客栈食宿一条龙,后来巴士通达了,几乎没有再会在这么个小村落过夜的游客,就逐渐收业了。到现在只剩下一间客房,空荡荡并排三张床,要40块。我锱铢必较试图讲到30,眼看这雨夜就要被轰出去,只好妥协。
放好行李,在男女主人关于下榻此地安全性的喋喋不休和信誓旦旦中,收拾了随身物品出门。其实我是不怕的。
沿河而下,想先对这里摸透个大概,却愈走艰难,雨水淋漓,檀干河水有淹没的趋势,后来走到离水街不远的高阳桥,倏然唰的一道粗壮闪电劈在眼前,有如盘古乍开天地,充盈暮野。长这么大还没见过这么凛冽又真实的自然,终于心下一颤,不敢再走下去。
于是回到水街,延河一排遮雨的美人靠。实际上,我也是在看了逐梦徽州的宣传片中关于这样一个檀干河畔美人靠的镜头后才决定一定要来唐模的。回去那个潮闷的40块床铺也是无事的,于是索性坐下,像那些当地人般倚阑望雨。买两个苹果,又买根绿豆冰棍,一个接一个吃,就是看雨。
这境况听似诗意却又并非如此,因为不是和风煦雨,不是雨丝飘零,情思绵绵;那雨水都是汹涌又狂躁的,砸到河水里像开锅般汩汩冒着泡,忽而几声霹雳炸雷响在头顶,让我生恐攥在手里的手机再把自己导了电。
后来顺着感应到的目光发现一个蹲在门楣上的疯子,蓬头垢面,眼光直楞,瞪着我不撒眼。大概是人多壮胆,没什么不适,对望一眼后就直接当作白菜了。因为看过《引爆点》,很清楚导火索的关键,在任何变化面前最好的应对就是自身的无变化。
后来意外发现了驻店的老婆子,竟也坐在美人靠里和小铺女人闲扯着消耗这雷雨夜,于是心中妥帖。
而等到雨意渐小的一个瞬间时,也的确是她招呼我结伴一同卷了裤腿淌水而归的。
其实距上一次独睡过夜已经两年。心底的恐惧感消化了不少,这样一个陌生的雨夜下榻,似乎有意无意中也想对自己证明点什么。夜是没有想象中的黑。手机一充电,就点了长明灯。拉不紧的窗帘不时扬起边角,电光石火的闪电几度照亮脸庞,这之后就是地动山摇的雷鸣。隔壁客厅里的摆钟居然每到整点就响12下,九点,十点,十一点,我暗想娘的这可怎么睡,犹豫要不要鼓起胆量在黑暗中开门出去砸了它。索性后来发现十一点是最后一次。
后来才知道那一夜的暴雨已是老天倾尽全力,几百架航班隔夜延误,而过后被打上x年难遇标签的雨水很快席卷全国,连北京都作了水上乐园。如此算来,唐模是我这一夏邂逅雷暴雨的开端了。
后来当我们谈起旅途中的安全问题时,我说起内心感觉的重要性。当怀有忌惮,隐约的不安和惴惴怯懦时,是要拒绝出行的。而反之,若是对一段旅程始终充满无畏又渴望的探索感,情绪昂扬,那是可以一直走下去的。
而在突然决定来徽州之前,我就是这样的。有点不计成本不顾一切地想要离开,再去到那个地方。不期待最终是发现还是忘却。只是要到达,就对了。
度过生日后的这几月来,明显感觉自己变化飞速,也许这变化可以称之为成长。我不认为这一定就是好的,它只是发生了。好像突然有一天,我就从上一个地方来到这个地方。这过程的猝然和无过度感就像突然有一天我就来到徽州,走进青石古巷,坐在百年老宅的厅堂内,听天井里落下的雨水声。被一种强大的平静的力量牵引着,走进去,倏地一下,抛开曾经所有的偏执、狭隘,甚至恐惧。从这时候,我开始重新认识世界。
自屯溪、宏村、木坑、南屏、西递、关麓,再到唐模、棠樾,从黟县转到歙县,在最多雨的六月走过徽州,把愁绪像水墨般泼染在每一处遇见的白粉墙,我不是归人,终只能留下这全部,美丽的错误。
在恍惚梅雨季的潮腻中宅了两天。
这一刻,窗外阴郁灰沉的天和掷地有声的落水让我再次想起了唐模的雨夜。
那时候,同伴两个被困在屯溪机场,并毫无预知地将被困去两天一夜。我独自坐一辆只有四人的大巴在一个小时水坑泥沼的颠簸后来到唐模。已是暮时,万物俱籁,只有我的破轱辘在柏油路上喀拉喀拉哼着残缺的歌,当拖着行李孤身走进村口的牌坊时,竟颇有些兴奋又悲怆的复杂感觉。
我之所以格外怀念这个地方,是因为许多时候人的回忆都是从孤身一人时才开始的。
雨是一个点一个点砸到地上的,但很快也就紧锣密鼓到我的破阳伞无可抵挡。
一手歪歪斜斜撑着伞,一肩挎了装着相机的布包,轱辘车已经行到积了水坑明咚咚声音更好听一些的石板路。
走进去才知道村子是被一条檀干河水穿行而过的,于是沿河走。大概那时屋子里就像今天一般闷湿了,所以有一些屋檐下就蹲了三俩端饭碗的人,无不用奇怪的眼神打量在这样一个雨天贸然闯进格格不入的外人。
那些在灰蒙的雨水中也能辨得出的目光上上下下,却仿佛都没有添加畏惧,反倒多了点如同模特走在T台上扭着高跟鞋吧嗒吧嗒的自豪感。这感觉是对的,胆量兀自又增了三分。于是打探住宿,被指向村口一处为暑期学生准备的写生基地。进去看,无一名外客,基本条件齐全,要价120,最低100。东北口音,奇怪东北人都混到这里来了居然。在爱住不住的抱怨声中毫无犹豫地拐着行李就出来了,心想老娘就算在外面坐一宿了也不给这样不客气的人脸。
到那一天,我的行程已快结束,好歹一人无所忌惮,于是格外计较起兜里的银子来。其实这样一个地方,也是没有什么太多选择的。
于是往村子里走,却打听不到住宿了。有点错愕,万不得已恬了脸回去的事情也不是不可以的,总归有点不甘心。于是再走,来到后来得知村里叫作水街的地方,居然寻到一家。拐进河边的巷子,一个跛脚男人和老婆子,说先前开过客栈食宿一条龙,后来巴士通达了,几乎没有再会在这么个小村落过夜的游客,就逐渐收业了。到现在只剩下一间客房,空荡荡并排三张床,要40块。我锱铢必较试图讲到30,眼看这雨夜就要被轰出去,只好妥协。
放好行李,在男女主人关于下榻此地安全性的喋喋不休和信誓旦旦中,收拾了随身物品出门。其实我是不怕的。
沿河而下,想先对这里摸透个大概,却愈走艰难,雨水淋漓,檀干河水有淹没的趋势,后来走到离水街不远的高阳桥,倏然唰的一道粗壮闪电劈在眼前,有如盘古乍开天地,充盈暮野。长这么大还没见过这么凛冽又真实的自然,终于心下一颤,不敢再走下去。
于是回到水街,延河一排遮雨的美人靠。实际上,我也是在看了逐梦徽州的宣传片中关于这样一个檀干河畔美人靠的镜头后才决定一定要来唐模的。回去那个潮闷的40块床铺也是无事的,于是索性坐下,像那些当地人般倚阑望雨。买两个苹果,又买根绿豆冰棍,一个接一个吃,就是看雨。
这境况听似诗意却又并非如此,因为不是和风煦雨,不是雨丝飘零,情思绵绵;那雨水都是汹涌又狂躁的,砸到河水里像开锅般汩汩冒着泡,忽而几声霹雳炸雷响在头顶,让我生恐攥在手里的手机再把自己导了电。
后来顺着感应到的目光发现一个蹲在门楣上的疯子,蓬头垢面,眼光直楞,瞪着我不撒眼。大概是人多壮胆,没什么不适,对望一眼后就直接当作白菜了。因为看过《引爆点》,很清楚导火索的关键,在任何变化面前最好的应对就是自身的无变化。
后来意外发现了驻店的老婆子,竟也坐在美人靠里和小铺女人闲扯着消耗这雷雨夜,于是心中妥帖。
而等到雨意渐小的一个瞬间时,也的确是她招呼我结伴一同卷了裤腿淌水而归的。
其实距上一次独睡过夜已经两年。心底的恐惧感消化了不少,这样一个陌生的雨夜下榻,似乎有意无意中也想对自己证明点什么。夜是没有想象中的黑。手机一充电,就点了长明灯。拉不紧的窗帘不时扬起边角,电光石火的闪电几度照亮脸庞,这之后就是地动山摇的雷鸣。隔壁客厅里的摆钟居然每到整点就响12下,九点,十点,十一点,我暗想娘的这可怎么睡,犹豫要不要鼓起胆量在黑暗中开门出去砸了它。索性后来发现十一点是最后一次。
后来才知道那一夜的暴雨已是老天倾尽全力,几百架航班隔夜延误,而过后被打上x年难遇标签的雨水很快席卷全国,连北京都作了水上乐园。如此算来,唐模是我这一夏邂逅雷暴雨的开端了。
后来当我们谈起旅途中的安全问题时,我说起内心感觉的重要性。当怀有忌惮,隐约的不安和惴惴怯懦时,是要拒绝出行的。而反之,若是对一段旅程始终充满无畏又渴望的探索感,情绪昂扬,那是可以一直走下去的。
而在突然决定来徽州之前,我就是这样的。有点不计成本不顾一切地想要离开,再去到那个地方。不期待最终是发现还是忘却。只是要到达,就对了。
度过生日后的这几月来,明显感觉自己变化飞速,也许这变化可以称之为成长。我不认为这一定就是好的,它只是发生了。好像突然有一天,我就从上一个地方来到这个地方。这过程的猝然和无过度感就像突然有一天我就来到徽州,走进青石古巷,坐在百年老宅的厅堂内,听天井里落下的雨水声。被一种强大的平静的力量牵引着,走进去,倏地一下,抛开曾经所有的偏执、狭隘,甚至恐惧。从这时候,我开始重新认识世界。
自屯溪、宏村、木坑、南屏、西递、关麓,再到唐模、棠樾,从黟县转到歙县,在最多雨的六月走过徽州,把愁绪像水墨般泼染在每一处遇见的白粉墙,我不是归人,终只能留下这全部,美丽的错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