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协手海威完成“篠原一男建筑展 ”大型模型制作
2013年9月20日-21日,篠原一男建筑展在东南大学前工院举行。来自麻省理工学院、东京工业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国内著名建筑杂志和学报主编等数十位代表参加了展览。本次建筑展围绕世界著名建筑大师篠原一男的建筑活动,向中国建筑师展示篠原一男的作品及作为其作品基础的建筑思想,旨在促进东南大学和东京工业大学深入合作,为中国建筑界深入理解日本当代建筑活动再一次提供了契机。
展览期间展出的131幅作品影像和9个模型,清晰展现了他四个样式时期的转型
,部分展品是首次在中国展出。其中一件作品是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在南京海威机械
有限公司的木工房和精细木工技术支持下共同完成的作品。在近一个月模型项目合
作中,海威木工房承担了模型主体的制作工作。使用了海威最新型的J-30E数控精
推台锯产品对近百张标准木工板进行多面、多角度的精准锯切,实现控制斜面角度
和平面任意尺寸分别在0.1度和0.2mm的范围内。在骨架制作时,大量使用了海威
HW110LG系列台锯、HW614E\HW618E系列带锯及海威CT-200\CT508系列木工刨床。在
组装阶段,还大量使用了海威所代理的美国大猩猩木工胶水,更好的保证了模型在
运输模型结构的牢靠、稳定。在东大的展览完成后,该模型作品还讲被请入中国上海当代艺术馆永久馆藏。
筱原一男(Kazuo Shinohara)日本著名的建筑实践家和建筑教育家,曾任教于东京工业大学,日本一批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例如伊东丰雄,长谷川逸子,都曾师从筱原一男。筱原一男是当时最受人关注的住宅建筑家,他试图把日本传统空间的原型通过抽象的手法融入到现代建筑中去。1925年出生于日本静冈县,1953年毕业于东京工业大学后留校任教,1987年后在东京工业大学任教授。他是一位风格多变的建筑师,他的早期作品颇具“日本特色”,他由对传统住宅的热衷而创造出一种有象征性的空间,其特色不是通过单个形状来表现,而是通过空间组成部分的更为基本的形式来表现的,这些空间组成部分产生于符号实体的精细刻画,1966年建成的白色住宅中的独立式柱便是一例。
2010年第12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特别将金狮奖之纪念奖颁给当时已故的日本建筑师篠原一男,一般威尼斯的双年展的奖都是颁给在世的建筑师。
篠原一男(1925,4,2—2006,7,15)1953年他毕业于东京工业大学, 1970年起开始在该校任教,从此开启三十余年的学术生涯。1954年,他创建了自己的工作室,设计了30多座住宅,以及无数重要的公共建筑,项目遍及日本各地。这些作品包括:久我山住宅(1954年)、伞屋(1961年)、白屋(1966年)、未完成屋(1970年)、上原之家(1976年)、高压线下的住房(1981年)、松本浮世绘博物馆(1982年)、被认为是他的杰作的东京工业大学百年纪念厅(1987年)、熊本警察局(1990年),及大版的K2建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展览期间展出的131幅作品影像和9个模型,清晰展现了他四个样式时期的转型
,部分展品是首次在中国展出。其中一件作品是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在南京海威机械
有限公司的木工房和精细木工技术支持下共同完成的作品。在近一个月模型项目合
作中,海威木工房承担了模型主体的制作工作。使用了海威最新型的J-30E数控精
推台锯产品对近百张标准木工板进行多面、多角度的精准锯切,实现控制斜面角度
和平面任意尺寸分别在0.1度和0.2mm的范围内。在骨架制作时,大量使用了海威
HW110LG系列台锯、HW614E\HW618E系列带锯及海威CT-200\CT508系列木工刨床。在
组装阶段,还大量使用了海威所代理的美国大猩猩木工胶水,更好的保证了模型在
运输模型结构的牢靠、稳定。在东大的展览完成后,该模型作品还讲被请入中国上海当代艺术馆永久馆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筱原一男(Kazuo Shinohara)日本著名的建筑实践家和建筑教育家,曾任教于东京工业大学,日本一批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例如伊东丰雄,长谷川逸子,都曾师从筱原一男。筱原一男是当时最受人关注的住宅建筑家,他试图把日本传统空间的原型通过抽象的手法融入到现代建筑中去。1925年出生于日本静冈县,1953年毕业于东京工业大学后留校任教,1987年后在东京工业大学任教授。他是一位风格多变的建筑师,他的早期作品颇具“日本特色”,他由对传统住宅的热衷而创造出一种有象征性的空间,其特色不是通过单个形状来表现,而是通过空间组成部分的更为基本的形式来表现的,这些空间组成部分产生于符号实体的精细刻画,1966年建成的白色住宅中的独立式柱便是一例。
2010年第12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特别将金狮奖之纪念奖颁给当时已故的日本建筑师篠原一男,一般威尼斯的双年展的奖都是颁给在世的建筑师。
篠原一男(1925,4,2—2006,7,15)1953年他毕业于东京工业大学, 1970年起开始在该校任教,从此开启三十余年的学术生涯。1954年,他创建了自己的工作室,设计了30多座住宅,以及无数重要的公共建筑,项目遍及日本各地。这些作品包括:久我山住宅(1954年)、伞屋(1961年)、白屋(1966年)、未完成屋(1970年)、上原之家(1976年)、高压线下的住房(1981年)、松本浮世绘博物馆(1982年)、被认为是他的杰作的东京工业大学百年纪念厅(1987年)、熊本警察局(1990年),及大版的K2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