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翻碗柜做个菜
上周有一天在超市里悲哀地发现,天气一冷,各种绿叶蔬菜纷纷涨价,带着对蔬菜的赌气走到肉类柜台,又悲哀地发现特价供应的猪肘子已经被抢购一空。无论如何都不甘心了,就从肘子空盘的隔壁称了两只猪手,阿叔帮我在机器上把猪手切成精致的小块,终于心满意足结账离开。到那时,怎么做这个猪手还完全没有想法,这毕竟是我自己下厨以来第一次买猪手,大不了搁在炖锅里炖到烂,姜片香叶伺候。
回家后慢慢往冰箱里放各种蔬菜,这个过程是我非常享受的,东西一定要分门别类地放,熟食在上,半生在中间,蔬菜放保湿抽屉里,肉类进冰柜。无意中看到一堆调料瓶里有吃剩的王致和玫瑰腐乳汁。这瓶汁随着我们从多伦多来到伦敦,是念旧的我舍不得扔。上网找了南乳花生煲猪手的方子,竟然非常成功。
猪手两顿就吃完了,可是余下的卤,还有里面的花生仍然诱惑我,拿来拌饭似乎多了些,扔了当然又很可惜。于是又被我搁置到冰箱里去了。昨天铲雪铲到手臂无力抬起,吃什么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家里的肉食动物开车几小时回家,再让他吃素简直太残忍。想起冰柜里有前天做回锅肉剩下的那半块出过水的肉腩,还有那一碗南乳汁,这两样凑合一下应该能到一起吧。回想以前见过一个福建妈妈做酒糟肉,就是拿肉块和酒糟一拌,大火蒸,开盖后满屋都是糟香肉味。遂决定如法炮制,把肉腩切小方块,放在碗底,上面扣南乳汁(因为冰冻的关系,从碗里稍抠一下就脱离出来了),中火蒸,蒸完后发现蒸汽凝在菜里搞得汁水更多了,就一整碗倒到平底锅里,大火收汁,竟然非常成功。
我其实更喜欢里面的花生,一点没有烂的迹象,筷子夹起,入口即酥,像零食一样。一边吃,一边想爸爸。爸爸在家掌勺了一辈子,从碗柜到冰箱,从买不到太多食材到买了还得找人来吃。最记得小时候过年,年菜当然是丰富的,而且当然是自己在家做着吃。广东人除了讲究除夕夜外,也讲究初七,那天是人日,就是所有人都生日。人日过了,对于我们家而言,新年就算基本过去了。等到正月十五,其实家里已经恢复日常,作为无锡人的妈妈会做一些汤圆之类的东西应景。所以人日过了之后,爸爸就常常翻碗柜(后来家里有冰箱了就改为翻冰箱),消灭新年里的剩菜。最让我念念不忘的是炖笋干,江西友人寄来的笋干似乎很倔犟,年前就开始泡着了,就等人日一过,携带碗柜里诸多剩菜,粉墨登场,成为新年里最重要的记忆之一。如果新年里买烧鹅吃的话,鹅油都被爸爸小心地留在一个单独的碗里,这个是炖笋干的点睛之笔。没有鹅油的话,猪油鸡油也是好的。
很多年后我告诉爸爸,我在久光楼下排队买龙记烧鹅烧鸭的时候,看到里面的大师傅熟练地把刀先拐到皮和肉之间,手腕一转,就把里面的油都刮出来了,再刮一下砧板,就全进了边上的厨余垃圾桶,这一说,把爸爸心疼得要死,说他们暴殄天物都不过分。鹅油拌饭,绝对是远胜于猪油拌饭的。
我从小开始的饭桌记忆里从来都没有健康的概念,没有人念叨说吃剩菜如何有害,吃动物油脂如何有害,剩菜总能在爸爸的手下化腐朽为神奇,常常会在饭桌上获得一致公认,说比第一次烧的还好吃,还入味。猪油鸡油更是小心收好,白花花的猪油炒青菜好吃,黄澄澄的鸡油炒菠菜和蓬蒿菜好吃。那个时候,真的是唯恐买到没有鸡油的鸡,那真是亏死了。但是,认真想想,那个时候家里算不上太物资匮乏,基本食物都是够的,现如今比起来,多的是零食饮料和各种异域风情的食物,比如咖啡什么的。油盐酱醋米面青菜和当年都差不多。我的饭量没有增加,出于健康的考虑,家里不像爸爸从前那样屯猪油鸡油了,素油的用量也下降很多。曾经在一个老上海的人家下厨炒青菜,装盆上桌,他只瞧一眼就说,怎么油放得那么少。坚果类的零食其实也少了,想从前,嗑瓜子从来就是以半斤为一个单位的,现在偶尔嗑上一小盘,朋友来了,多嗑一点,就会被善意提醒,这东西油脂含量太高。小时候爸爸常做广东甜品,芝麻糊,杏仁糊,蛋糊,番薯糖水,都是挺甜的,吃起来也真的很sweet,现在已经很少吃了,偶尔吃到的都是无糖的,最憎恨无糖有甜的那种,吃完后好一会儿,舌根无端泛着苦。
微信微博上充斥了各种关于健康不健康的话题,吃东西前检查营养成分表已经成为新一代的流行。和朋友一家出去玩,我给女儿吃糖,也顺便问问朋友的女儿要不要,结果朋友一脸惊恐,仿佛我分发的是毒品。她说她女儿从来不吃糖,糖非常难吃。我默然。
仗着自己的专业,我当然知道亚硝酸盐胆固醇蛋白质糖分钠诸如此类种种的健康与不健康,但是我更在意吃东西时候的心情。我的饭桌心情大都是愉快的。延及我的女儿,带她的阿姨说,看到她吃东西就觉得很有胃口,其他不好好吃饭的小孩也会受感染多吃两口。常常看到有人疑惑为什么有些人烟酒不离能活到八九十,为什么这个肉食人士能活到八九十,为什么那个老头每天一个鸡蛋能活到八九十,我常常都想加一个评论说,诸位只看到他们吃什么,没有注意到他们常常边吃边开心着。
开心是一个蛮难定义的心情,如果一个人真心向善,拒绝肉食,那么他吃素的时候是心甘情愿的,开心的,如果一个人仅仅因为戒律而拒绝肉食,那么他吃素的时候就很难说是开心的。同样,剩菜新做是平民家庭的小事一桩,入不得豌豆公主的碗盘。想到剩菜就心生厌恶的人我非常理解,那就不要勉强自己。
咦,为什么关于饭食的事情,总能让我那么罗嗦?又意犹未尽。
回家后慢慢往冰箱里放各种蔬菜,这个过程是我非常享受的,东西一定要分门别类地放,熟食在上,半生在中间,蔬菜放保湿抽屉里,肉类进冰柜。无意中看到一堆调料瓶里有吃剩的王致和玫瑰腐乳汁。这瓶汁随着我们从多伦多来到伦敦,是念旧的我舍不得扔。上网找了南乳花生煲猪手的方子,竟然非常成功。
猪手两顿就吃完了,可是余下的卤,还有里面的花生仍然诱惑我,拿来拌饭似乎多了些,扔了当然又很可惜。于是又被我搁置到冰箱里去了。昨天铲雪铲到手臂无力抬起,吃什么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家里的肉食动物开车几小时回家,再让他吃素简直太残忍。想起冰柜里有前天做回锅肉剩下的那半块出过水的肉腩,还有那一碗南乳汁,这两样凑合一下应该能到一起吧。回想以前见过一个福建妈妈做酒糟肉,就是拿肉块和酒糟一拌,大火蒸,开盖后满屋都是糟香肉味。遂决定如法炮制,把肉腩切小方块,放在碗底,上面扣南乳汁(因为冰冻的关系,从碗里稍抠一下就脱离出来了),中火蒸,蒸完后发现蒸汽凝在菜里搞得汁水更多了,就一整碗倒到平底锅里,大火收汁,竟然非常成功。
![]() |
收汁装盆后发现锅底还有好些汁,边上有蒸好的花卷,抹锅底正好! |
我其实更喜欢里面的花生,一点没有烂的迹象,筷子夹起,入口即酥,像零食一样。一边吃,一边想爸爸。爸爸在家掌勺了一辈子,从碗柜到冰箱,从买不到太多食材到买了还得找人来吃。最记得小时候过年,年菜当然是丰富的,而且当然是自己在家做着吃。广东人除了讲究除夕夜外,也讲究初七,那天是人日,就是所有人都生日。人日过了,对于我们家而言,新年就算基本过去了。等到正月十五,其实家里已经恢复日常,作为无锡人的妈妈会做一些汤圆之类的东西应景。所以人日过了之后,爸爸就常常翻碗柜(后来家里有冰箱了就改为翻冰箱),消灭新年里的剩菜。最让我念念不忘的是炖笋干,江西友人寄来的笋干似乎很倔犟,年前就开始泡着了,就等人日一过,携带碗柜里诸多剩菜,粉墨登场,成为新年里最重要的记忆之一。如果新年里买烧鹅吃的话,鹅油都被爸爸小心地留在一个单独的碗里,这个是炖笋干的点睛之笔。没有鹅油的话,猪油鸡油也是好的。
很多年后我告诉爸爸,我在久光楼下排队买龙记烧鹅烧鸭的时候,看到里面的大师傅熟练地把刀先拐到皮和肉之间,手腕一转,就把里面的油都刮出来了,再刮一下砧板,就全进了边上的厨余垃圾桶,这一说,把爸爸心疼得要死,说他们暴殄天物都不过分。鹅油拌饭,绝对是远胜于猪油拌饭的。
我从小开始的饭桌记忆里从来都没有健康的概念,没有人念叨说吃剩菜如何有害,吃动物油脂如何有害,剩菜总能在爸爸的手下化腐朽为神奇,常常会在饭桌上获得一致公认,说比第一次烧的还好吃,还入味。猪油鸡油更是小心收好,白花花的猪油炒青菜好吃,黄澄澄的鸡油炒菠菜和蓬蒿菜好吃。那个时候,真的是唯恐买到没有鸡油的鸡,那真是亏死了。但是,认真想想,那个时候家里算不上太物资匮乏,基本食物都是够的,现如今比起来,多的是零食饮料和各种异域风情的食物,比如咖啡什么的。油盐酱醋米面青菜和当年都差不多。我的饭量没有增加,出于健康的考虑,家里不像爸爸从前那样屯猪油鸡油了,素油的用量也下降很多。曾经在一个老上海的人家下厨炒青菜,装盆上桌,他只瞧一眼就说,怎么油放得那么少。坚果类的零食其实也少了,想从前,嗑瓜子从来就是以半斤为一个单位的,现在偶尔嗑上一小盘,朋友来了,多嗑一点,就会被善意提醒,这东西油脂含量太高。小时候爸爸常做广东甜品,芝麻糊,杏仁糊,蛋糊,番薯糖水,都是挺甜的,吃起来也真的很sweet,现在已经很少吃了,偶尔吃到的都是无糖的,最憎恨无糖有甜的那种,吃完后好一会儿,舌根无端泛着苦。
微信微博上充斥了各种关于健康不健康的话题,吃东西前检查营养成分表已经成为新一代的流行。和朋友一家出去玩,我给女儿吃糖,也顺便问问朋友的女儿要不要,结果朋友一脸惊恐,仿佛我分发的是毒品。她说她女儿从来不吃糖,糖非常难吃。我默然。
仗着自己的专业,我当然知道亚硝酸盐胆固醇蛋白质糖分钠诸如此类种种的健康与不健康,但是我更在意吃东西时候的心情。我的饭桌心情大都是愉快的。延及我的女儿,带她的阿姨说,看到她吃东西就觉得很有胃口,其他不好好吃饭的小孩也会受感染多吃两口。常常看到有人疑惑为什么有些人烟酒不离能活到八九十,为什么这个肉食人士能活到八九十,为什么那个老头每天一个鸡蛋能活到八九十,我常常都想加一个评论说,诸位只看到他们吃什么,没有注意到他们常常边吃边开心着。
开心是一个蛮难定义的心情,如果一个人真心向善,拒绝肉食,那么他吃素的时候是心甘情愿的,开心的,如果一个人仅仅因为戒律而拒绝肉食,那么他吃素的时候就很难说是开心的。同样,剩菜新做是平民家庭的小事一桩,入不得豌豆公主的碗盘。想到剩菜就心生厌恶的人我非常理解,那就不要勉强自己。
咦,为什么关于饭食的事情,总能让我那么罗嗦?又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