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19岁的梦想清单
看完了《慢慢来,让灵魂跟上来》以后,我不禁萌芽了一个想法,希望自己每一年可以列出一张梦想清单,慢慢来,一年一年地带着激动的心情去触碰自己想去做的那些事。今天已经是11月26日,离我20岁的生日还有24天。20岁,是步入另一段旅程的开始,在此之前,我想在我读大学的这一年里,回忆一下自己19岁的梦想清单。
1,旅行
利用短假期,游玩过的地方有:
黄埔古港、小洲村、石室教堂、沙面岛、古影线、余荫山房、沙湾古镇
2,阅读
大一整个学年忙着院组织的工作,一直抱怨和后悔没有真真切切地阅读过几本书。尽管很喜欢志愿服务工作,那时很忙,已经进入到忙到有时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的状态,我迫切需要暂停一下,从忙碌中跳出来,迫切地需要一段安静的、没有其他干扰、可以以阅读和写作来听听自己内心独白的时期。而且,初中和高中除了假期,平时并没有多少时间可以享受几本书的乐趣。于是,我从2013年8月份开始,告别了忙碌的生活,回归到一种安静的状态,用以阅读。
以下我想列出一张在这段时期大概3个月多的时间阅读过的书籍:
哲学、社会学类:
《公正,该如何是好》(没读完)迈克尔•桑德尔(著) 这是哈佛的一门课,可以网易公开课上观看;
《爱的艺术》 艾·弗洛姆(著) 经典书籍,读完这本书后,我知道我对爱的理解扭曲得很严重;
《乡土中国》 费孝通(著) 经典书籍,讲的是中国乡土社会,读完以后可以看到中国社会的根;
生活灯塔类:
《慢慢来,让灵魂跟上来》 meiya(著) 这本书对我影响很大,让我重新再开一门心窗;
《我所理解的生活》 韩寒(著) 个人感受一般,我还是喜欢阅读韩寒的小说;
《女人定位须趁早》 廖唯真(著) 这本书给我提供了作为一个女人其实有很多发展方向,投资自我;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覃彪喜(著) 这本书告诉我读大学要读些什么,开导了我阅读的方向;
《拆掉思维里的墙》 古典(著) 这本书是从心智模式这个角度来告诉我们常见的思维误区,心智模式比心态更具影响力;
学习教育类:
《思考的艺术》(没读完)文森特·赖安·拉吉罗(著) 经典书籍,用以思维训练的一本书;
《画出你的世界,思维导图实用手册》 曲智男(著) 教导如何正规使用思维导图,一种思考方式;
《笨苹果的英语学习法》 马晓佳(著) 这本书把中国人的生理特征与美国人、英国人作比较,得到关于中国人学习英语的行为方法;
《把你的英语用起来》 伍君仪、刘晓光(著) 这本书在网上传地很疯,恶魔奶爸的透析英语法;
《倾听术》 松桥良纪(著) 我对这本书有深深的怀疑,或许日后会明白;
《沟通的艺术》 (没读完)罗纳德·阿德勒、拉塞尔·普罗克特(著) 经典书籍,把沟通的里里外外写得很透切;
《暗时间》(没读完) 刘末鹏(著) 这本书非常经典,关于思考和暗时间运用的一本书,必读;
《亲密关系》(没读完) 克里斯多福·孟(著) 经典书籍,但很多内容我读不明白;
《别告诉我你会记笔记》 美崎荣一郎(著) 一本告诉你怎么记笔记的方法,不过是用以工作上的,对生活笔记和课堂笔记不是很适用;
自我管理类:
《另外八小时》 罗伯特·帕利亚里尼(著) 这本书让我深受启发,生活在于创造,才是拥有生活;
《番茄工作法图解》 Staffan Nöteberg (著) 经典书籍,时间管理第一书;
《小日记实现大梦想》 佐藤传(著) 这本书教导了一种写晨间日记的方法,让你从不同的视角观看自己的一天;
《简单就好,生活可以很德国》 门仓多仁亚(著)
《整理的艺术1》 小山龙介(著) 这两本都是关于整理的书籍,整理也有很多方面,生活需要整理,我对文件整理和宿舍内务整理这两方面有所启发;
《会简化工作的人升职更快》 中岛孝志(著) 这本书有些是写关于职场的,不过有挺多方法对现在大学生来讲也挺管用,看你怎么运用;
成长小说类:
《蝴蝶过期居留》 张小娴(著) 个人感受一般,这里推荐另一本张小娴的小说《我们都是丑小鸭》;
《被时光掩埋的秘密》 桐华(著) 再一次被桐华的小说折服,写得很不错;
3,爬学校的山
我们学校被山包围,入学的第一天我就想,如果我能爬学校周围的山,那该多少啊。于是,我和我的舍友爬上去了。
4,看流星雨
听说我们学校是个看流星雨的宝地,所以等到有一天真有流星,我和我朋友躺在西区操场的升旗台上仰望星空。
5,志愿服务
高中和同学去过幼儿园当义工后,我想,大学后一定要去一次志愿服务,结果我做了一个学年的义教员,每个星期六义教学校周边村庄的小孩子。最后一次义教是为小孩子举行六一儿童节,我和义教的那些朋友表演了西游记小品,天啊,你没想过我是演猪八戒吧。这次活动很有意义,以前也未曾有过。
6,亲手制作一份生日礼物
我想,生日礼物通常都是买的,我能不能有一天能够亲手制作一份。在我舍友生日那天,我7点多走到西区操场用树叶为她制作了一份生日礼物。
7,去遍学校里外的娱乐场所
开学的时候就想,要是能去遍学校里外的娱乐场所,那是多么神圣呀。于是有了一些小聚,除了星可儿书吧和打台球的,我去过了学校里面的云香一品、DEC,学校后门的烧烤店、关东煮、客家小车,以及学校附近的大自然、新豪俊、昌盛楼。
8,去遍学校的饭堂吃饭
当时想着,我一定要去遍学校六个饭堂吃饭。后来真的去遍了,我本身住在西区,也去过中区和东区饭堂吃早餐,最后发现西区二楼的早餐是最便宜,也很好吃的。喝过中区和东区的糖水多种,中区一楼的木瓜炖奶和牛奶红豆是我的最爱。
9,养一盆盆栽
日思夜想要有养一盆书桌上的小盆栽,我想!我要!想到这个月初终于去了街口买了盆仙人掌回来。嘿嘿,它现在长高了。
10,骑自行车小游,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骑自行车去龙岗村已有两次,一次是和我男友去的,一次是和师姐、师兄、我男友,四个人一起去,当时我们四个吃了一个很大的西瓜,真是吃到撑。
11,做一回面试官
自己是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也希望有一回能当上面试官,试一下怎么去面试。于是青协人力给我了这么一次机会。
12,去打工
以往的书寒假我是呆在家里成仙的,日盼夜盼能有一次去打暑期工的机会。所以,今年暑假我就去了一家酒楼做服务员。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我试过夜晚10点多和我男友各自骑着一辆自行车在马路上飞奔,40多分钟的惊险历程,让我心惊胆战,我佩服这个不要命的自己。
13,在宿舍打火锅
在宿舍吃龟苓膏我就试过,这次终于给我一个机会和舍友在宿舍打火锅啦。
14,煮一次糖水
这是我煮的绿豆沙,忘了说,这也是我第一次煮糖水。感觉不错。
15,吃披萨
记得以前偶尔一次,听到朋友说,她吃过披萨,觉得挺不错。在某次谈话,我对我男友说,我也想常常披萨披萨,日后找个机会。这个月我男友特意带我去街口的一家西餐厅,吃披萨饼,好好吃,不过很腻,吃到好撑。
16,和一名资深老师有一次深度谈话
感谢毛概实践给了我一个平台,我做梦都不会想到自己能够和我同学去采访教过我们管理学原理和微观经济学的李老师。
17,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定期定量吃饭,早睡早起,午睡要坚持。
我没和我现任男友在一起的时候,我生活节奏很混乱的,很多时候12点半以后还对着电脑,吃饭不定时,爱去饭堂吃就吃,所以在宿舍煮面是常有的事,星期六日没事干就不会出门,试过一天吃三餐煮面,吃到想吐。好吧,说了那么说,我现在可是已有大半年健康的生活习惯,11点半前睡觉,7点半前起床,中午午睡,除了外出吃饭以外,三餐吃饭堂定时定量。我就差没运动了,拉倒。
18,建立一个长期价值博客
很早以前就开通了一个博客,不过里面什么都没写。以前一直有过想写作的想法,不是在空间偶尔心血来潮写一两篇,而是一个持续的有深度的博文写作。受到《暗时间》这本书的激励,我从2013年的9月开始写作,虽然写得不咋滴,也有六百字至两千字不等,三个月以来写了40多篇。数目不能代表什么,何况质量还不咋滴。但是,这些文章很多篇是关于自我反思和个人思索的,通过写作来直面自己的负面,剖开自己曾逃避、不敢深入看看的那些负面东西,不知我哪来这般勇气。不过这段以前未曾有过的历程,让我明白写作是个调心剂。
这个博客不公开,我不想也不愿有与我生活的熟人来搜索我。
19,去上下九吃地道小吃
听说广州上下九小吃蛮不错,想着有机会什么的,一定要尝尝。
20,给远方的朋友寄明信片
21,参与班级活动比赛(集体的,全部人都参与的)
上周六我们公管系举行了班歌比赛,我们班在台上唱得超大声,我们的口号是“多读书多看报,结婚证书一定到!”O(∩_∩)O哈哈~
22,到自己家乡某处风景线小游
可能当我不在自己家乡的城市读书后,我对自己的城市别有一番自豪感。所以,我萌发了一个念头,不管怎样,总得去一趟自己家乡的旅游景点。 这里是千灯湖。记得大一有个课程叫中国文化,老师让我们演讲,介绍自己的家乡文化,当时我很踊跃地参与了,特自豪。
23,和一个我越来越爱的人在一起
24,买一部新手机
有好长好长一段时间,我一边抱怨着这部不智能的手机,一边用着它,最后受不了,飞信用不了,微信用不了,除了UC啥软件都用不了。于是,狠下心来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部新手机。现在,这部手机给我带来很多便利和惊喜。
1,旅行
利用短假期,游玩过的地方有:
黄埔古港、小洲村、石室教堂、沙面岛、古影线、余荫山房、沙湾古镇
2,阅读
大一整个学年忙着院组织的工作,一直抱怨和后悔没有真真切切地阅读过几本书。尽管很喜欢志愿服务工作,那时很忙,已经进入到忙到有时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的状态,我迫切需要暂停一下,从忙碌中跳出来,迫切地需要一段安静的、没有其他干扰、可以以阅读和写作来听听自己内心独白的时期。而且,初中和高中除了假期,平时并没有多少时间可以享受几本书的乐趣。于是,我从2013年8月份开始,告别了忙碌的生活,回归到一种安静的状态,用以阅读。
以下我想列出一张在这段时期大概3个月多的时间阅读过的书籍:
哲学、社会学类:
《公正,该如何是好》(没读完)迈克尔•桑德尔(著) 这是哈佛的一门课,可以网易公开课上观看;
《爱的艺术》 艾·弗洛姆(著) 经典书籍,读完这本书后,我知道我对爱的理解扭曲得很严重;
《乡土中国》 费孝通(著) 经典书籍,讲的是中国乡土社会,读完以后可以看到中国社会的根;
生活灯塔类:
《慢慢来,让灵魂跟上来》 meiya(著) 这本书对我影响很大,让我重新再开一门心窗;
《我所理解的生活》 韩寒(著) 个人感受一般,我还是喜欢阅读韩寒的小说;
《女人定位须趁早》 廖唯真(著) 这本书给我提供了作为一个女人其实有很多发展方向,投资自我;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覃彪喜(著) 这本书告诉我读大学要读些什么,开导了我阅读的方向;
《拆掉思维里的墙》 古典(著) 这本书是从心智模式这个角度来告诉我们常见的思维误区,心智模式比心态更具影响力;
学习教育类:
《思考的艺术》(没读完)文森特·赖安·拉吉罗(著) 经典书籍,用以思维训练的一本书;
《画出你的世界,思维导图实用手册》 曲智男(著) 教导如何正规使用思维导图,一种思考方式;
《笨苹果的英语学习法》 马晓佳(著) 这本书把中国人的生理特征与美国人、英国人作比较,得到关于中国人学习英语的行为方法;
《把你的英语用起来》 伍君仪、刘晓光(著) 这本书在网上传地很疯,恶魔奶爸的透析英语法;
《倾听术》 松桥良纪(著) 我对这本书有深深的怀疑,或许日后会明白;
《沟通的艺术》 (没读完)罗纳德·阿德勒、拉塞尔·普罗克特(著) 经典书籍,把沟通的里里外外写得很透切;
《暗时间》(没读完) 刘末鹏(著) 这本书非常经典,关于思考和暗时间运用的一本书,必读;
《亲密关系》(没读完) 克里斯多福·孟(著) 经典书籍,但很多内容我读不明白;
《别告诉我你会记笔记》 美崎荣一郎(著) 一本告诉你怎么记笔记的方法,不过是用以工作上的,对生活笔记和课堂笔记不是很适用;
自我管理类:
《另外八小时》 罗伯特·帕利亚里尼(著) 这本书让我深受启发,生活在于创造,才是拥有生活;
《番茄工作法图解》 Staffan Nöteberg (著) 经典书籍,时间管理第一书;
《小日记实现大梦想》 佐藤传(著) 这本书教导了一种写晨间日记的方法,让你从不同的视角观看自己的一天;
《简单就好,生活可以很德国》 门仓多仁亚(著)
《整理的艺术1》 小山龙介(著) 这两本都是关于整理的书籍,整理也有很多方面,生活需要整理,我对文件整理和宿舍内务整理这两方面有所启发;
《会简化工作的人升职更快》 中岛孝志(著) 这本书有些是写关于职场的,不过有挺多方法对现在大学生来讲也挺管用,看你怎么运用;
成长小说类:
《蝴蝶过期居留》 张小娴(著) 个人感受一般,这里推荐另一本张小娴的小说《我们都是丑小鸭》;
《被时光掩埋的秘密》 桐华(著) 再一次被桐华的小说折服,写得很不错;
3,爬学校的山
我们学校被山包围,入学的第一天我就想,如果我能爬学校周围的山,那该多少啊。于是,我和我的舍友爬上去了。
4,看流星雨
听说我们学校是个看流星雨的宝地,所以等到有一天真有流星,我和我朋友躺在西区操场的升旗台上仰望星空。
5,志愿服务
高中和同学去过幼儿园当义工后,我想,大学后一定要去一次志愿服务,结果我做了一个学年的义教员,每个星期六义教学校周边村庄的小孩子。最后一次义教是为小孩子举行六一儿童节,我和义教的那些朋友表演了西游记小品,天啊,你没想过我是演猪八戒吧。这次活动很有意义,以前也未曾有过。
6,亲手制作一份生日礼物
我想,生日礼物通常都是买的,我能不能有一天能够亲手制作一份。在我舍友生日那天,我7点多走到西区操场用树叶为她制作了一份生日礼物。
7,去遍学校里外的娱乐场所
开学的时候就想,要是能去遍学校里外的娱乐场所,那是多么神圣呀。于是有了一些小聚,除了星可儿书吧和打台球的,我去过了学校里面的云香一品、DEC,学校后门的烧烤店、关东煮、客家小车,以及学校附近的大自然、新豪俊、昌盛楼。
8,去遍学校的饭堂吃饭
当时想着,我一定要去遍学校六个饭堂吃饭。后来真的去遍了,我本身住在西区,也去过中区和东区饭堂吃早餐,最后发现西区二楼的早餐是最便宜,也很好吃的。喝过中区和东区的糖水多种,中区一楼的木瓜炖奶和牛奶红豆是我的最爱。
9,养一盆盆栽
日思夜想要有养一盆书桌上的小盆栽,我想!我要!想到这个月初终于去了街口买了盆仙人掌回来。嘿嘿,它现在长高了。
10,骑自行车小游,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骑自行车去龙岗村已有两次,一次是和我男友去的,一次是和师姐、师兄、我男友,四个人一起去,当时我们四个吃了一个很大的西瓜,真是吃到撑。
11,做一回面试官
自己是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也希望有一回能当上面试官,试一下怎么去面试。于是青协人力给我了这么一次机会。
12,去打工
以往的书寒假我是呆在家里成仙的,日盼夜盼能有一次去打暑期工的机会。所以,今年暑假我就去了一家酒楼做服务员。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我试过夜晚10点多和我男友各自骑着一辆自行车在马路上飞奔,40多分钟的惊险历程,让我心惊胆战,我佩服这个不要命的自己。
13,在宿舍打火锅
在宿舍吃龟苓膏我就试过,这次终于给我一个机会和舍友在宿舍打火锅啦。
14,煮一次糖水
这是我煮的绿豆沙,忘了说,这也是我第一次煮糖水。感觉不错。
15,吃披萨
记得以前偶尔一次,听到朋友说,她吃过披萨,觉得挺不错。在某次谈话,我对我男友说,我也想常常披萨披萨,日后找个机会。这个月我男友特意带我去街口的一家西餐厅,吃披萨饼,好好吃,不过很腻,吃到好撑。
16,和一名资深老师有一次深度谈话
感谢毛概实践给了我一个平台,我做梦都不会想到自己能够和我同学去采访教过我们管理学原理和微观经济学的李老师。
17,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定期定量吃饭,早睡早起,午睡要坚持。
我没和我现任男友在一起的时候,我生活节奏很混乱的,很多时候12点半以后还对着电脑,吃饭不定时,爱去饭堂吃就吃,所以在宿舍煮面是常有的事,星期六日没事干就不会出门,试过一天吃三餐煮面,吃到想吐。好吧,说了那么说,我现在可是已有大半年健康的生活习惯,11点半前睡觉,7点半前起床,中午午睡,除了外出吃饭以外,三餐吃饭堂定时定量。我就差没运动了,拉倒。
18,建立一个长期价值博客
很早以前就开通了一个博客,不过里面什么都没写。以前一直有过想写作的想法,不是在空间偶尔心血来潮写一两篇,而是一个持续的有深度的博文写作。受到《暗时间》这本书的激励,我从2013年的9月开始写作,虽然写得不咋滴,也有六百字至两千字不等,三个月以来写了40多篇。数目不能代表什么,何况质量还不咋滴。但是,这些文章很多篇是关于自我反思和个人思索的,通过写作来直面自己的负面,剖开自己曾逃避、不敢深入看看的那些负面东西,不知我哪来这般勇气。不过这段以前未曾有过的历程,让我明白写作是个调心剂。
这个博客不公开,我不想也不愿有与我生活的熟人来搜索我。
19,去上下九吃地道小吃
听说广州上下九小吃蛮不错,想着有机会什么的,一定要尝尝。
20,给远方的朋友寄明信片
21,参与班级活动比赛(集体的,全部人都参与的)
上周六我们公管系举行了班歌比赛,我们班在台上唱得超大声,我们的口号是“多读书多看报,结婚证书一定到!”O(∩_∩)O哈哈~
22,到自己家乡某处风景线小游
可能当我不在自己家乡的城市读书后,我对自己的城市别有一番自豪感。所以,我萌发了一个念头,不管怎样,总得去一趟自己家乡的旅游景点。 这里是千灯湖。记得大一有个课程叫中国文化,老师让我们演讲,介绍自己的家乡文化,当时我很踊跃地参与了,特自豪。
23,和一个我越来越爱的人在一起
24,买一部新手机
有好长好长一段时间,我一边抱怨着这部不智能的手机,一边用着它,最后受不了,飞信用不了,微信用不了,除了UC啥软件都用不了。于是,狠下心来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部新手机。现在,这部手机给我带来很多便利和惊喜。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