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看看前辈文艺女令人膜拜的爱情史-丁玲
不知道现在的中学教材改编成什么样子了,起码在我当年上中学的时候,还学过一篇丁玲的小说选段——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如今早已忘了什么内容了,但是那时的中学课本保留了相当一部分建国初期的作家的文章,比如朱自清,老舍,茅盾,鲁迅,萧红,陆定一,许地山等等,虽然觉得他们的文章并没什么出奇之处,但还是记住了不少作家的名字,而如今,更多的人称呼他们是当年的文艺男女青年。
问什么叫文艺青年呢,至今这个问题还没有搞懂。聊天的时候自己忽然来句很文学的句子,就说自己有了些文艺气质,搞笑的称自己是文学小青年,然后大家哈哈一笑。的确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似乎只有开玩笑的时候才用到这个伟大的词。好了,现在看一看丁玲同学伟大的爱情史。
丁玲大姐是民国文艺女性中的奇葩,惊世骇俗这种形容词简直为她量身定做,她家里非常有钱,母亲是知府的女儿,父系的官职更高,家族庞大,而光是她一家就有200多间房子,货真价实的是含金钥匙出生。
值得一提的是她彪悍的母亲,平常掌管家里财政,丈夫去世后她新潮地注册进女子师范学校读书,还十分钦佩武则天,我们有理由相信,丁玲同志强大的性格受到了她母亲的影响。
丁玲在女校交了很多好友,这些同学中有我党高级干部瞿秋白的妻子王剑虹,张太雷的妻子王一知,她跟王剑虹的关系非常密切,甚至有点可疑的百合倾向,但是进步女性都是生冷不忌男女通吃的,这个时期,丁玲对南开大学的一位表兄开始了热烈追求,那位表兄是个胆小鬼,循规蹈矩,面对她如潮水般的爱意竟然逃之夭夭,因为同时她又跟另外一位表兄订了婚,虽然她不反感这位漂亮的未婚夫,但是作为新时代女性,怎么可以毫无芥蒂接受家族包办婚姻?于是16岁的强大女性丁玲与百合女伴王剑虹毅然逃到了上海,在那里,王剑虹马上被瞿秋白搞定做太太,同时丁玲也为瞿秋白的才能而着迷,但非常奇怪,直到瞿秋白告诉丁玲他们要结婚了,丁玲才知道自己的亲密女伴和自己的仰慕对象在谈恋爱,于是丁玲一个人凄凄惨惨戚戚的回家乡疗伤,但是没多久,瞿秋白的病染给了王剑虹,这个新任太太不久去世,她在死前半个月给丁玲写信暗示求救,但被抛弃的丁玲沉浸在自怜中,毫无所觉,瞿秋白当时可能另有新欢,因为四个月后他就挖了沈玄庐儿子的墙脚,快乐的结婚了,他甚至没有参加妻子的葬礼,只剩下丁玲扶棺大恸,终身痛恨瞿秋白。
丁玲到北京遇到了胡也频,浪漫的女青年就跟诗人同居了,而她居然对他一无所知,直到两年后胡也频自己说起过去为止,天哪,果然是特立独行的新女性,但是未免也太神经大条了吧,我们是否应该庆幸当时民风淳朴,没有那么多人贩子,不然我们就无法膜拜这伟大的女作家多姿多彩的一生了。
胡也频的往事也很强大,他祖父是太平军石达开的部下,所以他家就很穷,只好送他去珠宝店做学徒,在店里,惨绝人寰的事情发生了,一名断背山爱好者意图强奸胡也频,在胡也频的奋勇抗争下,终于强奸未遂,但是胡同学满头是血,还被颜she了,这件事使他的心灵蒙上阴影,从此开始仇恨珠宝店,并顺手牵羊了店里的超大金镯子人间蒸发。
到北京后,青年诗人胡也频与进步女学生丁玲刚认识,就带着她去看望以后的绯闻男主角之一沈从文,丁玲和沈是老乡,两个人立即热络起来,把胡也频甩在一边,胡也频意识到了危机,马上重拳出击,在丁玲回乡的时候追到了湖南。丁玲不为所动,两个人一起回北京的时候,她本来打算立即和胡分手,但是桃色新闻传得飞快,丁玲非常愤怒,说:“好吧,我们就同居!”,于是两人同居了,根据丁玲的说法,他们是纯洁的柏拉图式同居,毫无肉体关系。
这段时期丁玲看了一部电影,她立即决定,自己要到上海去做电影明星,洪深牵线搭桥做了引路人,两位男士顺势也跟着南下了。可惜上海电影界太肤浅了,不能了解伟大女性丁玲的内在美,她的明星梦就此夭折。于是她含愤写出了处女作《梦珂》,“这是关于一个敏感和幼稚的年轻女孩成为一名电影明星受腐败的社会欺骗的故事”。这部作品一炮打响,她成了新锐女作家丁玲,名气大过胡也频和沈从文。
丁玲开始专心走文学青年路线,与胡也频、沈从文一起三个人到杭州,进行了华丽的3p生活。可怜的胡也频思想不够先进,忍无可忍回到了上海,丁玲也回去了,两人开始过正经的夫妻生活,可惜好景不长,1931年,左联五烈士事件发生,胡也频英年早逝。
丁玲生下一个男孩,她生活在痛苦之中,此时,冯雪峰作为中共在上海的负责人,对她进行安慰引导,冯是党内有名的白面书生,他身材修长,玉树临风,丁玲对他发生了炽热的感情,虽然冯已经结婚,丁玲还是写了无数滚烫的情书表白,但是理智的冯雪峰同志坚定婉转的拒绝了她。这是丁玲人生中的一大遗憾,所以她终身对冯雪峰怀着特殊的感情。
丁玲女士孤身一人生活在寂寞和恐惧中,幸好1932年夏天她遇到了生命中的又一个男人冯达,冯达在30年代初负责中共和共产国际电讯联络,他的一生过得很舒服,不知道为什么,戴笠的军统很喜欢用中共的变节人员做事。冯达背叛中共后就到戴老板手下做事,民国三十八年“大陆沦陷”,冯达就到台湾,供职“国防部情报局”,相比大多数一会上天一会入地的老革命,他的命运实在好太多了,几乎没吃过什么苦。
冯达是一个温文尔雅的人,注意着装,大概看上去风度翩翩,丁玲冰封的心再次遇到了春天,于是在秋天他们就同居了。同样,丁玲还是对同居伴侣一无所知,只知道他是一个从未谈过恋爱的单身汉。我们需要再一次为丁玲的rp称幸吗?丁玲马上自食其果了,过了几个月她被国民党软禁到南京,出卖者正是冯达。奇怪的是,国民党帮她提供的住所颇为不错,而丁玲,虽然她说自己恨不得去揍冯达,但是在南京软禁三年期间,他们一直同床,丁玲还帮他生了个女儿,后来成为国内知名的舞蹈家。
1936年,按照正统的说法,丁玲逃出了魔爪,回到上海见到了亲爱的雪峰。此后她就奔赴延安,嫁给了比她小十多岁的陈明,她的情史正式结束。
此外还有其他令人敬仰的大人物的八卦事迹,都是敢爱敢恨,性格分明的人。很奇怪在民国那个年代就有比现在还要彪悍的事情发生,而且发生在我们膜拜的文学界前辈身上。比如徐志摩,徐悲鸿,郁达夫,沈从文,萧红,茅盾,张爱玲等等。实在是太有趣了,颠覆了几十年教育辛辛苦苦培养起来的对这些大人的敬仰之情,原来在文学之外,他们的私生活是这么的,,,,,,糜烂?
再加一段,丁玲和毛主席的往事。
丁玲1936年奔赴革命青年的圣地延安,她当时名气很大,中共中央十分重视,我们的主席一改他邋遢的作风,专门刮了胡子去迎接她,因为实在太隆重了连周恩来都非常吃惊(主席同志平时卫生习惯的恐怖可见一斑),中共中央外交部专门做了大餐宴请丁玲,在当时生活条件下,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满汉全席,中共中央宣传部专门开欢迎会,主席也亲自到场欢迎气氛,这么多噱头花下来,风头超过迎接美国总统。
但是,知名女作家丁玲的内心世界是十分神秘的,我们不知道从上海到延安发生了什么事,使她的审美观为之改变。在上海,丁玲女士是一位摩登的太太,从前面贴的照片我们也可以看到,时髦的长裙和精致的首饰,虽然沈从文后来说她“丑似无盐,而乱若武曌”,但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一种得不到而欲毁之而后快的嫉妒心理,不必理会,毕竟,大导演洪深也认可了丁玲成为电影明星的潜质嘛。
到了延安后,丁玲剪去头发,身穿肥大的军装,十分男性化。而且,她对主席总是做一些奇怪的事情。
主席因为仰慕这位文艺女青年,在丁玲刚到陕北的一段时间内,经常找她散步、聊天。有一天,丁玲很小白地对主席说,她非常钦佩史末特莱热情忘我的工作作风,惭愧自己常把时间浪费在闲谈上了,显得散漫,缺少现代人应有的紧张。这使得主席十分尴尬,只好深沉地说:“要向她学习啊!”又有一次,丁玲负责一个文艺演出,大概是突然心血来潮,要表明革命纪律性,下令不许任何人在节目正在演出时从台口上下,恰恰主席因为日理万机,到演出进行中才来,丁玲一女当关,坚决不让主席入内,搞得主席面子扫地。最不可饶恕的是,主席和江青同志结婚,赏脸请丁玲喝喜酒,帖子发过去了,丁玲的女儿正好在生病,她就没有空,而且认为这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耍大牌不去,事后连解释也懒得奉上,于是主席心中大怒,对丁玲的幻想一扫而空,一到1955年批判胡风时,轻轻一下马上就把她拉进去狂批了。
但是丁玲实在太强大了,几十年后她依然彪悍如故,有人问她:你恨主席吗?她老人家非常酷地回答说:我当然不恨。他当年爱我却得不到我,只好叫人折辱我罢了,我有什么好恨?
膜拜啊!
问什么叫文艺青年呢,至今这个问题还没有搞懂。聊天的时候自己忽然来句很文学的句子,就说自己有了些文艺气质,搞笑的称自己是文学小青年,然后大家哈哈一笑。的确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似乎只有开玩笑的时候才用到这个伟大的词。好了,现在看一看丁玲同学伟大的爱情史。
丁玲大姐是民国文艺女性中的奇葩,惊世骇俗这种形容词简直为她量身定做,她家里非常有钱,母亲是知府的女儿,父系的官职更高,家族庞大,而光是她一家就有200多间房子,货真价实的是含金钥匙出生。
值得一提的是她彪悍的母亲,平常掌管家里财政,丈夫去世后她新潮地注册进女子师范学校读书,还十分钦佩武则天,我们有理由相信,丁玲同志强大的性格受到了她母亲的影响。
丁玲在女校交了很多好友,这些同学中有我党高级干部瞿秋白的妻子王剑虹,张太雷的妻子王一知,她跟王剑虹的关系非常密切,甚至有点可疑的百合倾向,但是进步女性都是生冷不忌男女通吃的,这个时期,丁玲对南开大学的一位表兄开始了热烈追求,那位表兄是个胆小鬼,循规蹈矩,面对她如潮水般的爱意竟然逃之夭夭,因为同时她又跟另外一位表兄订了婚,虽然她不反感这位漂亮的未婚夫,但是作为新时代女性,怎么可以毫无芥蒂接受家族包办婚姻?于是16岁的强大女性丁玲与百合女伴王剑虹毅然逃到了上海,在那里,王剑虹马上被瞿秋白搞定做太太,同时丁玲也为瞿秋白的才能而着迷,但非常奇怪,直到瞿秋白告诉丁玲他们要结婚了,丁玲才知道自己的亲密女伴和自己的仰慕对象在谈恋爱,于是丁玲一个人凄凄惨惨戚戚的回家乡疗伤,但是没多久,瞿秋白的病染给了王剑虹,这个新任太太不久去世,她在死前半个月给丁玲写信暗示求救,但被抛弃的丁玲沉浸在自怜中,毫无所觉,瞿秋白当时可能另有新欢,因为四个月后他就挖了沈玄庐儿子的墙脚,快乐的结婚了,他甚至没有参加妻子的葬礼,只剩下丁玲扶棺大恸,终身痛恨瞿秋白。
丁玲到北京遇到了胡也频,浪漫的女青年就跟诗人同居了,而她居然对他一无所知,直到两年后胡也频自己说起过去为止,天哪,果然是特立独行的新女性,但是未免也太神经大条了吧,我们是否应该庆幸当时民风淳朴,没有那么多人贩子,不然我们就无法膜拜这伟大的女作家多姿多彩的一生了。
胡也频的往事也很强大,他祖父是太平军石达开的部下,所以他家就很穷,只好送他去珠宝店做学徒,在店里,惨绝人寰的事情发生了,一名断背山爱好者意图强奸胡也频,在胡也频的奋勇抗争下,终于强奸未遂,但是胡同学满头是血,还被颜she了,这件事使他的心灵蒙上阴影,从此开始仇恨珠宝店,并顺手牵羊了店里的超大金镯子人间蒸发。
到北京后,青年诗人胡也频与进步女学生丁玲刚认识,就带着她去看望以后的绯闻男主角之一沈从文,丁玲和沈是老乡,两个人立即热络起来,把胡也频甩在一边,胡也频意识到了危机,马上重拳出击,在丁玲回乡的时候追到了湖南。丁玲不为所动,两个人一起回北京的时候,她本来打算立即和胡分手,但是桃色新闻传得飞快,丁玲非常愤怒,说:“好吧,我们就同居!”,于是两人同居了,根据丁玲的说法,他们是纯洁的柏拉图式同居,毫无肉体关系。
这段时期丁玲看了一部电影,她立即决定,自己要到上海去做电影明星,洪深牵线搭桥做了引路人,两位男士顺势也跟着南下了。可惜上海电影界太肤浅了,不能了解伟大女性丁玲的内在美,她的明星梦就此夭折。于是她含愤写出了处女作《梦珂》,“这是关于一个敏感和幼稚的年轻女孩成为一名电影明星受腐败的社会欺骗的故事”。这部作品一炮打响,她成了新锐女作家丁玲,名气大过胡也频和沈从文。
丁玲开始专心走文学青年路线,与胡也频、沈从文一起三个人到杭州,进行了华丽的3p生活。可怜的胡也频思想不够先进,忍无可忍回到了上海,丁玲也回去了,两人开始过正经的夫妻生活,可惜好景不长,1931年,左联五烈士事件发生,胡也频英年早逝。
丁玲生下一个男孩,她生活在痛苦之中,此时,冯雪峰作为中共在上海的负责人,对她进行安慰引导,冯是党内有名的白面书生,他身材修长,玉树临风,丁玲对他发生了炽热的感情,虽然冯已经结婚,丁玲还是写了无数滚烫的情书表白,但是理智的冯雪峰同志坚定婉转的拒绝了她。这是丁玲人生中的一大遗憾,所以她终身对冯雪峰怀着特殊的感情。
丁玲女士孤身一人生活在寂寞和恐惧中,幸好1932年夏天她遇到了生命中的又一个男人冯达,冯达在30年代初负责中共和共产国际电讯联络,他的一生过得很舒服,不知道为什么,戴笠的军统很喜欢用中共的变节人员做事。冯达背叛中共后就到戴老板手下做事,民国三十八年“大陆沦陷”,冯达就到台湾,供职“国防部情报局”,相比大多数一会上天一会入地的老革命,他的命运实在好太多了,几乎没吃过什么苦。
冯达是一个温文尔雅的人,注意着装,大概看上去风度翩翩,丁玲冰封的心再次遇到了春天,于是在秋天他们就同居了。同样,丁玲还是对同居伴侣一无所知,只知道他是一个从未谈过恋爱的单身汉。我们需要再一次为丁玲的rp称幸吗?丁玲马上自食其果了,过了几个月她被国民党软禁到南京,出卖者正是冯达。奇怪的是,国民党帮她提供的住所颇为不错,而丁玲,虽然她说自己恨不得去揍冯达,但是在南京软禁三年期间,他们一直同床,丁玲还帮他生了个女儿,后来成为国内知名的舞蹈家。
1936年,按照正统的说法,丁玲逃出了魔爪,回到上海见到了亲爱的雪峰。此后她就奔赴延安,嫁给了比她小十多岁的陈明,她的情史正式结束。
此外还有其他令人敬仰的大人物的八卦事迹,都是敢爱敢恨,性格分明的人。很奇怪在民国那个年代就有比现在还要彪悍的事情发生,而且发生在我们膜拜的文学界前辈身上。比如徐志摩,徐悲鸿,郁达夫,沈从文,萧红,茅盾,张爱玲等等。实在是太有趣了,颠覆了几十年教育辛辛苦苦培养起来的对这些大人的敬仰之情,原来在文学之外,他们的私生活是这么的,,,,,,糜烂?
再加一段,丁玲和毛主席的往事。
丁玲1936年奔赴革命青年的圣地延安,她当时名气很大,中共中央十分重视,我们的主席一改他邋遢的作风,专门刮了胡子去迎接她,因为实在太隆重了连周恩来都非常吃惊(主席同志平时卫生习惯的恐怖可见一斑),中共中央外交部专门做了大餐宴请丁玲,在当时生活条件下,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满汉全席,中共中央宣传部专门开欢迎会,主席也亲自到场欢迎气氛,这么多噱头花下来,风头超过迎接美国总统。
但是,知名女作家丁玲的内心世界是十分神秘的,我们不知道从上海到延安发生了什么事,使她的审美观为之改变。在上海,丁玲女士是一位摩登的太太,从前面贴的照片我们也可以看到,时髦的长裙和精致的首饰,虽然沈从文后来说她“丑似无盐,而乱若武曌”,但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一种得不到而欲毁之而后快的嫉妒心理,不必理会,毕竟,大导演洪深也认可了丁玲成为电影明星的潜质嘛。
到了延安后,丁玲剪去头发,身穿肥大的军装,十分男性化。而且,她对主席总是做一些奇怪的事情。
主席因为仰慕这位文艺女青年,在丁玲刚到陕北的一段时间内,经常找她散步、聊天。有一天,丁玲很小白地对主席说,她非常钦佩史末特莱热情忘我的工作作风,惭愧自己常把时间浪费在闲谈上了,显得散漫,缺少现代人应有的紧张。这使得主席十分尴尬,只好深沉地说:“要向她学习啊!”又有一次,丁玲负责一个文艺演出,大概是突然心血来潮,要表明革命纪律性,下令不许任何人在节目正在演出时从台口上下,恰恰主席因为日理万机,到演出进行中才来,丁玲一女当关,坚决不让主席入内,搞得主席面子扫地。最不可饶恕的是,主席和江青同志结婚,赏脸请丁玲喝喜酒,帖子发过去了,丁玲的女儿正好在生病,她就没有空,而且认为这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耍大牌不去,事后连解释也懒得奉上,于是主席心中大怒,对丁玲的幻想一扫而空,一到1955年批判胡风时,轻轻一下马上就把她拉进去狂批了。
但是丁玲实在太强大了,几十年后她依然彪悍如故,有人问她:你恨主席吗?她老人家非常酷地回答说:我当然不恨。他当年爱我却得不到我,只好叫人折辱我罢了,我有什么好恨?
膜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