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2 心之格物
心学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此诗是阳明先生留给门人弟子的核心教约,这首诗通俗易懂,很多人不明白“格物”到底是个啥意思?
是的,开始是我也整不明白。通俗来说格物就是 “追求天道真理”
格物最早是宋明理学标志性人物朱熹提出,
自古以来有这样一群僧人,他们遵守戒律,不喝酒,不吃肉,诵经念佛,坐着不动,有的甚至鞭打自己的身体(西藏喇嘛),痛苦不堪,依然故我。
有这样一群习武者,多年磨练,武艺高强,继续苦练,坚持不辍,希望达到手中无剑,心中有剑。
有这样一群读书人,博览群书,学富五车,依然不论寒暑,坚持苦读。
他们不是白痴,不是给自己找麻烦,而是追求一件,无影无形,无处不在,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明白它,就能看清世界所有的伪装,掌握世界所有的规律,天下万物皆可掌握。
这种东西叫做“道”
道是啥玩意?
一、道是个稀罕玩意,很多人一生追求。
二、无论什么职业,什么工种,悟道后是有很多好处的。
三、悟道是很难的,能悟道的人是很牛的。
佛家说道,四个字:靠自己悟
武者也说是靠自己练,连到心中有剑,到底什么时候有,师傅也不知道,自己练吧
理学家朱熹博览群书,终于不负众望,给出了一条大道:“格物致知”。朱熹认为,理,在万事万物中,江河湖海,黄牛野兔,山林树木,皆有“理”。“理”无处不在,要领悟“理”,就要格。只要你在万事万物上聚精会神的格,那么就能融汇贯通。
王阳明提出了完全相对的看法,他认为,生命有涯,而万物之理无涯,外界的理能格的完吗?
先生如是说:
格物:大人格君心之非,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当一念所在即要去其不正,以全其正。
性通心,心即理,天下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学之不明,皆由儒者认为理在外,认为物在外。
以其理之凝聚而言则谓之性,
以其凝聚之主宰而言则谓之心,
以其主宰之发动而言谓之意,
以其发动之明觉而言谓之知,
以其明觉之感应而言谓之物,
故就物之而言谓之格,
就知而言谓之诚,
就心而言谓之正,
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皆为修身。
故,格物者,格其身之物,格其意之物,格其心之物。
正心者,正其物之心也,
诚意者,诚其物之意也,
致知者,致其物之知也,
无为内外彼此之分,理一而已。
小结:阳明先生说,格物追求天道不在外物上,天道在心中,因此要在自己的心上去追求,使得“心”恢复到中正的状态,那么我们的“心”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无形的状态呢?
请看下帖 :3 心之态。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此诗是阳明先生留给门人弟子的核心教约,这首诗通俗易懂,很多人不明白“格物”到底是个啥意思?
是的,开始是我也整不明白。通俗来说格物就是 “追求天道真理”
格物最早是宋明理学标志性人物朱熹提出,
自古以来有这样一群僧人,他们遵守戒律,不喝酒,不吃肉,诵经念佛,坐着不动,有的甚至鞭打自己的身体(西藏喇嘛),痛苦不堪,依然故我。
有这样一群习武者,多年磨练,武艺高强,继续苦练,坚持不辍,希望达到手中无剑,心中有剑。
有这样一群读书人,博览群书,学富五车,依然不论寒暑,坚持苦读。
他们不是白痴,不是给自己找麻烦,而是追求一件,无影无形,无处不在,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明白它,就能看清世界所有的伪装,掌握世界所有的规律,天下万物皆可掌握。
这种东西叫做“道”
道是啥玩意?
一、道是个稀罕玩意,很多人一生追求。
二、无论什么职业,什么工种,悟道后是有很多好处的。
三、悟道是很难的,能悟道的人是很牛的。
佛家说道,四个字:靠自己悟
武者也说是靠自己练,连到心中有剑,到底什么时候有,师傅也不知道,自己练吧
理学家朱熹博览群书,终于不负众望,给出了一条大道:“格物致知”。朱熹认为,理,在万事万物中,江河湖海,黄牛野兔,山林树木,皆有“理”。“理”无处不在,要领悟“理”,就要格。只要你在万事万物上聚精会神的格,那么就能融汇贯通。
王阳明提出了完全相对的看法,他认为,生命有涯,而万物之理无涯,外界的理能格的完吗?
先生如是说:
格物:大人格君心之非,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当一念所在即要去其不正,以全其正。
性通心,心即理,天下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学之不明,皆由儒者认为理在外,认为物在外。
以其理之凝聚而言则谓之性,
以其凝聚之主宰而言则谓之心,
以其主宰之发动而言谓之意,
以其发动之明觉而言谓之知,
以其明觉之感应而言谓之物,
故就物之而言谓之格,
就知而言谓之诚,
就心而言谓之正,
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皆为修身。
故,格物者,格其身之物,格其意之物,格其心之物。
正心者,正其物之心也,
诚意者,诚其物之意也,
致知者,致其物之知也,
无为内外彼此之分,理一而已。
小结:阳明先生说,格物追求天道不在外物上,天道在心中,因此要在自己的心上去追求,使得“心”恢复到中正的状态,那么我们的“心”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无形的状态呢?
请看下帖 :3 心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