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名家,断魂枪、铸剑、鲜血梅花
我推开一扇木门,门上的纹路枯瘦而斑驳。长剑被我横在板凳上,老人转过一张白发苍苍的脸。我望见他树干般的手指托来一碗酒,瓷上的釉色早被磨尽,一泓酒白水也似。我接过那碗酒和那碟花生豆,“谢谢。”
老人在打量我和我的剑。
“少侠去往何方?”
“晚辈听闻北方有高人,想要前去学剑,”我躬身道。
“北方,呵……这里已是北方,”老人咧开嘴,露出一排被烟丝熏黄的牙齿,“少侠既然要在这间客栈留宿,不如陪我这老汉说说话,讲讲如今外面的江湖罢。”
“好。晚辈不知当年前辈在江湖上有何等见闻,当今江湖以武林四大家为首。”
“何谓四大家?”老人用两根手指夹起一颗花生米,饶有兴趣地望着我。
“金、古、梁、温,乃当今武林四大家。”
“不错不错,确实应该如此。”老人捋了捋胡子,点头道,“这四个老头在老夫年轻时便已是江湖上成名的少年英雄,只是少了些阅历。想来这么多年过去,也该是他们开宗立派了。”
“可惜四大家里金老先生退隐江湖、远渡海外,古、梁二老早逝,如今武林凋敝,只剩下温先生一人独撑大局了。”
老人叹了口气,道,“那古姓老儿生性豪放,嗜酒成狂,年轻时便是个浪子,也难怪死得早了。只是金先生,想不到金先生也已经封刀归隐。”
“自古老先生走后,晚辈听说再无人能和金先生走上两招,想来这江湖对金先生这等高手来讲也是寂寞得紧罢。”
“嘿嘿,”老人干笑两声,“那金老儿出身名门,一手全真剑法虽然欠了点灵气,也算是大气磅礴,倒也只有那剑走偏锋的江湖浪荡客可以和他过上两招了。不过这二人出手虽快、招式虽精,但在老夫年轻的时候还算不上是江湖上一等一的高手。”
“哦?请前辈指教。”
老人抿了口酒,干裂的嘴唇稍稍红润了一点,便接着道,“如今这所谓的四大家,尽管也算有些真功夫,但盛名之下其实难负。前代有独孤大侠曰,大巧不工,重剑无锋。金古梁温四人招式虽各有不同、各有所长,但流连于招式,始终是落了下乘。当初我看金、古二人丰神俊朗、年少有为,本以为凭他们的悟性修为可以修习到气度高华的上乘剑术,不想他们终其一生还是困顿于此。只能怪滚滚红尘,乱花迷人眼了。”
“那前辈所指的上乘剑术是什么?”
“所谓上乘剑术,乃是与天地同息,后发而先至,一招使出,风云亦为之变色!招式终有穷尽之时,都是镜花水月,糊弄人的玩意而已。”
“当今武林曾有人习得如此剑法?”
老人哈哈一笑,“老夫已经数十年不曾涉足江湖啦!不过在武林漫长的历史里,能够修得上乘武学的也不过寥寥数人而已。”
“我听闻近年来南方有一女子门派兴起,招式秀丽多姿,婀娜婉转,门中沧月、藤萍、步非烟,人称风尘三侠,在江湖上更是颇有好名。”
“招式虽奇,大多是出其不意。自公孙大娘以来江湖上少有女子,此三人虽剑法平平,但也算是开一派之先河了。”
“琉球岛上孙晓如何?所谓金庸封笔古龙逝,江湖空余英雄志,孙先生也是独领风骚的一代豪杰。”
“无非是拾人牙慧,邯郸学步。金古梁温何等天资,苦心孤诣钻研剑法多年,尚不能一窥天道,何况他孙晓手里只有前人留下的剑谱残篇?”
“北方有奇侠冯唐,年轻时曾学艺于杏林,更号称经史子集无一不通。使得一手九尺金线,招式腥、鲜,火辣,近年走动江湖,据说未尝一败。”
“武学金线论?狗屁而已,不值一提。”
“敢问前辈,江湖上可有真正绝顶高手?”
“你可曾听过余华、王二之名?”
“晚辈多年前曾听说过王二‘红拂夜奔’之名,至于余华,晚辈无知。”
“不错不错,此二人少有在江湖中走动,你能知道其中一人,在如今武林的年轻一辈里实属不易了。至于这余华,你听说过‘鲜血梅花剑’?”
“前辈是说那剑柄上缀满九十九朵血红梅花的鲜血梅花剑?”
“是了。世人皆以为当初余华独步武林,靠的便是鲜血梅花剑这柄绝世凶器。然若不是余华的内力深稳雄厚,出自玄门正宗,又如何使得动这柄赤红大剑?王、余两位大侠之招式,乍一看来虽不似金古梁温千变万化,却端的是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招未至,意先行,招式有尽而滔滔剑意无尽也。”
“可为何王二、余华两位大侠江湖中少有听闻?”
“哎!王二是英年早逝,武道之大业未成而中道崩殂。至于余华,罢了罢了,遥想当年他在江湖中横空出世,天资是何等的惊人,气焰是何等的嚣张、不可一世?可如今声色犬马,沦落红尘,泯然众人矣,真是枉费了这一身好筋骨!造化弄人,造化弄人呀!”
“前辈所言极是。”
“如今英雄末路,武学凋敝,江湖早已不是那个江湖了。老夫看你负剑独行,万里迢迢想要远上北方学艺,便知道你是肯学武的好苗子。只是游鱼低不过湖底,鸿雁高不过青天,武林已经悄然逝去,你的漫漫江湖路恐怕注定是要孤身一人了。”
“前辈教诲晚辈定将牢记于心。只是晚辈既然注定是孤星入命,独自上路又有何妨?”
“有趣,有趣,你这小娃娃还真是有趣的很。那老夫就给你讲讲真正的上乘武学罢!你可曾听闻鲁迅、老舍之名?”
“前辈所说的两位皆乃丹青高手,文坛领袖,其名自然如雷贯耳。只是不知这两位和武学有何关系?”
“非也非也。鲁迅、老舍二人虽以文扬名于中原,其实乃绝顶高手。老舍,何许人也?断魂枪沙子龙!其枪法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刚猛无铸,有万夫不当之勇!一招使出,其枪自上而下,奔腾万里,有如飞瀑直落,彩虹飞跨,又好似江河万顷、雷霆一击!抖出的枪花明如曜日,照澈千里,观者声泪俱下、屎尿横飞,无不为之变色!而鲁迅传闻乃是江湖名侠眉间尺,其剑纯青透明、寒如冰雪,有星光夜色充塞宇内,单薄轻逸如韭叶。老夫闯荡江湖多年,见过的招式不计其数,唯有老舍与鲁迅先生出招之时,能够真正达到不滞于物、无招胜有招的高妙境界,乃是真正的落笔成文、七步成章!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两位前人虽是世间罕见的绝顶高手,但高手出招往往在转瞬之间,一招得手便匿迹江湖,其绝世风采只能留在传说里供人遐想了。所以金古梁温四人境界虽算不上高妙,但对于这芸芸众生而言,倒也不算是跌了武林四大家的名分。”
“那依照前辈所言,当今武林便是没一个真正高手了?”
“或许吧,或许再过几年又会有年轻高手扬名于世。这种事谁也说不准的。”
桌上的酒已经冷了。窗外晨光熹微,已是日出之时。临走前,我问老人,究竟是何许人也。
老人微微一笑,“老夫姓苏名童也,乃前代潇湘剑客。老夫妻妾成群,一年版税九百万!”
老人在打量我和我的剑。
“少侠去往何方?”
“晚辈听闻北方有高人,想要前去学剑,”我躬身道。
“北方,呵……这里已是北方,”老人咧开嘴,露出一排被烟丝熏黄的牙齿,“少侠既然要在这间客栈留宿,不如陪我这老汉说说话,讲讲如今外面的江湖罢。”
“好。晚辈不知当年前辈在江湖上有何等见闻,当今江湖以武林四大家为首。”
“何谓四大家?”老人用两根手指夹起一颗花生米,饶有兴趣地望着我。
“金、古、梁、温,乃当今武林四大家。”
“不错不错,确实应该如此。”老人捋了捋胡子,点头道,“这四个老头在老夫年轻时便已是江湖上成名的少年英雄,只是少了些阅历。想来这么多年过去,也该是他们开宗立派了。”
“可惜四大家里金老先生退隐江湖、远渡海外,古、梁二老早逝,如今武林凋敝,只剩下温先生一人独撑大局了。”
老人叹了口气,道,“那古姓老儿生性豪放,嗜酒成狂,年轻时便是个浪子,也难怪死得早了。只是金先生,想不到金先生也已经封刀归隐。”
“自古老先生走后,晚辈听说再无人能和金先生走上两招,想来这江湖对金先生这等高手来讲也是寂寞得紧罢。”
“嘿嘿,”老人干笑两声,“那金老儿出身名门,一手全真剑法虽然欠了点灵气,也算是大气磅礴,倒也只有那剑走偏锋的江湖浪荡客可以和他过上两招了。不过这二人出手虽快、招式虽精,但在老夫年轻的时候还算不上是江湖上一等一的高手。”
“哦?请前辈指教。”
老人抿了口酒,干裂的嘴唇稍稍红润了一点,便接着道,“如今这所谓的四大家,尽管也算有些真功夫,但盛名之下其实难负。前代有独孤大侠曰,大巧不工,重剑无锋。金古梁温四人招式虽各有不同、各有所长,但流连于招式,始终是落了下乘。当初我看金、古二人丰神俊朗、年少有为,本以为凭他们的悟性修为可以修习到气度高华的上乘剑术,不想他们终其一生还是困顿于此。只能怪滚滚红尘,乱花迷人眼了。”
“那前辈所指的上乘剑术是什么?”
“所谓上乘剑术,乃是与天地同息,后发而先至,一招使出,风云亦为之变色!招式终有穷尽之时,都是镜花水月,糊弄人的玩意而已。”
“当今武林曾有人习得如此剑法?”
老人哈哈一笑,“老夫已经数十年不曾涉足江湖啦!不过在武林漫长的历史里,能够修得上乘武学的也不过寥寥数人而已。”
“我听闻近年来南方有一女子门派兴起,招式秀丽多姿,婀娜婉转,门中沧月、藤萍、步非烟,人称风尘三侠,在江湖上更是颇有好名。”
“招式虽奇,大多是出其不意。自公孙大娘以来江湖上少有女子,此三人虽剑法平平,但也算是开一派之先河了。”
“琉球岛上孙晓如何?所谓金庸封笔古龙逝,江湖空余英雄志,孙先生也是独领风骚的一代豪杰。”
“无非是拾人牙慧,邯郸学步。金古梁温何等天资,苦心孤诣钻研剑法多年,尚不能一窥天道,何况他孙晓手里只有前人留下的剑谱残篇?”
“北方有奇侠冯唐,年轻时曾学艺于杏林,更号称经史子集无一不通。使得一手九尺金线,招式腥、鲜,火辣,近年走动江湖,据说未尝一败。”
“武学金线论?狗屁而已,不值一提。”
“敢问前辈,江湖上可有真正绝顶高手?”
“你可曾听过余华、王二之名?”
“晚辈多年前曾听说过王二‘红拂夜奔’之名,至于余华,晚辈无知。”
“不错不错,此二人少有在江湖中走动,你能知道其中一人,在如今武林的年轻一辈里实属不易了。至于这余华,你听说过‘鲜血梅花剑’?”
“前辈是说那剑柄上缀满九十九朵血红梅花的鲜血梅花剑?”
“是了。世人皆以为当初余华独步武林,靠的便是鲜血梅花剑这柄绝世凶器。然若不是余华的内力深稳雄厚,出自玄门正宗,又如何使得动这柄赤红大剑?王、余两位大侠之招式,乍一看来虽不似金古梁温千变万化,却端的是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招未至,意先行,招式有尽而滔滔剑意无尽也。”
“可为何王二、余华两位大侠江湖中少有听闻?”
“哎!王二是英年早逝,武道之大业未成而中道崩殂。至于余华,罢了罢了,遥想当年他在江湖中横空出世,天资是何等的惊人,气焰是何等的嚣张、不可一世?可如今声色犬马,沦落红尘,泯然众人矣,真是枉费了这一身好筋骨!造化弄人,造化弄人呀!”
“前辈所言极是。”
“如今英雄末路,武学凋敝,江湖早已不是那个江湖了。老夫看你负剑独行,万里迢迢想要远上北方学艺,便知道你是肯学武的好苗子。只是游鱼低不过湖底,鸿雁高不过青天,武林已经悄然逝去,你的漫漫江湖路恐怕注定是要孤身一人了。”
“前辈教诲晚辈定将牢记于心。只是晚辈既然注定是孤星入命,独自上路又有何妨?”
“有趣,有趣,你这小娃娃还真是有趣的很。那老夫就给你讲讲真正的上乘武学罢!你可曾听闻鲁迅、老舍之名?”
“前辈所说的两位皆乃丹青高手,文坛领袖,其名自然如雷贯耳。只是不知这两位和武学有何关系?”
“非也非也。鲁迅、老舍二人虽以文扬名于中原,其实乃绝顶高手。老舍,何许人也?断魂枪沙子龙!其枪法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刚猛无铸,有万夫不当之勇!一招使出,其枪自上而下,奔腾万里,有如飞瀑直落,彩虹飞跨,又好似江河万顷、雷霆一击!抖出的枪花明如曜日,照澈千里,观者声泪俱下、屎尿横飞,无不为之变色!而鲁迅传闻乃是江湖名侠眉间尺,其剑纯青透明、寒如冰雪,有星光夜色充塞宇内,单薄轻逸如韭叶。老夫闯荡江湖多年,见过的招式不计其数,唯有老舍与鲁迅先生出招之时,能够真正达到不滞于物、无招胜有招的高妙境界,乃是真正的落笔成文、七步成章!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两位前人虽是世间罕见的绝顶高手,但高手出招往往在转瞬之间,一招得手便匿迹江湖,其绝世风采只能留在传说里供人遐想了。所以金古梁温四人境界虽算不上高妙,但对于这芸芸众生而言,倒也不算是跌了武林四大家的名分。”
“那依照前辈所言,当今武林便是没一个真正高手了?”
“或许吧,或许再过几年又会有年轻高手扬名于世。这种事谁也说不准的。”
桌上的酒已经冷了。窗外晨光熹微,已是日出之时。临走前,我问老人,究竟是何许人也。
老人微微一笑,“老夫姓苏名童也,乃前代潇湘剑客。老夫妻妾成群,一年版税九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