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公益从业者的七年之痒
从2006年参与华益的志愿工作,迄今,已有7年时间。期间,我参与和见证了机构发展历史上很多重要的时刻:完成第一份公益项目计划书,获得英国救助儿童会的第一笔3000元资助,荣获李连杰壹基金潜力典范称号,实现民政注册;也经历过百般艰辛与困顿:资金短缺,人员流失、项目停滞乃至濒临解散。
办公室换了一间又一间,志愿者走了一茬又一茬,资助方也如走马观花般变幻,从熟悉到陌生,从陌生到熟悉。繁华阅尽,归于平淡。蓦然回首,华益仍在灯火阑珊处,不增不减,不舍不弃。
有欣慰也有遗憾。
客观地说,华益并不是一个成功的公益组织,华益的管理者也不是成功的管理者。同在2009年获得潜力典范的公益同行,年运作资金和人员规模均已大幅增长,迈进了大型公益组织的行列,而华益依然在小碎步前进。即便在安徽省内,华益的发展也算不得快。周军老师领衔的及人、民生、爱邻社工兄弟,虽晚于华益,但规模早已超越华益。华益的发起人和理事会成员,求学的求学,工作的工作,创业的创业,虽然心系华益,但却仅能在外围支持,以至面对西部阳光基金会桥畔计划关于“发起人必须在机构内担任全职”的申请标准时,我们不得不感慨自己的奉献精神还不够。
人性是有弱点的。做公益时,我们会偷懒,会耍滑,会犹豫,会彷徨,觉得疲惫,想过放弃,想让自己过得好些,想兼顾公益和生活。因为投入不够多,所以成效不够大;因为对自己不够狠,所以让组织不够强。对照成功学励志书籍所载明的能力、意志等要素,我们只是公益道路上的平庸者。
一如民族资产阶级兼具革命性和软弱性、妥协性,很多公益从业者是满怀不切实际理想的理想主义者,譬若神经兮兮精神脆弱的文艺青年,踌躇满志、豪情满怀,却也多愁善感、顾影自怜。
华益人也如此。我们不够好,但还在坚持,从未放弃。依然奢望成为合肥最好最专业的留守流动儿童服务机构,提供最全面最人性化的公益服务,进而扩大社会影响力,倡导公众政策的改变,为留守流动儿童创造平等的发展空间,让他们快乐地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
曾多次被问道,你做公益的动力是什么?而我竟不知如何回答。如果告诉别人仅仅是因为理想,恐怕多少有些矫情。但事实上,公益领域于我,恰是一个安身立命的小小理想国。志愿组织属社会第三部门,奉行志愿、自治、为公的原则,它既远离了商业社会“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尘嚣,也将无孔不入、肆无忌惮的公权力抵御于国门之外,就像雅典娜女神所持的剑与盾,守护公平、正义和智慧的疆土。这个理想国,风可进,雨可进,国王不能进,金钱不能进;可以守候良知,可以期许公正,可以安放梦想,可以寄托精神,可以对话灵魂;是希望的绿洲,是自我陶醉的美酒,是魂牵梦绕的故国,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信仰。
真正的强大,不是富可敌国,不是强权炙手,而是心中怀有不息的信念,像烈火中的布鲁诺,身体虽化为灰烬,但精神从未屈服过。康德说,头顶浩瀚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值得我们的心灵永恒地敬畏。日拱一卒,坚持不辍,希冀通过公益服务,促进社会平等,塑造公民精神,形成公民社会,或许正是每个公益从业者卑微而强大的信念吧。
造物主给了我们充满七情六欲、经不起诱惑又孱弱不堪的肉身,但是塑造心中信念和道德律的权力却掌握在自己手中。因此,我们既弱小又强大,既痛苦又欢乐。
梦想像大海一样,托浮着我们的身体,让我们轻松翱翔;若没有梦想,就只能拖着沉重的身躯在陆地上艰难地行走。公益从业者,你要上岸吗?
信念不灭,理想不死。
办公室换了一间又一间,志愿者走了一茬又一茬,资助方也如走马观花般变幻,从熟悉到陌生,从陌生到熟悉。繁华阅尽,归于平淡。蓦然回首,华益仍在灯火阑珊处,不增不减,不舍不弃。
有欣慰也有遗憾。
客观地说,华益并不是一个成功的公益组织,华益的管理者也不是成功的管理者。同在2009年获得潜力典范的公益同行,年运作资金和人员规模均已大幅增长,迈进了大型公益组织的行列,而华益依然在小碎步前进。即便在安徽省内,华益的发展也算不得快。周军老师领衔的及人、民生、爱邻社工兄弟,虽晚于华益,但规模早已超越华益。华益的发起人和理事会成员,求学的求学,工作的工作,创业的创业,虽然心系华益,但却仅能在外围支持,以至面对西部阳光基金会桥畔计划关于“发起人必须在机构内担任全职”的申请标准时,我们不得不感慨自己的奉献精神还不够。
人性是有弱点的。做公益时,我们会偷懒,会耍滑,会犹豫,会彷徨,觉得疲惫,想过放弃,想让自己过得好些,想兼顾公益和生活。因为投入不够多,所以成效不够大;因为对自己不够狠,所以让组织不够强。对照成功学励志书籍所载明的能力、意志等要素,我们只是公益道路上的平庸者。
一如民族资产阶级兼具革命性和软弱性、妥协性,很多公益从业者是满怀不切实际理想的理想主义者,譬若神经兮兮精神脆弱的文艺青年,踌躇满志、豪情满怀,却也多愁善感、顾影自怜。
华益人也如此。我们不够好,但还在坚持,从未放弃。依然奢望成为合肥最好最专业的留守流动儿童服务机构,提供最全面最人性化的公益服务,进而扩大社会影响力,倡导公众政策的改变,为留守流动儿童创造平等的发展空间,让他们快乐地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
曾多次被问道,你做公益的动力是什么?而我竟不知如何回答。如果告诉别人仅仅是因为理想,恐怕多少有些矫情。但事实上,公益领域于我,恰是一个安身立命的小小理想国。志愿组织属社会第三部门,奉行志愿、自治、为公的原则,它既远离了商业社会“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尘嚣,也将无孔不入、肆无忌惮的公权力抵御于国门之外,就像雅典娜女神所持的剑与盾,守护公平、正义和智慧的疆土。这个理想国,风可进,雨可进,国王不能进,金钱不能进;可以守候良知,可以期许公正,可以安放梦想,可以寄托精神,可以对话灵魂;是希望的绿洲,是自我陶醉的美酒,是魂牵梦绕的故国,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信仰。
真正的强大,不是富可敌国,不是强权炙手,而是心中怀有不息的信念,像烈火中的布鲁诺,身体虽化为灰烬,但精神从未屈服过。康德说,头顶浩瀚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值得我们的心灵永恒地敬畏。日拱一卒,坚持不辍,希冀通过公益服务,促进社会平等,塑造公民精神,形成公民社会,或许正是每个公益从业者卑微而强大的信念吧。
造物主给了我们充满七情六欲、经不起诱惑又孱弱不堪的肉身,但是塑造心中信念和道德律的权力却掌握在自己手中。因此,我们既弱小又强大,既痛苦又欢乐。
梦想像大海一样,托浮着我们的身体,让我们轻松翱翔;若没有梦想,就只能拖着沉重的身躯在陆地上艰难地行走。公益从业者,你要上岸吗?
信念不灭,理想不死。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