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思
长命女
冯延已
春日开宴 绿酒一杯歌一遍 再拜陈三愿
一愿郎君千岁 二愿妾身常健 三愿如同梁上燕 岁岁常相见
春日开宴,有歌为和。夫妇霜方祝酒陈愿,妇人一杯酒一祝愿浅显的陈述了心中所愿:夫君长命百岁,自己健康长寿,自己与夫君能像房梁上的燕时时相伴在彼此左右,长相厮守。这是一个妇人心中所愿,希望丈夫能常伴左右,没有相思之苦、离别之痛。
中国古代之女性不能自立和独立的,三纲五常是需要其所遵守的,与丈夫结为连理之后在世上唯一的依靠仅为自己的丈夫。这首词的作者是冯延已,南唐宋初词人,南唐处于江南一带,受江南之熏陶,女子温婉柔软,南唐五代却是一个四分五裂的时代,时代的奔波与战乱,女子心中甚忧,唯恐丈夫出征,战乱年代,分分离离。又是一年春日来,根据习俗而开宴、陈愿,女子借此机会向苍天祈求自己的丈夫不被出征,自己与丈夫能长相厮守,不饱受相思离别之苦。词中言语浅近且含蓄,将一个担忧丈夫的南唐江南女子的形象全盘托出,感人至深。词中语言清淡,明如白话,像一颗石子激起了整个湖的涟漪,优柔却饱含震撼之力,牵扯到心中那根最柔软的弦。此词清新明丽,语浅情深,有民歌风味,无亡国哀音(《柳塘词话》)。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断肠白萍洲
梳洗过后,天气甚好,独自一人倚靠望江楼旁遥看远方,期待自己的丈夫归来,从自己眼前过尽的白帆中都没有自己丈夫的身影,夕阳斜照在悠悠水面,自己思念自己的丈夫心肝肠断。
丈夫已离家甚久,多久不想见,每天都在思念自己的丈夫归来,每天都梳洗过后倚靠望江楼,想着一天丈夫归来看到的自己是容光焕发、青春依旧的模样,而不是满面油光、发乱苍老的,每一天都充满着期待,却每一天都带着失望而归。
每天望江楼前都会有无数白帆经过,却没有一个白帆是丈夫归家的喜悦,“千”这个字淋漓的体现了妇人所思已久,所等已久,所望已久。斜晖映水,波光粼粼,“脉脉水悠悠”不仅仅体现了水面平静而美好,这两个美好的事物相联系在一起,是一个相拥相恋之画面,而自己却是孤单一人陷入这缠绵悱恻的美好景象中想象自己与丈夫相见后的生活,也是同样的美好与温馨。但是每次等来的一次次失望慢慢堆积,深思之苦谁又能理解与分担?“断肠”这两个字作为全词的总结,直白的表达了思妇相思之苦至极致,“萍”这个水生植物为水相依而生、失水则死。这不正是思妇望尽天涯路、相思在南国却不见心上人的真实写照吗?
词中言语言简意赅,词中意象个个点意,从“梳洗罢”到“断肠白萍洲”是一个有喜到极致悲伤的感情起伏,相思之苦一涌而来让人心中久久激荡不能平复这与思妇共鸣的相思情。
《长命女》与《望江南》这两首感情、风格、意境、人物迥然不同的词,却表达了一个相同的臆想:妇人能与自己丈夫长相厮守、男耕女织、花前月下、共享这人间天伦之乐。自古以来的妇女之想也是相同的,这两首以妇人的角度和眼光去表达妇人心中所需,也是一个时代的体现。战乱,传统的道德理念与束缚,女子的柔弱等都是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原因与体现。江南女子的柔弱优美也是其描写对象,一个非常富有特色的古典形象展现出来也是从情感和潜意识上来带动全词的情感,富有画面感与故事性。
冯延已的《长命女》收到“花间词”派的影响,男女之情得以很好展现,但是词人却又富有自己的特色—清丽多彩、委婉情深,着重透过心理描写来诠释妇女的形象与喜乐哀愁。温庭筠的《望江南》当之是“花间词”派的一个体现,闺情浓郁,辞藻丰满华丽,精致细腻,透过景象来烘托情感,一些简单而温馨的事物又是点点重笔直逼人心。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描写女子的诗词不乏,而这一点正是一种记录,或许我们只能看到一些像武则天、赵飞燕之类的女子形象,而在当时的古代社会中,布衣女子形象是透过这些伤感诗词体现出来,勤劳、善良、或刚毅、或柔弱、形态样貌美。活跃于文坛的女子形象却又被封建压抑于社会之下,何值深思。
长命女
冯延已
春日开宴 绿酒一杯歌一遍 再拜陈三愿
一愿郎君千岁 二愿妾身常健 三愿如同梁上燕 岁岁常相见
春日开宴,有歌为和。夫妇霜方祝酒陈愿,妇人一杯酒一祝愿浅显的陈述了心中所愿:夫君长命百岁,自己健康长寿,自己与夫君能像房梁上的燕时时相伴在彼此左右,长相厮守。这是一个妇人心中所愿,希望丈夫能常伴左右,没有相思之苦、离别之痛。
中国古代之女性不能自立和独立的,三纲五常是需要其所遵守的,与丈夫结为连理之后在世上唯一的依靠仅为自己的丈夫。这首词的作者是冯延已,南唐宋初词人,南唐处于江南一带,受江南之熏陶,女子温婉柔软,南唐五代却是一个四分五裂的时代,时代的奔波与战乱,女子心中甚忧,唯恐丈夫出征,战乱年代,分分离离。又是一年春日来,根据习俗而开宴、陈愿,女子借此机会向苍天祈求自己的丈夫不被出征,自己与丈夫能长相厮守,不饱受相思离别之苦。词中言语浅近且含蓄,将一个担忧丈夫的南唐江南女子的形象全盘托出,感人至深。词中语言清淡,明如白话,像一颗石子激起了整个湖的涟漪,优柔却饱含震撼之力,牵扯到心中那根最柔软的弦。此词清新明丽,语浅情深,有民歌风味,无亡国哀音(《柳塘词话》)。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断肠白萍洲
梳洗过后,天气甚好,独自一人倚靠望江楼旁遥看远方,期待自己的丈夫归来,从自己眼前过尽的白帆中都没有自己丈夫的身影,夕阳斜照在悠悠水面,自己思念自己的丈夫心肝肠断。
丈夫已离家甚久,多久不想见,每天都在思念自己的丈夫归来,每天都梳洗过后倚靠望江楼,想着一天丈夫归来看到的自己是容光焕发、青春依旧的模样,而不是满面油光、发乱苍老的,每一天都充满着期待,却每一天都带着失望而归。
每天望江楼前都会有无数白帆经过,却没有一个白帆是丈夫归家的喜悦,“千”这个字淋漓的体现了妇人所思已久,所等已久,所望已久。斜晖映水,波光粼粼,“脉脉水悠悠”不仅仅体现了水面平静而美好,这两个美好的事物相联系在一起,是一个相拥相恋之画面,而自己却是孤单一人陷入这缠绵悱恻的美好景象中想象自己与丈夫相见后的生活,也是同样的美好与温馨。但是每次等来的一次次失望慢慢堆积,深思之苦谁又能理解与分担?“断肠”这两个字作为全词的总结,直白的表达了思妇相思之苦至极致,“萍”这个水生植物为水相依而生、失水则死。这不正是思妇望尽天涯路、相思在南国却不见心上人的真实写照吗?
词中言语言简意赅,词中意象个个点意,从“梳洗罢”到“断肠白萍洲”是一个有喜到极致悲伤的感情起伏,相思之苦一涌而来让人心中久久激荡不能平复这与思妇共鸣的相思情。
《长命女》与《望江南》这两首感情、风格、意境、人物迥然不同的词,却表达了一个相同的臆想:妇人能与自己丈夫长相厮守、男耕女织、花前月下、共享这人间天伦之乐。自古以来的妇女之想也是相同的,这两首以妇人的角度和眼光去表达妇人心中所需,也是一个时代的体现。战乱,传统的道德理念与束缚,女子的柔弱等都是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原因与体现。江南女子的柔弱优美也是其描写对象,一个非常富有特色的古典形象展现出来也是从情感和潜意识上来带动全词的情感,富有画面感与故事性。
冯延已的《长命女》收到“花间词”派的影响,男女之情得以很好展现,但是词人却又富有自己的特色—清丽多彩、委婉情深,着重透过心理描写来诠释妇女的形象与喜乐哀愁。温庭筠的《望江南》当之是“花间词”派的一个体现,闺情浓郁,辞藻丰满华丽,精致细腻,透过景象来烘托情感,一些简单而温馨的事物又是点点重笔直逼人心。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描写女子的诗词不乏,而这一点正是一种记录,或许我们只能看到一些像武则天、赵飞燕之类的女子形象,而在当时的古代社会中,布衣女子形象是透过这些伤感诗词体现出来,勤劳、善良、或刚毅、或柔弱、形态样貌美。活跃于文坛的女子形象却又被封建压抑于社会之下,何值深思。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