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别人如何更好地对待我们
我们自己教会了别人如何对待我们。有的人教会别人轻视自己,有的人教会别人珍视自己!
meiya,你好。 我从来没向人咨询心理上的事,因为与其有关是心理,不如说是有关于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只是这种事不好向父母和朋友倾诉,因为我要的不仅仅是倾诉而且希望有人能指正我的问题,教我怎么处理,这种父母和朋友都不合适担当,所以冒昧打扰。 先把背景简单讲下吧,我是出国留学的学生,因为我是大二从计划内转到计划外的,所以和其他同学接触时间不是很长,之后又因为他们提前来国外读正式上课前的预科,而预科读完他们就合伙直接在学校外面租房,我是直接上课所以住在学校,这样平时除上课其他时间基本接触不到,不过如若碰巧坐一起我也喜欢和她们一起聊天什么的。 事情是这样的,前天论文辅导课上(需带电脑),看到国内就认识一同学(H)桌上没电脑,以为她没带所以叫她过来和我一起坐,她当时就说:“为什么我过来,你过来。”不过还是和我一起坐了,说她电脑放在刚刚座位的包里。之后她发现我作业笔记做的很完整,而她根本没做,所以她就拿过去抄,抄过后她就借旁边两男生抄。这倒没什么。然后老师在讲台电脑上打开了以前成绩优异的作业,我看到有个妹子在讲台上偷偷拿手机照,当时我在问旁边的妹子怎么做相关的excel,于是我就悄悄和H讲你也拿手机去拍吧,她回应为什么不是我去,她没带手机,我说那拿我的吧。最后她还是没拿,拿着她的硬盘去了。结果讲台上的妹子马上对老师说H要复制,老师肯定拒绝了,于是H又下来了。我看她这样下来就又问她拷贝不行拿我的手机拍吧,H就冲我吼:“为什么我去,不是你去!老师说会放网上。”我说:“我在问怎么做excel呀。”之后气氛就很僵了,两人都没理对方,等到下课的时候,H又说要复制我的excel,我说老师会放网上,她回今天就要做。我沉默,其实不想给她。但是最后当我关了excel后,她就一声不吭拷贝了excel,之后马上回到最开始她的座位。课后我们一群同学聚在一起,其中一个同学的口头禅是:你有病呀。于是在我和那位同学交流中,她又用到了这个词,其他同学知道她这个习惯都没反应,当时H在旁边马上冷哼。虽然我心里真的觉得很不舒服,但是还是选择了忽略H。 以上只是上次和H发生的不快,平时和她接触中也会有这种类似的,比如上课她坐了我旁边,问她怎么一个人来呀(平时她和住在一起的几个朋友同时行动)。H马上回你不也是一个人。反正只要和她打交道类似于这种故意呛声的事层出不穷,但是H抄我的笔记,问我问题还是照常,只是从没说过感谢之类的。虽然我也有外国朋友,但我的专业中中国圈基本上还是国内的这些同学,还是想不要闹得太僵。可是发生了这件事,真觉得很憋屈,真的不想忍了。所以我想请教下meiya,这种人到底还要不要交往,要交往应该怎么样交往,然后这次的事为保护自己着想的话得体的处理方式是什么。还有,能不能通过这事指出我人际交往中的缺陷,或是我的心理有什么问题,有没有办法改善,因为在异国生活各种人品的国人都有,而我在这一年多遇到了几次被别人坑的事,平时遇到类似有人故意找茬的事,也总是选择沉默被欺负,之后自己心里又很不好过,难受好几天。一次最严重的时候几件事发生在一起,因为心理难受连续一周生活紊乱日夜颠倒,晚上睡觉默默流泪觉得很痛苦甚至觉得生活没意义,幸亏这是发生在回家前不久的时候,能够让我回家调节心情。这些事我都未向朋友提起。我本身性格就是开朗直爽的,喜欢交朋友,愿意帮助别人。只是学业压力大参加社交活动少,而在这里志同道合能真正敞开心扉倾诉的人比以前的要少很多,所以我总是想要赶紧毕业回家或是去另一个地方换个交往圈。 也许我身边发生的这些事和其他人比起来微不足道,不过依旧希望meiya能在繁忙工作中注意到我的豆油,能提出合适的建议最好啦。 祝工作顺利,生活幸福。 ——————————————另一封相似的豆油———————————————————— meiya姐,你好。 又来打搅你了,这次真的是我快被气爆了,期待能得到你的回复。希望我能得到治愈解开迷惑。 我今天和我在上海这里最好的朋友吵了一架。原因很简单,我受够了,受够了她那张在我看来说话就像在喷粪的嘴,这么说可能不太好但现在这真的是我最想说的话我真想抽死她。 导致我爆掉的事件是今天下班时她在更衣室所有人面前一点面子都没有给我留,说话时完全不考虑我的感受,让我感觉我的自尊心被她彻底的伤害了。因为我是个胖妞,最近一直在减肥,所以油腻的东西食物我都不想吃,下班时一个同事叫我一起去吃东西,馄饨 ,我自然就拒绝了,正说话时被她听到了,然后一副不屑的口吻说还不吃馄饨,你还没见过他吃油腻腻的手抓饼的时候呢,当时听到这句话的在更衣室的人都笑了,可能别人觉得没什么就当做听了个笑话,可能meiya你也觉我太斤斤计较了这点小事没什么,但当时的我真的是又尴尬又难过脑海里出来的是:“怎么可这么说话完全不顾及我的感受”。回家我就跟她因为这件事吵架了。 其实我刚认识她的时候她说话不是这样的,但让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我们俩越来越熟了关系越来越好了,她说出来的话就越来越“难听”了,越来越让我有就此绝交不在和她说话的冲动,刚开始我对于这一类她经常对我说的挤兑讽刺嘲笑嫌弃的话,我都不当回事的或者当时生一下气过去就好了,可能就是我这种惯着她的态度,导致她越来越不尊重我,说的话做的事越来越过分的行为。我真的不是玻璃心的女孩子,可是她现在真的是说话越来越让我讨厌越来越难听了。她对别人也不这样啊,无论是男朋友,和她同住的舍友,还是公司的同事说话都不是那么让人讨厌难听啊,我有时真的在想她到底有没有把我当朋友,当成好朋友,为什么这么不在意我的感受,说话做事不考虑我的感觉,她有想到过我吗? meiya姐,朋友之间特别是好朋友之间到底该怎么相处,经过这个人我真的不懂了,我们都说好朋友要坦诚相对心里有什么都说出来,可是就算说出来大家不当回事不也是跟没说一样吗,好朋友之间不应该是尊重友爱吗?你在意的我也在意,你的逆鳞也是我的逆鳞,你珍惜的我也宝贵着,可是为什么我们俩变成了这样了,由刚开始的“这个人就是我要找的人”这种感觉逐渐变成了“这个人我太失望了,怎么这样怎么这样伤害我的心,”真的,虽然有点洒狗血的赶脚,但我觉得我们逐渐的走远了。 最后说其实这姑娘除了说话嘴损之外不在意别人的感受之外她还是个好姑娘的。我不想失去这个朋友,但也不想忍受下去,我该怎么打破这个僵局呢???(*^__^*) 嘻嘻……meiya姐等待你的回答哦,不用专门回答给我,就给大家写篇日记吧,好好说说关于“友情的那些事” 等待你的回复哦meiya姐谢谢(*^__^*) 嘻嘻…… ——————————来信需谨慎,回复无保证—————————————————————— 这两封邮件,一封谈的是和同学的关系,另一封谈的是和闺蜜的关系,在我看来这两封信谈的都是同一个问题:别人如何对待我们的问题,或者说“我这么好,别人为什么要这么对我?” 先讲一个我自己的故事,我有个女友,每次我们约会,她都要迟到,有时我要等她半个小时,有时我要等她一个小时。经历了无数次的等待之后,我终于受不了,气得要爆炸,但是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还是没有冲她发火,也没有说她半句不是,但是内心懊恼又痛苦。这时候我开始认真思考她为什么会这样对我?每次她迟到时,跟我说:“不好意思啊,我又迟到了。”我都会笑着温柔地说:“没关系。”有的时候我还会很贱地说:“反正我等你的时候也可以看书,不要紧的。”在她还没有跟我说“不好意思”之前,我甚至已经在自己心中自动地帮她解释了:“她工作很忙很辛苦的,可以理解。”
我从来没有向她表达过自己对于她迟到一事的不满,更不要提我们坐下来,面对面地认真地谈一谈这件事情了,每次都是很快地跳过“迟到”一事,当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样聊天。大家想象一下,我所有的表现会传达给她一个怎样的信息?你会一直这样等我的,反正你的时间多的是,说实话,你的时间根本就不如我的时间宝贵,你等我是应该的…… 再讲一个我朋友的事情,他去一家公司面试,在之前的电话沟通中,对方和他谈了薪资问题,税后1W,面试时,对方忽然改主意了,变成税前1W,他心里很生气,但是表面上只是弱弱地问一句:之前不是说好税后1W的吗?对方马上答:没有的,只能给你税前1W。还摆出那种“你不接受就别干这份工”的态度。我的朋友只好默默接受了。 这事情没过多久,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在候机处等飞机,跟领登机牌的工作人员聊天,聊得热火朝天之际,他一抬头发现自己要上的那一班飞机刚刚起飞了,震惊、焦虑、悔恨等情绪涌上心头,他拖着行李,心里一直在责怪那个跟他聊天的人:“他明明知道我的飞机什么时候飞,为什么不告诉我呢?”朋友知道我对梦很感兴趣,就把自己这个梦告诉我,我问:“这梦让你想到了什么?”他说:“我忽然明白,发生这样的事情,我自己要负一半的责任,我好像给对方这样的感觉,我上不上飞机不重要,能让你开心更重要。” 前段时间我看了部老电影《喜福会》,讲的是四位女儿和四位母亲的故事,非常打动人心。我在这里讲其中一个女儿的故事。安美阿姨(卢燕饰)的女儿罗丝在上大学的时候,因自己的美丽和骄傲赢得了一位高富帅的爱情,这个男生家世显赫,父亲是出版业的巨子。但在婚后,她却放弃了已经获得奖学金的学业,一心为了丈夫与家庭,一切都从丈夫的要求出发,完全无视自己的要求。在一次晚饭吃什么的争执后,丈夫真诚地问她:“你快乐吗?”明明不开心的她却调整了自己的笑容肌,说出:“我当然快乐。”后来,她失去了这份感情,要离婚了。某一天要跟丈夫谈分割财产事宜,她的母亲发现她还在做巧克力花生奶油派,只有她的丈夫会吃这个派,其他人都是不吃的。她的母亲说了一段话:“你以为他看到这个派,就会遗憾自己不珍惜你吗?你这么想……你就太傻了。你每次给他礼物,都像在求他:请收下这个,对不起,请原谅我,我不如你这么重要。他只会更视你为理所当然,你就像我母亲,从来不懂自己的价值,直到无法挽回。” 在母亲的鼓励下,她的自我意识萌发了,面对要来分割财产的丈夫时,她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想法:“滚出我的房子,你听见了吗?滚出我的房子。你不能拿走我的房子,不能带走我的女儿,你不能夺走我的任何一部分……我曾说过,我的爱无足轻重,你的爱才更珍贵,全是一派胡言。”这番话,帮助她的丈夫重新“看见”了她,后来他们和好了。 我讲的这几个故事是要说明:是我们自己教会了别人如何对待我们。
如果有一天我们被人逼到墙角,残留立锥之地,甚至连立锥之地都没有,我们自己要负一半的责任,因为你教会别人怎么对待你。每个人都在无意识中教会了别人如何对待自己,有的人教会别人虐待自己,有的人教会别人尊重自己,有的人教会别人轻视自己,有的人教会别人珍爱自己,有的人教会别人忘记自己,有的人教会别人记住自己…… 《喜福会》里的母亲说:“我成长在中国,从小被教导要无欲无求,忍受他人的侮蔑,吞忍一切苦楚,即使我以另一种方式教育女儿,她仍不脱自怜自哀。”我觉得这表明了中国的教育特色。
我们中国的教育常常灌输给孩子的是:你要与人为善、助人为乐;你要温良恭俭,记得吃亏是福,懂得忍让他人;你要得饶人处且饶人;你要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不步海阔天空……
熟悉吧,我们每个人在小的时候差不多都接受了这样的教育。但是长大了一看,现实真残酷啊,你无视自己内心的需求,常常忍让别人,做了所谓的“好人”,别人却以为你是软柿子,专找你这样的软柿子捏,最后你自己真的就成了任人宰割的软柿子。
当然,这些正统教育思想并没有错,但是如果一味地这样教育,孩子真实的情绪和想法就会被压抑,丧失自尊和自我意识,容易把孩子教育成滥好人,有求必应,不懂拒绝,在人际关系中盲目退让,然后让自己成为一个痛苦纠结,充满怨恨情绪的人,因为没有人甘愿忍受不平等的情感关系,持续下去最终只会导致关系的疏离与破裂。 来信的二位表现出来的这种“滥好人”的气场真是又明显又强大。第一封信的女生说:“我在这一年多遇到了几次被别人坑的事,平时遇到类似有人故意找茬的事,也总是选择沉默被欺负,之后自己心里又很不好过,难受好几天。”别人为什么坑你,其实是因为你教会了别人来坑你,你总让那个自我被欺负被伤害,所以别人才敢来欺负你。第二封信的女生,你的好朋友敢跟你说完全不顾虑你感受的难听话,答案也在你自己身上,诚如你说的那样“刚开始我对于这一类她经常对我说的挤兑讽刺嘲笑嫌弃的话,我都不当回事的或者当时生一下气过去就好了,可能就是我这种惯着她的态度,导致她越来越不尊重我,说的话做的事越来越过分的行为。” 要怎么解决这样的问题呢?我讲一讲自己的认识和方法。

你要自尊自爱。你只有自尊自爱,然后才能去爱和被爱。古语有云:人必自辱而后人辱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你只有先自尊自爱了,别人才会根据你对自己的态度尊重你,爱惜你。爱自己这种大道理天天有人在说,但怎么爱自己却没有多少人说。爱自己最重要的是你要学会尊重自己的内心,按照自己的心意而活,不要因为他人的目光,挑剔自己,为难自己,扭曲内心的意愿,委屈自己。取悦自己放在取悦他人之前,不要为了取悦他人而去做会使得自己特别痛苦的事情。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因为不好意思拒绝他人的请求,而做违背自己本心的事情,结果搞得自己痛苦不堪,怨气冲天?面对他人的要求,如果自己做不到也特别不愿意去做,要学会适时适当地拒绝,懂得say NO。虽然这在刚开始的时候并不容易做到,但是只要多加练习,你慢慢就会习惯,然后可以很自然地说“不”。学会拒绝他人对自己提出的不合理需求,是真心实意爱着自己的表现。你要多倾听自己的心声,常常往内看,别人的眼睛只看得到你的外表,而只有你才能看到自己的内心。当然我不是教你要自私,而是教你在自尊自爱与融入群体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不牺牲自己的利益,也不伤害和侵占他人的利益。 明确直接地表达自己真实的需求。你要对方怎么对待你,你可以教TA。很多人在亲密关系中总会有不切实际的过高期待,以为对方就应该完全明白自己,理解自己,要和自己心有灵犀一点通。“如果TA真的爱我,真的在乎我,就应该知道我需要什么,还要我说吗,还要我去开口要吗?要来的,有意思吗?”如果你这样想不是把对方当作人,而是把对方当作了神,因为只有神才知道你所有的需要,而且这世上哪有那么多应该的事情呢?如果抱着这样的认知,在现实生活的人际关系中,往往要触礁沉船。明确直接地表达自己真实的需求,告诉TA你喜欢怎样的相处方式,远比让TA来猜你的心思意念来得更加简单高效。表达的时候记得具体化原则。第二封来信的女生,你去向好朋友表达自己的需求时,与其说“我希望你尊重我”,不如说“我不想听你讲那些挤兑讽刺嘲笑嫌弃我的话,比如‘还不吃馄饨,你还没见过他吃油腻腻的手抓饼的时候呢。’尤其是有外人在的场合,我希望你能给我面子。” 这样说,更具体有效,能够让对方清楚地明白她要怎么做。如果双方发生争吵时,可以采用“非辩护性应答”,不要指责对方不对,尤其不能人身攻击,而是就是论事。明确直接地表达自己真实的需求,也有利于对方明白你的界限在哪里,哪里是TA不能触碰的,这有利于关系和谐健康的发展。 谨记“你不是人民币,做不到每个人都喜欢你,你也不需要每个人都喜欢你”。很多人不敢拒绝别人,成为滥好人,是希望通过顺从别人,满足别人的需求这一方式赢得他人对自己的喜欢和认同。其实赢得他人喜欢和尊重的方式有许多,除了完全满足别人的需求之外还有其他的,比如你变得更有知识和技能,变得更自信,更风趣幽默都可以赢得他人的喜爱。 一味地讨好和满足别人,容易造成自我的丧失,别人也容易不把你当人看,只把你当工具来使用。当放弃让大家都喜欢你这一念头时,你会长长呼出一口气,活得更轻松和自在些。 提高“不安和内疚的耐受力”(这不是专业词汇,是我自己造的)。我们在表达自己的需求或者拒绝别人时,会有不安和愧疚感,会不断自我怀疑和自责,遭受体内那个“好人”的折磨,超我会跳出来对自我说:“你不是好人,你怎么可以这样对TA?” 这时候一定要忍住,不要妥协和退让,可以问问自己是否过度内疚:你的行为有恶意吗?残酷吗?是虐待性的吗?如果没有,那就是你过度内疚,你必须学习和你的不安呆在一起。这样一两次之后,你的“不安和内疚的耐受力”就会提高很多,做自己也会更容易一些,无论接受还是拒绝我们都可以用自我意志做出内心真实的选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