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秦皇陵
今天去的又是堵着门去的。
早上到了火车站,按照昨天查的游5(306)是绿色黄海、售票员不下车揽客、车头有工人先锋对标志这3大标签很容易地找到了车——公交车居然还有假的?——这和北京的长城不是一样?老姐撇撇嘴
下车站到博物馆门口可。真。T。M。D。远。啊。。。。。。
由于网友和售票员提醒,没有理会路上的野导游,买完票,直接租了一个AR,冲了进去。
要说当皇帝就是好,坟地里埋自己喜欢的玩意儿的地方都能有那么大……
进了一号坑,我就被SHOCK到了,面积比400米跑道标准运动场只大不小。前3排是无甲胄轻兵,就是敢死队(后来才知道一般是新兵蛋子,估计是因为他们不知天高地厚、不怕死——这样冲锋一次之后,活下来的也就有了军功,可以成为弩兵、车兵神马的);后面是穿着简单铠甲的步兵、弩兵,间或有一两个戴着单板冠的低级军吏;在后面是兵车战马和驭手,也有戴双板冠的中级军吏他们的铠甲也相对复杂。
拍照的时候发现,面相差距相当大:有单眼皮的关中男(所谓的“老秦人”)、也有高鼻阔目的西域人、还有矮小精巧的西南夷人。俑的高矮胖瘦也有差别:前面的轻兵,基本上都是身体矫健甚至稚嫩,而几个中级军吏居然有了小肚腩。
得说说里面的战马,赶脚昭陵六骏就是它们的直系后裔,透着当时秦国因为缺少战马对它们格外厚待——简直可以用丰乳肥臀来形容了。
现在想想才感觉出来,其实1、2、3号的编号还是有道理的。1号是兵、2号是车少量骑兵、3号则是指挥部,完全是冲入敌阵直取上将首级的节奏(如果没有被秦军的吴钩、长矛、兵车报销)
我们是按照网友的推荐,出了1号坑奔3号坑,也就是指挥部。那里的将军们的形态、服饰要比士兵们精致得多。
2号坑则因为很多兵车还没有发掘出来,并没有特别震撼人心,只是几尊非常完整的立射俑、跪射俑、文官俑、高级军吏俑而围了N多人(不得不说,观众们可以完全无视馆内“禁止使用闪光灯、三脚架”),看得如醉如痴。
在陈列馆,最吸引人眼球的则是两驾铜车马,一辆是有盖的,另一辆就是著名的“辒辌车”——的复制品(囧……)听着AR的解说,我只能挤进人群,拍了几张黑乎乎的照片,就又被挤了出来,耳边伴着生硬的英语解说和更加生硬的日语解说。
出来的时候,迎着大批的涌入的游人(这是淡季啊!!你们挤去吧!贱人!!!)
好像现在秦始皇帝陵的门票和兵马俑合并在一起了,两个景点之间有摆渡车方便大家往来。不过吧,陵园除了一个围满了松树(不时有喜鹊、松鼠因为打架被踢出到路上,吓人一跳)大土方之外,几个殉葬坑基本就是考古工地,出土的文物早就被各博物馆瓜分了。。。。。。倒是陵园边的柿子树上挂满了小灯笼,在冬日下午的阳光下,给人一股暖意。
回来的路上,录过华清池、兵谏亭(现在不兴叫捉蒋亭了)——郊外的天气还是45°蓝天,进了城则是90°了。。。。
另外,不知道别人怎样,我们发现的西安招牌美食,比如樊记肉夹馍、袁师傅肉夹馍、葫芦头都是在车上,等我们下了车,只有群众厨房里那半死不活的包子。
早上到了火车站,按照昨天查的游5(306)是绿色黄海、售票员不下车揽客、车头有工人先锋对标志这3大标签很容易地找到了车——公交车居然还有假的?——这和北京的长城不是一样?老姐撇撇嘴
下车站到博物馆门口可。真。T。M。D。远。啊。。。。。。
由于网友和售票员提醒,没有理会路上的野导游,买完票,直接租了一个AR,冲了进去。
要说当皇帝就是好,坟地里埋自己喜欢的玩意儿的地方都能有那么大……
进了一号坑,我就被SHOCK到了,面积比400米跑道标准运动场只大不小。前3排是无甲胄轻兵,就是敢死队(后来才知道一般是新兵蛋子,估计是因为他们不知天高地厚、不怕死——这样冲锋一次之后,活下来的也就有了军功,可以成为弩兵、车兵神马的);后面是穿着简单铠甲的步兵、弩兵,间或有一两个戴着单板冠的低级军吏;在后面是兵车战马和驭手,也有戴双板冠的中级军吏他们的铠甲也相对复杂。
拍照的时候发现,面相差距相当大:有单眼皮的关中男(所谓的“老秦人”)、也有高鼻阔目的西域人、还有矮小精巧的西南夷人。俑的高矮胖瘦也有差别:前面的轻兵,基本上都是身体矫健甚至稚嫩,而几个中级军吏居然有了小肚腩。
得说说里面的战马,赶脚昭陵六骏就是它们的直系后裔,透着当时秦国因为缺少战马对它们格外厚待——简直可以用丰乳肥臀来形容了。
现在想想才感觉出来,其实1、2、3号的编号还是有道理的。1号是兵、2号是车少量骑兵、3号则是指挥部,完全是冲入敌阵直取上将首级的节奏(如果没有被秦军的吴钩、长矛、兵车报销)
我们是按照网友的推荐,出了1号坑奔3号坑,也就是指挥部。那里的将军们的形态、服饰要比士兵们精致得多。
2号坑则因为很多兵车还没有发掘出来,并没有特别震撼人心,只是几尊非常完整的立射俑、跪射俑、文官俑、高级军吏俑而围了N多人(不得不说,观众们可以完全无视馆内“禁止使用闪光灯、三脚架”),看得如醉如痴。
在陈列馆,最吸引人眼球的则是两驾铜车马,一辆是有盖的,另一辆就是著名的“辒辌车”——的复制品(囧……)听着AR的解说,我只能挤进人群,拍了几张黑乎乎的照片,就又被挤了出来,耳边伴着生硬的英语解说和更加生硬的日语解说。
出来的时候,迎着大批的涌入的游人(这是淡季啊!!你们挤去吧!贱人!!!)
好像现在秦始皇帝陵的门票和兵马俑合并在一起了,两个景点之间有摆渡车方便大家往来。不过吧,陵园除了一个围满了松树(不时有喜鹊、松鼠因为打架被踢出到路上,吓人一跳)大土方之外,几个殉葬坑基本就是考古工地,出土的文物早就被各博物馆瓜分了。。。。。。倒是陵园边的柿子树上挂满了小灯笼,在冬日下午的阳光下,给人一股暖意。
回来的路上,录过华清池、兵谏亭(现在不兴叫捉蒋亭了)——郊外的天气还是45°蓝天,进了城则是90°了。。。。
另外,不知道别人怎样,我们发现的西安招牌美食,比如樊记肉夹馍、袁师傅肉夹馍、葫芦头都是在车上,等我们下了车,只有群众厨房里那半死不活的包子。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