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一、做你自己的时候
1
在跑完全程时,能否感到自豪或类似自豪的东西,对于长跑选手而言,可能是最重要的。
【自豪感】
2
突然有一天,我出于喜欢开始写小说。又有一天,我出于喜欢开始在马路上跑步。不拘什么,按照喜欢的方式做喜欢的事,我就是这样生活的。纵使受到别人阻止,遇到恶意非难,我都不曾改变。这样一个人,又能向谁索求什么呢?
【这样一个人,又能向谁索求什么呢】
3
正是因为有了各种各样的人,这世间方是世间。别人自有价值观和与之相配的活法,我也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与之相配的活法。这样的差异产生了细微的分歧,数个分歧组合起来,就可能发展成大的误会,让人受到无缘无故的非难。遭到误解、受到非难,绝非令人愉快的事件,还可能使心灵受到深刻的创伤。这也是痛苦的体验。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逐渐认识到,这样的苦痛和创伤对于人生而言,其实很是必要。想起来,正是跟别人多少有所不同,人才得以确立自我,一直作为独立的存在。就我而言,便是能够坚持写小说。能在同一道风景中看到不同于他人的景致、感到不同于他人的东西、选择不同于他人的语句,才能不断写出属于自己的故事来。甚至产生了一种罕见的状况:为数绝不算少的人把它拿在手中阅读。我就是我,不是别人,这于我乃是一份重要的资产。心灵所受的伤,便是人为这种自立性而不得不支付给世界的代价。
【心灵所受的伤,便是人为这种自立性而不得不支付给世界的代价】
4
当受到某人无缘无故的非难时,抑或觉得能得到某人的接受却未必如此时,我总是比平日跑得更远一些。跑长于平日的距离,让肉体更多地消耗一些,好重新认识自己乃是能力有限的软弱人类。发怒的话,就将那份怒气冲着自己发好了。感到懊恼的话,就用那份懊恼来磨练自己好了。我便是如此思考的。能够默默吞咽下去的东西,就一星不剩吞咽进体内,在小说这一容器中,尽力改变其姿态形状,将它作为故事的一部分释放出去。我努力做到这一点。
【发怒的话,就将那份怒气冲着自己发好了。感到懊恼的话,就用那份懊恼来磨练自己好了】
5
人生基本是不公平的。此乃不刊之论。即便身处不公之地,我以为亦可希求某种“公平”。许得费时耗力;甚或费了时耗了力,却仍是枉然。这样的“公平”,是否值得可以希求,当然要靠各人自己载量了。
【人生基本是不公平的。此乃不刊之论】
6
人不可能做到八面玲珑,四方讨巧。
二、遵循自身规律和肌肉特点
1
我明白,对感兴趣的领域和相关的事物,按照与自己相配的节奏,借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追求,就能极其高效地掌握知识和技术。比如说翻译技艺,也是这么无师自通的,说来就是自掏腰包,一点一滴地学了来。花费了许多时间,技艺才得以成熟,还反复出现过错误,可正因如此,学到的东西才更加扎实。
【寻找符合自身性情与特点、并感兴趣的事物,按照与自己相配的节奏,借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追求,一点一滴去学习。这过程会花费很多时间,还会反复出现很多失败与错误,但技艺才会成熟】
2
老实说,我甚至觉得每天坚持跑步同意志的强弱,并没有太大的关联。我能够坚持跑步二十年,恐怕还是因为跑步合乎我的性情,至少“不觉得那么痛苦。”人生来如此:喜欢的事儿自然可以坚持下去,不喜欢的事儿怎么也坚持不了。意志之类,恐怕也与“坚持”有一丁点瓜葛。然而无论何等意义坚强的人,何等争强好胜的人,不喜欢的事情终究做不到持之以恒;做到了,也对身体不利。
【喜欢的事情自然可以坚持下去,不喜欢的事情很难做到持之以恒,做到了也对身体不利】
3
逼迫我在不喜欢的时间,去做不喜欢的事情,对此,我从小就无法忍受。相反,倘若我自己想做的事情,在自己想做的时间,爱做多少就做多少,我会比别人做得更加卖力。我的运动神经和反射神经并非特别出色,不擅长那些速战速决型的体育项目,但是长距离的跑步和游泳于我的性情相符。我对此多少心知肚明。所以,我才能没什么不适应,将跑步当作生活的一部分,顺理成章地接受了。
【在自己想做的时间,爱做多少就做多少,会比别人做得更加卖力。因为是喜欢的事情,将其当作生活的一部分才会没什么不适应】
4
只想,年轻的时候是我姑且不论,人生之中总有一个先后顺序,也就是如何依序安排时间和能量。到一定的年龄之前,如果不在心中制订好这样的规划,人生就会失去焦点,变得张弛失当。与和周遭的人们交往相比,我宁愿优先确定能专心致志创作小说、稳定和谐的生活。我的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人际关系并非同某些特定的人物构筑的,而是与或多或少的读者构筑的。稳定我的生活基盘,创造出能集中精力执笔写作的环境,催生出高品质的作品——哪怕只是一点点,这些才会为更多的读者欢迎。而这,不才是我作为一个小说家的责任和义务,不才是第一优先事项么?这种想法今日依然未有改变。读者的脸庞无法直接看到,与他们构筑的人际关系似是观念性的。然而我一仍旧贯,讲这样肉眼看不见的“观念性”的关系,规定为最有意义的东西,从而度过自己的人生。
【明确自己作为这个身份(或者职业)的责任和义务作为第一优先事项,并以此依序安排人生的时间和能力,作为人生的焦点】
5
如何使用语言去命令,身体也不会这般容易地俯首听命,身体乃是极为事物性的体系,只有耗时费日,断续地、具体地给它痛苦,它才会认识和理解这信息,才会主动地(也许不能如此说)接纳给予它的运动量。我们再一点一点地将运动量的上限提高。一点一点地,一点一点地。别让身体超负荷。
【一点一点地将与运动量的强度、难度上限提高,一点一点地,别让身体超负荷】
6
即便练习量有所下降,也不可断练习两天以上,这是积累奔跑量时的基本规则。肌肉很像记忆力良好的动物,只要注意分阶段地增加负荷量,它就能自然地适应与承受。示以实例,反复地说服肌肉:“你一定得完成这些工作。”它就会“明白”“,力气逐渐大起来。当然需要花费时间。过分奴役,它会发生故障。然而肯花时间,循序渐进,它就毫无怨言,只会偶尔苦着脸,顽强而顺从地不断提升强韧度。通过反复,将“一定得做好这些工作”这一记忆,输入肌肉里。我们的肌肉非常循规蹈矩。只要我们严格遵守手续,它就无怨无恨。
【即便练习量有所下降,也不可断练习两天以上,保证每天有所练习,而且练习量不能超负荷,过分奴役,身体会发生故障】
7
倘若一连几天都不给它负荷,肌肉便会自作主张:“哦,没有那般努力了。啊呀,太好了。”遂自行将承受极限降低。肌肉也同有血有肉的动物一般无二,它也愿意过更为舒服的日子,不继续给它负荷,它便会心安理得地将记忆除去。想再度输入的话,必得从头开始,将同样的模式重复一遍。休息是必要的。然而,比赛迫在眼前的重要时期,要严肃地给肌肉下达最后通牒,将毫不含混的信息传达给它:“这可是一丝一毫也马虎不得的!“当然不能让它超负荷,但一定得与它维持着绝不松懈的紧张关系。处理个中的勾心斗角,有经验的跑者自然得心应手。
【倘若一连几天都不给它负荷,肌肉便会自作主张地松懈下来,想再度输入的话,必得从头开始,将同样的模式重复一遍。因此,一定得与它维持着绝不松懈的紧张关系,但休息是必要的】
8
我写小说的许多方法,是每天清晨沿着道路跑步时学到的,自然地,切身地,以及实务性地学到的。应将自己追问到何处为止?何种程度的休养才是恰当的,而多少又是休息得过分?到何种程度才是妥当,而到什么程度又是狭隘?外部的风景该撷取多少为好,而内心的世界又该挖掘多少为妙?对自己的能力应该相信多少,又该对自身有多少怀疑?假使当初我改行做小说家的时候,没有痛下决心开始跑长跑,我的作品恐怕跟现在写出来的东西有很大的不同。究竟会如何不同呢?我可不知道。不过差异肯定存在。
【在这个过程中领悟更多,学习更多,哪方面都可以】
9
输本是难以避免的。谁都不可能常胜不败。在人生这条高速公路上,不能一直在超车道上驱车前进。然而不愿重复相同的失败,又是另一回事。从一次失败中汲取教训,在下一次机会中应用。尚又能力坚持这种生活方式时,我会这么做。
【输是难以避免的,生产力下降、进入低迷期也是常有的。我们要做的是从一次失败中汲取教训,在下一次机会中应用。】
10
成绩也好,名次也好,外观也好,别人如何评论也好,都不过次要的问题。对于我这样的跑者,第一重要的是用双脚实实在在地跑过一个个终点,让自己无怨无悔:应当尽的力我都尽了,应当忍耐的我都忍耐了。从那些失败和喜悦之中,具体地——如何琐细都没关系——不断汲取教训。并且投入时间投入年月,逐一地累积这样的比赛,最终到达一个自己完全接受的境界,抑或无限相近的所在。
【做自己的事,达到一个自己接受的境界,别的怎么也好都不过是次要问题】
11
才华之外,如果再举小说家的重要资质,我将毫不犹豫地举出集中力来。这是将自己拥有的有限的才能汇集,尔后倾注于最为需要之处的能力。没有它,则不足以办成任何大事。有效地使用这种力量,就可弥补才华的不足与偏颇。我每天在早晨集中工作三四小时。坐在书案前,将意识仅仅倾泻于正在写的东西里,其他什么都不考虑。我以为,哪怕拥有横溢的才华,哪怕脑子里充满了妙思,假使牙痛不已,那位作家恐怕什么东西也写不出来,因为他的集中力受阻于剧烈的疼痛。
【集中力】
12
每天不间断地写作,集中意识去工作,这些非做不可——将这样的资讯持续不断地传递给身体系统,让它牢牢地记住,再悄悄移动刻度,一点一点将极限值向上提升,注意不让身体发觉。这跟每天坚持慢跑,强化肌肉,逐步打造出跑者的体型,乃是异曲同工。给它刺激,持续。再给它刺激,持续。这一过程当然需要耐心,不过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耐心】
13
效率的高低并非决定生活方式价值的唯一标准。
其他相关链接:
读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有感【在做自己的时候】(读后感)
http://www.douban.com/note/319962410/
读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有感【遵循自身规律和肌肉特点】(总结)
http://www.douban.com/note/320390263/
1
在跑完全程时,能否感到自豪或类似自豪的东西,对于长跑选手而言,可能是最重要的。
【自豪感】
2
突然有一天,我出于喜欢开始写小说。又有一天,我出于喜欢开始在马路上跑步。不拘什么,按照喜欢的方式做喜欢的事,我就是这样生活的。纵使受到别人阻止,遇到恶意非难,我都不曾改变。这样一个人,又能向谁索求什么呢?
【这样一个人,又能向谁索求什么呢】
3
正是因为有了各种各样的人,这世间方是世间。别人自有价值观和与之相配的活法,我也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与之相配的活法。这样的差异产生了细微的分歧,数个分歧组合起来,就可能发展成大的误会,让人受到无缘无故的非难。遭到误解、受到非难,绝非令人愉快的事件,还可能使心灵受到深刻的创伤。这也是痛苦的体验。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逐渐认识到,这样的苦痛和创伤对于人生而言,其实很是必要。想起来,正是跟别人多少有所不同,人才得以确立自我,一直作为独立的存在。就我而言,便是能够坚持写小说。能在同一道风景中看到不同于他人的景致、感到不同于他人的东西、选择不同于他人的语句,才能不断写出属于自己的故事来。甚至产生了一种罕见的状况:为数绝不算少的人把它拿在手中阅读。我就是我,不是别人,这于我乃是一份重要的资产。心灵所受的伤,便是人为这种自立性而不得不支付给世界的代价。
【心灵所受的伤,便是人为这种自立性而不得不支付给世界的代价】
4
当受到某人无缘无故的非难时,抑或觉得能得到某人的接受却未必如此时,我总是比平日跑得更远一些。跑长于平日的距离,让肉体更多地消耗一些,好重新认识自己乃是能力有限的软弱人类。发怒的话,就将那份怒气冲着自己发好了。感到懊恼的话,就用那份懊恼来磨练自己好了。我便是如此思考的。能够默默吞咽下去的东西,就一星不剩吞咽进体内,在小说这一容器中,尽力改变其姿态形状,将它作为故事的一部分释放出去。我努力做到这一点。
【发怒的话,就将那份怒气冲着自己发好了。感到懊恼的话,就用那份懊恼来磨练自己好了】
5
人生基本是不公平的。此乃不刊之论。即便身处不公之地,我以为亦可希求某种“公平”。许得费时耗力;甚或费了时耗了力,却仍是枉然。这样的“公平”,是否值得可以希求,当然要靠各人自己载量了。
【人生基本是不公平的。此乃不刊之论】
6
人不可能做到八面玲珑,四方讨巧。
二、遵循自身规律和肌肉特点
1
我明白,对感兴趣的领域和相关的事物,按照与自己相配的节奏,借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追求,就能极其高效地掌握知识和技术。比如说翻译技艺,也是这么无师自通的,说来就是自掏腰包,一点一滴地学了来。花费了许多时间,技艺才得以成熟,还反复出现过错误,可正因如此,学到的东西才更加扎实。
【寻找符合自身性情与特点、并感兴趣的事物,按照与自己相配的节奏,借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追求,一点一滴去学习。这过程会花费很多时间,还会反复出现很多失败与错误,但技艺才会成熟】
2
老实说,我甚至觉得每天坚持跑步同意志的强弱,并没有太大的关联。我能够坚持跑步二十年,恐怕还是因为跑步合乎我的性情,至少“不觉得那么痛苦。”人生来如此:喜欢的事儿自然可以坚持下去,不喜欢的事儿怎么也坚持不了。意志之类,恐怕也与“坚持”有一丁点瓜葛。然而无论何等意义坚强的人,何等争强好胜的人,不喜欢的事情终究做不到持之以恒;做到了,也对身体不利。
【喜欢的事情自然可以坚持下去,不喜欢的事情很难做到持之以恒,做到了也对身体不利】
3
逼迫我在不喜欢的时间,去做不喜欢的事情,对此,我从小就无法忍受。相反,倘若我自己想做的事情,在自己想做的时间,爱做多少就做多少,我会比别人做得更加卖力。我的运动神经和反射神经并非特别出色,不擅长那些速战速决型的体育项目,但是长距离的跑步和游泳于我的性情相符。我对此多少心知肚明。所以,我才能没什么不适应,将跑步当作生活的一部分,顺理成章地接受了。
【在自己想做的时间,爱做多少就做多少,会比别人做得更加卖力。因为是喜欢的事情,将其当作生活的一部分才会没什么不适应】
4
只想,年轻的时候是我姑且不论,人生之中总有一个先后顺序,也就是如何依序安排时间和能量。到一定的年龄之前,如果不在心中制订好这样的规划,人生就会失去焦点,变得张弛失当。与和周遭的人们交往相比,我宁愿优先确定能专心致志创作小说、稳定和谐的生活。我的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人际关系并非同某些特定的人物构筑的,而是与或多或少的读者构筑的。稳定我的生活基盘,创造出能集中精力执笔写作的环境,催生出高品质的作品——哪怕只是一点点,这些才会为更多的读者欢迎。而这,不才是我作为一个小说家的责任和义务,不才是第一优先事项么?这种想法今日依然未有改变。读者的脸庞无法直接看到,与他们构筑的人际关系似是观念性的。然而我一仍旧贯,讲这样肉眼看不见的“观念性”的关系,规定为最有意义的东西,从而度过自己的人生。
【明确自己作为这个身份(或者职业)的责任和义务作为第一优先事项,并以此依序安排人生的时间和能力,作为人生的焦点】
5
如何使用语言去命令,身体也不会这般容易地俯首听命,身体乃是极为事物性的体系,只有耗时费日,断续地、具体地给它痛苦,它才会认识和理解这信息,才会主动地(也许不能如此说)接纳给予它的运动量。我们再一点一点地将运动量的上限提高。一点一点地,一点一点地。别让身体超负荷。
【一点一点地将与运动量的强度、难度上限提高,一点一点地,别让身体超负荷】
6
即便练习量有所下降,也不可断练习两天以上,这是积累奔跑量时的基本规则。肌肉很像记忆力良好的动物,只要注意分阶段地增加负荷量,它就能自然地适应与承受。示以实例,反复地说服肌肉:“你一定得完成这些工作。”它就会“明白”“,力气逐渐大起来。当然需要花费时间。过分奴役,它会发生故障。然而肯花时间,循序渐进,它就毫无怨言,只会偶尔苦着脸,顽强而顺从地不断提升强韧度。通过反复,将“一定得做好这些工作”这一记忆,输入肌肉里。我们的肌肉非常循规蹈矩。只要我们严格遵守手续,它就无怨无恨。
【即便练习量有所下降,也不可断练习两天以上,保证每天有所练习,而且练习量不能超负荷,过分奴役,身体会发生故障】
7
倘若一连几天都不给它负荷,肌肉便会自作主张:“哦,没有那般努力了。啊呀,太好了。”遂自行将承受极限降低。肌肉也同有血有肉的动物一般无二,它也愿意过更为舒服的日子,不继续给它负荷,它便会心安理得地将记忆除去。想再度输入的话,必得从头开始,将同样的模式重复一遍。休息是必要的。然而,比赛迫在眼前的重要时期,要严肃地给肌肉下达最后通牒,将毫不含混的信息传达给它:“这可是一丝一毫也马虎不得的!“当然不能让它超负荷,但一定得与它维持着绝不松懈的紧张关系。处理个中的勾心斗角,有经验的跑者自然得心应手。
【倘若一连几天都不给它负荷,肌肉便会自作主张地松懈下来,想再度输入的话,必得从头开始,将同样的模式重复一遍。因此,一定得与它维持着绝不松懈的紧张关系,但休息是必要的】
8
我写小说的许多方法,是每天清晨沿着道路跑步时学到的,自然地,切身地,以及实务性地学到的。应将自己追问到何处为止?何种程度的休养才是恰当的,而多少又是休息得过分?到何种程度才是妥当,而到什么程度又是狭隘?外部的风景该撷取多少为好,而内心的世界又该挖掘多少为妙?对自己的能力应该相信多少,又该对自身有多少怀疑?假使当初我改行做小说家的时候,没有痛下决心开始跑长跑,我的作品恐怕跟现在写出来的东西有很大的不同。究竟会如何不同呢?我可不知道。不过差异肯定存在。
【在这个过程中领悟更多,学习更多,哪方面都可以】
9
输本是难以避免的。谁都不可能常胜不败。在人生这条高速公路上,不能一直在超车道上驱车前进。然而不愿重复相同的失败,又是另一回事。从一次失败中汲取教训,在下一次机会中应用。尚又能力坚持这种生活方式时,我会这么做。
【输是难以避免的,生产力下降、进入低迷期也是常有的。我们要做的是从一次失败中汲取教训,在下一次机会中应用。】
10
成绩也好,名次也好,外观也好,别人如何评论也好,都不过次要的问题。对于我这样的跑者,第一重要的是用双脚实实在在地跑过一个个终点,让自己无怨无悔:应当尽的力我都尽了,应当忍耐的我都忍耐了。从那些失败和喜悦之中,具体地——如何琐细都没关系——不断汲取教训。并且投入时间投入年月,逐一地累积这样的比赛,最终到达一个自己完全接受的境界,抑或无限相近的所在。
【做自己的事,达到一个自己接受的境界,别的怎么也好都不过是次要问题】
11
才华之外,如果再举小说家的重要资质,我将毫不犹豫地举出集中力来。这是将自己拥有的有限的才能汇集,尔后倾注于最为需要之处的能力。没有它,则不足以办成任何大事。有效地使用这种力量,就可弥补才华的不足与偏颇。我每天在早晨集中工作三四小时。坐在书案前,将意识仅仅倾泻于正在写的东西里,其他什么都不考虑。我以为,哪怕拥有横溢的才华,哪怕脑子里充满了妙思,假使牙痛不已,那位作家恐怕什么东西也写不出来,因为他的集中力受阻于剧烈的疼痛。
【集中力】
12
每天不间断地写作,集中意识去工作,这些非做不可——将这样的资讯持续不断地传递给身体系统,让它牢牢地记住,再悄悄移动刻度,一点一点将极限值向上提升,注意不让身体发觉。这跟每天坚持慢跑,强化肌肉,逐步打造出跑者的体型,乃是异曲同工。给它刺激,持续。再给它刺激,持续。这一过程当然需要耐心,不过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耐心】
13
效率的高低并非决定生活方式价值的唯一标准。
其他相关链接:
读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有感【在做自己的时候】(读后感)
http://www.douban.com/note/319962410/
读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有感【遵循自身规律和肌肉特点】(总结)
http://www.douban.com/note/320390263/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