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 战国之二
第一部分 晋国称霸。
公元前632年春天,晋文公率领晋国三军从绛都出发,按计划讨伐曹国,以牵制楚国军队,救援齐、宋两国。晋国人再一次采用假道伐虢的手段,派使者到卫国请求借道。卫成公当然清楚晋国人的意图。卫成公考虑再三,决定不答应晋国的要求。晋军势如竹,几天之内便攻下了五鹿。卫国正好处于齐、晋两个大国之间,北边是狄人部落,南边则有宋、郑两国。晋文公想救援宋国,必须先征服卫国;想联合齐国,也必须通过卫国;想控制中原的心脏——郑国,也必须先控制卫国。换而言之,晋文公如果想称霸天下,卫国就是门户。卫成公向晋国示好不成,便打算投靠楚国。楚成王正好想利用卫国来牵制晋国,马上请同盟的鲁国自东方出兵西进,楚军则自南方北上,兵分两路救援卫国。卫国的国人对卫成公投靠楚国的政策深为不满,纷纷表示反对,将卫成公驱逐到襄牛去居住,并推举代表前往五鹿向晋文公请求和谈。与此同时,楚军的救援部队遭到晋、齐、秦联军的阻拦,不能继续北上;而鲁国派公子买率军进入卫国,也因卫国的政变而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鲁僖公突然感到害怕起来,他似乎有某种预感,觉得晋国在这次中原混战中将获得胜利。鲁僖公干了一件很缺德的事,他把军队撤回来,将公子买杀了,以此讨好晋国,又派人对楚成王说:“公子买没有完成救援任务,擅自回师,所以我只能杀他以谢罪!”基本解决了卫国的问题之后,晋文公迅速挥师南下,进攻曹国,包围了曹国的国都陶丘。指挥的部队不仅仅是晋国三军,还有加入到晋国三军中的齐、秦两国部队。晋军集中力量进攻陶丘的城门,曹国人拚死抵抗,一次又一次打退敌人的进攻。晋军死伤累累,在陶丘城下留下大量尸体,仍然没有取得任何进展。后晋文公通过计谋派兵再一次猛攻陶丘,一举攻破了城门。要救援宋国,只能继续挥师南下,与楚国大军面对面地决战。仅以晋国三军奔袭楚军,胜算可以说是微乎其微。最稳妥的办法还是继续牵制并调动楚军,迫使其离开宋国北上,主动寻找晋军决战。新上任的中军元帅先轸提出一套解决方案:要宋国人停止向晋国告急,转而以重金寻求齐、秦二国的帮助。派人以齐、秦二国的名义向楚国呼吁停战。晋国将曹共公囚禁起来,将卫、曹二国的土地赠送给宋国。这是关键的一步,目的是要激怒楚国人,使其不同意齐、秦二国的停战呼吁。如果楚军不同意停战,那就彻底将齐、秦二国推向保护宋国的一边。晋文公要逼楚成王一战,他偏偏不战,就是不去钻这个圈套。当天晚上,楚成王带着自己的卫队开始从宋国撤离,退回到楚国境内的申县,在申县继续指挥全局。而楚国的成得臣不想撤,成得臣并非有勇无谋之辈。得到楚成王的增援部队之后,他派了一名叫宛春的使者前往晋军大营,对晋文公说:“请您恢复卫侯和曹伯的国君地位,我愿意解宋国之围。”这是要和晋文公做一笔交易:晋国放过卫、曹两国,而楚国放过宋国。晋国不答应他的话,等于放弃了宋国,楚国人的这个建议,对宋、卫、曹三国都是恩惠,晋国不答应,必定会引起这三个国家的怨恨。后来晋国私下和卫、曹两国交易,答应卫侯、曹伯复国,离间他们与楚国的关系。成得臣给晋文公出这个难题,本来是想陷晋国于不义。但晋国反客为主,致使楚国失去了卫国和曹国两个盟友,可谓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受了这个打击之后,成得臣再也沉不住气。公元前632年四月,他发动全军自宋国出发,进攻晋国军队。晋军一口气退了九十里,退到了卫国的城濮。当时驻扎在城濮的,除了晋国军队,还有宋成公率领的宋国部队,国归父、崔夭率领的齐国部队,以及公子慭率领的秦国部队。成得臣则令楚军背山扎营,与各国部队针锋相对。事到如今,一场空前的大战是不可避免了。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第一场大规模的争霸战,以晋、楚两国为首,当时四个最强大的诸侯国和几乎所有二流国家都参与了这场战争。众所周知,战争的结果是楚国失败,晋国胜利。四个月前,晋国大军自绛都出发,经过卫国和曹国去救援宋国。四个月之后,晋文公自卫国返回,却绕道郑国的衡雍,与郑文公签订了同盟盟约。三个月前,郑文公才亲自跑到楚军大营,给成得臣送去一支郑国部队,帮助楚国人打仗。城濮大战的第二天,他又派人跑到晋军大营,请求与晋国交好,晋文公派栾枝出使郑国,同意了郑文公的请求。新郑城头的这棵墙头草,真是不管东南西北风都刮不倒。天子得到晋文公打败楚军的消息,亲自前往衡雍表示祝贺。城濮之战就变成了晋文公称霸天下的标致性事件。五月下旬,晋、鲁、齐、宋、蔡、郑、卫、莒等国在践土的王宫举行会盟,践土之盟,标志着自齐桓公之后的新一代霸主产生。这一年,晋文公已经六十六岁的高龄了。
卫成公。城濮之战前,他就因为想与楚国合作,而被国民赶到襄牛去居住。城濮之战后,他连襄牛都觉得不安全了,连夜逃往楚国。经过陈国的时候,他听到晋文公在践土大会诸侯的消息,于是在陈国暂住下来,并派大夫元咺(xuan 一声)辅佐他的弟弟叔武摄政,代表卫国参加了践土之盟。有人跑到陈国向卫成公告状,说元咺已经奉叔武为君了。元咺的儿子角一直跟随着卫成公,听到这个谣言后,卫成公不问青红皂白,派人把角给杀了。元咺很伤心,但仍然尽心尽力地侍奉叔武,守卫着卫国。践土之盟后,卫国正式脱离楚国而依附晋国。晋文公根据当初的约定,允许卫成公回国复位。但是卫成公不放心国内的局势,怕自己回去之后被人谋害,于是先派大夫宁武子为代表,与卫国国民的代表在宛濮举行会议。卫国人听到宁武子演讲,都十分感动,真心实意地等着卫成公回来。叔武正在洗头发,突然听人说卫成公回来了,高兴得提着头发就跑出来迎接,正好遇到卫成公的前驱公子颛犬和华仲。这两个人一言不发,用箭将叔武射死。卫成公到达后,假惺惺地将叔武的尸体抱在怀里,号陶大哭。正好公子颛犬从宫里走出来,卫成公立刻叫卫士将他绑起来,不容分说,当场斩首示众。卫成公这场戏演得无隙可击,元咺一看势头不对,既不哭也不闹,收拾两件衣服,逃到了晋国。见到晋文公,他跑到晋国来,就是要打一场官司,告卫侯谋杀叔武!结果,卫成公囚禁之刑,服刑地点在王城雒邑。宁武子负责给他送饭洗衣服。元咺即日回卫国,奉卫成公的弟弟公子适为君。公元前630年,鲁僖公出面为卫侯求情,分别赠送给天子和晋文公白玉十双。天子受了这笔厚礼,也向晋文公求情。于是,这一年秋天,卫成公被释放回国。卫成公不改其狡诈的本质。回国之前,他派人秘密会见了卫国的大夫周颛和冶廑,许诺说:“如果你们帮助我复位,我将提拔你们为卿。”周颛和冶廑杀了元咺、公子适和公子适的同母弟弟公子仪,迎立卫成公再度为君。但卫成公回国后杀了周颛,冶廑投降。
公元前632年春天,晋文公率领晋国三军从绛都出发,按计划讨伐曹国,以牵制楚国军队,救援齐、宋两国。晋国人再一次采用假道伐虢的手段,派使者到卫国请求借道。卫成公当然清楚晋国人的意图。卫成公考虑再三,决定不答应晋国的要求。晋军势如竹,几天之内便攻下了五鹿。卫国正好处于齐、晋两个大国之间,北边是狄人部落,南边则有宋、郑两国。晋文公想救援宋国,必须先征服卫国;想联合齐国,也必须通过卫国;想控制中原的心脏——郑国,也必须先控制卫国。换而言之,晋文公如果想称霸天下,卫国就是门户。卫成公向晋国示好不成,便打算投靠楚国。楚成王正好想利用卫国来牵制晋国,马上请同盟的鲁国自东方出兵西进,楚军则自南方北上,兵分两路救援卫国。卫国的国人对卫成公投靠楚国的政策深为不满,纷纷表示反对,将卫成公驱逐到襄牛去居住,并推举代表前往五鹿向晋文公请求和谈。与此同时,楚军的救援部队遭到晋、齐、秦联军的阻拦,不能继续北上;而鲁国派公子买率军进入卫国,也因卫国的政变而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鲁僖公突然感到害怕起来,他似乎有某种预感,觉得晋国在这次中原混战中将获得胜利。鲁僖公干了一件很缺德的事,他把军队撤回来,将公子买杀了,以此讨好晋国,又派人对楚成王说:“公子买没有完成救援任务,擅自回师,所以我只能杀他以谢罪!”基本解决了卫国的问题之后,晋文公迅速挥师南下,进攻曹国,包围了曹国的国都陶丘。指挥的部队不仅仅是晋国三军,还有加入到晋国三军中的齐、秦两国部队。晋军集中力量进攻陶丘的城门,曹国人拚死抵抗,一次又一次打退敌人的进攻。晋军死伤累累,在陶丘城下留下大量尸体,仍然没有取得任何进展。后晋文公通过计谋派兵再一次猛攻陶丘,一举攻破了城门。要救援宋国,只能继续挥师南下,与楚国大军面对面地决战。仅以晋国三军奔袭楚军,胜算可以说是微乎其微。最稳妥的办法还是继续牵制并调动楚军,迫使其离开宋国北上,主动寻找晋军决战。新上任的中军元帅先轸提出一套解决方案:要宋国人停止向晋国告急,转而以重金寻求齐、秦二国的帮助。派人以齐、秦二国的名义向楚国呼吁停战。晋国将曹共公囚禁起来,将卫、曹二国的土地赠送给宋国。这是关键的一步,目的是要激怒楚国人,使其不同意齐、秦二国的停战呼吁。如果楚军不同意停战,那就彻底将齐、秦二国推向保护宋国的一边。晋文公要逼楚成王一战,他偏偏不战,就是不去钻这个圈套。当天晚上,楚成王带着自己的卫队开始从宋国撤离,退回到楚国境内的申县,在申县继续指挥全局。而楚国的成得臣不想撤,成得臣并非有勇无谋之辈。得到楚成王的增援部队之后,他派了一名叫宛春的使者前往晋军大营,对晋文公说:“请您恢复卫侯和曹伯的国君地位,我愿意解宋国之围。”这是要和晋文公做一笔交易:晋国放过卫、曹两国,而楚国放过宋国。晋国不答应他的话,等于放弃了宋国,楚国人的这个建议,对宋、卫、曹三国都是恩惠,晋国不答应,必定会引起这三个国家的怨恨。后来晋国私下和卫、曹两国交易,答应卫侯、曹伯复国,离间他们与楚国的关系。成得臣给晋文公出这个难题,本来是想陷晋国于不义。但晋国反客为主,致使楚国失去了卫国和曹国两个盟友,可谓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受了这个打击之后,成得臣再也沉不住气。公元前632年四月,他发动全军自宋国出发,进攻晋国军队。晋军一口气退了九十里,退到了卫国的城濮。当时驻扎在城濮的,除了晋国军队,还有宋成公率领的宋国部队,国归父、崔夭率领的齐国部队,以及公子慭率领的秦国部队。成得臣则令楚军背山扎营,与各国部队针锋相对。事到如今,一场空前的大战是不可避免了。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第一场大规模的争霸战,以晋、楚两国为首,当时四个最强大的诸侯国和几乎所有二流国家都参与了这场战争。众所周知,战争的结果是楚国失败,晋国胜利。四个月前,晋国大军自绛都出发,经过卫国和曹国去救援宋国。四个月之后,晋文公自卫国返回,却绕道郑国的衡雍,与郑文公签订了同盟盟约。三个月前,郑文公才亲自跑到楚军大营,给成得臣送去一支郑国部队,帮助楚国人打仗。城濮大战的第二天,他又派人跑到晋军大营,请求与晋国交好,晋文公派栾枝出使郑国,同意了郑文公的请求。新郑城头的这棵墙头草,真是不管东南西北风都刮不倒。天子得到晋文公打败楚军的消息,亲自前往衡雍表示祝贺。城濮之战就变成了晋文公称霸天下的标致性事件。五月下旬,晋、鲁、齐、宋、蔡、郑、卫、莒等国在践土的王宫举行会盟,践土之盟,标志着自齐桓公之后的新一代霸主产生。这一年,晋文公已经六十六岁的高龄了。
卫成公。城濮之战前,他就因为想与楚国合作,而被国民赶到襄牛去居住。城濮之战后,他连襄牛都觉得不安全了,连夜逃往楚国。经过陈国的时候,他听到晋文公在践土大会诸侯的消息,于是在陈国暂住下来,并派大夫元咺(xuan 一声)辅佐他的弟弟叔武摄政,代表卫国参加了践土之盟。有人跑到陈国向卫成公告状,说元咺已经奉叔武为君了。元咺的儿子角一直跟随着卫成公,听到这个谣言后,卫成公不问青红皂白,派人把角给杀了。元咺很伤心,但仍然尽心尽力地侍奉叔武,守卫着卫国。践土之盟后,卫国正式脱离楚国而依附晋国。晋文公根据当初的约定,允许卫成公回国复位。但是卫成公不放心国内的局势,怕自己回去之后被人谋害,于是先派大夫宁武子为代表,与卫国国民的代表在宛濮举行会议。卫国人听到宁武子演讲,都十分感动,真心实意地等着卫成公回来。叔武正在洗头发,突然听人说卫成公回来了,高兴得提着头发就跑出来迎接,正好遇到卫成公的前驱公子颛犬和华仲。这两个人一言不发,用箭将叔武射死。卫成公到达后,假惺惺地将叔武的尸体抱在怀里,号陶大哭。正好公子颛犬从宫里走出来,卫成公立刻叫卫士将他绑起来,不容分说,当场斩首示众。卫成公这场戏演得无隙可击,元咺一看势头不对,既不哭也不闹,收拾两件衣服,逃到了晋国。见到晋文公,他跑到晋国来,就是要打一场官司,告卫侯谋杀叔武!结果,卫成公囚禁之刑,服刑地点在王城雒邑。宁武子负责给他送饭洗衣服。元咺即日回卫国,奉卫成公的弟弟公子适为君。公元前630年,鲁僖公出面为卫侯求情,分别赠送给天子和晋文公白玉十双。天子受了这笔厚礼,也向晋文公求情。于是,这一年秋天,卫成公被释放回国。卫成公不改其狡诈的本质。回国之前,他派人秘密会见了卫国的大夫周颛和冶廑,许诺说:“如果你们帮助我复位,我将提拔你们为卿。”周颛和冶廑杀了元咺、公子适和公子适的同母弟弟公子仪,迎立卫成公再度为君。但卫成公回国后杀了周颛,冶廑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