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
黄日华版的《天龙八部》是我接触最早的金庸武侠电视剧之一,也是我认为唯二比金老原著更令我喜欢的电视剧,另一部是央视版的《笑傲江湖》。电视剧比小说更吸引我的原因不外乎黄日华版的萧峰豪迈勇武精明干练的完美形象,这个角色被黄日华演活了,高大伟岸的形象比小说里的萧峰有过之而无不及。还有一个因素是段誉的痴情苦恋的成功,并且这份苦恋一直影响了我的学生时代。
《天龙八部》并不算是一本完美的小说,它有金庸小说的通病——逻辑的牵强。比如,被认定为契丹人后,萧峰就成为所有武林人士的公敌,没有任何商讨余地,连自己一手壮大的丐帮也丝毫不讲情面的倒戈,这是整本书最不合情理之处。就我看来,这个实在太蹩脚了,完全是为了衬托萧峰的形象而写的情节。不算整个武林,至少丐帮应该有半数以上的人支持“乔帮主”。还有一个就是慕容复情商之低实在令人发指。逻辑的牵强太多太影响阅读了,但这本书依然是我心中的佳作之一,三兄弟的友情、段誉的苦恋、情节的意想不到与险象环生都是让我拍手称赞的场景。当然,最令我感兴趣的就是里面不同人物的命运,这也是《天龙八部》的精髓所在,在这本书里,金老竟然罕见的设置了三位性格截然不同的主角,并且爱情的描写在小说里微不足道,这在其他的金庸小说里几乎没有。下面,我就其中几位人物写一些我自己的感悟。
第一位当然是段誉。段誉是让我羡慕的第一个主角,喜欢他不是因为他的饱读诗书的才华与追求女神的不倦,反而是他优厚的背景条件以及奇妙的遭遇。打个比方,段誉就是现代社会里的极品富二代,他精通琴棋书画,性格谦和,读书不那么吃力却成为一代才子。20岁时离家出游,见到一个女生就能吸引一个女生,然后碰巧学会人人梦寐以求的顶尖技能,结实社会上最有能力、背景深厚的好朋友,最后追求到女神后回家接替世界上最有实力的家族企业。这就是赤裸裸的人生赢家呀。我羡慕段誉除了他的好运外,还有他与木婉清的“畸恋”,整本书里最让我着迷的女生不是王语嫣也不是阿朱,而是性格刚毅的木婉清。在我看来,他们两个更为般配。我从小就喜欢性格坚强的女生,木婉清也是我最喜欢的角色之一。怎么说呢,段誉是对我影响极其重大的一位角色,因为他我一直坚信,只要我一心一意的喜欢一个人,那么总有一天我一定会和她在一起。现在想想,我错了,错得极为离谱。听说金庸在新版《天龙八部》里修改了结局,王语嫣最后还是选择了陪在慕容复身边。我想金庸在老年时一定忽然领悟,不是你的终究不会是你的。我只恨金庸为什么不在初版就这么设定呢?
第二位是慕容复。慕容复是这本书里最不和逻辑的一个人,他的才华与相貌都是书中最为出众的,书中写的他的相貌令段誉自愧不如,十几岁时功力就比得过壮年的黄眉僧,但他却几乎在他每一个选项里都精确的选择了最为错误的那一个。比如,他既然不喜欢王语嫣,他应该顺水推舟地撮合她与段誉,这样他的复国就有了大理的支持。他不仅不这样做,反而处处给段誉难堪,这实在是情商太低。当然如果说他嫌弃大理是边陲小国,他就更不应该为继承皇位而认段延庆为义父,就算用脚趾头想想,大理的江山怎么可能轻易的送给姓慕容的。还有他在少室山上为了拉拢人心而和武林人士站在一起反萧峰,萧峰可是国势强盛的大辽的南院大王,他不去巴结萧大王反而公然反对他,这实在是因小失大。或许正如苏星河所说,慕容复过于沉湎于边角的缠斗而丢失了中间核心的争夺。慕容复的人生不能不说是可悲、可叹、可惜。他被迫赋予的使命让他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他悲剧的人生,虽然他拥有最美江南里最黄金的地段——燕子坞,史上最美最痴情表妹王语嫣,以及整个武林里绝大多数的武功秘籍,但他却没有自己的灵魂,他的生命只是捍卫家族荣誉的工具;他武功卓绝才智过人却被复国的失败折磨得失去理智以至于最后众叛亲离精神崩溃。我不鄙视他也不同情他,因为天赋也是一种实力。
第三位是风波恶。是的,这么一位好武斗勇的边角人物却是我十分佩服的好汉之一。此人性格豪爽,忠义两全,脾气火爆却善恶分明,书中描写他与乡下农人在独木桥上比拼耐力的那一段看得我直呼过瘾。我们人往往都有恃技逞强的本性,特别是在遇到对自己不尊重却又远弱于自己的对手面前,我相信包括我在内的绝大多数人一定会好好地羞辱对方。但风波恶却没有,他本可以轻轻一点将农人推入河中,可是他没有,他宁愿和他就这么站着比拼耐力。当农人恼怒地将大粪丢人他口中时,他喜欢打架的本性应该诱导他一掌击毙农人,可是他不仅没有这么做,还将快要掉入河中的农人扶起,“哈哈大笑,说道:‘过瘾,过瘾!’身子一纵,轻轻落到对岸,将乡下人和粪担都放在地下,展开轻功,隐入桑林之中而去。”这样一个气度非凡的好汉,怎能不令我佩服?
第四位是王语嫣。王语嫣的出场,金庸是这么描写的:“便在此时,只听得一个女子的声音轻轻一声叹息。 霎时之间,段誉不由得全身一震,一颗心怦怦跳动,心想:‘这一声叹息如此好听,世上怎能有这样的声音?’”“段誉望着她的背影,只觉这女郎身旁似有烟霞轻笼,当真非尘世中人。”总之,不一而足,金老几乎把最好的形容词都送给了王姑娘。但我一直觉得王语嫣并没有那么美吧,因为这些描写都是出自段誉的感觉,可能只是情人眼里出西施而已。《天龙八部》里面,第一美人应该是梦姑,看这段的描写:“众人登时眼睛为之一亮,只见这少女身形苗条,举止娴雅,面貌更是十分秀美。众人都暗暗喝一声采:“人称银川公主丽色无双,果然名不虚传。”慕容复更想:“我初时尚提心银川公主容貌不美,原来她虽比表妹似乎稍有不及,却也是千中挑、万中选的美女。”这段是描写梦姑的婢女,婢女只是稍有不及,那么梦姑之美,可想而知了。好吧扯远了,我写王语嫣主要是最近在电视上看挑选西夏驸马那一段时突然有了一些感悟,就感情方面来说,我一直以为觉得我和段誉比较像,只要一直一心一意的喜欢一个姑娘,总有一天,我一定会和她在一起。但是最近我发现我错了,原来我不是段誉,我是更为可悲的王语嫣。她一直陪在心爱的人身边,恐怕在心底早就默认自己慕容夫人的身份,这假装的爱情、泡沫般得幸福以及泡沫破灭后重大的打击足以让天真的她肝肠寸断。我喜欢新版的结尾,她若和段誉在一起,就真的让我看不起了,难道一个人心里真的可以住两个人?从一而终吧,这样的女神才是真正的女神。
最后一个,当然是毫无争议的战神萧峰。萧峰的武功招式之繁不及鸠摩智和慕容复,内力之深厚不及段誉、虚竹,只有一套降龙十八掌以及龙爪功等些微少林功夫。但论实战,萧峰可以说是无人能敌(扫地僧也算?),他的豪迈与刚毅让他在与敌人的交战中将自己的武功发挥得淋漓尽致,并且大有遇强更强的气势。除去武功,萧峰也是整个金庸武侠体系里的第一大侠。对于大侠,金庸有一句话非常经典:“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短短八个字,就概括了萧峰短暂而辉煌的一生。战争时期,辽人残暴、宋人狭隘,萧峰并不因为宋人的诋毁伤害而投辽侵宋,相反他一直在化解宋辽之争。这就是他与书中所有人的区别,段誉眼里只有王语嫣,慕容复眼里只有复国,段延庆眼里只有皇位,虚竹无欲无求,为国为民萧峰做到了,在人生的巅峰以一己之生命退却大辽百万雄师,身后他用生命换来的却是那些曾经恨他入骨,整天图谋要他性命的愚民。我想这真的值得吗,这些人值得牺牲萧峰那天纵之才吗?萧峰做到了我永远都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当然我既没有冠绝天下的实力也没有他豪气冲天的气魄。
《天龙八部》在我看来是金庸最为出彩的小说之一。它的剧情足够精彩,三位主角的人生际遇营造了三种不同的情绪氛围,至于更喜欢哪位主角,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它的人物刻画饱满形象,每一个人无论好坏都有十分鲜明的性格特点,毕竟“天龙八部”就是指的以“天”、“龙”为首的八种不同神话人物。网络上有大神分析这八个人分别代表是谁,有许多版本,我觉得分析的都挺不错。最后,我想说,黄日华版本的片尾曲《难念的经》绝对是所有古典武侠剧的扛鼎之作,这部电视剧的重播率和影响力也是冠绝所有金庸剧的存在。
《天龙八部》并不算是一本完美的小说,它有金庸小说的通病——逻辑的牵强。比如,被认定为契丹人后,萧峰就成为所有武林人士的公敌,没有任何商讨余地,连自己一手壮大的丐帮也丝毫不讲情面的倒戈,这是整本书最不合情理之处。就我看来,这个实在太蹩脚了,完全是为了衬托萧峰的形象而写的情节。不算整个武林,至少丐帮应该有半数以上的人支持“乔帮主”。还有一个就是慕容复情商之低实在令人发指。逻辑的牵强太多太影响阅读了,但这本书依然是我心中的佳作之一,三兄弟的友情、段誉的苦恋、情节的意想不到与险象环生都是让我拍手称赞的场景。当然,最令我感兴趣的就是里面不同人物的命运,这也是《天龙八部》的精髓所在,在这本书里,金老竟然罕见的设置了三位性格截然不同的主角,并且爱情的描写在小说里微不足道,这在其他的金庸小说里几乎没有。下面,我就其中几位人物写一些我自己的感悟。
第一位当然是段誉。段誉是让我羡慕的第一个主角,喜欢他不是因为他的饱读诗书的才华与追求女神的不倦,反而是他优厚的背景条件以及奇妙的遭遇。打个比方,段誉就是现代社会里的极品富二代,他精通琴棋书画,性格谦和,读书不那么吃力却成为一代才子。20岁时离家出游,见到一个女生就能吸引一个女生,然后碰巧学会人人梦寐以求的顶尖技能,结实社会上最有能力、背景深厚的好朋友,最后追求到女神后回家接替世界上最有实力的家族企业。这就是赤裸裸的人生赢家呀。我羡慕段誉除了他的好运外,还有他与木婉清的“畸恋”,整本书里最让我着迷的女生不是王语嫣也不是阿朱,而是性格刚毅的木婉清。在我看来,他们两个更为般配。我从小就喜欢性格坚强的女生,木婉清也是我最喜欢的角色之一。怎么说呢,段誉是对我影响极其重大的一位角色,因为他我一直坚信,只要我一心一意的喜欢一个人,那么总有一天我一定会和她在一起。现在想想,我错了,错得极为离谱。听说金庸在新版《天龙八部》里修改了结局,王语嫣最后还是选择了陪在慕容复身边。我想金庸在老年时一定忽然领悟,不是你的终究不会是你的。我只恨金庸为什么不在初版就这么设定呢?
第二位是慕容复。慕容复是这本书里最不和逻辑的一个人,他的才华与相貌都是书中最为出众的,书中写的他的相貌令段誉自愧不如,十几岁时功力就比得过壮年的黄眉僧,但他却几乎在他每一个选项里都精确的选择了最为错误的那一个。比如,他既然不喜欢王语嫣,他应该顺水推舟地撮合她与段誉,这样他的复国就有了大理的支持。他不仅不这样做,反而处处给段誉难堪,这实在是情商太低。当然如果说他嫌弃大理是边陲小国,他就更不应该为继承皇位而认段延庆为义父,就算用脚趾头想想,大理的江山怎么可能轻易的送给姓慕容的。还有他在少室山上为了拉拢人心而和武林人士站在一起反萧峰,萧峰可是国势强盛的大辽的南院大王,他不去巴结萧大王反而公然反对他,这实在是因小失大。或许正如苏星河所说,慕容复过于沉湎于边角的缠斗而丢失了中间核心的争夺。慕容复的人生不能不说是可悲、可叹、可惜。他被迫赋予的使命让他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他悲剧的人生,虽然他拥有最美江南里最黄金的地段——燕子坞,史上最美最痴情表妹王语嫣,以及整个武林里绝大多数的武功秘籍,但他却没有自己的灵魂,他的生命只是捍卫家族荣誉的工具;他武功卓绝才智过人却被复国的失败折磨得失去理智以至于最后众叛亲离精神崩溃。我不鄙视他也不同情他,因为天赋也是一种实力。
第三位是风波恶。是的,这么一位好武斗勇的边角人物却是我十分佩服的好汉之一。此人性格豪爽,忠义两全,脾气火爆却善恶分明,书中描写他与乡下农人在独木桥上比拼耐力的那一段看得我直呼过瘾。我们人往往都有恃技逞强的本性,特别是在遇到对自己不尊重却又远弱于自己的对手面前,我相信包括我在内的绝大多数人一定会好好地羞辱对方。但风波恶却没有,他本可以轻轻一点将农人推入河中,可是他没有,他宁愿和他就这么站着比拼耐力。当农人恼怒地将大粪丢人他口中时,他喜欢打架的本性应该诱导他一掌击毙农人,可是他不仅没有这么做,还将快要掉入河中的农人扶起,“哈哈大笑,说道:‘过瘾,过瘾!’身子一纵,轻轻落到对岸,将乡下人和粪担都放在地下,展开轻功,隐入桑林之中而去。”这样一个气度非凡的好汉,怎能不令我佩服?
第四位是王语嫣。王语嫣的出场,金庸是这么描写的:“便在此时,只听得一个女子的声音轻轻一声叹息。 霎时之间,段誉不由得全身一震,一颗心怦怦跳动,心想:‘这一声叹息如此好听,世上怎能有这样的声音?’”“段誉望着她的背影,只觉这女郎身旁似有烟霞轻笼,当真非尘世中人。”总之,不一而足,金老几乎把最好的形容词都送给了王姑娘。但我一直觉得王语嫣并没有那么美吧,因为这些描写都是出自段誉的感觉,可能只是情人眼里出西施而已。《天龙八部》里面,第一美人应该是梦姑,看这段的描写:“众人登时眼睛为之一亮,只见这少女身形苗条,举止娴雅,面貌更是十分秀美。众人都暗暗喝一声采:“人称银川公主丽色无双,果然名不虚传。”慕容复更想:“我初时尚提心银川公主容貌不美,原来她虽比表妹似乎稍有不及,却也是千中挑、万中选的美女。”这段是描写梦姑的婢女,婢女只是稍有不及,那么梦姑之美,可想而知了。好吧扯远了,我写王语嫣主要是最近在电视上看挑选西夏驸马那一段时突然有了一些感悟,就感情方面来说,我一直以为觉得我和段誉比较像,只要一直一心一意的喜欢一个姑娘,总有一天,我一定会和她在一起。但是最近我发现我错了,原来我不是段誉,我是更为可悲的王语嫣。她一直陪在心爱的人身边,恐怕在心底早就默认自己慕容夫人的身份,这假装的爱情、泡沫般得幸福以及泡沫破灭后重大的打击足以让天真的她肝肠寸断。我喜欢新版的结尾,她若和段誉在一起,就真的让我看不起了,难道一个人心里真的可以住两个人?从一而终吧,这样的女神才是真正的女神。
最后一个,当然是毫无争议的战神萧峰。萧峰的武功招式之繁不及鸠摩智和慕容复,内力之深厚不及段誉、虚竹,只有一套降龙十八掌以及龙爪功等些微少林功夫。但论实战,萧峰可以说是无人能敌(扫地僧也算?),他的豪迈与刚毅让他在与敌人的交战中将自己的武功发挥得淋漓尽致,并且大有遇强更强的气势。除去武功,萧峰也是整个金庸武侠体系里的第一大侠。对于大侠,金庸有一句话非常经典:“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短短八个字,就概括了萧峰短暂而辉煌的一生。战争时期,辽人残暴、宋人狭隘,萧峰并不因为宋人的诋毁伤害而投辽侵宋,相反他一直在化解宋辽之争。这就是他与书中所有人的区别,段誉眼里只有王语嫣,慕容复眼里只有复国,段延庆眼里只有皇位,虚竹无欲无求,为国为民萧峰做到了,在人生的巅峰以一己之生命退却大辽百万雄师,身后他用生命换来的却是那些曾经恨他入骨,整天图谋要他性命的愚民。我想这真的值得吗,这些人值得牺牲萧峰那天纵之才吗?萧峰做到了我永远都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当然我既没有冠绝天下的实力也没有他豪气冲天的气魄。
《天龙八部》在我看来是金庸最为出彩的小说之一。它的剧情足够精彩,三位主角的人生际遇营造了三种不同的情绪氛围,至于更喜欢哪位主角,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它的人物刻画饱满形象,每一个人无论好坏都有十分鲜明的性格特点,毕竟“天龙八部”就是指的以“天”、“龙”为首的八种不同神话人物。网络上有大神分析这八个人分别代表是谁,有许多版本,我觉得分析的都挺不错。最后,我想说,黄日华版本的片尾曲《难念的经》绝对是所有古典武侠剧的扛鼎之作,这部电视剧的重播率和影响力也是冠绝所有金庸剧的存在。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