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规模多机能介护设施见学日志---1
时间 2012年12月10日
见学对象:
@@@1号: きらめき上の原 小规模多机能 ホ―ㇺ
地址:北九州市八幡西区上の原二丁目17-11
#设施类型:小规模多机能之家 共同之家
#经营形式 :株式会社
#年代:平成24年(2012年)
#院长介绍:本设施是平成24年北九州政府的老人设施竞标者,当时相关部门要求的设施内容是针对地域密集型的介护设施,包涵三种:A.grouphome, B.小规模多机能介护设施 C.针对认知症老年患者的日间服务(Day service).竞标条件是竞标方必须在自己的土地(个人所有或者购买),然后设计方案(包括建筑设计,预算设计,养老系统设计);竞标有4家最后三家中标,其中黑崎地区一家八幡地区两家。
谈到对小规模多机能设施的理解,院长指出:小规模,是指设施的规模仅大于家庭,类似于家庭人员的空间,控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因为该设施针对的对象偏重于认知症患者,这种规模对于患者的康复比较有利)。
#入住人数:一层的小规模多机能之家,登录25人,利用15人,宿泊9人。即,可以有25人申请使用,但是白天的最大接待人数是I5人,夜间可利用住宿的最大人数是9人。申请者分配使用时间,今天使用不上的申请者可以安排日后使用该设施。该设施有11位管理人员。
二层的共同之家(grouphome)分为两个部分,太阳所和流星所,规模均与一楼一致。分别有9名和8名管理人员。基本都做到了大于一对一的服务配比。
#补充:日本2000年开始的《介护福祉法》规定40岁以上的国民强制缴纳介乎保险金,对于7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以享受到介乎保险90%的介护服务补助金,随着人口寿命和老龄比率的增加,加上通货紧缩等原因,明年(2014)年开始,该项政策的福祉年龄推迟到75岁。而未满该年龄的福祉使用者可以享受70%的介护补助。医疗保险与养老保险不可以同时使用,分别归日本医药局与厚生劳动省管辖,但是最终出发点都是解决国民的医疗养老。
#设施内老人的生活模式:8:30接至设施--->健康检查,日常药品饮用----->10:30体操 娱乐---->准备午饭(参与准备工作,例如摆碗筷)------>11:30午饭时间------->收拾碗筷打扫卫生------>14:00洗澡(单独洗澡,每名护工陪护一位老人)------->看书看电视 做手工浇花等---------->17:00送回家。
#建筑设计分析:
设计初衷是营造家庭的分为,所以用了两层的木质结构,因为日本传统的一户建多为此形制。
如上图所示,一楼红色的部分为公共空间,主要内容有地域交流室和多目的室,绿色部分是小规模多机能介护设施部分。其中围绕着中心公共空间的开敞厨房和餐厅活动室的是9間宿泊室。二楼的蓝色和黄色部分分别为两个group-home单元,分别也是中心环绕式的木质结构。
地域交流室是该设施与周边居民互动交流的空间,周边居民也可以申请使用,有助于增强设施的聚集性,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价值认同。
上图所示的是地域交流相关的活动,有具体的时间安排,周围居民可以根据日程安排选择申请使用。
多目的室是为今后的增建的老年康复设施做一定的准备。
入口处的玄关没有高差设计,左侧有换鞋的凳子右侧有大型鞋柜。
针对偏瘫患者的洗浴设施(使用方法:先坐在绿色的板凳上,再将双腿移动到浴池,再坐入浴缸)双侧板凳 针对不同侧偏瘫患者
小规模多机能之家的宿泊室,因为人员较流动,所以床褥需要使用者自备。图示的房间门为推拉门,推拉声响很小,门口的透视窗开窗较高,这样一方面不打扰老年人的休息,另一方面可以便于护工观察老年人情况(护工身高高于老年人)。
院长:我们的设施内没有专业的康复训练用具,因为我觉得小规模多机能介护设施就是家庭的延伸,老年人参与生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康复训练。
见学对象:
@@@1号: きらめき上の原 小规模多机能 ホ―ㇺ
地址:北九州市八幡西区上の原二丁目17-11
![]() |
#设施类型:小规模多机能之家 共同之家
#经营形式 :株式会社
#年代:平成24年(2012年)
#院长介绍:本设施是平成24年北九州政府的老人设施竞标者,当时相关部门要求的设施内容是针对地域密集型的介护设施,包涵三种:A.grouphome, B.小规模多机能介护设施 C.针对认知症老年患者的日间服务(Day service).竞标条件是竞标方必须在自己的土地(个人所有或者购买),然后设计方案(包括建筑设计,预算设计,养老系统设计);竞标有4家最后三家中标,其中黑崎地区一家八幡地区两家。
谈到对小规模多机能设施的理解,院长指出:小规模,是指设施的规模仅大于家庭,类似于家庭人员的空间,控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因为该设施针对的对象偏重于认知症患者,这种规模对于患者的康复比较有利)。
#入住人数:一层的小规模多机能之家,登录25人,利用15人,宿泊9人。即,可以有25人申请使用,但是白天的最大接待人数是I5人,夜间可利用住宿的最大人数是9人。申请者分配使用时间,今天使用不上的申请者可以安排日后使用该设施。该设施有11位管理人员。
二层的共同之家(grouphome)分为两个部分,太阳所和流星所,规模均与一楼一致。分别有9名和8名管理人员。基本都做到了大于一对一的服务配比。
#补充:日本2000年开始的《介护福祉法》规定40岁以上的国民强制缴纳介乎保险金,对于7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以享受到介乎保险90%的介护服务补助金,随着人口寿命和老龄比率的增加,加上通货紧缩等原因,明年(2014)年开始,该项政策的福祉年龄推迟到75岁。而未满该年龄的福祉使用者可以享受70%的介护补助。医疗保险与养老保险不可以同时使用,分别归日本医药局与厚生劳动省管辖,但是最终出发点都是解决国民的医疗养老。
#设施内老人的生活模式:8:30接至设施--->健康检查,日常药品饮用----->10:30体操 娱乐---->准备午饭(参与准备工作,例如摆碗筷)------>11:30午饭时间------->收拾碗筷打扫卫生------>14:00洗澡(单独洗澡,每名护工陪护一位老人)------->看书看电视 做手工浇花等---------->17:00送回家。
#建筑设计分析:
设计初衷是营造家庭的分为,所以用了两层的木质结构,因为日本传统的一户建多为此形制。
![]() |
平面图 |
如上图所示,一楼红色的部分为公共空间,主要内容有地域交流室和多目的室,绿色部分是小规模多机能介护设施部分。其中围绕着中心公共空间的开敞厨房和餐厅活动室的是9間宿泊室。二楼的蓝色和黄色部分分别为两个group-home单元,分别也是中心环绕式的木质结构。
![]() |
![]() |
![]() |
地域交流室是该设施与周边居民互动交流的空间,周边居民也可以申请使用,有助于增强设施的聚集性,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价值认同。
![]() |
![]() |
上图所示的是地域交流相关的活动,有具体的时间安排,周围居民可以根据日程安排选择申请使用。
![]() |
![]() |
多目的室是为今后的增建的老年康复设施做一定的准备。
![]() |
![]() |
入口处的玄关没有高差设计,左侧有换鞋的凳子右侧有大型鞋柜。
![]() |
![]() |
小规模多机能之家的开敞厨房设计。 |
![]() |
小规模多机能之家的开敞厨房设计。 |
![]() |
小规模多机能之家的中心交往空间 |
![]() |
食谱 |
![]() |
针对偏瘫患者的洗浴设施 |
针对偏瘫患者的洗浴设施(使用方法:先坐在绿色的板凳上,再将双腿移动到浴池,再坐入浴缸)双侧板凳 针对不同侧偏瘫患者
![]() |
针对偏瘫患者的洗浴设施 |
![]() |
为轮椅使用者设计的淋浴专用轮椅,可以比较方便的清洗身体 |
![]() |
温度控制器 |
![]() |
![]() |
![]() |
小规模多机能之家的宿泊室,因为人员较流动,所以床褥需要使用者自备。图示的房间门为推拉门,推拉声响很小,门口的透视窗开窗较高,这样一方面不打扰老年人的休息,另一方面可以便于护工观察老年人情况(护工身高高于老年人)。
![]() |
入口处的花园平台,供老年人晒太阳。 |
![]() |
入口处的花园平台,供老年人晒太阳。 |
![]() |
设置有防护栏的楼梯,凡是有老人活动动线的地方,都有扶手 |
![]() |
设置有防护栏的楼梯,凡是有老人活动动线的地方,都有扶手 |
![]() |
设置有防护栏的楼梯,凡是有老人活动动线的地方,都有扶手 |
院长:我们的设施内没有专业的康复训练用具,因为我觉得小规模多机能介护设施就是家庭的延伸,老年人参与生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