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理财师的暴富经历
小龙又换车了,新车是一辆银白色宝马5系。小龙年纪不大,86年生,女朋友有好几个,跟谁结婚还没想好。
昨日见到小龙时,他正坐在上海陆家嘴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身着一尘不染的西装,油光锃亮的发型,窗外的阳光洒满了他紫色的办公桌。小龙的公司,业内有个俗称,叫“第三方销售”。
我初识小龙是在四年前,那时候他刚工作,还只是上海某私人银行理财经理。两年后,小龙跳槽单干,如今已经成了龙总,而他的同龄人大多下班后还在苦逼的挤地铁。
他的工作内容和以前差不多,每天拜访客户,推销信托产品,偶尔坐飞机头等舱出个差,但收入却大不一样。
决定出来单干前,小龙是细算了一笔账的。信托产品认购门槛一般为100万元,每卖一单,银行抽走大头,给他个人的提成最高只有千分之三,也就是3000元,但如果出来单干,每单提成可以达到1%到2%。当时小龙积累的高端客户已经接近两百名,粗略计算一下,一年下来信托产品的销售额有2个亿,如果单干,即使按最1%的提成,扣掉各种成本开支,一年收入至少有一百多万。这远远好过给银行打工。“我现在是在给自己打工!”
利用在银行工作积累的客户资源给自己赚钱,像小龙这样的人不在少数。这种民间的第三方销售公司,尽管没有正规的金融销售牌照,且处于监管真空地带,但确实已经渐成气候。
潜规则一:拉单返佣靠诚信
在 这个行业里,大家遵守的只是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定,比如甲给乙介绍产品,乙负责部分资金的募集,项目成立后甲要付给乙约定的中介费,但这完全靠口头承诺,若 项目成立后甲赖帐,乙毫无办法。不过这个圈子很小,有时也需要相互抱团取暖,例如一些有渠道有关系的机构可以包销一些优质产品,然后再分销。
“如果不给同行返佣,很难混下去,一般都是熟人之间介绍来的项目。比如别人给我一个项目说中介费是1.7%,那么我基本上就知道这项目已经过了三道手,就是说,本来中介费应该是2%,等产品一成立,其他三家每家拿0.1%,自己拿剩下的1.7%大头。这也很正常,毕竟别人帮你介绍项目了。主要是今天你帮我,明天我帮你,产品顺利募完成立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显示了自己的销售能力,以提高下次拿产品的议价权。”小龙说。
潜规则二:不择手段找客户
在第三方销售行业中,客户来源分两种,一种是存量客户资金的“滚雪球”般增长,另一种是新客户的增量资金,而新客户的开发大多行走在灰色地带。
现在小龙公司已经有十余人的规模,多为理财经理的头衔,他们的任务,一是找银行理财经理套近乎搞关系做“飞单”,项目成立后马上分成;二是去购买银行、券商高端客户名单,然后打陌生电话挖掘潜在客户。前者有损银行利益,后者则有违法之嫌。
“其实跟我干的都是自己兄弟,我给他们提成很高,基本上等于平分,否则他们就会出去自己做,主要还是想慢慢把公司做大。”小龙说。
潜规则三:疯狂返利破行规
民 间销售公司的竞争对手,是有牌照的正规金融销售机构,甚至是他们原来就职的公司。但由于民间销售机构规模小、成本低,可以最大程度上给客户返利。尤其是在 固定收益产品同质化的现状下,投资者并不在意中介机构是谁,但民间销售公司提供的礼品,甚至是高幅度的返点让利优惠,就成了吸引投资者的关键。这在某种程 度上也加剧了整个第三方销售行业的竞争,甚至打破了原有的行规。
例如在总共2%的中介费里,一些民间销售机构可以将其中的1%返给投资者,自己只留1%,但这也算是获利丰厚。而正规金融销售机构的销售人员,本身提成就低,可优惠权限也少,在这方面就处于下风,很多时候,已经说好要买产品的客户,临到打款时却改变了主意,多是被其它销售机构以更优惠的许诺撬走。
“其它机构给客户返佣1%,我就返1.1%,他们返1.1%,我就返1.2%,我要保证我的客户不会流失,以此类推。”小龙说。
潜规则四:忽视风险转嫁投资者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经济呈下行趋势,即使正规金融机构发行的固定收益产品风险也越来越大,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但这种风险却普遍被忽视。
谈到产品风险,小龙说:“目前业内代销的主要产品来自信托、基金子公司和有限合伙基金,风险最大的是有限合伙基金。而信托产品和精选的基金子公司产品,现在有一例信托产品到期无法正常兑付吗?没有!所以短期大可不必担心。”
由于并无监管约束,第三方销售行业不乏乱象。有些项目质量不高,很难通过正规机构发行,只能用有限合伙基金形式。例如融资方融资成本为18%,投资者收益为11%,为了早日募集到资金,中介费可以高达5%,剩下的2%为产品设计发行费用。在高达5%的中介费诱惑下,一些民间销售机构愿意铤而走险帮其募集资金,但显然投资者的风险收益并不对等。
独立理财顾问雏形渐成
不可否认,准入门槛低,鱼龙混杂可以说是这个行业目前的特征,但民间第三方销售机构的生存基础就是一定数量的客户积累。若从更广阔的前景来看,民间第三方销售机构更像国外的独立理财顾问(IFA) 的形式。IFA不隶属于任何金融机构,在角色定位上有别于一般金融机构的代理人等,以客户需求为住。
“谁有客户?信托有客户吗?基金子公司有客户吗?没有,他们根本接触不到客户。但我有客户!固定收益产品存续期一般是一年或者两年,到期后多数客户还会继续认购新产品,只要给客户服务到位,让客户持续赚钱,理论上能持续不断的收中介费!”小龙说。
正因为IFA不隶属于任何金融机构,所以能够站在客户立场来替客户选择商品。一个称职的独立财务顾问,应让客户注意到商品缺点、交易成本、收费和风险等,以协助客户做出决定。相信随着国内信用体系的日趋完善和社会财富的迅速积累,IFA未来会成为金融理财市场一股新潮流。
“这个项目我先看看吧.......”聊天时小龙不时地被电话打断,他接完电话说,这个行业永远是项目在找钱!“我的公司现在做的是下游,主要以销售为主,以后要慢慢延伸至上游,要设计和发行产品,用客户资金来直接对接,我们目前还没有金融牌照,初期只做最优质项目,例如抵押物质量好、融资方股东背景强等等,这样打通上下游之后利润会更大!”
业 内人士认为,目前民间第三方销售行业本质上就是资金掮客,为需要募集资金的项目方提供资金,投资者所签的合同方是产品发行方,即信托公司或者基金子公司, 第三方机构本身并不参与资金的往来,因此目前合规风险并不大。但随着未来行业发展和进一步规范,从保护投资者利益角度发出,适当监管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 环。
昨日见到小龙时,他正坐在上海陆家嘴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身着一尘不染的西装,油光锃亮的发型,窗外的阳光洒满了他紫色的办公桌。小龙的公司,业内有个俗称,叫“第三方销售”。
我初识小龙是在四年前,那时候他刚工作,还只是上海某私人银行理财经理。两年后,小龙跳槽单干,如今已经成了龙总,而他的同龄人大多下班后还在苦逼的挤地铁。
他的工作内容和以前差不多,每天拜访客户,推销信托产品,偶尔坐飞机头等舱出个差,但收入却大不一样。
决定出来单干前,小龙是细算了一笔账的。信托产品认购门槛一般为100万元,每卖一单,银行抽走大头,给他个人的提成最高只有千分之三,也就是3000元,但如果出来单干,每单提成可以达到1%到2%。当时小龙积累的高端客户已经接近两百名,粗略计算一下,一年下来信托产品的销售额有2个亿,如果单干,即使按最1%的提成,扣掉各种成本开支,一年收入至少有一百多万。这远远好过给银行打工。“我现在是在给自己打工!”
利用在银行工作积累的客户资源给自己赚钱,像小龙这样的人不在少数。这种民间的第三方销售公司,尽管没有正规的金融销售牌照,且处于监管真空地带,但确实已经渐成气候。
潜规则一:拉单返佣靠诚信
在 这个行业里,大家遵守的只是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定,比如甲给乙介绍产品,乙负责部分资金的募集,项目成立后甲要付给乙约定的中介费,但这完全靠口头承诺,若 项目成立后甲赖帐,乙毫无办法。不过这个圈子很小,有时也需要相互抱团取暖,例如一些有渠道有关系的机构可以包销一些优质产品,然后再分销。
“如果不给同行返佣,很难混下去,一般都是熟人之间介绍来的项目。比如别人给我一个项目说中介费是1.7%,那么我基本上就知道这项目已经过了三道手,就是说,本来中介费应该是2%,等产品一成立,其他三家每家拿0.1%,自己拿剩下的1.7%大头。这也很正常,毕竟别人帮你介绍项目了。主要是今天你帮我,明天我帮你,产品顺利募完成立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显示了自己的销售能力,以提高下次拿产品的议价权。”小龙说。
潜规则二:不择手段找客户
在第三方销售行业中,客户来源分两种,一种是存量客户资金的“滚雪球”般增长,另一种是新客户的增量资金,而新客户的开发大多行走在灰色地带。
现在小龙公司已经有十余人的规模,多为理财经理的头衔,他们的任务,一是找银行理财经理套近乎搞关系做“飞单”,项目成立后马上分成;二是去购买银行、券商高端客户名单,然后打陌生电话挖掘潜在客户。前者有损银行利益,后者则有违法之嫌。
“其实跟我干的都是自己兄弟,我给他们提成很高,基本上等于平分,否则他们就会出去自己做,主要还是想慢慢把公司做大。”小龙说。
潜规则三:疯狂返利破行规
民 间销售公司的竞争对手,是有牌照的正规金融销售机构,甚至是他们原来就职的公司。但由于民间销售机构规模小、成本低,可以最大程度上给客户返利。尤其是在 固定收益产品同质化的现状下,投资者并不在意中介机构是谁,但民间销售公司提供的礼品,甚至是高幅度的返点让利优惠,就成了吸引投资者的关键。这在某种程 度上也加剧了整个第三方销售行业的竞争,甚至打破了原有的行规。
例如在总共2%的中介费里,一些民间销售机构可以将其中的1%返给投资者,自己只留1%,但这也算是获利丰厚。而正规金融销售机构的销售人员,本身提成就低,可优惠权限也少,在这方面就处于下风,很多时候,已经说好要买产品的客户,临到打款时却改变了主意,多是被其它销售机构以更优惠的许诺撬走。
“其它机构给客户返佣1%,我就返1.1%,他们返1.1%,我就返1.2%,我要保证我的客户不会流失,以此类推。”小龙说。
潜规则四:忽视风险转嫁投资者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经济呈下行趋势,即使正规金融机构发行的固定收益产品风险也越来越大,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但这种风险却普遍被忽视。
谈到产品风险,小龙说:“目前业内代销的主要产品来自信托、基金子公司和有限合伙基金,风险最大的是有限合伙基金。而信托产品和精选的基金子公司产品,现在有一例信托产品到期无法正常兑付吗?没有!所以短期大可不必担心。”
由于并无监管约束,第三方销售行业不乏乱象。有些项目质量不高,很难通过正规机构发行,只能用有限合伙基金形式。例如融资方融资成本为18%,投资者收益为11%,为了早日募集到资金,中介费可以高达5%,剩下的2%为产品设计发行费用。在高达5%的中介费诱惑下,一些民间销售机构愿意铤而走险帮其募集资金,但显然投资者的风险收益并不对等。
独立理财顾问雏形渐成
不可否认,准入门槛低,鱼龙混杂可以说是这个行业目前的特征,但民间第三方销售机构的生存基础就是一定数量的客户积累。若从更广阔的前景来看,民间第三方销售机构更像国外的独立理财顾问(IFA) 的形式。IFA不隶属于任何金融机构,在角色定位上有别于一般金融机构的代理人等,以客户需求为住。
“谁有客户?信托有客户吗?基金子公司有客户吗?没有,他们根本接触不到客户。但我有客户!固定收益产品存续期一般是一年或者两年,到期后多数客户还会继续认购新产品,只要给客户服务到位,让客户持续赚钱,理论上能持续不断的收中介费!”小龙说。
正因为IFA不隶属于任何金融机构,所以能够站在客户立场来替客户选择商品。一个称职的独立财务顾问,应让客户注意到商品缺点、交易成本、收费和风险等,以协助客户做出决定。相信随着国内信用体系的日趋完善和社会财富的迅速积累,IFA未来会成为金融理财市场一股新潮流。
“这个项目我先看看吧.......”聊天时小龙不时地被电话打断,他接完电话说,这个行业永远是项目在找钱!“我的公司现在做的是下游,主要以销售为主,以后要慢慢延伸至上游,要设计和发行产品,用客户资金来直接对接,我们目前还没有金融牌照,初期只做最优质项目,例如抵押物质量好、融资方股东背景强等等,这样打通上下游之后利润会更大!”
业 内人士认为,目前民间第三方销售行业本质上就是资金掮客,为需要募集资金的项目方提供资金,投资者所签的合同方是产品发行方,即信托公司或者基金子公司, 第三方机构本身并不参与资金的往来,因此目前合规风险并不大。但随着未来行业发展和进一步规范,从保护投资者利益角度发出,适当监管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 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