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年的渍物
文/张毅
渍物,日文的酱菜。
京都,或者奈良街头到处都是。尤其,京都。
但是,每一个卖酱菜的店,都强调“古法”。有多古?在京都看见的一家酱菜店,说他们家的酱菜,有三百五十年历史,三百五十年?差不多跟中国西周的历史一样长。
夜晚,竟然飘下雨雪,酱菜店前空无一人,一个电视兀自播放着;介绍一个老头作酱菜,汉字说是一种叫“千枚渍”的萝卜酱菜。
老头示范得极详细,把一个个极大的白萝卜,一刀一刀,水平地由底部薄薄地片开,腌的时候,是一片接一片如花瓣似铺开来。然后,一层盐,又一层如巨大菊花般绽放的白萝卜。一层盐,一层萝卜,花瓣的距离一模一样,老头严肃而安静的表情,彷佛一名武士。
工序复琐之至,最让人不耐的是:这样铺着白萝卜,是放置在一只半人高的木桶里,腌到一定时候(他当然说了,但我不懂日语),原来只有白萝卜和盐的腌桶,已经全是满的水,下一个工序叫“倒水”,老头把腌桶倒置,水自然流尽,他笔直揭开木桶,只见一庞然白萝卜巨塔,老头竟然,竟然是一层一层地揭开白萝卜,然后,又一片一片揭开来,再一片一片如原来的花瓣似放回腌桶。跟原来的工序一模一样。
雨雪仍然飘着,行人越来越少,酱菜店前仍然空无一人。看着示范的影像,想象那些重复,琐碎的动作,应该也只是孤寂地做着。三百五十年,也应该一模一样。
离开日本的第二天,就听说了日本的地震和海啸的事。
媒体讨论着日本老百姓在灾变里的反应;为什么如此安定?想起那个作“千枚渍”的老头,突然若有所悟。
渍物,日文的酱菜。
京都,或者奈良街头到处都是。尤其,京都。
但是,每一个卖酱菜的店,都强调“古法”。有多古?在京都看见的一家酱菜店,说他们家的酱菜,有三百五十年历史,三百五十年?差不多跟中国西周的历史一样长。
夜晚,竟然飘下雨雪,酱菜店前空无一人,一个电视兀自播放着;介绍一个老头作酱菜,汉字说是一种叫“千枚渍”的萝卜酱菜。
老头示范得极详细,把一个个极大的白萝卜,一刀一刀,水平地由底部薄薄地片开,腌的时候,是一片接一片如花瓣似铺开来。然后,一层盐,又一层如巨大菊花般绽放的白萝卜。一层盐,一层萝卜,花瓣的距离一模一样,老头严肃而安静的表情,彷佛一名武士。
工序复琐之至,最让人不耐的是:这样铺着白萝卜,是放置在一只半人高的木桶里,腌到一定时候(他当然说了,但我不懂日语),原来只有白萝卜和盐的腌桶,已经全是满的水,下一个工序叫“倒水”,老头把腌桶倒置,水自然流尽,他笔直揭开木桶,只见一庞然白萝卜巨塔,老头竟然,竟然是一层一层地揭开白萝卜,然后,又一片一片揭开来,再一片一片如原来的花瓣似放回腌桶。跟原来的工序一模一样。
雨雪仍然飘着,行人越来越少,酱菜店前仍然空无一人。看着示范的影像,想象那些重复,琐碎的动作,应该也只是孤寂地做着。三百五十年,也应该一模一样。
离开日本的第二天,就听说了日本的地震和海啸的事。
媒体讨论着日本老百姓在灾变里的反应;为什么如此安定?想起那个作“千枚渍”的老头,突然若有所悟。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