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被打引出的反思
今天打球的时候和人起了冲突。事情的起因是我和对方在篮下争抢位置的时候都有些动作,我认为是对方先做了过分的动作我再回击,而对方的观点可能和我完全相反。暂且不去计较这些,总而言之,一言不合,大家推推搡搡之后,就变为拳脚相向。对方的身高吨位都明显优于我,并且还有两位帮手在旁,我虽然边打边退,但还是挨了几下,不过也可以接受。整个事件的过程大致就是这样,事后我坐在球场边许久,因祸得福,有了一些反思。
关于自己:
1、是不是有时吃点亏就吃点亏?
在发生这次争吵前,我也有过两次关于犯规的争执。结果都以偏向我告终。虽然事实上我认为的确是对方的过错,但在他人看来,或许就未必如此。如果在前两次的过程中自己稍退一些,会不会也不会造成个人的观感过于不喜,从而也不会有接下来的这个冲突。很重要的一点是,一个凡事都不愿吃亏的人是没有人喜欢的,而在此之前,我都是一个不愿吃亏的人。争吵要压过对方,打球要赢,抢篮板你扛了我一下我就要扛回来。即使我并不是最初挑起事端的人,我也并没有采取和缓的应对来处理和应对。反而是以一个“你进一步我也要进一步”的态度使摩擦升温。不管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我已经失去了对人的宽容和理解,输得东西远比“赢来”的要多。
2、是不是应该多站在他人的角度上看问题?
虽然说我认为几次争执自己都是占在有理的一方,但是会不会在他人看来就是另一个场景?毕竟每个人都会有利己主义。在他人看来,自己或许也没错,于是“咄咄逼人、得理不让人”就成了对我的印象。如果能适时的了解到这点,并试着站在他人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或许就能避免许多误会和争执。
~~~~~~~~~~~~~~~~~~~~~~~~~~~~~~~~~~~~~~~~~~~~~~
关于正义
1、整个事件让我印象很深的是,在双方僵持着的时候,由于身体和人数上的优势,对方一直用手指着我说"你别再BB了,你再BB?"并且包括歇架后大家在篮球架下休息,当我试图交流的时候,得到的是“你别在BB了 你别给我BB”以及对方临走前主动拍我头和我说话我想说点什么时的“你别BB 你别再BB”。。似乎我所有的话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BB”!姑且先不去讨论谁对谁错。但双方都有话语权,这才是比较公平的。当一个人霸占了所有的话语权,而另一个人连声音都发不出来的时候,那么场面势必会一边倒。但未必这个发话的人就是正确的。
2、其实在体力和人数的优势上,我必须为对方说一句,他并非一个穷凶极恶的人。一个很关键的点就是虽然对方不给我说话的空间,但也没有穷追猛打。这让我想到了如今的供×铲×党,虽然媒体和主流声音都被其掌控或受其限制。但现在或许已经比以前要好一些了,至少没有赶尽杀绝,将那些发表自由言论的人关进监狱或者秘密处决掉。当然,这远不到好的地步。
3、善良、不愿欺负他人的一方,往往是吃亏的一方。
回想我从小到大的打架经历,我发现我往往都打不赢...当然这或许和我本身身体条件也有一定的关系。但另一方面,这也和我挑选的打架对象(大多发生在初中以前)有关。在多数时候,作为高年级的不愿去和低年级的产生纠葛,在小区里作为年纪大的不会去欺压年纪小的,在班级里不会以强壮去欺负弱小。
我是这么过来的。所以大多数的打架,是因为我认为自己遭到了欺负,试图去反击。当然或许最后结果是比较惨的。。人仰马翻,鼻青脸肿之类。。但是这个过程并不太差。
在这里我又想到一件事。就是善良、不愿欺负他人的人往往是吃亏的一方。因为他们不愿去欺压比他们弱小的一方,所以当他们和弱小的一方发生争执时,他们只做到守护好自己,而当和强大的一方发生争执时,他们又占不到便宜。因此这一方总是得不到便宜。
如果再往上一点,就是往往还要吃亏。我那天骑车回家路上想到的就是《天龙八部》里面的鹤老三。鹤老三有一次在一座独木桥上和一个挑粪的农夫僵持住。
双方都不愿让路,于是就耗着。最后农夫忍不住了就将粪泼在鹤老三身上。鹤老三意欲抬手动武的时候像是想起了什么,大笑着说道“你输了”离开。留下一脸茫然的农夫。
这个故事存在一个漏洞,就是以鹤老三的身手,怎么会被一个普通的农夫泼到粪。抛开这点来讨论的话,当更为强势的一方遭到了攻击或者侮辱,怎么样不做出过分的还击(并非不还击)、宁可吃些亏也不仗势欺人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4、善良、不愿欺负他人的一方,如何能拥有保护自己和想要保护的人的力量,这也是我比较担忧的。
wjh
2013.12.12-12.13
关于自己:
1、是不是有时吃点亏就吃点亏?
在发生这次争吵前,我也有过两次关于犯规的争执。结果都以偏向我告终。虽然事实上我认为的确是对方的过错,但在他人看来,或许就未必如此。如果在前两次的过程中自己稍退一些,会不会也不会造成个人的观感过于不喜,从而也不会有接下来的这个冲突。很重要的一点是,一个凡事都不愿吃亏的人是没有人喜欢的,而在此之前,我都是一个不愿吃亏的人。争吵要压过对方,打球要赢,抢篮板你扛了我一下我就要扛回来。即使我并不是最初挑起事端的人,我也并没有采取和缓的应对来处理和应对。反而是以一个“你进一步我也要进一步”的态度使摩擦升温。不管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我已经失去了对人的宽容和理解,输得东西远比“赢来”的要多。
2、是不是应该多站在他人的角度上看问题?
虽然说我认为几次争执自己都是占在有理的一方,但是会不会在他人看来就是另一个场景?毕竟每个人都会有利己主义。在他人看来,自己或许也没错,于是“咄咄逼人、得理不让人”就成了对我的印象。如果能适时的了解到这点,并试着站在他人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或许就能避免许多误会和争执。
~~~~~~~~~~~~~~~~~~~~~~~~~~~~~~~~~~~~~~~~~~~~~~
关于正义
1、整个事件让我印象很深的是,在双方僵持着的时候,由于身体和人数上的优势,对方一直用手指着我说"你别再BB了,你再BB?"并且包括歇架后大家在篮球架下休息,当我试图交流的时候,得到的是“你别在BB了 你别给我BB”以及对方临走前主动拍我头和我说话我想说点什么时的“你别BB 你别再BB”。。似乎我所有的话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BB”!姑且先不去讨论谁对谁错。但双方都有话语权,这才是比较公平的。当一个人霸占了所有的话语权,而另一个人连声音都发不出来的时候,那么场面势必会一边倒。但未必这个发话的人就是正确的。
2、其实在体力和人数的优势上,我必须为对方说一句,他并非一个穷凶极恶的人。一个很关键的点就是虽然对方不给我说话的空间,但也没有穷追猛打。这让我想到了如今的供×铲×党,虽然媒体和主流声音都被其掌控或受其限制。但现在或许已经比以前要好一些了,至少没有赶尽杀绝,将那些发表自由言论的人关进监狱或者秘密处决掉。当然,这远不到好的地步。
3、善良、不愿欺负他人的一方,往往是吃亏的一方。
回想我从小到大的打架经历,我发现我往往都打不赢...当然这或许和我本身身体条件也有一定的关系。但另一方面,这也和我挑选的打架对象(大多发生在初中以前)有关。在多数时候,作为高年级的不愿去和低年级的产生纠葛,在小区里作为年纪大的不会去欺压年纪小的,在班级里不会以强壮去欺负弱小。
我是这么过来的。所以大多数的打架,是因为我认为自己遭到了欺负,试图去反击。当然或许最后结果是比较惨的。。人仰马翻,鼻青脸肿之类。。但是这个过程并不太差。
在这里我又想到一件事。就是善良、不愿欺负他人的人往往是吃亏的一方。因为他们不愿去欺压比他们弱小的一方,所以当他们和弱小的一方发生争执时,他们只做到守护好自己,而当和强大的一方发生争执时,他们又占不到便宜。因此这一方总是得不到便宜。
如果再往上一点,就是往往还要吃亏。我那天骑车回家路上想到的就是《天龙八部》里面的鹤老三。鹤老三有一次在一座独木桥上和一个挑粪的农夫僵持住。
双方都不愿让路,于是就耗着。最后农夫忍不住了就将粪泼在鹤老三身上。鹤老三意欲抬手动武的时候像是想起了什么,大笑着说道“你输了”离开。留下一脸茫然的农夫。
这个故事存在一个漏洞,就是以鹤老三的身手,怎么会被一个普通的农夫泼到粪。抛开这点来讨论的话,当更为强势的一方遭到了攻击或者侮辱,怎么样不做出过分的还击(并非不还击)、宁可吃些亏也不仗势欺人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4、善良、不愿欺负他人的一方,如何能拥有保护自己和想要保护的人的力量,这也是我比较担忧的。
![]() |
wjh
2013.12.12-12.13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