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庭随笔》的勘误表
□宋希於
《趋庭随笔》一卷(标第一卷,实仅一卷),长汀江庸述,朝阳学院出版部民国二十三(1934)年九月初版。是书有点校本(点校者常士功),与王伯恭《蜷庐随笔》合成一帙,由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收入“民国笔记小说大观”第四辑,于1999年9月出版。
今见布衣书局网站拍卖该书初版一册,版权页前附有勘误表一叶,原书藏主曾据此将所有错字一一校改,布衣书局主人又将校改处全部扫图上传,使我可以稍作探究。
我将原书勘误表照片与点校本粗粗对照,发现所勘之误在点校本中多未改正。如原书第三叶“张孝达自鄂入相,兼官学部”,勘误表改“官”作“管”,点校本即未改。这类错误较小,并不影响阅读,但也有错得大的,如第五叶“暴秦次第殄灭六国,燕太子丹知仇必可复,国必不可保,乃锥心泣血,出于刺杀之一途”,勘误表改“仇必可”作“仇必不可”,但点校本仍作“仇必可”,文意上就让人迷惑了。
原书有些误植还造成了点校者的失误。比如原书第二十一叶云:
“此次征辟仅三百馀人本不为多因光禄寺卿曾广汉保有上然游戏报馆主笔李宝嘉伯元一时群议为滥”
据勘误表,“然”应作“海”,则句子应该标点为:
“此次征辟仅三百馀人,本不为多,因光禄寺卿曾广汉保有上海游戏报馆主笔李宝嘉伯元,一时群议为滥。”
但点校本却点作:
“此次征辟仅三百馀人,本不为多,因光禄寺卿曾广汉保有上然。游戏报馆主笔李宝嘉伯元,一时群议为滥。”
中间来了个句号,怕是读不通了。
点校者也尽所能改正了一些错字,但基本上是理校,没改出来的地方尚多。他之所以没看到勘误表,我怀疑是因为点校所用的底本并不是真正的原书初版,而是台湾文海出版社“近代中国史料丛刊”里的影印本。收在这个丛刊里的影印本,似乎大多是不影印版权页的,这次竟连版权页前面的勘误表也略去了。《趋庭随笔》未来或许还会有再次整理出版的机会,希望到时候点校者能参照这个勘误表,稍稍纠正原书里的一些错误,精益求精。■(2013年12月13日)
《趋庭随笔》一卷(标第一卷,实仅一卷),长汀江庸述,朝阳学院出版部民国二十三(1934)年九月初版。是书有点校本(点校者常士功),与王伯恭《蜷庐随笔》合成一帙,由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收入“民国笔记小说大观”第四辑,于1999年9月出版。
今见布衣书局网站拍卖该书初版一册,版权页前附有勘误表一叶,原书藏主曾据此将所有错字一一校改,布衣书局主人又将校改处全部扫图上传,使我可以稍作探究。
![]() |
《趋庭随笔》勘误表,图片撷自布衣书局网站。 |
我将原书勘误表照片与点校本粗粗对照,发现所勘之误在点校本中多未改正。如原书第三叶“张孝达自鄂入相,兼官学部”,勘误表改“官”作“管”,点校本即未改。这类错误较小,并不影响阅读,但也有错得大的,如第五叶“暴秦次第殄灭六国,燕太子丹知仇必可复,国必不可保,乃锥心泣血,出于刺杀之一途”,勘误表改“仇必可”作“仇必不可”,但点校本仍作“仇必可”,文意上就让人迷惑了。
原书有些误植还造成了点校者的失误。比如原书第二十一叶云:
“此次征辟仅三百馀人本不为多因光禄寺卿曾广汉保有上然游戏报馆主笔李宝嘉伯元一时群议为滥”
据勘误表,“然”应作“海”,则句子应该标点为:
“此次征辟仅三百馀人,本不为多,因光禄寺卿曾广汉保有上海游戏报馆主笔李宝嘉伯元,一时群议为滥。”
但点校本却点作:
“此次征辟仅三百馀人,本不为多,因光禄寺卿曾广汉保有上然。游戏报馆主笔李宝嘉伯元,一时群议为滥。”
中间来了个句号,怕是读不通了。
点校者也尽所能改正了一些错字,但基本上是理校,没改出来的地方尚多。他之所以没看到勘误表,我怀疑是因为点校所用的底本并不是真正的原书初版,而是台湾文海出版社“近代中国史料丛刊”里的影印本。收在这个丛刊里的影印本,似乎大多是不影印版权页的,这次竟连版权页前面的勘误表也略去了。《趋庭随笔》未来或许还会有再次整理出版的机会,希望到时候点校者能参照这个勘误表,稍稍纠正原书里的一些错误,精益求精。■(2013年12月13日)
宋希於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陈垣没写全的“庭前垂柳” (45人喜欢)
- 新的一年,在书房一角继续得与读之旅 (4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