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从前,关于未来
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变成你自己。
——黑塞
昨夜,我用五个小时读完了郭德纲的《过得刚好》,上次一口气读完一本书是李娟的《我的阿勒泰》。很久没有如此酣畅淋漓地读书,正如我已很久不再动笔写字。几年前的我每周至少一篇文字,无论好坏,心中总有千言万语,可逐渐的,我忘记了写字,一年偶有两三篇,只不过是为了应付内心的焦虑。
前几日,闲暇之余翻看旧日博客,发现以前我的文字极尽刻薄之能事,言语中颇多轻佻放浪,顿时恍然大悟,原来我是厌倦了自己的自以为是和故作姿态,又不知如何才能走向想要的平静,索性弃笔投降,再不敢糊弄了事。此时,我想到这两本书正好契合了我矛盾焦灼的内心。郭德纲的书中虽然不乏妙语连珠,但那种尖酸刻薄令我不安,像极了从前的我。我已经讨厌这种用幽默包装的嬉笑怒骂冷言讥诮。而在李娟的书中,我找到了内心追求的宁静,像《瓦尔登湖》中描述的那种与自然交融汇合、浑然一体的恬淡。
许是年岁渐长,青春不再,我早已不听狂躁的叛逆摇滚,耳边总是林海的空灵琴音。一曲《暮色》听了几年,从北京寒风凌烈的冬夜,听到海边和风煦丽的暖春。渐渐地,我的“晚安微博”已经写了上万字,由凄惶到澹然,心已平静许多。山黛海蓝,云淡风轻,如此之美好岁月,我们又怎能不爱。
“夜深了…窗外的风呼啸得如同往日的某个故事,房间被黑暗包围,所有的书都睡着了,只有梦的触角调皮得到处乱跑,一个个的你在梦中闪现,我就在那些错乱的片段里打捞丢失的自己。雪慢慢近了,冬天正茁壮成长,故事却又一次老去,像风一样,苍凉地漂泊…晚安”
“一阵冬雨把寒冷和温暖一起带来,落叶纷纷扰扰,人事晃晃悠悠,穿越时空的错乱,千年岁月不过是名利与情仇。在无数个平行宇宙里,我和你是否也在相遇,或牵手或擦肩或决裂,或是犹豫不决的选择…深夜的黑擦亮了星星的眼睛和我未知的梦,寒风凛冽,吹乱混沌,也将吹醒明天…晚安”
这分别是去年和今年的两条“晚安微博”。我总是沉迷于“往事”、“梦境”这样的字眼,但也多了“未来”、“温暖”这样的正能量。套用郭德纲的名言即是:我很欣慰。
这些年,许多朋友为我祝福,希望我能驱散内心的忧愁,拥有温暖的幸福。也有一些朋友竟然喜欢我的胡言乱语,认为我是他们内心的另一个自己。我一向怠于表达谢意和情感,不时落下个“冷漠无情”的评语。其实,我是怯于展露内心的惶恐,怕招架不住热情的问候。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世事艰难,星火取暖。有友如此厚待,惟感念五内,俯首致谢。
外在拙于交际,只好让阅读沉入内心,来救赎和关照不安的灵魂。我自记事起,便迷惑人的生老病死,惶惶不知答案,只好求助于群书。孰料越读越驳杂,索性随心所至,偶有采撷一妙语,倒也雀跃一番。尤金·H·彼得森说:“只有你将书中的文字从容地咀嚼、消化,并嵌入灵魂中,你才会发觉,阅读实在是上天赐予人类的厚礼。”
诚如斯言,阅读是与自己安静对话的最好方式。我们是侠客,我们是情圣,我们是无所不能的福尔摩斯。从少年到老年,唯有阅读能让人永葆青春。穿越千年的时空,世事逃不过名利情仇,死亡杀死了肉身,而灵魂在风中飘荡。
逐渐的,生命中不断有人离去,甚至来不及说声再见,该如何安慰幸存者,我想唯有替逝者好好活下去,把美好的未来换算成温暖的现在,才是最好的纪念。
《新周刊》在为俞心樵撰写的2013“年度艺术家”颁奖词中说:“在没有光明的地方,黑暗也是一盏灯,黑暗没有吞噬他,黑暗只是点亮了他。他始终站在那里,只因他依然怀有那颗初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喜欢并多次使用“星星是黑夜的眼睛”这个比喻,如同苍茫荒原中的大树那般温暖。愿使冬日温暖,你我同在,从前是星星之火,可以点燃希望,让我们烤着生命之火为未来取暖。
大雪就要来了,“无论欢欣悲伤,总是有一些希望做萤光指引。黑夜点亮星星的眼睛,白雪冻结虚幻的忧伤,写下你的名字,温暖在寒冬盛开。”如此,我们终将走向美好。
——黑塞
昨夜,我用五个小时读完了郭德纲的《过得刚好》,上次一口气读完一本书是李娟的《我的阿勒泰》。很久没有如此酣畅淋漓地读书,正如我已很久不再动笔写字。几年前的我每周至少一篇文字,无论好坏,心中总有千言万语,可逐渐的,我忘记了写字,一年偶有两三篇,只不过是为了应付内心的焦虑。
前几日,闲暇之余翻看旧日博客,发现以前我的文字极尽刻薄之能事,言语中颇多轻佻放浪,顿时恍然大悟,原来我是厌倦了自己的自以为是和故作姿态,又不知如何才能走向想要的平静,索性弃笔投降,再不敢糊弄了事。此时,我想到这两本书正好契合了我矛盾焦灼的内心。郭德纲的书中虽然不乏妙语连珠,但那种尖酸刻薄令我不安,像极了从前的我。我已经讨厌这种用幽默包装的嬉笑怒骂冷言讥诮。而在李娟的书中,我找到了内心追求的宁静,像《瓦尔登湖》中描述的那种与自然交融汇合、浑然一体的恬淡。
许是年岁渐长,青春不再,我早已不听狂躁的叛逆摇滚,耳边总是林海的空灵琴音。一曲《暮色》听了几年,从北京寒风凌烈的冬夜,听到海边和风煦丽的暖春。渐渐地,我的“晚安微博”已经写了上万字,由凄惶到澹然,心已平静许多。山黛海蓝,云淡风轻,如此之美好岁月,我们又怎能不爱。
“夜深了…窗外的风呼啸得如同往日的某个故事,房间被黑暗包围,所有的书都睡着了,只有梦的触角调皮得到处乱跑,一个个的你在梦中闪现,我就在那些错乱的片段里打捞丢失的自己。雪慢慢近了,冬天正茁壮成长,故事却又一次老去,像风一样,苍凉地漂泊…晚安”
“一阵冬雨把寒冷和温暖一起带来,落叶纷纷扰扰,人事晃晃悠悠,穿越时空的错乱,千年岁月不过是名利与情仇。在无数个平行宇宙里,我和你是否也在相遇,或牵手或擦肩或决裂,或是犹豫不决的选择…深夜的黑擦亮了星星的眼睛和我未知的梦,寒风凛冽,吹乱混沌,也将吹醒明天…晚安”
这分别是去年和今年的两条“晚安微博”。我总是沉迷于“往事”、“梦境”这样的字眼,但也多了“未来”、“温暖”这样的正能量。套用郭德纲的名言即是:我很欣慰。
这些年,许多朋友为我祝福,希望我能驱散内心的忧愁,拥有温暖的幸福。也有一些朋友竟然喜欢我的胡言乱语,认为我是他们内心的另一个自己。我一向怠于表达谢意和情感,不时落下个“冷漠无情”的评语。其实,我是怯于展露内心的惶恐,怕招架不住热情的问候。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世事艰难,星火取暖。有友如此厚待,惟感念五内,俯首致谢。
外在拙于交际,只好让阅读沉入内心,来救赎和关照不安的灵魂。我自记事起,便迷惑人的生老病死,惶惶不知答案,只好求助于群书。孰料越读越驳杂,索性随心所至,偶有采撷一妙语,倒也雀跃一番。尤金·H·彼得森说:“只有你将书中的文字从容地咀嚼、消化,并嵌入灵魂中,你才会发觉,阅读实在是上天赐予人类的厚礼。”
诚如斯言,阅读是与自己安静对话的最好方式。我们是侠客,我们是情圣,我们是无所不能的福尔摩斯。从少年到老年,唯有阅读能让人永葆青春。穿越千年的时空,世事逃不过名利情仇,死亡杀死了肉身,而灵魂在风中飘荡。
逐渐的,生命中不断有人离去,甚至来不及说声再见,该如何安慰幸存者,我想唯有替逝者好好活下去,把美好的未来换算成温暖的现在,才是最好的纪念。
《新周刊》在为俞心樵撰写的2013“年度艺术家”颁奖词中说:“在没有光明的地方,黑暗也是一盏灯,黑暗没有吞噬他,黑暗只是点亮了他。他始终站在那里,只因他依然怀有那颗初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喜欢并多次使用“星星是黑夜的眼睛”这个比喻,如同苍茫荒原中的大树那般温暖。愿使冬日温暖,你我同在,从前是星星之火,可以点燃希望,让我们烤着生命之火为未来取暖。
大雪就要来了,“无论欢欣悲伤,总是有一些希望做萤光指引。黑夜点亮星星的眼睛,白雪冻结虚幻的忧伤,写下你的名字,温暖在寒冬盛开。”如此,我们终将走向美好。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