惘闻乐队:沉默造梦者
原文链接:惘闻乐队:沉默造梦者
它更像我们每个人都做过的梦,梦里面有惊喜,有兴奋,更有悲伤离别和恐惧。
——惘闻 谢玉岗
文/秦何人
13年前,没有惘闻,那时他们还都是青涩的学生。之后的几年,谢玉岗毕业到造船厂工作,耿鑫在一个物流公司上班,张岩峰在音乐学院做音乐老师,铮子在酒吧做乐手,连江在教小朋友们学打鼓。
人们不会料到,在有着阳光、大海、沙滩、美女和80多个广场的港口城市大连,会渐渐走出这样一支摇滚乐队。这支乐队毫不张扬,却领军了中国后摇音乐的发展,每当人们沉浸在他们的音乐世界里时,都会对整个外在世界,置若罔闻。
那些年一起“失眠”的日子
乐队成立之初,并没有对自己风格清晰的定位。“1998年,几个人就在一起随便玩,刚开始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想有一支自己乐队的这种骄傲和虚荣心占据了一切。”谢玉岗回忆,最初,几个人都是翻玩一些自己喜欢乐队的东西,到1999年就想做一张自己乐队作品的小样。那时候,他们和大多数摇滚青年一样,也听nirvana这样的Grunge,所以做的东西都往那方面靠。等到谢玉岗2000年从学校毕业,乐队因故停了一年。当重新再开始这个乐队,也就是在2002年惘闻更换了一些成员之后,才慢慢开始静下心来,发掘自己内心深处真正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从《动物世界》《凌水河》《晦涩的阴阳之路》这三张小样,到正式发行的第一张唱片《二十八天失眠日记》,惘闻一直在尝试并调整自己。“我试着唱歌,试着朗诵蹩脚的词句,最后试着抛弃人声,这是一段不停地寻找自己位置的时期。”谢玉岗说。
对于早期的惘闻,给人们印象深刻的无疑是那张充满着虚无主义和阴郁的《二十八天失眠日记》。“那段时间对我来说总是恍恍惚惚,生活上也是充满了变数,不确定的东西太多,乐队的人员也是在创作这张唱片的过程中有了很大的变化,曾经有一段时间只剩下了我和贝斯手。我们两个在那段时间给乐队更名为‘回家路上的两个桥墩’。”谈起这些,谢玉岗摇摇头,说过去的都过去了,不愉快的记忆谁都不愿重温。
他说,他自己最喜欢里面的第一首——《光》。
“既有童趣又带着忧伤”
转变,很早就在发生。在创做第三张小样《晦涩的阴阳之路》时,惘闻已经迷上了纯器乐的东西,在创作的偏重上就开始发生了转移。之前总觉得没有唱的音乐是不完整的,而在创作这张小样的部分歌曲时,终于不再对唱耿耿于怀,尝试做了几个纯器乐的作品。甚至《二十八天失眠日记》本就打算做一个纯器乐的专辑,但是当时考虑到这是乐队的第一张正式唱片,惘闻最终没有把很多新创作的纯器乐作品放进去。
对童年的回忆,或者说对童真的缅怀,很早就进入了惘闻的音乐主题。从《7 Objects in Another Infinite Space》到《IV》,再到 《L & R》里以《童篇》直接命名,这种童年回忆延续在惘闻的音乐里,而新专辑《0.7》里那首“既有童趣又带着忧伤”的《Lonely God》(中文名《浪味仙》),更是达到了一种与大众共鸣的极致。
谢玉岗说:“我出生在天津的一个农村,童年最多的记忆就是有时候和大人们一起去下地干活,有时候被锁在家里,听收音机里面播放的小喇叭还有东汉演义。”
虽然成军已久,发了7张正式专辑,但惘闻从没有真正意义上和唱片公司打交道,一直在自己经营着这个乐队。
惘闻并不认可自己已“成名”这个说法,认为只是在小圈子里大家知道而已。在生活上,乐队每个人都改变了不少,除去乐队事务之外,大家好像都挺忙的,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少。“无非都是忙乎生计吧,毕竟音乐还没能完全养活起我们每个人。”
悬在时间轴上的焦虑
怀念过去的童真美好,总是相对着成长后的失落与苦闷。《L & R》中,焦虑也写在了曲名里:《焦虑剂》《悬在时间轴上》,包括胶状物《凡士林》。谢玉岗曾说,可以把《L & R》理解为“life and right”,已过而立之年的惘闻,难道在为生命和权利而焦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焦虑,对我来说它并不是对外部世界的焦虑,我更多在探索自身的内部世界。”
悲观情绪似乎是惘闻的底色之一。这令谢玉岗也感到好奇:“我有时候也想了解作品中这些悲观情绪源自何处。我曾经读一本叫《悲观心理学》的书,读了一半就读不下去了。我觉得一切音乐中的情绪还是来源于生活即时的状态,而这种即时的状态也会折射经历和回忆的影子,再加上是乐队的集体即兴创作,所以这种情绪交错影响在一起,更加难以讲清楚。”
然而,惘闻并不只是悲观和焦虑,他们也有愤怒。在新专辑《0.7》中,《Dragon in the Pool》(中文名《龙王潭》)属于画面感极强的传统后摇,听者往往可以在聆听时看到一头恶龙在泥淖里奋力挣扎。谢玉岗称,的确有很多愤怒的情绪在里面。甚至每次他路过大连龙王塘的时候,都真的感觉里面有龙的存在。
酗酒的老谢和开书店的妻子
惘闻也曾迷恋过古琴,但更多时候离不开的是酒。
在专辑《Re:Re:Re》中,有一首用吉他弹出古琴味道的《酒狂》,而取名“酒狂”就是向那支著名的古琴曲致敬。
谢玉岗酗酒,但他承认酒并没有什么好的作用,它只会耽误很多事。而且,他并不认为酒精有助于激发创作灵感。“其实我觉得酒精或者药物会对创作产生偏差,它一定程度上会美化你并不优秀的创作,因为你的耳朵和大脑已经被麻木的不灵敏了,即使你弹一个很烂的东西,当时听起来也会觉得很美好,过后再听又会觉得狗屎。”
当记者跟谢玉岗谈酒文化时,聊到尼采的“酒神”。尼采认为,酒神原则与狂热、过度和不稳定联系在一起,是一种艺术审美的激情状态。酒神精神是超越于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的空洞论争之上的,是同时反对两者的。酒神精神所要解决的,正是在承认人生的悲剧性的前提下,如何肯定人生的问题。
这令谢玉岗开心起来,他说,他第一次听到这段话,一定要摘录下来。“它又成为酗酒的借口啦。尼采的话太深邃了。如果把酒神精神和惘闻的作品挂钩,那完全是硬着往惘闻脸上贴金,不过我很喜欢尼采的这句话。”
人们谈起惘闻,总觉得这支乐队很有内涵,有文化。对此,谢玉岗腼腆地笑笑说,他读书并不多,喜欢哲学,虽然读起来还是很吃力。谢玉岗的妻子开有一家书店,他是因为妻子的影响才多接触些书的。“文学上喜欢芥川龙之介和博尔赫斯。看长篇我总爱走神,所以虽然媳妇总是推荐我俄罗斯文学,我至今还没敢开启。”
无论在现场,还是通过网络,他都像聊家常一般聊着忽远忽近的问题。有些内敛,十分随和,眼神里还时不时闪过无可名状的忧郁,让人想起他们的名字,让人更加理解“惘闻”的后摇。
落:惘闻的早期作品,有些已经体现出惘闻日后的发展轨迹,如《辞行》中后半段的器乐独奏,就是惘闻的典型性格,里面颇有一种潇洒的伤感。是和某个人辞行,还是和一个年龄段、一份心情?
谢:其实一个乐队很难改变他骨子里面的东西,即使风格经过很多年有了很大变化,乐队的性格气质应该还都是一样的。那个时候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是后摇,什么是器乐摇滚,但是就觉得好多时候,只有器乐好像更能表达很揪心的时刻。歌曲的名字有时候也会给人暗示,其实对惘闻而言,每一首歌都不会是具体事件或者人物的映射,它折射和描述的就是一段时间内的每个人的状态和经历。
落:是否可以说,早期的惘闻作品中,有这样的性格:暴躁、阴郁、无助、质疑以及自我否定?
谢:好的形容词都被你用光了,还应该加上粗陋,技术水品低劣。
落:《光》作为《二十八天失眠日记》的第一首,带来的是希望和向往,是曲末的美好。不同于专辑名的暗色调,这样安排是为了什么?
谢:《光》是2002年我们去石家庄录音前完成的最新的一个歌,我们总是最喜欢自己最新的作品,所以就放在了第一首歌的位置上,但是因为创作不久,所以到录音的时候,我们还在改来改去的。
落:后摇这种音乐类型,通常需要丰富的阅历、敏感的神经、长久的沉淀,无论对听者还是作者。由一开始青春期的焦虑,惘闻逐渐沉淀下来,作品更厚重,视界更辽阔,情感也更深沉。你曾说,《7 Objects in Another Infinite Space》这张专辑的名字背后有着悲痛的故事;同时,这张专辑也蕴含着“中国风”的味道。能谈谈这张专辑吗?
谢:这张是我们把键盘手开除出乐队的那一年录制的,那时候张岩峰排练总迟到缺席,我们一气之下就给他开除了。所以那段时间回归到四人阵容也并不容易,因为很多歌曲的结构都要更改,最终我们对这张唱片还是挺满意的。这张的录音条件并不好,那是2007年的夏天,好在录音师的经验帮我们弥补了硬件条件的不足。专辑的名字来自一个乐队的好朋友去世前本子里面记录的最后一句话。这张唱片有些歌是挺中国的味道,就是拿这个元素用一下而已。
我不认同什么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说法,我认为所有世界各民族的音乐元素都是可以被用到的,不是你是中国人就应该发扬什么国乐之萃,这个我讨厌。什么音乐元素都是我创作音乐的工具和作料而已。
落:为什么你们选歌喜欢选7首?为何对7这个数字情有独钟?
谢:我从小就喜欢7这个数,不知道为什么。
落:惘闻在虾米网,点击率最高的是《IV》里的《污水塘》。污水糖在哪里?在这首歌里,你们试图表达怎样的情感?而在豆瓣,点击量最高的是《Break The Cars》。在你看来,为什么这两首歌会点击率最高,也就是特受听者欢迎?有没有,怎么说呢,一定程度上的欣喜或者失望?
谢:污水塘是当时创作这首歌的排练室外面的小水洼,起这个名字能让我记住当时的一些事。我觉得每首歌我们想表达的并没有一个单一的事件或者情感,只是一个引子带出来连锁反应。
这两个歌可能更符合大众范围的听觉习惯,因为一谈到最受欢迎,最多人喜欢的时候,它就注定要符合大众的习惯。对我们自己来说,谈不上喜欢和不喜欢,我们往往都是喜欢最新的一个作品。
落:今年新作《0.7》里,加入了电子,即兴爵士以及弦乐的元素,给人很多惊喜,也让一些听众不大习惯。从乐曲编配上来说,和之前的惘闻有哪些改变?很多人感觉,不那么“惘闻”了,倒是更“世界”了,比如有些像Mogwai了等等。对此你怎么看?
谢:我想没有一个音乐人会一直重复自己的老路,而且每个人的经历和生活都是在动态变化着的,情绪不同了,创作出来的东西自然也会不同。这张表达的情绪更多了,配器上这次我们给合成器和弦乐的比重增大了,所以它是一张更具有灵动性的唱片。我喜欢我们的音乐更多元化。
落:能否用一句话阐述《0.7》想要传达给听众的感觉?或者说,你想要《0.7》呈现出怎样的整体情绪?
谢:《0.7》它更像我们每个人都做过的梦,梦里面有惊喜,有兴奋,更有悲伤离别和恐惧。
落:未收入《0.7》的三首作品《乡音》和《撅嘴谣》以及惘闻成军13年的纪念歌曲《13》,什么时候能发行呢?
谢:计划在今年的年底能推出来吧。
落:最受欢迎的《浪味仙》,T恤是由谁设计的?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款T恤吧,不知现在从哪里可以买到?
谢:是为我们设计唱片封面的漫画师anusman设计的,T恤在回声书店的淘宝店里就能买到。
落:听者可以感知情绪,但是作为没有歌词的器乐摇滚,八卦的我们总是想知道,歌曲背后的故事……
谢:那下次我们出一张有歌词和完全中文唱的唱片……
落:你对国内后摇的状况怎么看?除自己之外,最欣赏哪支?
谢:现在出来的后摇乐队很多很多,我并不是有机会都能听到,就我听到的乐队来说,我喜欢48V和迷宫。
落:除了保持现状,惘闻下一步将怎样发展?据传将引入正式的弦乐团?有没有想过到国外巡演?
谢:恩,和弦乐团一起演出的事情早在计划中,但因为条件限制还没有得以成行,我们会努力推进。国外的巡演也计划着呢,等有了下一步消息会告诉大家。
落:和PG.LOST的合作十分令人期待。你觉得你们两支乐队的契合点在哪?合辑将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发布时间呢?
谢:契合点就是大家是很好的酒友。会做黑胶,计划在年底。
落:最近有什么巡演计划?
谢:我们刚刚结束新唱片第一轮的巡演,准备在10月底或者11月初的时候做最南方的巡演,计划包括广州深圳香港台湾。
落:惘闻如其名,始终保持着为人处事的低调。低调者也有华丽的梦想,你目前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谢:我希望能有一个足够大的、不扰民的工作室,里面都是各种模拟的录音制作设备。
惘闻大事记:
2003年:在So Rock唱片公司旗下发行首张唱片“28天失眠日记”。
2004年:录制长达20分钟的单曲“潮”,并发表在“我爱摇滚乐”和“通俗歌曲”杂志的附送CD中。
2004年7月:乐队接受“通俗歌曲”杂志的专访。
2005年6月:乐队创建Rock Action Club, 目前已成为大连唯一一个摇滚音乐的演出基地。
2006年1月,乐队为05年MIDI音乐节DVD纪录片录制片尾曲“APPLE”。
2006年10月,签约嚎叫唱片之长坂坡文化,并正式发行全新专辑《RE:RE:RE:》
2007年4月 乐队07年全新专辑《7 Object in another infinite space》正式发行,同时也拉开了名为“孤独的沉默者”巡演序幕。
2007年6月,凭借专辑《RE:RE:RE:》获得第七届“华语音乐传媒大赏”最佳摇滚艺人提名。
2007年7月,专辑《re:re:re:》获第六届中国金唱片奖摇滚类提名
2008年5月17日,推出第四张全长专辑《IV》
2008年6月,接受丹麦spot音乐节媒体、美国sky slider杂志采访。
2008年7月,在中国巡演北京站接受巴西某电视媒体采访,重庆站接受重庆卫视采访。
2008年12月,《城市画报》独立音乐特刊采访
2009年2月,赴台演出时接受台北独立音乐电台专访
2010年4月,再度与狐狸尾巴唱片合作并推出第五张全长专辑《L&R》随即展开大规模全国巡演
2010年4月,接受《环球时报》,《beijinger》,《open》等多家媒体专访。
乐队演出经历:
1999年4月7日,参加大连诺亚方舟酒吧纪念Kurt Cobain的演出,这是乐队首次亮相。
1999年10月,参加在大连机车俱乐部举行首次大连的摇滚音乐节。
1999年11月-2000年1月,小规模高校巡演
2000年11月,首次进京在橡树酒吧进行专场演出。
2001年4月,第二张小样“凌水河”的首发演出。
2002年2月,第三张小样“晦涩的阴阳之路”的首发演出。
2003年9月,首张专辑“28天失眠日记”的首发演出。
2004年5月,“谁在春天里歌唱”的系列演出。
2005年5月,在北京的无名高地酒吧、13 CLUB、上海的哈雷酒吧进行小规模的巡回演出;
2005年8月,参加R.A Club的开业演出。
2005年10月,同Spiral Cow乐队一起进行“RE:RE:RE:”的首发演出。
2006年1月14日,在RA Club举行乐队的7周年纪念演出。
2006年5月,参加midi音乐节,在实验小舞台亮相。
2006年6月 大连和平广场音乐节
2007年4月 《孤独的沉默者》巡演,在北京、上海、杭州、苏州、武汉、长沙、南昌等7个城市进行了演出。
2007年6月30日,上海风暴沙滩音乐节。
2007年8月3日,北京星光现场与英国后摇yndi halda同台演出
2007年12月15日:北京MAO Live House 限量套装《0306》首发演出
2008年6月:受丹麦spot音乐节和英国london calling的邀请参加演出。同时分别进行了德国柏林、比利时布鲁塞尔和苏格兰首都格拉斯哥的演出,历时一个月。
2008年7月:配合专辑《IV》的发行,进行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成都、重庆、武汉、长沙、南京、苏州、西安、香港等为期一个月的中国巡演。
2008年12月:大连smile city城市文化节
2009年2月:台北-高雄-香港-深圳 十周年系列巡演首轮。
2009年8月:参加首届张北草原音乐节,首日主舞台演出。
2010年2月:受邀赴香港参加名为sonic bloom文化交流演出与日本器乐摇滚新宠te’同台。
2010年4月,第五张全长专辑《L&R》发行巡演也是惘闻的第二次大规模全国巡演,历时两个月遍及20多个城市和地区。
2012年6月,新专辑《0.7》全国巡演。
它更像我们每个人都做过的梦,梦里面有惊喜,有兴奋,更有悲伤离别和恐惧。
——惘闻 谢玉岗
文/秦何人
13年前,没有惘闻,那时他们还都是青涩的学生。之后的几年,谢玉岗毕业到造船厂工作,耿鑫在一个物流公司上班,张岩峰在音乐学院做音乐老师,铮子在酒吧做乐手,连江在教小朋友们学打鼓。
人们不会料到,在有着阳光、大海、沙滩、美女和80多个广场的港口城市大连,会渐渐走出这样一支摇滚乐队。这支乐队毫不张扬,却领军了中国后摇音乐的发展,每当人们沉浸在他们的音乐世界里时,都会对整个外在世界,置若罔闻。
![]() |
那些年一起“失眠”的日子
乐队成立之初,并没有对自己风格清晰的定位。“1998年,几个人就在一起随便玩,刚开始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想有一支自己乐队的这种骄傲和虚荣心占据了一切。”谢玉岗回忆,最初,几个人都是翻玩一些自己喜欢乐队的东西,到1999年就想做一张自己乐队作品的小样。那时候,他们和大多数摇滚青年一样,也听nirvana这样的Grunge,所以做的东西都往那方面靠。等到谢玉岗2000年从学校毕业,乐队因故停了一年。当重新再开始这个乐队,也就是在2002年惘闻更换了一些成员之后,才慢慢开始静下心来,发掘自己内心深处真正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从《动物世界》《凌水河》《晦涩的阴阳之路》这三张小样,到正式发行的第一张唱片《二十八天失眠日记》,惘闻一直在尝试并调整自己。“我试着唱歌,试着朗诵蹩脚的词句,最后试着抛弃人声,这是一段不停地寻找自己位置的时期。”谢玉岗说。
对于早期的惘闻,给人们印象深刻的无疑是那张充满着虚无主义和阴郁的《二十八天失眠日记》。“那段时间对我来说总是恍恍惚惚,生活上也是充满了变数,不确定的东西太多,乐队的人员也是在创作这张唱片的过程中有了很大的变化,曾经有一段时间只剩下了我和贝斯手。我们两个在那段时间给乐队更名为‘回家路上的两个桥墩’。”谈起这些,谢玉岗摇摇头,说过去的都过去了,不愉快的记忆谁都不愿重温。
他说,他自己最喜欢里面的第一首——《光》。
![]() |
“既有童趣又带着忧伤”
转变,很早就在发生。在创做第三张小样《晦涩的阴阳之路》时,惘闻已经迷上了纯器乐的东西,在创作的偏重上就开始发生了转移。之前总觉得没有唱的音乐是不完整的,而在创作这张小样的部分歌曲时,终于不再对唱耿耿于怀,尝试做了几个纯器乐的作品。甚至《二十八天失眠日记》本就打算做一个纯器乐的专辑,但是当时考虑到这是乐队的第一张正式唱片,惘闻最终没有把很多新创作的纯器乐作品放进去。
对童年的回忆,或者说对童真的缅怀,很早就进入了惘闻的音乐主题。从《7 Objects in Another Infinite Space》到《IV》,再到 《L & R》里以《童篇》直接命名,这种童年回忆延续在惘闻的音乐里,而新专辑《0.7》里那首“既有童趣又带着忧伤”的《Lonely God》(中文名《浪味仙》),更是达到了一种与大众共鸣的极致。
谢玉岗说:“我出生在天津的一个农村,童年最多的记忆就是有时候和大人们一起去下地干活,有时候被锁在家里,听收音机里面播放的小喇叭还有东汉演义。”
虽然成军已久,发了7张正式专辑,但惘闻从没有真正意义上和唱片公司打交道,一直在自己经营着这个乐队。
惘闻并不认可自己已“成名”这个说法,认为只是在小圈子里大家知道而已。在生活上,乐队每个人都改变了不少,除去乐队事务之外,大家好像都挺忙的,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少。“无非都是忙乎生计吧,毕竟音乐还没能完全养活起我们每个人。”
![]() |
悬在时间轴上的焦虑
怀念过去的童真美好,总是相对着成长后的失落与苦闷。《L & R》中,焦虑也写在了曲名里:《焦虑剂》《悬在时间轴上》,包括胶状物《凡士林》。谢玉岗曾说,可以把《L & R》理解为“life and right”,已过而立之年的惘闻,难道在为生命和权利而焦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焦虑,对我来说它并不是对外部世界的焦虑,我更多在探索自身的内部世界。”
悲观情绪似乎是惘闻的底色之一。这令谢玉岗也感到好奇:“我有时候也想了解作品中这些悲观情绪源自何处。我曾经读一本叫《悲观心理学》的书,读了一半就读不下去了。我觉得一切音乐中的情绪还是来源于生活即时的状态,而这种即时的状态也会折射经历和回忆的影子,再加上是乐队的集体即兴创作,所以这种情绪交错影响在一起,更加难以讲清楚。”
然而,惘闻并不只是悲观和焦虑,他们也有愤怒。在新专辑《0.7》中,《Dragon in the Pool》(中文名《龙王潭》)属于画面感极强的传统后摇,听者往往可以在聆听时看到一头恶龙在泥淖里奋力挣扎。谢玉岗称,的确有很多愤怒的情绪在里面。甚至每次他路过大连龙王塘的时候,都真的感觉里面有龙的存在。
![]() |
酗酒的老谢和开书店的妻子
惘闻也曾迷恋过古琴,但更多时候离不开的是酒。
在专辑《Re:Re:Re》中,有一首用吉他弹出古琴味道的《酒狂》,而取名“酒狂”就是向那支著名的古琴曲致敬。
谢玉岗酗酒,但他承认酒并没有什么好的作用,它只会耽误很多事。而且,他并不认为酒精有助于激发创作灵感。“其实我觉得酒精或者药物会对创作产生偏差,它一定程度上会美化你并不优秀的创作,因为你的耳朵和大脑已经被麻木的不灵敏了,即使你弹一个很烂的东西,当时听起来也会觉得很美好,过后再听又会觉得狗屎。”
当记者跟谢玉岗谈酒文化时,聊到尼采的“酒神”。尼采认为,酒神原则与狂热、过度和不稳定联系在一起,是一种艺术审美的激情状态。酒神精神是超越于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的空洞论争之上的,是同时反对两者的。酒神精神所要解决的,正是在承认人生的悲剧性的前提下,如何肯定人生的问题。
这令谢玉岗开心起来,他说,他第一次听到这段话,一定要摘录下来。“它又成为酗酒的借口啦。尼采的话太深邃了。如果把酒神精神和惘闻的作品挂钩,那完全是硬着往惘闻脸上贴金,不过我很喜欢尼采的这句话。”
人们谈起惘闻,总觉得这支乐队很有内涵,有文化。对此,谢玉岗腼腆地笑笑说,他读书并不多,喜欢哲学,虽然读起来还是很吃力。谢玉岗的妻子开有一家书店,他是因为妻子的影响才多接触些书的。“文学上喜欢芥川龙之介和博尔赫斯。看长篇我总爱走神,所以虽然媳妇总是推荐我俄罗斯文学,我至今还没敢开启。”
无论在现场,还是通过网络,他都像聊家常一般聊着忽远忽近的问题。有些内敛,十分随和,眼神里还时不时闪过无可名状的忧郁,让人想起他们的名字,让人更加理解“惘闻”的后摇。
![]() |
落:惘闻的早期作品,有些已经体现出惘闻日后的发展轨迹,如《辞行》中后半段的器乐独奏,就是惘闻的典型性格,里面颇有一种潇洒的伤感。是和某个人辞行,还是和一个年龄段、一份心情?
谢:其实一个乐队很难改变他骨子里面的东西,即使风格经过很多年有了很大变化,乐队的性格气质应该还都是一样的。那个时候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是后摇,什么是器乐摇滚,但是就觉得好多时候,只有器乐好像更能表达很揪心的时刻。歌曲的名字有时候也会给人暗示,其实对惘闻而言,每一首歌都不会是具体事件或者人物的映射,它折射和描述的就是一段时间内的每个人的状态和经历。
落:是否可以说,早期的惘闻作品中,有这样的性格:暴躁、阴郁、无助、质疑以及自我否定?
谢:好的形容词都被你用光了,还应该加上粗陋,技术水品低劣。
落:《光》作为《二十八天失眠日记》的第一首,带来的是希望和向往,是曲末的美好。不同于专辑名的暗色调,这样安排是为了什么?
谢:《光》是2002年我们去石家庄录音前完成的最新的一个歌,我们总是最喜欢自己最新的作品,所以就放在了第一首歌的位置上,但是因为创作不久,所以到录音的时候,我们还在改来改去的。
落:后摇这种音乐类型,通常需要丰富的阅历、敏感的神经、长久的沉淀,无论对听者还是作者。由一开始青春期的焦虑,惘闻逐渐沉淀下来,作品更厚重,视界更辽阔,情感也更深沉。你曾说,《7 Objects in Another Infinite Space》这张专辑的名字背后有着悲痛的故事;同时,这张专辑也蕴含着“中国风”的味道。能谈谈这张专辑吗?
谢:这张是我们把键盘手开除出乐队的那一年录制的,那时候张岩峰排练总迟到缺席,我们一气之下就给他开除了。所以那段时间回归到四人阵容也并不容易,因为很多歌曲的结构都要更改,最终我们对这张唱片还是挺满意的。这张的录音条件并不好,那是2007年的夏天,好在录音师的经验帮我们弥补了硬件条件的不足。专辑的名字来自一个乐队的好朋友去世前本子里面记录的最后一句话。这张唱片有些歌是挺中国的味道,就是拿这个元素用一下而已。
我不认同什么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说法,我认为所有世界各民族的音乐元素都是可以被用到的,不是你是中国人就应该发扬什么国乐之萃,这个我讨厌。什么音乐元素都是我创作音乐的工具和作料而已。
落:为什么你们选歌喜欢选7首?为何对7这个数字情有独钟?
谢:我从小就喜欢7这个数,不知道为什么。
落:惘闻在虾米网,点击率最高的是《IV》里的《污水塘》。污水糖在哪里?在这首歌里,你们试图表达怎样的情感?而在豆瓣,点击量最高的是《Break The Cars》。在你看来,为什么这两首歌会点击率最高,也就是特受听者欢迎?有没有,怎么说呢,一定程度上的欣喜或者失望?
谢:污水塘是当时创作这首歌的排练室外面的小水洼,起这个名字能让我记住当时的一些事。我觉得每首歌我们想表达的并没有一个单一的事件或者情感,只是一个引子带出来连锁反应。
这两个歌可能更符合大众范围的听觉习惯,因为一谈到最受欢迎,最多人喜欢的时候,它就注定要符合大众的习惯。对我们自己来说,谈不上喜欢和不喜欢,我们往往都是喜欢最新的一个作品。
![]() |
落:今年新作《0.7》里,加入了电子,即兴爵士以及弦乐的元素,给人很多惊喜,也让一些听众不大习惯。从乐曲编配上来说,和之前的惘闻有哪些改变?很多人感觉,不那么“惘闻”了,倒是更“世界”了,比如有些像Mogwai了等等。对此你怎么看?
谢:我想没有一个音乐人会一直重复自己的老路,而且每个人的经历和生活都是在动态变化着的,情绪不同了,创作出来的东西自然也会不同。这张表达的情绪更多了,配器上这次我们给合成器和弦乐的比重增大了,所以它是一张更具有灵动性的唱片。我喜欢我们的音乐更多元化。
落:能否用一句话阐述《0.7》想要传达给听众的感觉?或者说,你想要《0.7》呈现出怎样的整体情绪?
谢:《0.7》它更像我们每个人都做过的梦,梦里面有惊喜,有兴奋,更有悲伤离别和恐惧。
落:未收入《0.7》的三首作品《乡音》和《撅嘴谣》以及惘闻成军13年的纪念歌曲《13》,什么时候能发行呢?
谢:计划在今年的年底能推出来吧。
落:最受欢迎的《浪味仙》,T恤是由谁设计的?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款T恤吧,不知现在从哪里可以买到?
谢:是为我们设计唱片封面的漫画师anusman设计的,T恤在回声书店的淘宝店里就能买到。
落:听者可以感知情绪,但是作为没有歌词的器乐摇滚,八卦的我们总是想知道,歌曲背后的故事……
谢:那下次我们出一张有歌词和完全中文唱的唱片……
落:你对国内后摇的状况怎么看?除自己之外,最欣赏哪支?
谢:现在出来的后摇乐队很多很多,我并不是有机会都能听到,就我听到的乐队来说,我喜欢48V和迷宫。
落:除了保持现状,惘闻下一步将怎样发展?据传将引入正式的弦乐团?有没有想过到国外巡演?
谢:恩,和弦乐团一起演出的事情早在计划中,但因为条件限制还没有得以成行,我们会努力推进。国外的巡演也计划着呢,等有了下一步消息会告诉大家。
落:和PG.LOST的合作十分令人期待。你觉得你们两支乐队的契合点在哪?合辑将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发布时间呢?
谢:契合点就是大家是很好的酒友。会做黑胶,计划在年底。
落:最近有什么巡演计划?
谢:我们刚刚结束新唱片第一轮的巡演,准备在10月底或者11月初的时候做最南方的巡演,计划包括广州深圳香港台湾。
落:惘闻如其名,始终保持着为人处事的低调。低调者也有华丽的梦想,你目前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谢:我希望能有一个足够大的、不扰民的工作室,里面都是各种模拟的录音制作设备。
![]() |
惘闻大事记:
2003年:在So Rock唱片公司旗下发行首张唱片“28天失眠日记”。
2004年:录制长达20分钟的单曲“潮”,并发表在“我爱摇滚乐”和“通俗歌曲”杂志的附送CD中。
2004年7月:乐队接受“通俗歌曲”杂志的专访。
2005年6月:乐队创建Rock Action Club, 目前已成为大连唯一一个摇滚音乐的演出基地。
2006年1月,乐队为05年MIDI音乐节DVD纪录片录制片尾曲“APPLE”。
2006年10月,签约嚎叫唱片之长坂坡文化,并正式发行全新专辑《RE:RE:RE:》
2007年4月 乐队07年全新专辑《7 Object in another infinite space》正式发行,同时也拉开了名为“孤独的沉默者”巡演序幕。
2007年6月,凭借专辑《RE:RE:RE:》获得第七届“华语音乐传媒大赏”最佳摇滚艺人提名。
2007年7月,专辑《re:re:re:》获第六届中国金唱片奖摇滚类提名
2008年5月17日,推出第四张全长专辑《IV》
2008年6月,接受丹麦spot音乐节媒体、美国sky slider杂志采访。
2008年7月,在中国巡演北京站接受巴西某电视媒体采访,重庆站接受重庆卫视采访。
2008年12月,《城市画报》独立音乐特刊采访
2009年2月,赴台演出时接受台北独立音乐电台专访
2010年4月,再度与狐狸尾巴唱片合作并推出第五张全长专辑《L&R》随即展开大规模全国巡演
2010年4月,接受《环球时报》,《beijinger》,《open》等多家媒体专访。
乐队演出经历:
1999年4月7日,参加大连诺亚方舟酒吧纪念Kurt Cobain的演出,这是乐队首次亮相。
1999年10月,参加在大连机车俱乐部举行首次大连的摇滚音乐节。
1999年11月-2000年1月,小规模高校巡演
2000年11月,首次进京在橡树酒吧进行专场演出。
2001年4月,第二张小样“凌水河”的首发演出。
2002年2月,第三张小样“晦涩的阴阳之路”的首发演出。
2003年9月,首张专辑“28天失眠日记”的首发演出。
2004年5月,“谁在春天里歌唱”的系列演出。
2005年5月,在北京的无名高地酒吧、13 CLUB、上海的哈雷酒吧进行小规模的巡回演出;
2005年8月,参加R.A Club的开业演出。
2005年10月,同Spiral Cow乐队一起进行“RE:RE:RE:”的首发演出。
2006年1月14日,在RA Club举行乐队的7周年纪念演出。
2006年5月,参加midi音乐节,在实验小舞台亮相。
2006年6月 大连和平广场音乐节
2007年4月 《孤独的沉默者》巡演,在北京、上海、杭州、苏州、武汉、长沙、南昌等7个城市进行了演出。
2007年6月30日,上海风暴沙滩音乐节。
2007年8月3日,北京星光现场与英国后摇yndi halda同台演出
2007年12月15日:北京MAO Live House 限量套装《0306》首发演出
2008年6月:受丹麦spot音乐节和英国london calling的邀请参加演出。同时分别进行了德国柏林、比利时布鲁塞尔和苏格兰首都格拉斯哥的演出,历时一个月。
2008年7月:配合专辑《IV》的发行,进行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成都、重庆、武汉、长沙、南京、苏州、西安、香港等为期一个月的中国巡演。
2008年12月:大连smile city城市文化节
2009年2月:台北-高雄-香港-深圳 十周年系列巡演首轮。
2009年8月:参加首届张北草原音乐节,首日主舞台演出。
2010年2月:受邀赴香港参加名为sonic bloom文化交流演出与日本器乐摇滚新宠te’同台。
2010年4月,第五张全长专辑《L&R》发行巡演也是惘闻的第二次大规模全国巡演,历时两个月遍及20多个城市和地区。
2012年6月,新专辑《0.7》全国巡演。
-
ZORO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29 20:55:25
-
9m88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21 19:31:59
-
立志成为普通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30 09:51:30
-
爱现场lovelive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12 16:38:08
-
momo鱼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04 08: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