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乐笔记】之四:月之暗面有彩虹
![]() |
专辑封面 By Storm Thorgeson |
如果让我选择70年代的最佳乐队,我的选票将属于Pink Floyd。尽管那个时代的英国拥有许多相当优秀的乐队,但是,只有Pink,才让我能够毫无犹豫,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发行于1973年3月的这一张概念专辑——《The Darkside Of The Moon》。
1965年,一个叫Syd Barrett的剑桥青年来到伦敦,加入了Roger Waters、Richard Wright、Nick Mason组成的The Tea Set,这些年轻人们相当喜爱Pink Anderson和Floyd Consell这两位Blues乐手,便将乐队名更改为Pink Floyd。很快,Syd便成为乐队的领军人物,并于1967年发行了乐队的处子专辑《The Piper At The Gates Of Dawn》,这张专辑奠定了乐队后来偏艺术、前卫的风格。在最初的两年里,Syd负责了歌曲的写作、吉他演奏和主唱的工作,但是随着他对药物的沉迷越来越深,乐队其他成员不得不在1968年找来另一位吉他手David Gilmour,同时将Syd开除。Syd离开后,贝斯手罗杰·沃特斯的创作能力得以展现,成为乐队的主要创作者。
在经历了几张不温不火的专辑之后,1973年的《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帮助Pink Floyd从一个普通迷幻乐队蜕变成一个活着的传奇。这张专辑在美国国内销量目前超过1500万,世界销量据信超过3500万。自1973年出版以来,先后发行了6个不同的录音室版本,以及数不胜数的现场专辑。它在美国Billboard专辑总榜的在榜周数至今更已超过1650周(32年),居史上第一。Rolling Stone在自己的“历史上最伟大的500张专辑”榜单中将其排在43位,并且评价道:“这是一张制作精良、涵义丰富的专辑,它不仅仅应该被聆听,更需要(听者的)参与。其中存在着某种超越单纯音乐式夸张的神圣之感,这在摇滚乐中难得一见。······《月之暗面》拥有“灵光”——(一种)由极佳演奏带来的真实闪回。(05/24/73, pg.57 )
与美国同行们不一样,英国乐队从摇滚乐诞生之初就呈现出不太一样的气质,他们注重音色,喜欢雕琢音色和旋律,很多录音室中的新技术、新声音也是诞生在这个常年不怎么见太阳的小岛上。这张专辑是在创造了甲壳虫传奇的伦敦阿比路录音室内完成的,乐队在录音师Allan Parsons的帮助下,使用了大量新奇的音响设备,包括巨大的磁带延迟机、看起来更像科研设备的The EMS VCS 3电子合成器、和一些新奇的吉他效果器。这些在今天看起来奇奇怪怪的电子设备成为了专辑杰出音响效果的幕后功臣。
专辑共有9首歌,像the beatles的《Sgt. Pepper》一样,之间没有明显间隔,一气呵成。这样的演绎使它更像是一首完整的音乐作品,而曲名不过是各个章节的名称,而一些音乐主题在各个章节中交替出现。这种做法虽然在流行音乐中很罕见,但在西方古典音乐和歌剧中却是一种常规手法。在流行音乐大行其道的年代,Pink Floyd选择以摇滚乐的形式来完成这样一种回归,确实值得击节赞赏。除了整体结构上的回归,他们也没忘了创新的本事。除了前文提到的在音效上的尝试,他们在专辑中放进了四首纯音乐作品,捣鼓了一首7拍子的《Money》,并邀请女歌手Clare Torry和萨克斯手Dick Parry在专辑中献声。据说,他们还将各个团员独自完成的一些多轨录音作品揉进各个曲目,通过电子声效和对各种音响设备的不同组合,一起构成了贯穿专辑始终的音乐框架。这些新奇的尝试,最终改变了我们耳朵中的音乐世界。
和音乐上的团体作业不同,这张专辑的歌词由Roger Water一手包办。他为专辑注入了一种异于常人的严肃感,也使得整张专辑的内涵显得晦涩。专辑名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来自于第8首歌brain damage的一句歌词。在Roger的掌控下,专辑主题在异化、罪恶、病态、人生苦短、死亡之间游荡。看看这些充满魅力的歌词吧,他们在Breathe中唱道:(人们)象兔子般挖一个个的洞使自己活的长久。而Time则更像一篇叔本华式的哲学小品:所以你跑呀跑,想追上太阳,可它正在下沉。它在和你赛跑,又从后面追上你。太阳还是一样朝着原来的方向,可你已经变老,呼吸急促,离死亡又近了一天。Money控诉了金钱至上:金钱是毒气,是种罪恶,是一切魔鬼的成因。Us and Them向我们诉说:上帝只知道这不是我们能够抉择的,他在后方哭泣,前线的士兵死去。最后两首歌Brain Damage和Eclipse可看做一首歌的AB段,A段讲述一个为世俗所不容的“精神病患者”,他不断地说着在月之暗面见到你。B段则罗列了一堆“你曾经····”最后唱出一句偈语:太阳下的每件事都遵循规律,但这太阳被月亮遮住了。
罗杰的歌词是深邃的,但显然他的野心并不止于此。6年后,他同样凭借一己之力包办了规模更为宏大的双张概念专辑《The Wall》的歌词创作,将探索的触角延伸至更为宏大的社会议题中,这应该是另一篇文章的内容了。
纵观整个70年代,像Pink Floyd这样兼具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的音乐人寥寥无几,能与他们相提并论的,也只有Led Zepplin、Queen、the Clash等有限的几支超一流乐队。虽然遭遇人员变动,但他们仍保有一颗原初的赤子之心,从药物横行的60年代走来,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激情和极高的创作水平。Pink Floyd的才情,当得起如此盛名,也值得我将他们看作70年代最伟大的乐队。
题外话:
概念专辑的制作是一项很浩大的工程,它除了需要音乐人超凡的创作能力意外,也和整个唱片工业体系的生产能力息息相关。若有某个环节稍弱,概念专辑很有可能沦为冗长无趣的音乐游戏,或是变成让市场敬而远之的“毒药”。按照这个标准看来,Pink Floyd既是伟大的,也是幸运的,在那个唱片工业的黄金年代里,他们凭借着自己的才情和勇气,为我们留下了这样一张宝贵的音乐作品。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才有更大的自信去制作更具野心的,同时也更加宏大的双张摇滚歌剧《The Wall》。
我忘不了第一次听到他们时浑身战栗的感觉,当时的我独自坐在宿舍的阳台上,翻来覆去地听着。远处的长江边上,星星点点地散落着黄的、白的灯光,而我,则彻底沉浸在Pink Floyd营造的音乐世界中。
能看着那道彩虹,我感到很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