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点心情看《怦然心动》
我一直相信,这个世界上是有一些爱情如同宿命般无从逃避,不可取代,色授魂予,需以性命相拼。下午的时光,拉起窗帘,关着门,沉静,我,一部电影《怦然心动》,讲述着两个孩子,一棵树的故事,男孩布莱斯有着一双闪亮的眼睛,女孩朱莉被这么一双眼睛深深地吸引,追逐着这个她迷恋的布莱斯,害羞的布莱斯逃避朱莉的追求,甚至是抵抗着。朱莉喜欢爬到梧桐树上去看风景,然而好景不长,梧桐树要被砍掉做建设用地,在要被砍之际,她希望布莱斯能和她一起爬到树上,阻挡这一切的发生,但布莱斯没有。分歧便产生了,接着便是布莱斯扔掉朱莉的鸡蛋,图书馆懦夫般的妥协。伤人和伤感情是两回事,布莱斯选择了后者。发现朱莉不搭理自己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已经离不开这样的一个女孩,最后努力想挽回这一切。故事是采用心理叙述的形式讲述的,这也是我喜欢的一种电影的表现手法,不需要过多的交谈,只是要诚心。 “有的人浅薄,有的人金玉其表败絮其中。有一天你会遇到一个彩虹般绚烂的人,当你遇到这个人后,会觉得其他人都只是浮云而已” (Bryce's grandfathersays about Juli, "Some of us get dipped in flat, some in satin, some ingloss.... But every once in a while you find someone who's iridescent, and whenyou do, nothing will ever compare.")这是电影的一句台词,却在我一转念间留在了我的脑海,简单着却深深地在那里。外公诗意的情怀触动着布莱斯,点亮了生命,如黑夜的烛光,照亮着我们前进的脚步,指引着我们朝着心走,朝着那个彩虹般绚烂的人走。 一幅画不是众多物件简单拼凑而成的。牛只是一头牛,草地也只有青草和鲜花,而穿过树枝的阳光也仅仅只是一束光,但如果将它们放到一起,就会产生魔一般的魅力。(A painting is more than the sum of its parts. A cow by itself isjust a cow. A meadow by itself is just grass, flowers. And the sun peekingthrough the trees is just a beam of light. But you put them all together and itcan be magic.) 整体大于部分的组合还是整体小于部分的组合?但朱莉站在梧桐树上时,她看到了世界,那是属于他一个人的世界,她希望布莱斯能和她一起分享,布莱斯没有,但世界还在,后来树要被砍了,世界没有了。亦如我们满怀着以为自己看到了自己的世界的时候,世界在这个时候却又开始渐行渐远,直到消失,这时我们失落了、彷徨了。父亲梧桐画的出现拯救了我们可爱的朱莉的心灵,她有了一丝的安慰,她可以借助梧桐画想象着世界。这个世界不能由局部去拼凑,就像一种精神,集体聚合的不是个人精神的简单相加。 一旦坏习惯养成,就很难改变,这事关诚信。这句话其实很是简单,但我思来想去,是最后的诚信两字一直纠结着我,坏习惯养成了,我们去试图改变,这本不易,而我们的改变必是对以前行为的一种否定,而这种否定式处在一种局中人的状态,我们纠结我们是否该去改变。用个简单的例子说,我们由于自身的一种习惯伤害到人的感情,我们起初是没有发现的,原因是感情这东西是无形的,而后我们发现对方对我们的这种行为产生了应激反应,表现是我们伤害了对方,于是我们站在自身的角度就思考这样的一件事,我们不解,如果承认错误,那么就是对自己以前的行为的否定,这需要很大的勇气,走的出来的都不是简单的人。不承认错误我们肯定自己,但又害怕这是一种坏习惯。纠结的症结或许就是在这两个人是陌路人还是那个彩虹般绚烂的人。电影给的答案是选择改变,目的不外乎是为了美好的结局,但人生不是电影,生活中的人物鲜明的存在着。 为了做正确的事,必须做出牺牲。有时起初的隐忍可以避免一路的疼痛。论点在隐忍是牺牲吗?我不解,但现在只能是想解而不得。 最后,借一句诗结尾,“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