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习作81:兰花草
眼前这个女人一定着意打扮过,也许想遮住一些岁月的痕迹,只是,她不会想到,她眼前的却不是她一直思念的那个人,而我却不知该怎么和她解释这一切。
“……火车上,见到你也算缘分,对吗,这些天总想到你,想到咱们现在都在一个城市上学,而过去,也是在一个城市曾经一起生活过十多年,也许好多次擦肩而过吧,否则怎么会觉得你这么熟悉……”
他在宿舍和我念着这封信的时候,好像就在昨天,十多年过去了,我还记得他苍白的脸颊,总是疲惫但光彩熠熠的双眼,那是我们大二时候,他在来大学的火车上认识了一个老乡,同一个城市长大,现在又在同一个城市上学,便多了许多话题,听他讲这是个美丽的女孩子,娃娃头,眼睛很大,在警校读书,有些英气。
“我们都是下铺,夜里睡不着,就侧躺着,聊天……”他虚弱地笑着。
“你啊……”我指着他桌上好几封信,“太多情了吧!”
他有心脏病,学校很勉强同意他来上学,家长也同意,如果孩子发生意外并不责怪学校,我们上下铺,他身体弱就睡在下铺,铺边便是窗子和写字台,而他除了上课和去食堂吃饭,大多时间便是在这里坐着写信,他的笔友有很多,一色女孩子,其中只有这个警校的女孩是见过的,其他的都是笔友关系,他的笔迹清秀,有些女子气,但显然颇得女孩们的好感,他还长着一双女孩子都会羡慕的双手,白皙而纤长,拿着笔写信的时候,不得不承认,看起来就像是一种仪式。
“这些年,是这些信在支撑着我……”
女人捂着脸,不像在流泪,只像是把自己藏到黑暗中和回忆中。
“多少次,我想着还能和他相遇,想过各种情景,可怎么也想不到……”
我在她对面坐着,感受着这个以回忆下酒,以回忆微笑,以回忆悲伤的女人,她的思念,现在,只有遗憾。
“什么是兰花草?”一晚,他又在窗边写信,突然抬头问躺在上铺看小说的我。
“歌吗,我就知道,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怎么唱……”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校园中,希望花开早,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我勉强哼出这个简单的旋律。
“还有吗?”
“不记得了……怎么?”
“警花种了兰花草,还给我寄了种子……”
不久,他们两个人的信几乎一星期一封,我看到那信的字迹,确实有些男人的气势,方正而有力,就连名字都有个“震”字,我有时觉得两个人是不是有些性别反过来了,不久,我就看到了照片,第一张是艺术照,黑白的,我记得从她身后射出光打在身体周围,她的手托着下颚,眼神温和地望着前方,你看久了,会有些错觉那女孩要和你讲话似的,于是,他从不让别人多看……
我看过那照片不久,那照片就丢了,现在想起来,好像和我有关,但不大记得是怎么回事。
后来就是生活照了,更加真实,他更像宝贝似的藏着不再给人看,我强烈要求,也最多他拿在手里晃给我看一眼。
那些照片,后来都在我这里……
“记得你寄给他的兰花草的种子吗?”
“他种了?”
“和那首歌一样……一朵花也没有开……”
“后来那些信……”
“他在出事前,好像有预感似的……”
“不管怎样,谢谢你……”
我看着眼前的女人,早已过了会轻易动感情的年纪,眼角的纹路显示出生活的压抑和磨难。
临毕业的时候,两个人通信的频率才降低了,那时,除了找工作,人们也纷纷开始分手,他也不例外,那些笔友,他一封封信过去,就断了联系,我笑着说他无情,他也不在意,那也是个开始烧信的时间,仿佛传染似的,那些情书,那些往来的信件,家书,朋友的问候,都在一个个脸盆里灰飞烟灭,那阵的楼道都是乌烟瘴气,墙壁也大多被熏黑,而地面上都是混着水的灰烬,曾经美丽的情感,烧毁时竟如此不堪。
只有她的那些信,他舍不得,整齐收在锁起的抽屉里。
说不上我和他是最好的朋友,但他却是我最关心的一个,从来学校第一天,他穿着牛仔上衣,我记得我帮他带一瓶墨水回来,他急着把钱还给我,我曾想这是南方人的特点,但很快我就发觉他的不同,那时,他能背下来整首“再别康桥”,我想如果他活到现在,应该会耻于承认吧,在工科学校,他还常常写诗,因为身体的缘故,他几乎不参加任何体育项目,只是靠在窗边,要么读书,要么写信或者写诗。
我常想,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不久人世,会怎样过呢?
“那就像转学……”
“转学?”
“是的,我就这么想,如果死了,就像转学一样……”
“我反正从小就怕死,”我笑着和他说,偶尔,他会谈到自己身体,会谈到自己不会活太久。
“转学时,你希望人们知道你要走吗?”
“不,我记得我初中那会儿,我不想同学们知道我要走,和平常一样最好!”
“是啊,一样的……”
“信里,他说每年都会种兰花草,是吗?”
“没有,他只种过两次,没毕业他就死了……”
“那些信……”
“他有预感的,整整一年,他给你写信时,都会同时写上三封,四封……他总在写……”
“我……”
她想说些什么,又停下了,沉默着……
聊天中,我知道她的经历,一切都是俗套的磨难,从与他失去联系后,她毕业没多久便分配到安全厅,工作不累,就住在城里单位不远的一处机关大院,相亲,结婚,平淡和乏味的生活,然后有了孩子,然后是亲人去世,在难过的日子里,丈夫外遇,离婚,再结婚不久又离,现在孤身一人,年纪三十刚过,却对人世充满厌倦,唯一的一点希望或者支撑她的,就是记忆中这个人……
“为什么,为什么他要留下这些信,让你在他死后发给我……”
“也许,他担心你不能接受……”
“也许?”
“他说过,死对他来说就像一次转学,他只想一切和平常一样,不希望你知道他就要死了……”
“所以,他又拖了三年……才说分手吗?”
“发出最后那封信,我也不忍……”
“他知道我会一直等他吗?”
“他已经……”
“是啊,他已经死了,怎么会知道……”
一个夜晚,他走得很突然,清晨叫他上课的时候才发觉他已经没有呼吸,奇怪的是,他的脸庞竟然比平时还要红润一些,非常安静,很美,我说不出的难过和气愤,因为他什么话都没留下来,什么也没说就走了,很快,医院就来人把他拉走了,整个走廊人们都静静看着他,这样的安静让我越发烦躁,不知怎么我是不能接受他已经死了的事实,我想,他会回来,就像转学,和他说的似的,对,就像转学,既然是转学了,还会见面的,我那时就这么想的。
好些天,我都沉浸在这样的思绪中,直到收到了她来的信……
我想,我找到了自己的方式和他在一起,那就是写信,用他的笔迹,用他的语言风格和个性去写信,这对我并不困难,我了解他们的所有故事,那些信,我大多都看过,最初,这样的模仿还有我自己的痕迹,而且信显得笨拙,但第二封,第三封……我越来越习惯用他的头脑思考,在写信的时候,我觉得我就是他,这个写信的仪式就像是我们两个人一起完成的……
我觉得,我只是太想念他了。
“兰花草,就像我们的故事吧……”眼前的女人悠悠望着窗外。
“是的,其实应该羡慕他,永远活在最美好的时光里。”
“没有绽放,甚至连花苞都没有……”
“他只爱过你一个人……”
“我也是……”
我看着女人起身离开,轻而无声,仿佛幽灵一样在我眼前消失了,十年,或者更久,她终于下定决心来寻找他,她和我一样,一直在等他,她现在得到了一个答案,而我,相信他只是转学了,他一定还会回来。
兰花草的最后几句,能记得的人并不多:
转眼秋天到
移兰入暖房
朝朝频顾惜
夜夜不相忘
期待春花开
能将夙愿偿
满庭花簇簇
添得许多香
“……火车上,见到你也算缘分,对吗,这些天总想到你,想到咱们现在都在一个城市上学,而过去,也是在一个城市曾经一起生活过十多年,也许好多次擦肩而过吧,否则怎么会觉得你这么熟悉……”
他在宿舍和我念着这封信的时候,好像就在昨天,十多年过去了,我还记得他苍白的脸颊,总是疲惫但光彩熠熠的双眼,那是我们大二时候,他在来大学的火车上认识了一个老乡,同一个城市长大,现在又在同一个城市上学,便多了许多话题,听他讲这是个美丽的女孩子,娃娃头,眼睛很大,在警校读书,有些英气。
“我们都是下铺,夜里睡不着,就侧躺着,聊天……”他虚弱地笑着。
“你啊……”我指着他桌上好几封信,“太多情了吧!”
他有心脏病,学校很勉强同意他来上学,家长也同意,如果孩子发生意外并不责怪学校,我们上下铺,他身体弱就睡在下铺,铺边便是窗子和写字台,而他除了上课和去食堂吃饭,大多时间便是在这里坐着写信,他的笔友有很多,一色女孩子,其中只有这个警校的女孩是见过的,其他的都是笔友关系,他的笔迹清秀,有些女子气,但显然颇得女孩们的好感,他还长着一双女孩子都会羡慕的双手,白皙而纤长,拿着笔写信的时候,不得不承认,看起来就像是一种仪式。
“这些年,是这些信在支撑着我……”
女人捂着脸,不像在流泪,只像是把自己藏到黑暗中和回忆中。
“多少次,我想着还能和他相遇,想过各种情景,可怎么也想不到……”
我在她对面坐着,感受着这个以回忆下酒,以回忆微笑,以回忆悲伤的女人,她的思念,现在,只有遗憾。
“什么是兰花草?”一晚,他又在窗边写信,突然抬头问躺在上铺看小说的我。
“歌吗,我就知道,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怎么唱……”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校园中,希望花开早,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我勉强哼出这个简单的旋律。
“还有吗?”
“不记得了……怎么?”
“警花种了兰花草,还给我寄了种子……”
不久,他们两个人的信几乎一星期一封,我看到那信的字迹,确实有些男人的气势,方正而有力,就连名字都有个“震”字,我有时觉得两个人是不是有些性别反过来了,不久,我就看到了照片,第一张是艺术照,黑白的,我记得从她身后射出光打在身体周围,她的手托着下颚,眼神温和地望着前方,你看久了,会有些错觉那女孩要和你讲话似的,于是,他从不让别人多看……
我看过那照片不久,那照片就丢了,现在想起来,好像和我有关,但不大记得是怎么回事。
后来就是生活照了,更加真实,他更像宝贝似的藏着不再给人看,我强烈要求,也最多他拿在手里晃给我看一眼。
那些照片,后来都在我这里……
“记得你寄给他的兰花草的种子吗?”
“他种了?”
“和那首歌一样……一朵花也没有开……”
“后来那些信……”
“他在出事前,好像有预感似的……”
“不管怎样,谢谢你……”
我看着眼前的女人,早已过了会轻易动感情的年纪,眼角的纹路显示出生活的压抑和磨难。
临毕业的时候,两个人通信的频率才降低了,那时,除了找工作,人们也纷纷开始分手,他也不例外,那些笔友,他一封封信过去,就断了联系,我笑着说他无情,他也不在意,那也是个开始烧信的时间,仿佛传染似的,那些情书,那些往来的信件,家书,朋友的问候,都在一个个脸盆里灰飞烟灭,那阵的楼道都是乌烟瘴气,墙壁也大多被熏黑,而地面上都是混着水的灰烬,曾经美丽的情感,烧毁时竟如此不堪。
只有她的那些信,他舍不得,整齐收在锁起的抽屉里。
说不上我和他是最好的朋友,但他却是我最关心的一个,从来学校第一天,他穿着牛仔上衣,我记得我帮他带一瓶墨水回来,他急着把钱还给我,我曾想这是南方人的特点,但很快我就发觉他的不同,那时,他能背下来整首“再别康桥”,我想如果他活到现在,应该会耻于承认吧,在工科学校,他还常常写诗,因为身体的缘故,他几乎不参加任何体育项目,只是靠在窗边,要么读书,要么写信或者写诗。
我常想,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不久人世,会怎样过呢?
“那就像转学……”
“转学?”
“是的,我就这么想,如果死了,就像转学一样……”
“我反正从小就怕死,”我笑着和他说,偶尔,他会谈到自己身体,会谈到自己不会活太久。
“转学时,你希望人们知道你要走吗?”
“不,我记得我初中那会儿,我不想同学们知道我要走,和平常一样最好!”
“是啊,一样的……”
“信里,他说每年都会种兰花草,是吗?”
“没有,他只种过两次,没毕业他就死了……”
“那些信……”
“他有预感的,整整一年,他给你写信时,都会同时写上三封,四封……他总在写……”
“我……”
她想说些什么,又停下了,沉默着……
聊天中,我知道她的经历,一切都是俗套的磨难,从与他失去联系后,她毕业没多久便分配到安全厅,工作不累,就住在城里单位不远的一处机关大院,相亲,结婚,平淡和乏味的生活,然后有了孩子,然后是亲人去世,在难过的日子里,丈夫外遇,离婚,再结婚不久又离,现在孤身一人,年纪三十刚过,却对人世充满厌倦,唯一的一点希望或者支撑她的,就是记忆中这个人……
“为什么,为什么他要留下这些信,让你在他死后发给我……”
“也许,他担心你不能接受……”
“也许?”
“他说过,死对他来说就像一次转学,他只想一切和平常一样,不希望你知道他就要死了……”
“所以,他又拖了三年……才说分手吗?”
“发出最后那封信,我也不忍……”
“他知道我会一直等他吗?”
“他已经……”
“是啊,他已经死了,怎么会知道……”
一个夜晚,他走得很突然,清晨叫他上课的时候才发觉他已经没有呼吸,奇怪的是,他的脸庞竟然比平时还要红润一些,非常安静,很美,我说不出的难过和气愤,因为他什么话都没留下来,什么也没说就走了,很快,医院就来人把他拉走了,整个走廊人们都静静看着他,这样的安静让我越发烦躁,不知怎么我是不能接受他已经死了的事实,我想,他会回来,就像转学,和他说的似的,对,就像转学,既然是转学了,还会见面的,我那时就这么想的。
好些天,我都沉浸在这样的思绪中,直到收到了她来的信……
我想,我找到了自己的方式和他在一起,那就是写信,用他的笔迹,用他的语言风格和个性去写信,这对我并不困难,我了解他们的所有故事,那些信,我大多都看过,最初,这样的模仿还有我自己的痕迹,而且信显得笨拙,但第二封,第三封……我越来越习惯用他的头脑思考,在写信的时候,我觉得我就是他,这个写信的仪式就像是我们两个人一起完成的……
我觉得,我只是太想念他了。
“兰花草,就像我们的故事吧……”眼前的女人悠悠望着窗外。
“是的,其实应该羡慕他,永远活在最美好的时光里。”
“没有绽放,甚至连花苞都没有……”
“他只爱过你一个人……”
“我也是……”
我看着女人起身离开,轻而无声,仿佛幽灵一样在我眼前消失了,十年,或者更久,她终于下定决心来寻找他,她和我一样,一直在等他,她现在得到了一个答案,而我,相信他只是转学了,他一定还会回来。
兰花草的最后几句,能记得的人并不多:
转眼秋天到
移兰入暖房
朝朝频顾惜
夜夜不相忘
期待春花开
能将夙愿偿
满庭花簇簇
添得许多香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