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语言政策对汉语推广的启示
前几天听了一个关于美国语言政策的讲座,觉得很不错,对汉语国际推广也很有启示作用。
以下是这次讲座的部分观点:
1、语言是一种商品。
1965年,Jacob Marschak在“语言经济学”中提出语言是一种商品,语言与其他商品是有相同之处的。他主要从价值、效用、费用、效益四个方面来分析语言就是一种商品。他也分析语言与一般商品不同之处在于产品和服务、价值、垄断。
语言的特殊性在于当你学会一种语言的时候,也就是消费,但教你语言的人,也就是老师,他并没有失去语言。而一般的商品是买卖之间,这个交换行为发生之后,卖者就失去了他的商品,买者就拥有了。这个就是不同的。语言作为一种商品存在,出卖的就是一种服务,或者是教材等等。
2、价值和语言态度
不是所有的语言都能够推广,这样取决于其价值和语言态度。
3、语言产品的多样化
Coulmas提出语言产品的多样化,比如说针对不同的学习目的、学习目标,编写不同的教材,比如说旅游汉语,商务汉语等,提高供应的方式。
4、民间对英语国际推广的作用
基金会、教会(免费提供英语教学服务)
如果政府过多地参与这种语言推广活动,就会被认为是一种文化侵略或文化干涉,如果以政府的面貌出现,可能会受到排斥,民间机构形象亲和,政治色彩不浓,更容易被接受。
5、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和民间力量推广汉语的积极性不够
民间机构,除了孔子学院,大家可能也说不上其他的民间机构,而在美国,太多了。另外地方政府和民间力量的发动还远远不够。在中国,主要是中央政府在致力推广汉语,而地方政府和民间力量还没有被发动起来,都觉得这好像是国家的大事,和自己没什么关系,积极性还没有调动起来
以下是这次讲座的部分观点:
1、语言是一种商品。
1965年,Jacob Marschak在“语言经济学”中提出语言是一种商品,语言与其他商品是有相同之处的。他主要从价值、效用、费用、效益四个方面来分析语言就是一种商品。他也分析语言与一般商品不同之处在于产品和服务、价值、垄断。
语言的特殊性在于当你学会一种语言的时候,也就是消费,但教你语言的人,也就是老师,他并没有失去语言。而一般的商品是买卖之间,这个交换行为发生之后,卖者就失去了他的商品,买者就拥有了。这个就是不同的。语言作为一种商品存在,出卖的就是一种服务,或者是教材等等。
2、价值和语言态度
不是所有的语言都能够推广,这样取决于其价值和语言态度。
3、语言产品的多样化
Coulmas提出语言产品的多样化,比如说针对不同的学习目的、学习目标,编写不同的教材,比如说旅游汉语,商务汉语等,提高供应的方式。
4、民间对英语国际推广的作用
基金会、教会(免费提供英语教学服务)
如果政府过多地参与这种语言推广活动,就会被认为是一种文化侵略或文化干涉,如果以政府的面貌出现,可能会受到排斥,民间机构形象亲和,政治色彩不浓,更容易被接受。
5、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和民间力量推广汉语的积极性不够
民间机构,除了孔子学院,大家可能也说不上其他的民间机构,而在美国,太多了。另外地方政府和民间力量的发动还远远不够。在中国,主要是中央政府在致力推广汉语,而地方政府和民间力量还没有被发动起来,都觉得这好像是国家的大事,和自己没什么关系,积极性还没有调动起来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