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十大唱片
1、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19968911/

还在中苏蜜月期的1957年,大卫王应中国文化部的邀请访问中国(和他前后脚来访的还有另一位大神里秃Richter)。这是继殖民地时期Jan kubelik、Thibaud、Zimbalist、Elman、Heifetz、Kreisler、Szigeti等黄金时期的小提琴家们扎堆来上海、天津、哈尔滨等地演出后,又一位重要的小提琴大师访问中国。比前面那批人幸运的是,奥伊斯特拉赫留下了录音。当时中唱以内部资料的名义出版了八张LP,由于没有公开发行,市面上流通极少,原版LP现已极难觅得。幸好中唱脑袋开窍把这8张LP转录成CD重新发行了,让乐迷得以一窥大卫王在中国的风采。这套唱片中唱制作得很用心,不过某些方面看来还不够专业,比如转录。中唱是请了德国老虎鱼的团队来负责转录工作,可是老虎鱼并不是专业搞历史录音转录的,从CD的听感来说,小提琴的音质一般,没有捕捉到大卫标志性的宽厚而温暖的发音。如果当时负责制作的人能咨询一下专业人士,请到Ward Marston等历史录音转录工程师的话,效果会好一大截。此外这套唱片的装帧俺就不吐槽了。另外期待中唱挖出李赫特在中国的录音,还有阿巴多当年带VPO和殷承宗合作的黄河,或者Samson Francois在中国的录音(喂,醒醒!)。 2、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20416425/

13年听了大量的克纳,以至于现在见到克纳就头大………收还是不收,真是个问题。克纳留下的录音非常多,光是wagner看了就让人头皮发麻,这个长了一张标准纳~粹脸的纯种雅利安人在特殊年代没有选择和纳#粹合作(不像他的某位同行借着保护文化的名义和纳&粹眉来眼去,战后清算时又装无辜#不黑不成器#),这帮助他在战后的去纳~粹化清算中受影响较小,得以接管了大量的音乐节音乐会,而且老爷子身板硬朗精力充沛,wagner、bruckner的大部头作品在他的晚年还是经常上演,甚至他最后的录音竟然是帕西法尔!我喜欢克纳晚年的那些录音,标志性的火爆可能减退了一些,音乐中的张力却更加鲜明,形成了他晚年独特的风格。Golden Melodram在1997年发行了克纳7张一套的bruckner录音,全部是他的现场录音,大部分是晚年的现场。比如1963年他和慕尼黑爱乐留下了布八的录音室录音,当年收到那一版时已经喜出望外,不过现在我更喜欢他在1961年10月29日和维也纳爱乐留下的现场录音,就收录在这套唱片里。1964年4月12日,他和VPO留下了一个布四录音,这是克纳在维也纳的最后一场音乐会,也收录这套唱片里。 3、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4120723/

钢琴史上总有那么几个人会被奉为神迹,比如老霍、里秃、老鲁、阿劳或者米凯,各花各香。我也有我的神,那是女神haskil,要说第二位女神,可能是Elly Ney(bu zhun gao yi fu duo qi!)。作为第三帝国时期最受器重的钢琴家,Elly Ney在战前名噪一时,战后无奈隐居,1960-1968年,她为位于纽伦堡的Colosseum唱片公司留下了录音,以贝多芬为主,全部是德奥作品,特别的还收录了她朗读的贝多芬《海利根施塔德遗嘱》,在波恩的贝多芬故居里播放的就是这个录音。啥也不用多说,听这套12张中的第一张,贝多芬最后三首钢琴奏鸣曲,一个源自心灵又回归心灵的世界就此展现。 4、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3172126/

布鲁克纳的交响曲在我的十大里占了两席。这个录音其实我早就有了,只不过是海盗版,今年终于入了官方版。岳父母Jochum带德累斯顿国立交响乐团在EMI留下的布鲁克纳全集是我的首选全集,但他和大会堂留下的两个布鲁克纳录音却是我的单曲最爱。1986年9月17日他带大会堂访问日本时留下的布七现场录音堪称绝响。其中的第二乐章差不多用了28分钟,几乎是史上最长。这是老大师最后一次访问日本,他在日本还有一个经典的布八录音,是1982年带Bamberg交响乐团访问日本时留下的。在访日归来2个多月后的12月4日,大师和大会堂在阿姆斯特丹演出了bruckner第五交响曲,这是大师最后的音乐会,收录在TAHRA在2008年发行的2张一套的唱片里,这个是布鲁克纳爱好者必听的录音。 5、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25761466/

谢林并不是我最喜欢的小提琴家,总是觉得他啥东西都能拉,但都不是最佳之选。不过他的巴赫和贝多芬是曾经感动过我的,那还是十几年前刚开始听他时的事情了。隔了这么多年又听到谢林,那种久违的感动又回来。1961年9月谢林访问罗马尼亚,在布加勒斯特开了多场音乐会,留下了这个录音。他和罗马尼亚广播交响乐团合作了贝多芬和巴赫第二小协,唱片最后补白了一个恰空。值得一提的是这张唱片的效果非常好,空气感非常足,琴声漂亮得让人惊叹,让人不得不怀疑1961年的社&会*主$义国家怎么会有如此精良的录音设备来捕捉这么多的细节。了解了一些录音后期制作的技术细节后渐渐明白,空气感是可以后期做的,音色是可以后期调的,再看看出版公司是日本的厂牌,这就是一个精于后期处理的日本工程师的杰作(#不知道在黑谁……#)。 6、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4873683/

Fretwork这个维奥尔琴合奏团早年在vergin的一系列英国维奥尔琴作品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们跳槽到harmonia mundi之后录制了这个赋格的艺术,这是我听过的第二版维奥尔琴合奏版的赋格的艺术,第一版是savall早年在EMI-DHM留下的,相对于savall版的工整,Fretwork更加灵动,录音效果也更好,看到他们还录制了哥德堡变奏的录音,心里痒痒了。 7、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2374081/


当年YLJ泛滥时错过了Brossard的大经文歌,一直耿耿于怀,今年偶然机会一网打尽了ASTREE出版的3张Brossard声乐作品,可谓一个爽字!好友尤文有一句话,巴洛克时期的大经文歌没有不好听的,此言甚善! 8、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25781470/

Accord这个倒闭的厂牌出版的那些法国演奏家的作品里经常有出人意料的名演,Claude Helffer这版Iberia 组曲把Albeniz“法国人”的一面呈现得非常之好,好友大神清闲寺评价此版“轻盈优雅而不失平衡,神秘幽微而不拘于谨慎笔法(虽然在Lavapies里面还是没办法彻底放开来),整部录音简直如同夜间舞宴中升起的篝火一般,是足以和Larrocha与Hamelin三足鼎立,光耀伊贝利亚大地的名演”。 9、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2250048/

今年又听到了邓泰松的现场音乐会,仍和上次听他一样激动。唯一的遗憾是没有听到他现场弹门德尔松无词歌,我早早向演出公司游说加演无词歌,可惜未能得逞。我这样做是因为今年听到了他在JVC录制的这张唱片,这个肖邦大赛冠军除了肖邦和法国印象派弹得好,门德尔松的无词歌也弹得极为优美,比如Op. 19-1的音色和分句之绝妙无人能及,这也许是我最喜欢的版本了(当然匈牙利老太Livia Rev的也非常之好)。 10、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25777071/

我的十大里一定会有东德的东西,本来想把东德指挥kegel放进去,但是思前想后,还是选择了Roger的这套勃拉姆斯(kegel以后有的是机会)。在Kegel、Abentroth、Blomstedt 、Konwitschny、Kurt Masur、Suitner、Rögner、 Koch、Gunther Herbig、Heinz Bongartz等群星璀璨的东德指挥家里,Rögner也许不怎么显山露水。我也是收了一些他的录音后,觉得他四平八稳,没有特别的短板,但特点也不鲜明。这套weitblick 的出版扭转了我的观点。他是一位有着缜密思维逻辑清晰,而又不失激情和灵感的大师,这套交响曲完全可以位列最好的勃拉姆斯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