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区》:人和兽之间的选择
《无人区》:人和兽之间的选择
2013年12月25日,星期三,阴有不小的雾霾
看了宁浩导演的《无人区》。此部电影刷新了我对这个导演的以往只懂得制造肤浅的喜剧和黑色幽默的印象。尽管,网上有人说他抄袭了美国西部片的套路。另外,这部电影在国内放映发行据说有点曲折,我想,这不是因为其中那残酷的暴力,而是因为对暴力的垄断问题,也就是权力的问题,其合法性到底在哪,属于谁,谁可以用,并被用于谁。这是自霍布斯的政治学以来一直在关注的。
人人都知道霍布斯提出了“自然状态”,即在一种极端的无政府状态下,所有人会产生与所有人的战争,包括自己。换句话说,在这种状态下,每个人都是一条野兽,要么吃掉别人,要么被别人吃掉。至于所谓的信任,所谓的感情,以及所谓的人性,都很可能是弱者的道德。霍布斯无疑是配得上“伟大”一说的。因为,任何伟大的心灵,都不仅仅是因为他可以给人们带来天堂和光明,而是因为他更能让人去直面他们必须去面对的黑暗,当然,这种黑暗要包括怀疑、嫉妒和恐惧。不过,直面黑暗是第一步,下一步的工作是如何让这种黑暗得到抑制,尽可能不让其侵入人的生活。所以,才有了国家这种社会契约的产物。不过,在国家缺席或者不作为的地方呢?霍布斯显然对这个问题考虑的不够。《无人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了闪光的东西。尽管,它在电影快结束的时候,以一把烧掉所有罪恶的火显现出来。它也可以告诉我们,人还是有选择的余地的,而人性之中,并不都是黑暗的深渊。
起初,无论是律师,还是贩鹰者,还是沙漠里的老板、妓女、杂货铺的老女人和货车司机,在“无人区”内,谁也称不上是善类。可以说,所谓的善,不过是文明和制度所规训出来的东西。而且,所谓的文明,已然多了一种表演性的虚荣和势利。在这个时候,直面人性中的种种幽暗,进行一次灵魂的放逐,是一种需要和考验。在正常的樊笼里,谁都可以带着镣铐和面具跳舞。在不正常的境地下,这一切都没有用。有用的是赤裸裸的暴力和掠夺。滚滚红尘,一如黄沙之海。能侥幸活着,已经是幸运。但没有放弃的是反抗命运。哪怕借助暴力和一种恶。由此,我们就可以理解野蛮的存在,理解人和鹰之间的区别,不过是出于人有枪,有笼子,它们可以战胜鹰的利爪和饥饿的胃,从而满足自己的胃口。或许,在某种意义上,存在着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但这种自然状态,居然是以自然为名来破坏自然。谁可以对之说不,并有一种优良之法来规避之呢?一旦你搭上命运的大车,或许,只有用一死来毁灭之,才能逃脱。
问题是,死意味着什么?问题还是,如果能活,到底如何才能活出一个人的样子。看完这部电影,我思考的就是这一点。人和狼的区别,表面看来是吃肉和吃素的区别。但在深处,是一种选择的不同。选择是否可以自主?什么样的选择称得上自主?那个律师以一死来换来那个妓女的活,并让其回到那个从事舞蹈的本真的愿望。我想,他是自主的。不自主的是被暴力左右的人,是无人区里的那些掠夺者。这样的人,其为了让自己活下去,不惜让他人和他物去死,在生物圈里挣扎不已。他们真愿意这样吗?那个贩鹰者,难道不想和自己的老婆开着那辆红色小车去兜风,自由惬意地去看夕阳的新娘撒下美丽的一道倩影?谁要为他们的人生悲剧负责?如果他们无法自主选择。
说到底,自然状态的发生,悲剧的出现,都是因为没有一个“大他者”出来规避和裁断这一切。就算其侥幸存在,但其的不作为和缺席,让很多人都不再信任之。那个律师,本来可以因为那个派出所警察,再次重新走入有灯红酒绿的地方,继续着上头条的社会生活。但其宁愿不被其救,宁愿选择去死。或许,那是因为他知道,他还有值得自己去冒险的事情要做。这不是他的权力范围之内。但是,这是他的人性之光的范围之内。或许,他已经明白,很多事情,是不能交个一种秩序和合法性代表去做的。他们无法做到公正,平等地对待交给他们权力的人们。何况,他们和罪恶之间的路,往往太遥远。换句话说,掌权的人们,其权力往往不直接面对其对象,而往往需要借助间接的社会影响来标志自己。也许有人会说这是程序正义,但我们知道,在一种例外的急迫的状态下,人往往需要的是马上行动。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智慧,而是一种马上行动的勇气。因为,谁都会想到,此时此地,有些事实即将发生。
可叹的是,我们举目无人。在无助的境地下,我们的恶会很鲜明,甚至会招摇过市。甚至,雾霾漫天下的老人跌倒,也很难找到一个敢扶的人。就算其有医保,但据说,在没弄清出善恶之前,他们是不会负责的。这难道不是在纵容恶的横行吗?在看这部《无人区》的时候,我关注的一个焦点是笼子里的鹰。本来,这个笼子是用来关那些手握暴力和权力的人的,奈何其被错用了。我还想到的是,另外一部叫《可可西里》的电影,那里面,有很多血淋淋的羚羊尸体。前不久看一份报纸后续报道说,就在那部电影的现实背景下,还有一二个羚羊守护之人的坟墓。作为一个人,我们或许应该想想,那个笼子对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如果我们只是被动地被关在里面,我们需要问的是,我们是人还是一个动物?如果是我们主动的选择,我们还要问,这个笼子的正当意义何在?或许,是选择成为一个人,还是一个兽,始终是一个问题。
最后,想到德国的思想家达伦多夫在《东欧革命反思录》中说:“自由与奴役之间的选择是一清二楚的、非此即彼的;它并没有为那些想回避做出选择的软弱灵魂提供中间地盘。”我的脑海里,浮现出《无人区》的后面,那个妓女,看到天上那两只自由飞翔的鹰,笑了一下。我想,她的灵魂已经不再软弱。我还想,除了上头条外,那个律师,终于知道了怎样去做一个人,尽管其用了一个非法的但非如此不可的手段。是的,非如此不可。没有商量的余地。因为,对于被滥用的暴力和权力,我们何须与其讲理呢?而程序,往往需要看,你站在一个什么地方,屁股坐在哪里。
2013年12月25日,星期三,阴有不小的雾霾
看了宁浩导演的《无人区》。此部电影刷新了我对这个导演的以往只懂得制造肤浅的喜剧和黑色幽默的印象。尽管,网上有人说他抄袭了美国西部片的套路。另外,这部电影在国内放映发行据说有点曲折,我想,这不是因为其中那残酷的暴力,而是因为对暴力的垄断问题,也就是权力的问题,其合法性到底在哪,属于谁,谁可以用,并被用于谁。这是自霍布斯的政治学以来一直在关注的。
人人都知道霍布斯提出了“自然状态”,即在一种极端的无政府状态下,所有人会产生与所有人的战争,包括自己。换句话说,在这种状态下,每个人都是一条野兽,要么吃掉别人,要么被别人吃掉。至于所谓的信任,所谓的感情,以及所谓的人性,都很可能是弱者的道德。霍布斯无疑是配得上“伟大”一说的。因为,任何伟大的心灵,都不仅仅是因为他可以给人们带来天堂和光明,而是因为他更能让人去直面他们必须去面对的黑暗,当然,这种黑暗要包括怀疑、嫉妒和恐惧。不过,直面黑暗是第一步,下一步的工作是如何让这种黑暗得到抑制,尽可能不让其侵入人的生活。所以,才有了国家这种社会契约的产物。不过,在国家缺席或者不作为的地方呢?霍布斯显然对这个问题考虑的不够。《无人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了闪光的东西。尽管,它在电影快结束的时候,以一把烧掉所有罪恶的火显现出来。它也可以告诉我们,人还是有选择的余地的,而人性之中,并不都是黑暗的深渊。
起初,无论是律师,还是贩鹰者,还是沙漠里的老板、妓女、杂货铺的老女人和货车司机,在“无人区”内,谁也称不上是善类。可以说,所谓的善,不过是文明和制度所规训出来的东西。而且,所谓的文明,已然多了一种表演性的虚荣和势利。在这个时候,直面人性中的种种幽暗,进行一次灵魂的放逐,是一种需要和考验。在正常的樊笼里,谁都可以带着镣铐和面具跳舞。在不正常的境地下,这一切都没有用。有用的是赤裸裸的暴力和掠夺。滚滚红尘,一如黄沙之海。能侥幸活着,已经是幸运。但没有放弃的是反抗命运。哪怕借助暴力和一种恶。由此,我们就可以理解野蛮的存在,理解人和鹰之间的区别,不过是出于人有枪,有笼子,它们可以战胜鹰的利爪和饥饿的胃,从而满足自己的胃口。或许,在某种意义上,存在着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但这种自然状态,居然是以自然为名来破坏自然。谁可以对之说不,并有一种优良之法来规避之呢?一旦你搭上命运的大车,或许,只有用一死来毁灭之,才能逃脱。
问题是,死意味着什么?问题还是,如果能活,到底如何才能活出一个人的样子。看完这部电影,我思考的就是这一点。人和狼的区别,表面看来是吃肉和吃素的区别。但在深处,是一种选择的不同。选择是否可以自主?什么样的选择称得上自主?那个律师以一死来换来那个妓女的活,并让其回到那个从事舞蹈的本真的愿望。我想,他是自主的。不自主的是被暴力左右的人,是无人区里的那些掠夺者。这样的人,其为了让自己活下去,不惜让他人和他物去死,在生物圈里挣扎不已。他们真愿意这样吗?那个贩鹰者,难道不想和自己的老婆开着那辆红色小车去兜风,自由惬意地去看夕阳的新娘撒下美丽的一道倩影?谁要为他们的人生悲剧负责?如果他们无法自主选择。
说到底,自然状态的发生,悲剧的出现,都是因为没有一个“大他者”出来规避和裁断这一切。就算其侥幸存在,但其的不作为和缺席,让很多人都不再信任之。那个律师,本来可以因为那个派出所警察,再次重新走入有灯红酒绿的地方,继续着上头条的社会生活。但其宁愿不被其救,宁愿选择去死。或许,那是因为他知道,他还有值得自己去冒险的事情要做。这不是他的权力范围之内。但是,这是他的人性之光的范围之内。或许,他已经明白,很多事情,是不能交个一种秩序和合法性代表去做的。他们无法做到公正,平等地对待交给他们权力的人们。何况,他们和罪恶之间的路,往往太遥远。换句话说,掌权的人们,其权力往往不直接面对其对象,而往往需要借助间接的社会影响来标志自己。也许有人会说这是程序正义,但我们知道,在一种例外的急迫的状态下,人往往需要的是马上行动。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智慧,而是一种马上行动的勇气。因为,谁都会想到,此时此地,有些事实即将发生。
可叹的是,我们举目无人。在无助的境地下,我们的恶会很鲜明,甚至会招摇过市。甚至,雾霾漫天下的老人跌倒,也很难找到一个敢扶的人。就算其有医保,但据说,在没弄清出善恶之前,他们是不会负责的。这难道不是在纵容恶的横行吗?在看这部《无人区》的时候,我关注的一个焦点是笼子里的鹰。本来,这个笼子是用来关那些手握暴力和权力的人的,奈何其被错用了。我还想到的是,另外一部叫《可可西里》的电影,那里面,有很多血淋淋的羚羊尸体。前不久看一份报纸后续报道说,就在那部电影的现实背景下,还有一二个羚羊守护之人的坟墓。作为一个人,我们或许应该想想,那个笼子对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如果我们只是被动地被关在里面,我们需要问的是,我们是人还是一个动物?如果是我们主动的选择,我们还要问,这个笼子的正当意义何在?或许,是选择成为一个人,还是一个兽,始终是一个问题。
最后,想到德国的思想家达伦多夫在《东欧革命反思录》中说:“自由与奴役之间的选择是一清二楚的、非此即彼的;它并没有为那些想回避做出选择的软弱灵魂提供中间地盘。”我的脑海里,浮现出《无人区》的后面,那个妓女,看到天上那两只自由飞翔的鹰,笑了一下。我想,她的灵魂已经不再软弱。我还想,除了上头条外,那个律师,终于知道了怎样去做一个人,尽管其用了一个非法的但非如此不可的手段。是的,非如此不可。没有商量的余地。因为,对于被滥用的暴力和权力,我们何须与其讲理呢?而程序,往往需要看,你站在一个什么地方,屁股坐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