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日军的编制
师团:日军的编制,分为甲种师团(常指二战之前日军的17个常备师团)和乙种师团。
甲种师团采用四四制编制,约15,000或者20,000人,人数多,装备好,训练有素,战斗力强,甲种师团辖2旅团,每旅团辖2个步兵联队,工骑炮镏各1联队,共8个联队,加上1师部、2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大约差不多28200人左右,步兵联队下辖3步兵大队,大队下辖4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8挺重机枪)、一个炮小队(2门70mm步兵炮);步兵中队下辖3个步兵小队,小队下辖一个机枪组(2挺轻机枪)、一个掷弹筒组(2个掷弹筒)和两个步枪组。
乙种师团采用三三制编制,约10,000人,装备一般,战斗力比甲种师团要弱。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军共有51个师团,39个混成旅团。其中深陷中国战场的有35个旅团和38个独立混成旅团;派往太平洋战略方向有11个师团和1个混成旅团。
甲种师团采用四四制编制,约15,000或者20,000人,人数多,装备好,训练有素,战斗力强,甲种师团辖2旅团,每旅团辖2个步兵联队,工骑炮镏各1联队,共8个联队,加上1师部、2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大约差不多28200人左右,步兵联队下辖3步兵大队,大队下辖4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8挺重机枪)、一个炮小队(2门70mm步兵炮);步兵中队下辖3个步兵小队,小队下辖一个机枪组(2挺轻机枪)、一个掷弹筒组(2个掷弹筒)和两个步枪组。
乙种师团采用三三制编制,约10,000人,装备一般,战斗力比甲种师团要弱。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军共有51个师团,39个混成旅团。其中深陷中国战场的有35个旅团和38个独立混成旅团;派往太平洋战略方向有11个师团和1个混成旅团。